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文化

    源自百度百科中的《巫文化》

    含義

    巫文化

    巫文化是上古時期以巫鹹為首的"靈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寧廠古鎮寶源山為中心創造的以占星術和占卜術為主要形式,以鹽文化和藥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域特色文化。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靈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吳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璞《巫鹹山賦》更載"巫鹹以鴻術為帝堯醫師,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封於是山,因以為名"。經考證,今巫溪寧廠古鎮寶源山不僅因有寶源山鹽泉可供古人類直接取食,而且古代這裏還盛產"神仙不死之藥"丹砂。因此,寶源山就是以巫鹹為首的上古"十巫""所從上下"升降采藥、采鹵製鹽的靈山,也就是真正意義的巫山。這裏誕育了神秘悠遠的巴文化之母文化---巫文化(鹽文化、藥文化),在唐堯時期就建立了巫鹹國,形成了巫文化在三峽地區(大巫山地區)之濫觴。還從這裏遷徙出巫誕一部的五姓巴人到湖北長陽鍾離山,巫文化與楚文化等文化融合產生了一度繁榮的巴文化,孕育了"記神事之書"《山海經》、偉大的文學開篇巨著《詩經》、巫歌《楚辭》,並在天文、文學、文字、藝術、醫學、地理等方麵取得豐碩成果。今天仍然沿襲並廣泛存在於巫溪大地的巴山夜唱、五句子山歌等文化事象都古風濃鬱,而作為巫文化之曆史遺存的"上古鹽都"寧廠古鎮,大寧河古棧道、懸棺"二謎"等則更是神秘幽古。

    巫的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已有巫字,說明在殷商以前就已出現了。甲骨文專家許進雄教授將巫字的演變歸納如右下圖(據許進雄,古文諧聲字根,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台北第一版)最早的巫字是兩個工字的交叉,大概是行法術時所用器物的象形;以後加上兩個人在跳舞,是巫用形體動作請神靈降臨。

    什麽是“巫”

    漢語大字典》的解釋是:“古代從事祈禱、卜筮、星占,並兼用藥物為人求福、卻災、治病的人。”

    這個解釋是比較準確的,但是還有三點需要補充:

    其一,巫不僅存在於古代,還活動於當代。當代不僅在偏遠落後地區有巫,在發達的城市亦有巫。

    其二,巫的活動不僅僅限於求福、卻災、治病,還存在預測謀劃等事宜。

    其三,巫往往自稱自交通鬼神,與鬼神感應,趨吉避吉兇,從而騙取民眾信任而獲得財物。

    概言之,巫是人類社會專事巫術,以祈禱、降神、感應等神秘行為為人驅災、求吉、治病、表達心願,並且為自己謀求生存的人。

    巫的泛稱是文化人,狹義解釋是吃鬼神飯的文化人。

    巫文化

    巫字本義

    巫,上古已有此字。在甲骨文、金文都有“巫”字。它應當是中國先民最早創造的一批文字。長江流域出土的文物上很早就有了“巫”字。有人考證江蘇昊縣澄湖出土的良諸文化陶罐上的符號,釋其四個字符號為“巫戌五俞”。在安徽含山淩家灘4號墓出土刻紋木版也有“巫”字。

    字形解釋

    中國上古創字是有規律的。先民把工和二個“人”字組合在一起,自有其用意。工,《說書》解釋說:“工,巧飾也。象人有規規榘也。與巫同意。凡工之屬皆從工。”宋代俆鍇說:“為巧必遵規矩法度,然後為工,否則目巧也。”巫事無形,失在於詭,亦當遵規榘,解釋故曰與巫同意。”工的原始意義至少有二點其一是巧飾,其二是曲尺。近人楊樹達在《積微居小述林。釋工》認定工象曲尺之形。工,借用古代文學家對“工”字的解釋,上下二橫分別代表天地。巫則是由二個人在其中。《說文》釋“巫”:“象人兩袖舞形”。今人根據甲骨文和金文,認為巫字“象兩玉交錯形”。《漢語大字典。工部》的巫字條說:“《說文》‘筮‘筮巫以玉事神。從霝〈注:ling,古同“零”、“靈”〉聲。靈〈注:ling,同“靈”〉或從巫。’古代巫師以玉為靈物。古以交錯的玉形代表巫祝的巫。”因此,巫字的字形與舞形、玉器有關,上古沒有貶意。

    注音解釋

    中國古代創字規律,音義有微妙的聯係。清代考據學家往往窮盡畢生精力研究音群和義群的關係。巫與烏、嗚、汙、誣、誤、惡、霧、勿、忤、蕪同聲,大多是些晦暗之詞。

    巫與誣通。漢代楊雄《法語。君子》載有“不果則不果矣,人以巫鼓”。李軌《注》雲:“巫鼓猶妄說也。妄說傷義,甚於不言。”汪雲寶《義疏》雲:“巫讀誣。誣鼓,謂誣妄鼓扇。”

    此外,巫與舞在讀音上都是一聲之轉,這可能與巫的動作有關。巫最初的印象是手舞足蹈。

    巫文化是上古時期人類在繁衍生息,推進社會發展中,創造的一種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它也是人們對萬物有靈崇拜時期的文化的通稱,是人類遠古的文化。巫文化融匯了天文地理,人文數理、醫卜星相、五行八卦,祭禮娛樂的總和,它詮釋了中國傳統的道、哲、理、文、聯姻,並滲透影響了陰陽學說、莊老思想、屈原詩歌、孔丘仁義。它構成了華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極大的豐富了華夏民族文學藝術寶庫、宗教哲學、科學技術,推動了中華文化的成長。

