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太素與沈醉一同欠身行禮,自然將朱振的冰冷神態盡收眼底。
沈醉因為跟錢打交道,又時常自作主張給朱振惹事兒,所以時常被朱振敲打,看見發怒的表情下意識的便有些打怵,話到嘴邊兒,卻感覺嗓子眼發粘,心口仿佛巨鼓擂動,眼睛不自覺的一直往茹太素身上瞟。
見茹太素修長的身子挺拔,儒衫隨風飄擺,若青鬆立於懸崖;神態肅穆,表情淡然,又仿佛置身波濤之中,卻絲毫不見波瀾。內
心不自覺的就有些羨慕。
在這關鍵時刻,我怎麽能雙腿發軟?
你說我要這萬貫家財有何用?
下輩子,我一定多讀書,做個跟茹太素一般的讀書人。
沈醉內心不由的碎碎念起來。這明明是軍山要倒大黴的時候,你們怎麽表情或淡然,或不屑一顧呢?茹
太素平複情緒,注視著朱振。見
朱振的表情先是盛怒,手背的青筋暴起,那時的朱振像極了殺人如麻的惡魔。可
不消片刻,朱振的嘴角竟然泛起了冷笑,神態與自己一般充滿了嘲諷,此時,茹太素內心則有一種得意之感。
我與主公乃是同道中人啊。
沈醉這般的商賈之人,雖然也是為主公做事,但是境界差太多了。隻要我們心懷正氣,此等宵小之輩,又能奈我等如何?
可旋即朱振的表情變成淡然,視應天那囂張跋扈的使者如無物之時,茹太素又瞬間變成了小迷弟。表
情略微有些沮喪。
我怎麽能奢求與主公是同道中人呢?
明明是我與主公的境界差太多了啊。
隻是這份沮喪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茹太素旋即恢複了自信。
他相信,隻要自己努力,自己一定能追隨上主公的腳步。
茹太素看著仿佛直視螻蟻一般的朱振,內心有一種複雜的感覺。他感覺自己已經摸透了主公的性子。
主公之崛起,如紅日升於東方,在他看來,一切黑暗,皆不是他的對手。
但是主公,你可千萬不能大意。此時的軍山比起應天這般龐然大物,還不是您應該去親自碰撞的。就算是死,也該是臣僚去死。內
心戲異常豐富茹太素,瞬間靈魂通透,他想到了一個詞,那就叫君辱臣死。
在茹太素心中,軍山這位年輕的掌事之人,頗有古代聖君的風姿。
雖然並不會每日將大量的時間忙碌於具體的文案,但是軍山的大小事務卻了然於胸,有什麽新的政策,也能做到選賢任能,將軍山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這
些年自己踏足的諸侯的領地不知道凡幾,像是朱振的軍山這般煥發著勃勃生機的,卻是第一次。
而最讓茹太素欣賞的,則是朱振那種既能垂拱而治,又能銜觴賦詩,笑飲山泉的浪漫。在
茹太素看來,自己家主公似乎總是帶著一副溫柔與恬淡。
對於那些身份低微的百姓,總是能夠帶著一份真誠的笑臉。或許是讀書讀的有點兒多,茹太素感覺自己有些走火入魔。他
總是感覺這位年輕的諸侯,肯定能夠給這個世界帶來些不一樣的東西。所
以盡管朱振並未與他談起過屬於他跟葉兌老先生之間的那份宏偉的藍圖,但是他卻深深的被吸引,願意留下去感受,去參與。
隻是茹太素感覺就算是螻蟻,也不該如此侵犯軍山的尊嚴。他
感覺自己內心的正直正在催促自己。
三步並做兩步,快速向前。對
,這一刻,茹太素感覺自己藺相如附體。隻
要主公一聲令下,哪怕是頭破血流,自己也要讓那個暴虐的使者血濺五步。沈
醉眼疾手快的想要去拉茹太素,卻讓茹太素的步伐拉了一個咧起,沈醉哎呦一聲,連忙看向手掌,此時已經泛紅。
茹太素性格耿直,盡管有沈醉在旁邊兒不斷小聲提醒,依然立身於朱振身側,一臉不屑的直言不諱道:“聽說最近應天與姑蘇之間的戰事處於下風,起初在下還心有疑惑,以吳國公之韜略,屈屈張士誠何在話下?如今觀應天官員之素質,方才恍然大悟。蓋因親小人,遠賢臣也,此般醃臢跋扈之輩,如何擔得出使軍山之重任。主公,您若是心係百姓,還當聽在下一言……”
