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謹之看重曲媽媽,但她畢竟是個奴婢,不可能占據主人談話的全部內容。


    夫妻兩個說了幾句後,便轉入了正題。


    “卓筒井已經挖好了,上好的毛竹也準備妥當,如今那些匠人們正在山裏進行試驗,看能不能真的將鹵水取出來。”


    齊謹之拿著一張硬黃紙,指著紙上的一些分解圖說道。


    顧伽羅點點頭。


    卓筒井的原理並不難,即用挖井的工具挖出一口深井,然後再將容器放入井中,利用活塞原理,將地下的鹽鹵吸出來。


    說著簡單,可具體操作起來卻很難。


    首先,井必須挖到夠深,井鹽層絕大多數都在地裏深處,挖個幾米、乃至十幾米、幾十米都有可能。


    問題來了,幾米的井還可以,但十幾米、幾十米的井挖下來,井口就不可能挖得太大,往往隻能有個缽口大小,有的甚至隻有碗口大。


    這麽小的井口,要用怎樣的容器才能放進去?


    木桶?開玩笑,估計也就隻能用個瓶子。


    可問題是,一個瓶子丟進去,匠人們費勁力氣的搖動轆轤,好半天弄上來才隻有一瓶鹵水,未免太耗費人力和時間了。


    如此根本就沒有可行性。


    幸而西南竹子多,粗壯的毛竹最長的可以達到二十多米,最妙的是直徑不會太粗,剛好能通過窄仄的井口。


    且那一節節的竹節,更是天然的取水容器。隻需在每個竹節上鑿一個口,設置一個活塞裝置,將整個毛竹送入井中。然後借用水壓,將鹵水壓入竹筒中。


    最後取出毛竹,將一段段竹節裏的鹵水放出來,每次少說也能弄個一大桶。


    如此也就不存在浪費人力和時間的問題了。


    況毛竹有韌性,即便偶有彎曲也不會斷裂,匠人們隻要操作好了,一天便能取鹵上百桶。


    有了鹵水。山間最不缺的就是樹木枯枝,就地取材熬製井鹽,一整套流程下來。根本不費什麽,卻能得到上好的井鹽。遠比費勁巴力從外頭運鹽,然後將鹽價炒到高於市價的現狀強太多了。


    顧伽羅認真聽著,待齊謹之說完。她才提出幾條建議:“隻要活塞設置好了。定然能取出鹽鹵,隻是這活塞的材料有些為難,需要匠人們多試驗幾次。”


    這年頭沒有橡膠,想要密閉性和柔韌性上好的活塞皮原料,恐怕有些難度。


    不過,顧伽羅相信群眾的智慧,尤其是哪些積老的匠人們,經驗豐富。想象力也不俗,隻要告訴他們活塞皮的作用和要求。他們應該能找到理想的替代工具。


    齊謹之看著分解圖,緩緩點頭,“唔,我再給匠人們說一說,讓他們多想想辦法。”


    左右有了方向,總好過悶頭自己去想。


    顧伽羅又提醒了句:“咱們西南雖然多山林,但若是一味砍伐,再多的樹木也有砍完的那一天。山上燒柴煮鹽的時候,別忘了在周遭種植些樹木。”


    不要以為古代就不需要環境保護,如果真不需要的話,千年古都長安也會在宋時就被廢棄了。


    顧伽羅在後世待了幾年,自是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如今因為某些穿越人士的蝴蝶效用,大齊出現了殺傷力極強的火器,那些火藥在收割敵人性命的同時,也在破壞著大齊的生態環境。


    顧伽羅不想幾百年後,後人提到大齊的時候,會用一種惋惜又痛恨的語氣說,“都是古人惹的禍,害得咱們沒了藍天白雲青草地。”


    齊謹之雖然不解,但出於對妻子的信任,還是應了一聲,“好,我會交代下去的。”


    ……


    隨著那一場暴雨,烏蒙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冬季。


    顧伽羅不太適應這濕冷的氣候,極少出門,整日窩在房間裏,烤著炭盆,要麽分派家務,要麽處理外頭的事。


    齊謹之從書房搬了出來,卻沒有死皮賴臉的直接搬迴上房,而是在東此間的書房暫時住了下來。


    顧伽羅又羞又憤,深感自己自作多情了。


    偏偏齊謹之那個呆子,平日裏細心周到,惟獨這幾日卻似瞎了一般,根本看不到顧伽羅鬱悶的模樣。


    顧伽羅見他呆愣愣的樣子,愈發氣惱。


    然而這種氣惱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曲媽媽到了!


    “老奴見過大奶奶!”


    曲媽媽一板一眼的給顧伽羅請安,她的舉止、語氣,乃至眼角的神色,都是那麽的標準,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水準。


    顧伽羅的嘴角為不可察的抽了抽,極力勾勒出標準的微笑,“曲媽媽快快請起。來人,還不趕緊給曲媽媽看座!”


