太宗下旨要派人前往西天求取大乘真經,這個消息很快便已傳遍了三界。
如此一來,無疑是代表大唐在東西天之爭裏選好了隊站,便如同一記耳光直接打在了東天的臉上,大家都是議論紛紛,隻等著看東天如何應對的好戲。
然而,很快地,又一個消息傳了出來,讓所有等著看戲的人都乖乖閉上了嘴。原來,玉帝見到太宗的聖旨之後,居然作出了迴應,也下了一道聖旨,稱這取經之事為教化萬民之義舉,天庭應當大力支持。
如此一來,就相當於這位三界之主也在公然支持西天了,影響力不可謂不大,所有人都明白,有了玉帝這番表態,西傳佛教在中土的興盛已是不可避免,甚至於進入天庭,也不是不可能了。
東來佛祖自然對玉帝這偏袒之舉頗為不滿,便借小張太子之口勸諫玉帝,然而,早有準備的玉帝將事情全都推到了唐王的頭上,車軲轆話說了一堆,來來迴迴也隻有一個意思,就是尊重人界自己的選擇,使得小張太子也隻能鬱鬱而迴。
當然了,此事最大的受益者,無疑便是西天了。
有了唐王的邀約,玉帝的背書,取經之事已是板上釘釘,誰也無法再反對,本去佛祖自是大喜過望。他當即便讓望海菩薩傳信給唐王,隻需派遣金蟬子來到西天大雷音寺,便會將大乘佛法傾囊相授,一來二去,便將事情徹底敲定了下來,剩下的,就是兩邊各自做好準備工作了。
然而,誰都沒想到,這兩邊的籌備工作,其實都不算太順利。
先說西天這邊,按照原本與雲翔的謀劃,金蟬子這次一路西行而來,不但要確保萬無一失,而且聲勢越大越好,最好聲勢大到東天與道門都難以接受,派人前來阻攔,西天則可以趁機合理合法地剪除掉他們的羽翼,為日後西佛東進做足準備。
如今有了唐王和玉帝的旨意,聲勢其實已經不小了,那麽,現在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保證金蟬子能夠成功應對路途上的阻隔。
按照本去佛祖原本的意思,是從西天選出五位修為較高的佛陀作為金蟬子的向導,一路保他前來靈山中拜佛求經。
不過,這麽多的佛陀進入中土,必然要從玉帝那裏請旨,而當奏疏送上了天庭之後,很快就被天庭中那些最擅咬文嚼字的天官找到了破綻,直接駁斥了迴來。
道理很簡單,既然唐王是派了金蟬子來取經,整隻隊伍必須以金蟬子為主,如果派了那些高等神佛去接人,誰是主,誰是次,就未免摻雜不清了。
所以,派入中土之人,地位必須低於金蟬子,參考金蟬子雖無果位在身,卻是本去的弟子,無功無德,地位最多也處於大職正果與職正果之間,派去的護衛最多也隻能是個職正果位。
職正果位,其實也就是那些低等的菩薩和高等的羅漢,派他們去守護,難免讓本去佛祖有些擔憂,不過若是嚴加篩選,倒也著實能選出幾個高手。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才是真正讓本去佛祖徹底亂了陣腳。
事情很詭異,不知從哪裏忽然傳出了流言,很快便在靈山城中傳得人盡皆知,說佛門真祖阿彌陀佛就在東天,對於這取經之事極為不滿,隨時有可能親自出手幹涉,如此一來,頓時讓所有人心中都打起了鼓。
要知道,按照大雷音寺的官方說法,阿彌陀佛本就是佛門的真正創立者,燃燈、藥師二佛是他的隨身護法,本去佛祖卻是他的弟子。
上古之時,有域外天魔禍亂人間,阿彌陀佛以一己之力剿滅天魔,卻神魂受損,傷勢極重,便將佛門興複的大業托付給了本去佛祖,又命二位隨身護法輔佐於他,自己則飄然而去,尋了一隱秘之地療傷,至今不知所蹤。
本去佛祖如今雖然身為西天之主,卻始終以師長之禮待燃燈、藥師二佛,其實也正是因為顧念師尊的緣故。
當然,任何上古之事流傳下來,都不會隻有一個版本,民間流傳的,其實還有一個版本。
在這個民間的版本之中,當年阿彌陀佛剿除域外天魔之後,受傷本來並不是如何沉重,弟子本去卻勾結了兩位貼身護法突然倒戈相向,出手暗算,將阿彌陀佛打入了大寂滅之境無法離開,然後趁機奪取了佛門大權。
這兩個版本的傳言,其實都是說得有鼻子有眼,讓人難辨真偽。不過,就事實而言,佛門能有今日的規模,確實是本去佛祖一手建立而起的,功勞也是實實在在,所以,大多數人還是相信本去佛祖親口所說的那個版本。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阿彌陀佛的傳言忽然再次出現,無疑是讓所有人都再次生出了疑心。