此時,茹太素大氣凜然,說話之時,目光遊離,直奔一塊婦女適才臀下用於休息的堅石而去,準備與應天的使者來個玉石俱焚。
茹太素的話還沒說完,腳步也剛剛抬起,嚇得沈醉渾身抖了個冷顫,連忙用手捂住了茹太素的口鼻。他們沈家之前是何等的枝繁葉茂,就是因為得罪了金陵的官員,一朝在應天敗了家。是故如今沈家盡管如今恢複了元氣,對於金陵的官員依然怕的死死的。或
許別人不知道應天的厲害,但是沈醉這個大財主可是心裏一清二楚。軍山能夠有今天,與應天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他著實擔心茹太素禍從口出,給朱振招來禍事。
而且你一個儒生,搬石頭幹啥?你莫非幹的過那囂張跋扈使者身邊兒的武士?沈
醉太清楚這些書生了,別看平日裏處理政務挺順手的,一到關鍵時刻,就容易春秋大義附體,做出極端腦殘的事情來。茹
太素雖是一書生,但是這些年遊曆天下,力氣著實不小,一番掙紮,差點兒跟沈醉來了個同歸於盡,滾落山崖。
張大舍拉開沈醉,搖頭示意茹太素。別看茹太素力氣大,但是遇到張大舍便撲街了。論
力氣大,在讀書人裏,張大舍沒怕過任何人。論
文采,在武將裏,張大舍也沒怕過任何人。
茹太素性情雖然正直卻並未沒有腦子的莽夫,此時見沈醉心有餘悸的表情,又看了眼離這裏不遠的使者隊伍。
知道自己險些因為莽撞,惹出禍事,表情有些尷尬。不
過茹太素卻並非能夠容忍這等無禮囂張之事的人,醞釀了片刻,對朱振說道:“主公,在下還想說……”
朱振看著茹太素孩童般淳樸的臉,如何也無法將他與那個水字數,坑害客戶的陰損書生聯係起來。張
大舍搖搖頭批評道:“茹太素卻有大財,就是衝動了些。”張
大舍的身份和地位在軍山頗高,有些話卻不用那麽顧忌,當下對周圍人說道:“昔日李文忠開府建牙,掌管一方軍政大權,任用地方儒士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幹預公事,卻因楊憲幾句誣告,或身死或流放,如今軍山正是用人之際,我等切勿因為一是莽撞,誤了大事。”
茹太素自然明白張大舍所言的道理,但是卻有些不忿道:“俗話說,君辱臣死。這應天的使者觀一眼便知道是市井青皮之輩,如今沐猴而冠竟然敢來我軍山撒野,這便是辱了主上臉麵。我茹太素雖然怕死,卻也不能看著他如此囂張跋扈。”沈
醉磨嘰了半天道:“若換做平日,這般廢物敢在我麵前猖狂,我定然叫家中家丁斷其手腳,投擲江中,雖然手段殘忍,也算是為民除害。”朱
振見眾人憤憤不平,少有保持冷靜之人,笑著說道:“朝廷越是平穩,人越是像是遊蕩在湖泊裏的魚兒,活動範圍基本上維持在屬於自己的深度,而當社會動蕩之時,波濤漸起,甚至形成滾滾浪潮,那些安於現狀的魚兒被風浪所挾持,在不自知中,會來到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層次。強
者如鯉魚,甚至能越過龍門,從此非同一般。
所有市井常說,待風起,豬於風口,也能上九天。
隻是大家別忘了,豬永遠是豬,風停了,飛的越高,摔得越慘。大舍,你去喚常茂來,對付這般醃臢之物,還用不著咱們出手。”話
罷,瞥了一眼應天的使者,轉身而去。
***********************此
次軍山之行,在眾多護衛之中,有一身著淺綠色官袍,頭戴烏紗帽的年輕人。這
個年輕人身材矮小,皮膚黝黑,手背之上有數道讓人觸目驚心的傷疤,眼神之中沒有絲毫應天官僚的中正平和之氣,反而在他狹長的眼角之中,充斥著一股淩厲的戾氣。朱