    紫薇趕忙搬了個鼓墩。


    曲媽媽又規規矩矩的謝了座,方斜簽著身子坐了下來,屁股隻做了圓圓凳麵的三分之一,端得是恭敬、有禮。


    顧伽羅默默的歎了口氣,繼續端著標準的笑容,說道:“曲媽媽一路上可還順利?天氣漸冷,曲媽媽風餐露宿,著實吃了不少苦頭吧。唉,莫怪大爺時常跟我念叨曲媽媽,放眼整個家裏,除了母親,就是曲媽媽最疼惜大爺了。”


    這話說得入耳,即便曲媽媽對顧伽羅各種瞧不上,聽了這話,麵部的線條也不禁柔和了幾分。


    她愈發挺直了腰杆,謙讓道:“大奶奶真是抬舉老奴了,老奴奉縣主的命令侍奉大爺,隻當盡心盡力。對了,這次老奴來西南,老爺和縣主都親自寫了書信,另外還有一些貴人賞賜的貢品和京中的特產……”


    曲媽媽條理清晰的將清河縣主交代給她的差事一一迴稟著。


    顧伽羅邊聽邊點頭。


    好吧,曲媽媽的性子是執拗了些。但辦事能力還是很好的。這麽多瑣事,一樁樁一件件的,她全都料理得清楚。


    連京中親友的書信。曲媽媽也都妥妥的收好,然後一並交給了顧伽羅。


    顧伽羅很滿意,不吝嗇的讚了句:“果然還是曲媽媽妥帖,一切有勞媽媽了。媽媽車馬勞頓了一路,定是疲累得緊,旁的事都不急,您先下去歇息歇息吧。待傍晚大爺忙完了正事,再過來說話不遲。”


    曲媽媽確實累得夠嗆,順著顧伽羅的話。道:“是,老奴多謝大奶奶體恤!”


    到了傍晚,齊謹之迴來,見了曲媽媽又是一陣親熱、寒暄。


    顧伽羅冷眼瞧著。客觀的評定:曲媽媽確實是把齊謹之放在了心尖兒上。別的不提,單看她看齊謹之的目光,是那樣的慈愛,那樣的毫無保留。就像所有母親看自己最心愛的兒子那般。


    罷了,齊謹之讓曲媽媽‘愛屋及烏’,顧伽羅為了齊謹之也願意試著跟曲媽媽好好相處。


    望著麵前溫馨的一幕,顧伽羅暗暗下定決心。


    然而,就在顧伽羅做完這個決定沒兩天。休息過來的曲媽媽便跑來給顧伽羅‘添堵’了——


    “大爺和大奶奶大婚那日,唉。說起來,都是我家大爺不好,公事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像他那般抬腿就走啊,直接將大奶奶您留在了洞房裏,也不管您是不是難怪,真真壞透了,”


    曲媽媽一邊假模假式的罵著自家孩子,一邊向前探了探身子,壓低了聲音,問道:“大奶奶,您和大爺至今都還沒有圓房吧?!”


    曲媽媽的語氣很輕柔,聽不出半分嘲諷的意思,可她那雙老辣的眼中卻閃著莫名的亮光。


    轟~


    顧伽羅仿佛被人狠狠在頭上砸了一記,耳朵嗡嗡作響,頭疼欲死。


    她的一張俏臉兒也漲得通紅,最大的隱私被人大喇喇的說破,還是從一個對她沒有好感的人嘴裏說出來,那種感覺,真是讓顧伽羅羞憤欲死。


    對上曲媽媽那詭異的眸光,顧伽羅恨不得尋個地洞鑽進去。活了這些年,她還是頭一次如此難堪。


    哪怕是當年在鐵檻庵的時候,她更多的隻是惱怒和鬱悶,全然不似現在這般,又羞又憤、又驚又怒,甚至還對說破此事的曲媽媽心生怨恨。


    曲媽媽卻好似沒看到顧伽羅羞憤的神情,笑眯眯的說道:“哎呀,這可是人倫大事,關乎子嗣、家族興旺,再正經不過的了。大奶奶實不必這般害羞。”


    “……”顧伽羅無言以對,她哪裏是害羞啊,她是尷尬、難堪呀!


    曲媽媽還在笑著說:“老奴這才來,最要緊的一件事便是伺候大爺和大奶奶行完婚禮,待小主子落地,老奴還要照看些日子咧……”


    曲媽媽絮絮叨叨的說著,話語已經沒有方才那麽直接,然而給顧伽羅的感覺,依然是羞憤。


    顧伽羅低著頭,根本不好意思去看曲媽媽,對於她的話更沒有什麽反應。


    當然,這些落在曲媽媽眼中變成了‘默認’。


    於是曲媽媽和顧伽羅‘商量’完,便喜滋滋的跑去準備一應物什了。


    什麽大紅緞子、龍鳳喜燭,什麽合巹酒用的瓠瓜、酒,曲媽媽全都辦得妥妥的。


    其中最不可或缺的還有一樣東西,即元帕!


    顧伽羅木然的被齊謹之牽進了‘新房’,入眼的皆是刺眼的紅色,她的心說不出是個什麽滋味。


    但當喝完合巹酒,夫妻雙雙入洞房的時候,顧伽羅一眼便看到了床鋪上的那方雪白的帕子。


    轟~~


    顧伽羅如遭雷擊,她覺得,那方元帕就好像一個巨大的耳光,毫不留情的抽到了她的臉上。


    曲媽媽這是什麽意思?懷疑她顧伽羅的貞潔?


    不不,或者她該問齊謹之,你丫個混蛋是什麽意思?是不是嫌棄我?所以才故意讓曲媽媽弄了這麽一出?


    顧伽羅憤然抬起頭,不想卻對上齊謹之溫柔的雙眸,見他用口型誇張的說:信我!


    顧伽羅眼角的餘光瞥了下周遭,果然看到了曲媽媽的身影。


    她長長吐了口濁氣,好,老娘就再信你齊謹之一次!


    ps:二更。其實小謹也是為小羅好哇,古代對於女子的要求太嚴苛了,唉,幸好咱們都生活在現代,(*^__^*) 嘻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羅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薩琳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薩琳娜並收藏錦羅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