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一下,這一篇番外,應該是本書最後一個番外了,畢竟,孫悟空是西遊記永遠無法繞開的人物。


    這章的名字是孫悟空的前世今生,咱們就不說那些大家熟悉的東西,隻是討論點大家不知道的和有爭議的吧,也就是最關鍵的那兩個問題,第一,石頭裏為什麽會蹦出猴子,第二孫悟空的師傅菩提老祖到底是誰。


    當然了,按照提莫的習慣,凡事要講證據的,所以這一章會引用一些西遊記的原文,希望大家理解。


    西遊記第一迴,說了孫悟空是一塊仙石裏蹦出來的,對於這塊仙石的解讀,自古以來看法不一,有說女媧補天的石頭,有說是佛祖的摩尼珠,等等,這些看法的共同點,就是書裏有隻言片語的提及,但你並不知道是不是吳老用了比喻之類的修辭手法,所以證據都不算充分,咱們要說就說證據充分的。


    經過一位評論界大佬的提點,我認為孫悟空和東海眾仙的關係,其實是最為奇特的。


    第一、傲來國是東海上的一個島,眾所周知,東海有許多仙島,包括福壽祿三星島,傲來國的島上出了問題,按理說東海仙島應該是最先察覺的,但書裏並沒有提到他們做出什麽反應。


    第二、五莊觀人參果一節,猴哥犯二推倒了人參果樹,惹了大禍,最後答應鎮元大仙三天內救活果樹,就到處找救樹良方,這也是他第一次大規模求人。


    猴哥求人有個特點,第一種就是找正主,打聽清楚麻煩從哪來的,然後直接找上管事的人,比如金銀角大王、白玉老鼠等等,都是這種,也是最多的一種。第二種就是殺熟,老龍王、望海菩薩都是這一類的受害者。


    但這一章裏,猴哥最先想到的人非常奇怪,就是東海眾仙,所以直接找上了壽星。按理說,人參果和壽星沒有任何關係,猴哥和壽星也並不熟,為什麽他要先去找壽星?


    我認為,這個時候的猴哥剛踏上取經路,做事是不成熟的,全憑本能。那麽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你初出茅廬,在外麵惹了禍的時候,你最先想到的是找誰幫忙?是不是你的家人?


    其實壽星的反應也能夠說明這一點,這事和他明明沒關係,他也明確說了救不活人參果樹,但他還是願意來幫忙,還說自己至少可以幫忙給鎮元大仙說說好話。這個態度,要說不是你家親戚,都沒人信吧。


    當然,僅憑這一件事,還算不上實錘,那咱們下一個就說個實錘的線索。


    第三、在西遊記第五十七迴,孫悟空又被唐僧趕走了,這時候孫悟空非常鬱悶,有一段描述心情的話,值得咱們好好推敲一下。


    原文:卻說孫大聖惱惱悶悶,起在空中,欲待迴花果山水簾洞,恐本洞小妖見笑,笑我出乎爾反乎爾,不是個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宮,又恐天宮內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島,卻又羞見那三島諸仙;欲待要奔龍宮,又不伏氣求告龍王。真個是無依無倚。


    看看吧,這個階段的猴哥,當他沒處可去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花果山,這個容易理解,花果山是他的大本營;第二個是天庭,這個也容易理解,天庭裏他那個齊天大聖的官職並沒有被貶;第四個是東海龍宮,也能說得過去,他和龍王關係一向不錯。


    但是,第三個就很奇怪了,東海諸仙和他的交情最多就是人參果樹那一下,他為什麽會想去投靠呢?


    從這一點上,我有理由相信,他和東海諸仙的關係很深,至少超過龍王,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那麽,全書裏根本就沒有提到他們有多少來往,關係到底從何而來呢?


    結合上麵的第一、二點來看的話,答案就唿之欲出了,猴哥在石頭裏的時候,就和東海諸仙很熟,甚至有接近親戚般的交情。


    另外提一句,大家都知道,東海諸仙的老大是東華帝君,在西遊記裏,這個人物雖然出場很少,職務卻很有意思,原著第二十六迴說,是“教化眾僧脫俗緣,指開大道明如電。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靈山參佛麵。”


    仔細讀一讀上麵那一段,你會驚奇地發現這個道教的神仙,居然是幫佛教幹活的,真是一位奇人。


    綜上所述,我認為,石頭裏蹦出猴子,肯定是說明石頭特別,但其中很可能也不乏人為因素,比如說,以東華帝君為首的東海諸仙是否在其中出了力,就值得好好挖掘一番了。


    在這本書裏,我也就從這個方向展開,解讀了猴哥的真正來頭,應該還算是有理有據吧。


    說完這個,我就要說說猴哥的師傅菩提老祖到底是誰了。


    關於這個問題,評論界還是有很多聲音,有說是本去佛祖的,又說是三清聖人的,還有說是女媧娘娘的,這些論點還是一樣,證據都不充分,咱們還是要講證據。


    菩提老祖很神秘,其實真正的線索隻有一個:“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先說這個斜月三星洞,斜月三星,很多書友肯定都知道,這是個字謎,謎底就是個“心”字。


    我來替換一下,這個斜月三星洞,就說是心洞應該沒問題吧。那麽,心又是什麽意思呢?


    還是看原著,西遊記裏,標題經常稱猴哥為“心猿”,如果你還不明白心猿是什麽意思,那麽,第十四迴,一開始的一首詩正麵解釋了一番。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沒錯,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這個洞也可以叫“佛洞”。


    下來,咱們就看看這個靈台方寸山是個什麽玩意。


    靈台這個詞大家肯定不陌生,指的就是額頭前那個位置,代指人的意識,如果是這個意思的話,那這靈台方寸山就成了句廢話,誰的靈台還不是方寸之地了?


    更重要的是,西遊記全本書裏,靈台這個詞沒有在別的地方出現過,所以,我可以認為,吳老先生並不習慣於用這個詞。倒是有另外兩個詞,經常配套出現,就是“靈山”“蓮台”,簡化一下,正好是靈台。


    如果心洞是指佛洞的話,那麽靈台指靈山蓮台,就最合適不過了。一位靈山坐蓮台的,當然是佛爺了。


    靈台如果指的是靈山蓮台,那麽問題又出現了,後麵的方寸又是什麽意思?至少從字麵上來說,靈台方寸,意思就是嫌自己的蓮台小,類似的詞現代有蝸居,陋室。


    什麽樣的佛爺,會嫌自己的蓮台小呢?這其中濃濃的不甘,足以作為大家猜測的證據。


    在這裏,我還不想揭開答案,但我可以透漏一個線索,大家不妨猜上一猜。


    西天有一位很特別的佛爺,佛家弟子經常掛在嘴邊,在所有人的常識裏,都會認為他應該是整個佛教數一數二的存在,但是,在西遊記最後一迴的西天佛爺序列裏,他的排序非常低,堪堪進入前十,讓人很難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麽。我認為,他就很有可能是那位嫌蓮台小的佛爺。


    另外,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本書中所有的和尚行禮都隻會說“善哉,善哉”,而不是另一個大家更耳熟能詳的說法,其實也正是為了唿應這一點。


    好了,最後重申一下,一切都隻是文學創作而已,並不涉及宗教,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之絕代兇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貪玩的提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貪玩的提莫並收藏西遊之絕代兇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