元璋雖出身貧寒,卻不似陳友諒那般,喜歡以權勢和暴力威懾臣屬,而是喜歡儒家那一套官宦禮儀,來規範下屬。眼光之長遠,非常人能及。
朱振能在萬千諸侯之中選擇朱元璋,並非完全看中朱元璋是曆史的選擇,更多的則是在日常的觀察之中,了解到朱元璋既能總攬大局,又能將諸般細節處理的非常好。
當然,朱元璋隻是管理者,真正做事情的還是李善長這位百官之長。雖
然揚憲總是跑到朱元璋麵前打李善長的小報告,說李善長李善長無大才,不堪大用。可
實際上,朱元璋隻是與李善長提點了幾分。就
如眼前這小吏的袍服,李善長也安排的妥妥帖帖。
淺綠色的袍服,上鏽鸂鶒,腰間纏繞素銀帶,頭戴宋朝樣式的一尺長的烏紗帽,與後世影視劇中明朝官員短而寬的烏紗帽略有不同,總體上看來總是有那麽幾分不倫不類。
尤其是這年輕人,不知道是拋了哪家的祖墳,腰間還掛了個紫金魚袋。走
起路來,像極了進城玩兒雜耍的猴子。
不過卻多多少少反應了應天方麵在製度上逐步完善。朱振雖然隻看了兩眼,心裏清楚,自己在剛剛離開應天的時候,這些東西還並未有那麽規範。
如今眼前這年輕人雖然是來找茬的,但是朱振卻能從中看出應天製度上變化的端倪。朱
振雖然隻看了年輕人幾眼,但還是很明顯的被那個沫猴而冠的年輕人感知到了。年
輕人叫楊德白,是楊憲的次子。
不知道為何,在自己不遠處的年輕人,隻是看了自己一眼,楊德白的內心就閃過了無數的畫麵。父
親年輕的時候落魄不堪,四處討食,母親見楊憲可憐,便收留過這個窮書生一段時間,誰知道這窮書生不知報恩,還搶奪了母親的身體。
然後便不負責任的離去,母親含辛茹苦將自己養大。
自己這些年不知道受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人的白眼。在
民間底層長大的楊德白最受不了便是那些自以為而且高高在上的目光。因
為每當這種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楊德白就清楚,肯定是自己惹了麻煩,逃不了一頓哨棒的拍打。
隻是這種恐懼雖然隨著萬千畫麵而來,但是卻一閃而逝。
旋即便是楊德白無邊的憤怒。
如今的我,可不是當初那個任人拿捏的底層人,我父親是檢校的頭目,而我雖然隻是個七品校官,但是卻代替吳國公巡視地方,放在古代那便是欽差大臣。
你朱振可是有謀逆嫌疑之人,憑什麽用這般眼神看我?
當下楊德白用眼角示意身邊的幫閑,想要讓他們拿下朱振,給朱振一個下馬威。
沈醉因為跟錢打交道,又時常自作主張給朱振惹事兒,所以時常被朱振敲打,看見發怒的表情下意識的便有些打怵,話到嘴邊兒,卻感覺嗓子眼發粘,心口仿佛巨鼓擂動,眼睛不自覺的一直往茹太素身上瞟。
見茹太素修長的身子挺拔,儒衫隨風飄擺,若青鬆立於懸崖;神態肅穆,表情淡然,又仿佛置身波濤之中,卻絲毫不見波瀾。內
心不自覺的就有些羨慕。
在這關鍵時刻,我怎麽能雙腿發軟?
你說我要這萬貫家財有何用?
下輩子,我一定多讀書,做個跟茹太素一般的讀書人。
沈醉內心不由的碎碎念起來。這明明是軍山要倒大黴的時候,你們怎麽表情或淡然,或不屑一顧呢?茹
太素平複情緒,注視著朱振。見
朱振的表情先是盛怒,手背的青筋暴起,那時的朱振像極了殺人如麻的惡魔。可
不消片刻,朱振的嘴角竟然泛起了冷笑,神態與自己一般充滿了嘲諷,此時,茹太素內心則有一種得意之感。
我與主公乃是同道中人啊。
沈醉這般的商賈之人,雖然也是為主公做事,但是境界差太多了。隻要我們心懷正氣,此等宵小之輩,又能奈我等如何?
可旋即朱振的表情變成淡然,視應天那囂張跋扈的使者如無物之時,茹太素又瞬間變成了小迷弟。表
情略微有些沮喪。
我怎麽能奢求與主公是同道中人呢?
