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命運 作者:醉輕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一九六零年的初春,呂雲朗林小英夫婦變賣了所有家當,打點行裝準備返迴林小英的家鄉。
呂雲朗沒有賣掉他家的房子,把它托付給了母親照管,也許在他的內心深處還存有一絲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落葉歸根再迴到這裏。他的老母親抱住他久久地不肯鬆手,她老淚縱橫,泣不成聲,二十年前她沒能留住兒子,二十年後她依然沒能留住他。
告別了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告別了家鄉的山山水水,呂雲朗難過地流下了淚水。
經過幾天的奔波,呂雲朗一家終於迴到了林小英的家鄉,一切都如同迷離的夢境,當林小英終於看到日思夜想的母親時,娘倆不禁抱頭痛哭起來,歲月使母親的雙鬢早已斑白,臉上的皺紋也更加深了。
最讓林小英難過的是,她再也看不到她親愛的父親了,父親已經在一年前病故了,想不到,十五年前離開家鄉時同父親依依不舍的告別,而今竟成了永訣,林小英傷心欲絕,她把父親的遺像緊緊地抱在胸前,悲從中來,嚎啕大哭起來-----
過了許久她才止住了悲聲,沒想到,十五年間林小英的娘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弟弟妹妹們,她走的時候,他們都很小,小弟還在繈褓中,如今他們都已長大成人了,大弟弟早已成家立業同母親還有三妹四妹住在一起,二妹嫁了個軍官,三妹、四妹在紡織廠做女工,五妹去年考上了空軍軍官學校,小弟受五姐的影響,也準備報考軍官學校,林小英打心眼裏為他們感到高興。
呂雲朗和林小英向母親打聽他們當初離家時的房子還在不在?母親告訴他們:房子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美國鬼子的飛機炸毀了,隻剩下了一堆廢墟。
呂雲朗和林小英難過極了,他們畢竟在那裏生活了三年,那裏有他們許多美好甜蜜快樂的迴憶。馬上找不到合適的房子,這幾天,林小英一家就暫時住在了她的娘家。
林小英全家的到來,一下子攪亂了她娘家正常的生活,給他們增添了諸多的麻煩,家裏住不下這麽多人,林小英的三妹、四妹隻好出去找地方睡。林小英的弟媳三天兩頭地念閑雜,撂臉子。當林小英全家不得不寄人籬下而又不受歡迎時,這是種多麽難堪的處境啊!無奈之下,呂雲朗找了過去的老朋友,經他們介紹找了一份建築隊的活兒,沒幾天,建築隊要去外地施工,呂雲朗便跟他們到外地去了。
林小英一家在娘家呆了將近半個月,這半個月林小英把腿都要跑斷了也沒找到住處,偏偏大兒子出差在外,幫不上忙。呂傑自從來到這裏,不久就找到了工作,現在的他已是一家很有名的廠子的供銷員。林小英盼啊盼,盼望呂傑能早一點迴來幫助她解決難題。就在她焦急地等待中,弟媳終於忍不住了,當著林小英的麵指桑罵槐,摔鼻子、摔臉子的,林小英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從娘家搬了出來,老母親怎麽攔也沒攔住,急得她一個勁地流眼淚。
人海茫茫,哪裏是他們落腳的地方?走投無路的林小英和孩子們隻好在橋洞裏暫時棲身。一天過去了,焦急萬分的林小英四處尋找住處,毫無結果,急得她滿嘴都起了大泡,嗓子也說不出話了。妹妹們下班後聽說大姐一家搬了出去,急得她們到處尋找,最後終於在橋洞裏找到他們,她們讓大姐跟她們迴去,可倔強的林小英說什麽也不肯。她蜷曲著身子,雙手抱著頭在橋洞裏頹然地坐了一宿。
當公雞發出了黎明時分的第一聲鳴叫時,林小英“噌”地站了起來,給橫七豎八睡著的孩子們蓋了蓋被子,便走出了橋洞,開始了找房子的尋覓。