而更重要的是,這次又出現了新的證據,說五百年前那妖王齊天大聖孫悟空,實則也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本去佛祖明知此事,還出手鎮壓,也正是怕當年的醜事流傳出來。
如此一來,西天之人都是對這取經之事避而遠之,生怕一不小心就牽扯進了前後兩任佛祖的爭端之中,若是站錯了隊,那可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本去佛祖原本甄選出了好幾位職正果的高手前往中土,結果那些弟子不是百般推脫,就是幹脆走火入魔難以成行,幾個月下來,卻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也沒有找到。
佛祖自是勃然大怒,最後終於發了狠心,要從佛門以外遴選幾人保護玄奘,事成之後,西天便授以職正果之位。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三界,自有無數人主動聯係上了佛門,甘願參與此事。這其中,又以妖族居多,畢竟,妖族在三界中的地位最低,若是能一舉取得西天職正果之位,便算得是一舉翻身了。
當然,職正果畢竟是西天的高級神佛,名額也是極為有限的,這成百上千自告奮勇的妖族,自然需要細細挑選一番才成。
眾神佛商議之後,便派遣心思最為細膩的望海菩薩前往各處考察,從這些妖族中挑選背景幹淨、修為不俗之人,為佛門辦成此大事。
然而,沒有多少人知道,在佛祖的心目中,取經之事早已有了一個最合適的主事之人,如今所選的,也不過是為了找些人手來輔助此人罷了。隻是眼下的時機並不成熟,佛祖秘而不發,其實也是在進行著最後的權衡。
這個人選,當然不是別人,應數西天最親密的盟友,修為名震三界,智計天衣無縫,甚至曾大鬧天宮的雲蟾大聖雲翔無疑了。
如此一來,無疑是代表大唐在東西天之爭裏選好了隊站,便如同一記耳光直接打在了東天的臉上,大家都是議論紛紛,隻等著看東天如何應對的好戲。
然而,很快地,又一個消息傳了出來,讓所有等著看戲的人都乖乖閉上了嘴。原來,玉帝見到太宗的聖旨之後,居然作出了迴應,也下了一道聖旨,稱這取經之事為教化萬民之義舉,天庭應當大力支持。
如此一來,就相當於這位三界之主也在公然支持西天了,影響力不可謂不大,所有人都明白,有了玉帝這番表態,西傳佛教在中土的興盛已是不可避免,甚至於進入天庭,也不是不可能了。
東來佛祖自然對玉帝這偏袒之舉頗為不滿,便借小張太子之口勸諫玉帝,然而,早有準備的玉帝將事情全都推到了唐王的頭上,車軲轆話說了一堆,來來迴迴也隻有一個意思,就是尊重人界自己的選擇,使得小張太子也隻能鬱鬱而迴。
當然了,此事最大的受益者,無疑便是西天了。
有了唐王的邀約,玉帝的背書,取經之事已是板上釘釘,誰也無法再反對,本去佛祖自是大喜過望。他當即便讓望海菩薩傳信給唐王,隻需派遣金蟬子來到西天大雷音寺,便會將大乘佛法傾囊相授,一來二去,便將事情徹底敲定了下來,剩下的,就是兩邊各自做好準備工作了。
然而,誰都沒想到,這兩邊的籌備工作,其實都不算太順利。
先說西天這邊,按照原本與雲翔的謀劃,金蟬子這次一路西行而來,不但要確保萬無一失,而且聲勢越大越好,最好聲勢大到東天與道門都難以接受,派人前來阻攔,西天則可以趁機合理合法地剪除掉他們的羽翼,為日後西佛東進做足準備。
如今有了唐王和玉帝的旨意,聲勢其實已經不小了,那麽,現在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保證金蟬子能夠成功應對路途上的阻隔。
按照本去佛祖原本的意思,是從西天選出五位修為較高的佛陀作為金蟬子的向導,一路保他前來靈山中拜佛求經。
不過,這麽多的佛陀進入中土,必然要從玉帝那裏請旨,而當奏疏送上了天庭之後,很快就被天庭中那些最擅咬文嚼字的天官找到了破綻,直接駁斥了迴來。