明明是我與主公的境界差太多了啊。
隻是這份沮喪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茹太素旋即恢複了自信。
他相信,隻要自己努力,自己一定能追隨上主公的腳步。
茹太素看著仿佛直視螻蟻一般的朱振,內心有一種複雜的感覺。他感覺自己已經摸透了主公的性子。
主公之崛起,如紅日升於東方,在他看來,一切黑暗,皆不是他的對手。
但是主公,你可千萬不能大意。此時的軍山比起應天這般龐然大物,還不是您應該去親自碰撞的。就算是死,也該是臣僚去死。內
心戲異常豐富茹太素,瞬間靈魂通透,他想到了一個詞,那就叫君辱臣死。
在茹太素心中,軍山這位年輕的掌事之人,頗有古代聖君的風姿。
雖然並不會每日將大量的時間忙碌於具體的文案,但是軍山的大小事務卻了然於胸,有什麽新的政策,也能做到選賢任能,將軍山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這
些年自己踏足的諸侯的領地不知道凡幾,像是朱振的軍山這般煥發著勃勃生機的,卻是第一次。
而最讓茹太素欣賞的,則是朱振那種既能垂拱而治,又能銜觴賦詩,笑飲山泉的浪漫。在
茹太素看來,自己家主公似乎總是帶著一副溫柔與恬淡。
對於那些身份低微的百姓,總是能夠帶著一份真誠的笑臉。或許是讀書讀的有點兒多,茹太素感覺自己有些走火入魔。他
總是感覺這位年輕的諸侯,肯定能夠給這個世界帶來些不一樣的東西。所
以盡管朱振並未與他談起過屬於他跟葉兌老先生之間的那份宏偉的藍圖,但是他卻深深的被吸引,願意留下去感受,去參與。
隻是茹太素感覺就算是螻蟻,也不該如此侵犯軍山的尊嚴。他
感覺自己內心的正直正在催促自己。
三步並做兩步,快速向前。對
,這一刻,茹太素感覺自己藺相如附體。隻
要主公一聲令下,哪怕是頭破血流,自己也要讓那個暴虐的使者血濺五步。沈
醉眼疾手快的想要去拉茹太素,卻讓茹太素的步伐拉了一個咧起,沈醉哎呦一聲,連忙看向手掌,此時已經泛紅。
茹太素性格耿直,盡管有沈醉在旁邊兒不斷小聲提醒,依然立身於朱振身側,一臉不屑的直言不諱道:“聽說最近應天與姑蘇之間的戰事處於下風,起初在下還心有疑惑,以吳國公之韜略,屈屈張士誠何在話下?如今觀應天官員之素質,方才恍然大悟。蓋因親小人,遠賢臣也,此般醃臢跋扈之輩,如何擔得出使軍山之重任。主公,您若是心係百姓,還當聽在下一言……”
此時,茹太素大氣凜然,說話之時,目光遊離,直奔一塊婦女適才臀下用於休息的堅石而去,準備與應天的使者來個玉石俱焚。
茹太素的話還沒說完,腳步也剛剛抬起,嚇得沈醉渾身抖了個冷顫,連忙用手捂住了茹太素的口鼻。他們沈家之前是何等的枝繁葉茂,就是因為得罪了金陵的官員,一朝在應天敗了家。是故如今沈家盡管如今恢複了元氣,對於金陵的官員依然怕的死死的。或
許別人不知道應天的厲害,但是沈醉這個大財主可是心裏一清二楚。軍山能夠有今天,與應天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他著實擔心茹太素禍從口出,給朱振招來禍事。
而且你一個儒生,搬石頭幹啥?你莫非幹的過那囂張跋扈使者身邊兒的武士?沈
醉太清楚這些書生了,別看平日裏處理政務挺順手的,一到關鍵時刻,就容易春秋大義附體,做出極端腦殘的事情來。茹
太素雖是一書生,但是這些年遊曆天下,力氣著實不小,一番掙紮,差點兒跟沈醉來了個同歸於盡,滾落山崖。
張大舍拉開沈醉,搖頭示意茹太素。別看茹太素力氣大,但是遇到張大舍便撲街了。論
力氣大,在讀書人裏,張大舍沒怕過任何人。論
文采,在武將裏,張大舍也沒怕過任何人。
茹太素性情雖然正直卻並未沒有腦子的莽夫,此時見沈醉心有餘悸的表情,又看了眼離這裏不遠的使者隊伍。
知道自己險些因為莽撞,惹出禍事,表情有些尷尬。不
過茹太素卻並非能夠容忍這等無禮囂張之事的人,醞釀了片刻,對朱振說道:“主公,在下還想說……”
朱振看著茹太素孩童般淳樸的臉,如何也無法將他與那個水字數,坑害客戶的陰損書生聯係起來。張
大舍搖搖頭批評道:“茹太素卻有大財,就是衝動了些。”張