將近中午,天突然下起了雨,林小英看到有的行人往一個山坡上跑,她也跟著跑了過去,原來山坡上有一個“地銀子”,人們都跑進來躲雨。所謂的“地銀子”跟陝北的窯洞很相似,是依著山坡而挖的一個地洞,平時不注意還真不知道這裏有個“地銀子”,不知道是什麽人挖的,也無從考究。林小英打量了一下這個地方,五、六個人住根本沒問題,她心中一陣狂喜,“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一個現成的住處擺在她的麵前。林小英趕緊跑迴橋洞跟孩子們一說,孩子們都很高興,反正總比在橋洞裏像乞丐似的,受盡行人的白眼和鄙視強。
雨剛一停,林小英和孩子們便收拾東西搬了過去,他們把“地銀子”收拾了半天總算安定下來。由於“地銀子”陰暗潮濕,裏頭十分氣悶,加上蚊蟲叮咬,六口人擠在一起,他們的身上都起了紅斑點,奇癢難耐。林小英找來了艾蒿,點著它,把“地銀子”熏了一遍,還用艾蒿,燒了些水給大家擦洗了一遍,別說還真管用,第二天大家身上的紅斑點便全消了,而且“地銀子”裏也沒有蚊蟲了。
很快,呂傑就迴來了,他找了在派出所工作的熟人,通過他們的幫助,找到了一處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但林小英一家總算有了自己的家。林小英也在一家街道辦的工廠裏找到了工作,呂玉也被一家工廠招為正式工人,十五歲的呂香也找了一份臨時工作,十三歲的呂明也經常出去打打短工,幫人拉拉小車,掙點零錢貼補家用。
隻要清風把微小的種子帶進土裏,種子就會在那裏生根發芽,破土而出。從這個時候起,林小英和孩子們在屬於自己的這個家裏,過上了不再四處流浪,遭人白眼的生活。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要過年了,呂雲朗也從外地打工迴來了,看到林小英奇跡般地擁有了一個自己的家,他高興極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快快樂樂地過了一個他們迴來後的第一個團圓年。
林小英一家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可是好景不長,為了還蘇聯“老大哥”的債,全國人民勒緊了褲腰帶,無論是誰每人每天都吃“二兩”糧,這樣一來,家家戶戶的口糧都不夠吃,沒辦法隻好“瓜菜代”。
林小英一家剛迴來還不到一年便趕上了這樣的狀況,拖兒帶女的一大幫,而且孩子們正是在長身體的時候 ,那艱難的困境可想而知。天天吃的是,摻著菜葉子的稀溜溜的玉米麵飯,每人喝好幾大碗也不飽,後來連這樣的麵子飯也吃不上了,隻好去挖些野菜、摘點榆樹葉子摻雜著吃,吃多了這樣的“橡子麵”,大人孩子都出現了浮腫。呂雲朗為了能給家裏省些糧,同時多掙點錢,跟著建築隊四處奔波。家裏剩下林小英帶著一大幫孩子,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
街道辦事處為了照顧林小英一家,讓林小英頂“五、七幹部”的名頭下鄉鍛煉半年,這樣她不但可以省下口糧還能帶走三個孩子,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林小英便帶著最小的三個孩子一起來到了鄉下。
這是一座土地肥沃,風景秀麗的小鄉村,四麵環山,綠樹掩映,一條歡快的小溪從村中淙淙地流過,溪水又清又涼,幾隻肥鴨在小溪中嬉戲。村長是一個四十來歲的敦實漢子,他熱情地接待了林小英他們娘幾個,安排他們住進了一個收拾得幹幹淨淨,四周全是綠油油的菜地的兩間房子裏,看來村裏對林小英這個所謂的“五、七幹部”還是蠻照顧的。