道理很簡單,既然唐王是派了金蟬子來取經,整隻隊伍必須以金蟬子為主,如果派了那些高等神佛去接人,誰是主,誰是次,就未免摻雜不清了。
所以,派入中土之人,地位必須低於金蟬子,參考金蟬子雖無果位在身,卻是本去的弟子,無功無德,地位最多也處於大職正果與職正果之間,派去的護衛最多也隻能是個職正果位。
職正果位,其實也就是那些低等的菩薩和高等的羅漢,派他們去守護,難免讓本去佛祖有些擔憂,不過若是嚴加篩選,倒也著實能選出幾個高手。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才是真正讓本去佛祖徹底亂了陣腳。
事情很詭異,不知從哪裏忽然傳出了流言,很快便在靈山城中傳得人盡皆知,說佛門真祖阿彌陀佛就在東天,對於這取經之事極為不滿,隨時有可能親自出手幹涉,如此一來,頓時讓所有人心中都打起了鼓。
要知道,按照大雷音寺的官方說法,阿彌陀佛本就是佛門的真正創立者,燃燈、藥師二佛是他的隨身護法,本去佛祖卻是他的弟子。
上古之時,有域外天魔禍亂人間,阿彌陀佛以一己之力剿滅天魔,卻神魂受損,傷勢極重,便將佛門興複的大業托付給了本去佛祖,又命二位隨身護法輔佐於他,自己則飄然而去,尋了一隱秘之地療傷,至今不知所蹤。
本去佛祖如今雖然身為西天之主,卻始終以師長之禮待燃燈、藥師二佛,其實也正是因為顧念師尊的緣故。
當然,任何上古之事流傳下來,都不會隻有一個版本,民間流傳的,其實還有一個版本。
在這個民間的版本之中,當年阿彌陀佛剿除域外天魔之後,受傷本來並不是如何沉重,弟子本去卻勾結了兩位貼身護法突然倒戈相向,出手暗算,將阿彌陀佛打入了大寂滅之境無法離開,然後趁機奪取了佛門大權。
這兩個版本的傳言,其實都是說得有鼻子有眼,讓人難辨真偽。不過,就事實而言,佛門能有今日的規模,確實是本去佛祖一手建立而起的,功勞也是實實在在,所以,大多數人還是相信本去佛祖親口所說的那個版本。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阿彌陀佛的傳言忽然再次出現,無疑是讓所有人都再次生出了疑心。
而更重要的是,這次又出現了新的證據,說五百年前那妖王齊天大聖孫悟空,實則也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本去佛祖明知此事,還出手鎮壓,也正是怕當年的醜事流傳出來。
如此一來,西天之人都是對這取經之事避而遠之,生怕一不小心就牽扯進了前後兩任佛祖的爭端之中,若是站錯了隊,那可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本去佛祖原本甄選出了好幾位職正果的高手前往中土,結果那些弟子不是百般推脫,就是幹脆走火入魔難以成行,幾個月下來,卻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也沒有找到。
佛祖自是勃然大怒,最後終於發了狠心,要從佛門以外遴選幾人保護玄奘,事成之後,西天便授以職正果之位。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三界,自有無數人主動聯係上了佛門,甘願參與此事。這其中,又以妖族居多,畢竟,妖族在三界中的地位最低,若是能一舉取得西天職正果之位,便算得是一舉翻身了。
當然,職正果畢竟是西天的高級神佛,名額也是極為有限的,這成百上千自告奮勇的妖族,自然需要細細挑選一番才成。
眾神佛商議之後,便派遣心思最為細膩的望海菩薩前往各處考察,從這些妖族中挑選背景幹淨、修為不俗之人,為佛門辦成此大事。
然而,沒有多少人知道,在佛祖的心目中,取經之事早已有了一個最合適的主事之人,如今所選的,也不過是為了找些人手來輔助此人罷了。隻是眼下的時機並不成熟,佛祖秘而不發,其實也是在進行著最後的權衡。
這個人選,當然不是別人,應數西天最親密的盟友,修為名震三界,智計天衣無縫,甚至曾大鬧天宮的雲蟾大聖雲翔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