大舍的身份和地位在軍山頗高,有些話卻不用那麽顧忌,當下對周圍人說道:“昔日李文忠開府建牙,掌管一方軍政大權,任用地方儒士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幹預公事,卻因楊憲幾句誣告,或身死或流放,如今軍山正是用人之際,我等切勿因為一是莽撞,誤了大事。”
茹太素自然明白張大舍所言的道理,但是卻有些不忿道:“俗話說,君辱臣死。這應天的使者觀一眼便知道是市井青皮之輩,如今沐猴而冠竟然敢來我軍山撒野,這便是辱了主上臉麵。我茹太素雖然怕死,卻也不能看著他如此囂張跋扈。”沈
醉磨嘰了半天道:“若換做平日,這般廢物敢在我麵前猖狂,我定然叫家中家丁斷其手腳,投擲江中,雖然手段殘忍,也算是為民除害。”朱
振見眾人憤憤不平,少有保持冷靜之人,笑著說道:“朝廷越是平穩,人越是像是遊蕩在湖泊裏的魚兒,活動範圍基本上維持在屬於自己的深度,而當社會動蕩之時,波濤漸起,甚至形成滾滾浪潮,那些安於現狀的魚兒被風浪所挾持,在不自知中,會來到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層次。強
者如鯉魚,甚至能越過龍門,從此非同一般。
所有市井常說,待風起,豬於風口,也能上九天。
隻是大家別忘了,豬永遠是豬,風停了,飛的越高,摔得越慘。大舍,你去喚常茂來,對付這般醃臢之物,還用不著咱們出手。”話
罷,瞥了一眼應天的使者,轉身而去。
***********************此
次軍山之行,在眾多護衛之中,有一身著淺綠色官袍,頭戴烏紗帽的年輕人。這
個年輕人身材矮小,皮膚黝黑,手背之上有數道讓人觸目驚心的傷疤,眼神之中沒有絲毫應天官僚的中正平和之氣,反而在他狹長的眼角之中,充斥著一股淩厲的戾氣。朱
元璋雖出身貧寒,卻不似陳友諒那般,喜歡以權勢和暴力威懾臣屬,而是喜歡儒家那一套官宦禮儀,來規範下屬。眼光之長遠,非常人能及。
朱振能在萬千諸侯之中選擇朱元璋,並非完全看中朱元璋是曆史的選擇,更多的則是在日常的觀察之中,了解到朱元璋既能總攬大局,又能將諸般細節處理的非常好。
當然,朱元璋隻是管理者,真正做事情的還是李善長這位百官之長。雖
然揚憲總是跑到朱元璋麵前打李善長的小報告,說李善長李善長無大才,不堪大用。可
實際上,朱元璋隻是與李善長提點了幾分。就
如眼前這小吏的袍服,李善長也安排的妥妥帖帖。
淺綠色的袍服,上鏽鸂鶒,腰間纏繞素銀帶,頭戴宋朝樣式的一尺長的烏紗帽,與後世影視劇中明朝官員短而寬的烏紗帽略有不同,總體上看來總是有那麽幾分不倫不類。
尤其是這年輕人,不知道是拋了哪家的祖墳,腰間還掛了個紫金魚袋。走
起路來,像極了進城玩兒雜耍的猴子。
不過卻多多少少反應了應天方麵在製度上逐步完善。朱振雖然隻看了兩眼,心裏清楚,自己在剛剛離開應天的時候,這些東西還並未有那麽規範。
如今眼前這年輕人雖然是來找茬的,但是朱振卻能從中看出應天製度上變化的端倪。朱
振雖然隻看了年輕人幾眼,但還是很明顯的被那個沫猴而冠的年輕人感知到了。年
輕人叫楊德白,是楊憲的次子。
不知道為何,在自己不遠處的年輕人,隻是看了自己一眼,楊德白的內心就閃過了無數的畫麵。父
親年輕的時候落魄不堪,四處討食,母親見楊憲可憐,便收留過這個窮書生一段時間,誰知道這窮書生不知報恩,還搶奪了母親的身體。
然後便不負責任的離去,母親含辛茹苦將自己養大。
自己這些年不知道受了多少苦,受了多少人的白眼。在
民間底層長大的楊德白最受不了便是那些自以為而且高高在上的目光。因
為每當這種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楊德白就清楚,肯定是自己惹了麻煩,逃不了一頓哨棒的拍打。
隻是這種恐懼雖然隨著萬千畫麵而來,但是卻一閃而逝。
旋即便是楊德白無邊的憤怒。
如今的我,可不是當初那個任人拿捏的底層人,我父親是檢校的頭目,而我雖然隻是個七品校官,但是卻代替吳國公巡視地方,放在古代那便是欽差大臣。
你朱振可是有謀逆嫌疑之人,憑什麽用這般眼神看我?
當下楊德白用眼角示意身邊的幫閑,想要讓他們拿下朱振,給朱振一個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