清晨,美麗的朝霞好像給這個寧靜的小村,塗上了鮮豔的胭脂。林小英一覺醒來,穿上衣服來到了外麵,放眼看去,整個鄉村完全淹沒在一片濃綠中,一切仿佛都被水洗過似的,那麽清新,那麽新鮮,那含著露珠的樹葉,那吐著芳香的花蕾,都是那麽的美,林小英一下子便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她信步在這個小小的村落裏走著,感到無比的愜意。
這裏的民風很純樸,村民們都非常熱情,林小英為人也很爽快,沒多久她便熟悉了這塊土地,熟悉了這裏的村民,並很快和他們打成了一片。村長非常照顧林小英,給她分配的總是一些輕鬆的活兒。林小英非常勤快能幹,除了參加村裏的勞動外,空閑的時候就在她住的房前屋後的空地上種上了玉米,黃豆,起早貪黑地精心伺弄,大家都很佩服她,沒想到城裏的“幹部”不但人緣好,心眼好,還這麽能幹,他們哪裏知道林小英原本就是莊稼地裏的行家裏手。
這個小鄉村遠離城市的喧囂,被群山環抱,綠蔭遮蔽,宛如一個披著麵紗的仙女,避開塵世的煩擾,獨自藏在這靜謐的大自然裏。這夢境般的世外桃源不僅僅給了林小英欣喜、愉快還有收獲。當她“下放”期滿迴到城裏,不僅度過了“低糧標準”這個難關,還帶迴了她親手栽種的果實。這次的經曆讓林小英喜歡上了淳樸恬靜的鄉村生活。
林小英的大兒子呂傑就要結婚了,對象是跟他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的同學宋小鳳,宋小鳳千裏迢迢獨自一人從山東老家投奔呂傑而來,經過幾番風風雨雨終於和她所愛的人結為了連理。
呂雲朗和林小英高興萬分,畢竟他們共同孕育的生命就要開花結果了,隻恨他們沒有能力好好為兒子操辦婚事,隻是簡單地為他們做了兩套行李,買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這是他們終身引為遺憾的事。
呂雲朗和林小英這些年在農村呆得太久了,早已習慣了鄉下的生活,一家人擠在城裏,日子過得這樣艱難,呂雲朗和林小英都心有不甘,他倆商量來、商量去,決定還是到農村生活比較踏實。
如果他們能預料到後來發生的事,他們會為今天的決定,後悔一千年,恨上一萬年!
(未完待續)
呂雲朗沒有賣掉他家的房子,把它托付給了母親照管,也許在他的內心深處還存有一絲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落葉歸根再迴到這裏。他的老母親抱住他久久地不肯鬆手,她老淚縱橫,泣不成聲,二十年前她沒能留住兒子,二十年後她依然沒能留住他。
告別了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告別了家鄉的山山水水,呂雲朗難過地流下了淚水。
經過幾天的奔波,呂雲朗一家終於迴到了林小英的家鄉,一切都如同迷離的夢境,當林小英終於看到日思夜想的母親時,娘倆不禁抱頭痛哭起來,歲月使母親的雙鬢早已斑白,臉上的皺紋也更加深了。
最讓林小英難過的是,她再也看不到她親愛的父親了,父親已經在一年前病故了,想不到,十五年前離開家鄉時同父親依依不舍的告別,而今竟成了永訣,林小英傷心欲絕,她把父親的遺像緊緊地抱在胸前,悲從中來,嚎啕大哭起來-----
過了許久她才止住了悲聲,沒想到,十五年間林小英的娘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弟弟妹妹們,她走的時候,他們都很小,小弟還在繈褓中,如今他們都已長大成人了,大弟弟早已成家立業同母親還有三妹四妹住在一起,二妹嫁了個軍官,三妹、四妹在紡織廠做女工,五妹去年考上了空軍軍官學校,小弟受五姐的影響,也準備報考軍官學校,林小英打心眼裏為他們感到高興。
呂雲朗和林小英向母親打聽他們當初離家時的房子還在不在?母親告訴他們:房子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美國鬼子的飛機炸毀了,隻剩下了一堆廢墟。