    甲骨文時代的巫,是男巫女巫的通稱,後世女巫才稱為巫,男巫叫覡,《說文》中對巫的解釋是:“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據說他們能使鬼神附體,或用其他方式見到鬼神,總之是具有與鬼神溝通的功能而不同於常人。傳說有個巫鹹,能知人生死禍福;黃帝作戰前,要找他用蓍草來占卜;還有記載說,他的兒子巫賢當了輔佐殷王祖乙的大臣。論起來,祖乙與黃帝年代相去很遠,他們父子的壽命真夠長了。但既是傳說就不必那麽較真;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時的巫,地位是很高的,因為他們是那時最有文化的人,又能將人間事向鬼神報告並把鬼神的指示帶迴來。但擔的責任也大,譬如天不下雨,便將巫脫去衣服放在太陽下曝曬,甚至架起火來燒,以為這就可以驚動鬼神,下雨來救他,結果燒死了不少;戰國時西門豹治鄴,將用河神的名義詐騙錢財危害人民的巫,統統扔到河裏去,說是請他們去通報河神,就是這古法的應用。治病也是巫的專業,那時得病以為是中了什麽邪。就找巫來驅邪。用唱歌跳舞,或口中念念有詞及其他奇怪的形體動怍來行使法術;有時也給病人吃點藥物。巫在表現鬼神附體或作法前,自己也常要吃某些藥以求得興奮,因為他得表現出與平時不同的癲狂狀態,這些藥是他們一代一代靠經驗積累起來的,隻有他們才有和敢用;還有象占卜的時候需要將龜甲或獸骨燒出裂紋,一般人不會燒,而巫則能很快就完成,他們確一些有別人沒有的本事,於是成了“招神,逐疫,禳災,除不祥”的專業戶,巫是他們的姓氏。

    殷人特別崇奉鬼神,殺了許多牲口還有俘虜和奴隸去祭祀,但最後被周人滅了。比起來周人不那麽信鬼神,治病也開始有專門的醫生,巫不那麽重要了。醫是從巫分化出來的,傳說巫彭是醫的開山祖。

    儒家文化

    儒家的興起並成為正統後,子不語怪力亂神,巫的社會地位變得低下,加上有些巫(這時一般是女性了)出入宮廷,交通權貴,介入宮廷權力爭鬥,在政變失敗後受到嚴厲鎮壓;而野心家用巫術來蠱惑人心,製造社會動亂,曆代都有,皇帝對這種人也很警惕,從社會的表麵看,以巫為職業的人不多了,但如從人的思想與行為來看,巫風實仍未減,而且已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像舊時家家都有本黃曆,裏麵什麽時候出門、嫁娶、動土才吉利等內容,以及社會上扶乩、請神、看相算命等等活動,也都是巫風的流被。所以我用了巫文化這個詞。以巫為職業的巫婆神漢也仍然有,可能因與巫蠱之類害人之事相關,名聲不好,但人們實際上還是信的;而不用巫的名號,換個裝束,以什麽高人、大師的麵貌出現,實際幹巫的事,更是可以風行社會。宣稱自己能與無形的神仙鬼怪溝通,能預知未來,致人禍福,總之是通靈不凡之人,是他們共同的特征,把握住這特征,要有科學的武裝,識別他們其實也是不難的。可惜在中國信巫而不信科學,因無科學而更信巫,形成了一個循環往複的怪圈,要突破實在是太難了。

    軍國大計的影響

    巫風所及並非盡限於市井,往往高層還更熱中,由此直至可以影響軍國大計的事件屢有發生。隨手拾來,就有:

    南北朝時南齊的末代皇帝蕭寶卷,信奉據說是死後成為鍾山之神的蔣子文,還有個宋徽宗,相信妖人林靈素,都是因此誤了大事的昏庸亡國之君。

    令曹操歎羨“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到了晚年相信一個名叫王表的神,這位神,“不見其形”而是靠一位名叫紡績的婢女溝通,孫權把這位無形的神封為輔國將軍羅陽王,在都城修建館舍迎去請教。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這句名言就是後人孫盛對此事有感而發的。

    近在清代,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荒唐的事。那是在鴉片戰爭後期,道光二十一年,林則徐因主張抵抗英軍而皇帝想和,早已被撤換,但這時皇帝忽然又要抵抗了,將主和的欽差大臣琦善撤職換成奕山,還派去了一位打內戰很內行的果勇侯楊芳當欽差參讚大臣。這位果勇侯一到廣州,馬上下令“廣收馬桶,排列沿河”,還在城隍廟做法事,將符水裝入壇中埋在地下,“種種設施,不一而足,其捍患禦侮之法可謂良且盡矣。”(廣東軍務記,收在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3,神州國光社,1954)

    須知這不是在武俠小說或僅供消遣的影視中,而是麵對英軍入侵的備戰行動!結果可想而知,英國人不吃這一套,這位欽差參讚大臣也下台了。

    相信巫術並以國家的名義用它來與科學創製出來的物質力量較量,還發生過更大規模的一次,大家都會想到,那就是義和團的行為。

    西方科學技術與中國巫術較量的結果,中國方麵一敗塗地,於是也想到應該向西方學習了,但是當時的當權者以為洋人比我們強的,無非是船堅炮利,想要的僅是西方的技術,叫做“師夷之長技以製夷”;在精神世界中還是“以中國倫常名教為原本”,也就是後來概括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連最著名的維新派領袖康有為也這樣認為:

    “吾國人之所以遜於世人者,但在物質而已。物質者至粗之形而下者也。吾國人能講形而上者,而缺於形而下者,然則今而欲救國乎,專從事於物質足矣;於物質之中,先從事於其工藝兵炮之至粗者,亦可支持焉。(《物質救國論》,190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巫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Cavalier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Cavalier傑並收藏巫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