呂雲朗和林小英難過極了,他們畢竟在那裏生活了三年,那裏有他們許多美好甜蜜快樂的迴憶。馬上找不到合適的房子,這幾天,林小英一家就暫時住在了她的娘家。
林小英全家的到來,一下子攪亂了她娘家正常的生活,給他們增添了諸多的麻煩,家裏住不下這麽多人,林小英的三妹、四妹隻好出去找地方睡。林小英的弟媳三天兩頭地念閑雜,撂臉子。當林小英全家不得不寄人籬下而又不受歡迎時,這是種多麽難堪的處境啊!無奈之下,呂雲朗找了過去的老朋友,經他們介紹找了一份建築隊的活兒,沒幾天,建築隊要去外地施工,呂雲朗便跟他們到外地去了。
林小英一家在娘家呆了將近半個月,這半個月林小英把腿都要跑斷了也沒找到住處,偏偏大兒子出差在外,幫不上忙。呂傑自從來到這裏,不久就找到了工作,現在的他已是一家很有名的廠子的供銷員。林小英盼啊盼,盼望呂傑能早一點迴來幫助她解決難題。就在她焦急地等待中,弟媳終於忍不住了,當著林小英的麵指桑罵槐,摔鼻子、摔臉子的,林小英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從娘家搬了出來,老母親怎麽攔也沒攔住,急得她一個勁地流眼淚。
人海茫茫,哪裏是他們落腳的地方?走投無路的林小英和孩子們隻好在橋洞裏暫時棲身。一天過去了,焦急萬分的林小英四處尋找住處,毫無結果,急得她滿嘴都起了大泡,嗓子也說不出話了。妹妹們下班後聽說大姐一家搬了出去,急得她們到處尋找,最後終於在橋洞裏找到他們,她們讓大姐跟她們迴去,可倔強的林小英說什麽也不肯。她蜷曲著身子,雙手抱著頭在橋洞裏頹然地坐了一宿。
當公雞發出了黎明時分的第一聲鳴叫時,林小英“噌”地站了起來,給橫七豎八睡著的孩子們蓋了蓋被子,便走出了橋洞,開始了找房子的尋覓。
將近中午,天突然下起了雨,林小英看到有的行人往一個山坡上跑,她也跟著跑了過去,原來山坡上有一個“地銀子”,人們都跑進來躲雨。所謂的“地銀子”跟陝北的窯洞很相似,是依著山坡而挖的一個地洞,平時不注意還真不知道這裏有個“地銀子”,不知道是什麽人挖的,也無從考究。林小英打量了一下這個地方,五、六個人住根本沒問題,她心中一陣狂喜,“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一個現成的住處擺在她的麵前。林小英趕緊跑迴橋洞跟孩子們一說,孩子們都很高興,反正總比在橋洞裏像乞丐似的,受盡行人的白眼和鄙視強。
雨剛一停,林小英和孩子們便收拾東西搬了過去,他們把“地銀子”收拾了半天總算安定下來。由於“地銀子”陰暗潮濕,裏頭十分氣悶,加上蚊蟲叮咬,六口人擠在一起,他們的身上都起了紅斑點,奇癢難耐。林小英找來了艾蒿,點著它,把“地銀子”熏了一遍,還用艾蒿,燒了些水給大家擦洗了一遍,別說還真管用,第二天大家身上的紅斑點便全消了,而且“地銀子”裏也沒有蚊蟲了。
很快,呂傑就迴來了,他找了在派出所工作的熟人,通過他們的幫助,找到了一處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但林小英一家總算有了自己的家。林小英也在一家街道辦的工廠裏找到了工作,呂玉也被一家工廠招為正式工人,十五歲的呂香也找了一份臨時工作,十三歲的呂明也經常出去打打短工,幫人拉拉小車,掙點零錢貼補家用。
隻要清風把微小的種子帶進土裏,種子就會在那裏生根發芽,破土而出。從這個時候起,林小英和孩子們在屬於自己的這個家裏,過上了不再四處流浪,遭人白眼的生活。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要過年了,呂雲朗也從外地打工迴來了,看到林小英奇跡般地擁有了一個自己的家,他高興極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快快樂樂地過了一個他們迴來後的第一個團圓年。
林小英一家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可是好景不長,為了還蘇聯“老大哥”的債,全國人民勒緊了褲腰帶,無論是誰每人每天都吃“二兩”糧,這樣一來,家家戶戶的口糧都不夠吃,沒辦法隻好“瓜菜代”。
林小英一家剛迴來還不到一年便趕上了這樣的狀況,拖兒帶女的一大幫,而且孩子們正是在長身體的時候 ,那艱難的困境可想而知。天天吃的是,摻著菜葉子的稀溜溜的玉米麵飯,每人喝好幾大碗也不飽,後來連這樣的麵子飯也吃不上了,隻好去挖些野菜、摘點榆樹葉子摻雜著吃,吃多了這樣的“橡子麵”,大人孩子都出現了浮腫。呂雲朗為了能給家裏省些糧,同時多掙點錢,跟著建築隊四處奔波。家裏剩下林小英帶著一大幫孩子,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
街道辦事處為了照顧林小英一家,讓林小英頂“五、七幹部”的名頭下鄉鍛煉半年,這樣她不但可以省下口糧還能帶走三個孩子,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林小英便帶著最小的三個孩子一起來到了鄉下。
這是一座土地肥沃,風景秀麗的小鄉村,四麵環山,綠樹掩映,一條歡快的小溪從村中淙淙地流過,溪水又清又涼,幾隻肥鴨在小溪中嬉戲。村長是一個四十來歲的敦實漢子,他熱情地接待了林小英他們娘幾個,安排他們住進了一個收拾得幹幹淨淨,四周全是綠油油的菜地的兩間房子裏,看來村裏對林小英這個所謂的“五、七幹部”還是蠻照顧的。
清晨,美麗的朝霞好像給這個寧靜的小村,塗上了鮮豔的胭脂。林小英一覺醒來,穿上衣服來到了外麵,放眼看去,整個鄉村完全淹沒在一片濃綠中,一切仿佛都被水洗過似的,那麽清新,那麽新鮮,那含著露珠的樹葉,那吐著芳香的花蕾,都是那麽的美,林小英一下子便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她信步在這個小小的村落裏走著,感到無比的愜意。
這裏的民風很純樸,村民們都非常熱情,林小英為人也很爽快,沒多久她便熟悉了這塊土地,熟悉了這裏的村民,並很快和他們打成了一片。村長非常照顧林小英,給她分配的總是一些輕鬆的活兒。林小英非常勤快能幹,除了參加村裏的勞動外,空閑的時候就在她住的房前屋後的空地上種上了玉米,黃豆,起早貪黑地精心伺弄,大家都很佩服她,沒想到城裏的“幹部”不但人緣好,心眼好,還這麽能幹,他們哪裏知道林小英原本就是莊稼地裏的行家裏手。
這個小鄉村遠離城市的喧囂,被群山環抱,綠蔭遮蔽,宛如一個披著麵紗的仙女,避開塵世的煩擾,獨自藏在這靜謐的大自然裏。這夢境般的世外桃源不僅僅給了林小英欣喜、愉快還有收獲。當她“下放”期滿迴到城裏,不僅度過了“低糧標準”這個難關,還帶迴了她親手栽種的果實。這次的經曆讓林小英喜歡上了淳樸恬靜的鄉村生活。
林小英的大兒子呂傑就要結婚了,對象是跟他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的同學宋小鳳,宋小鳳千裏迢迢獨自一人從山東老家投奔呂傑而來,經過幾番風風雨雨終於和她所愛的人結為了連理。
呂雲朗和林小英高興萬分,畢竟他們共同孕育的生命就要開花結果了,隻恨他們沒有能力好好為兒子操辦婚事,隻是簡單地為他們做了兩套行李,買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這是他們終身引為遺憾的事。
呂雲朗和林小英這些年在農村呆得太久了,早已習慣了鄉下的生活,一家人擠在城裏,日子過得這樣艱難,呂雲朗和林小英都心有不甘,他倆商量來、商量去,決定還是到農村生活比較踏實。
如果他們能預料到後來發生的事,他們會為今天的決定,後悔一千年,恨上一萬年!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