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曆史角度分析,董卓此舉還是不夠明智的。


    首先,地理方麵,兩城距離並不遠。今天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西安到洛陽的距離大概是400-500公裏。


    我們估算部隊行軍速度一個小時五公裏,一天行走五十公裏。也不過區區十天路程,沒有可能說洛陽不在勢力範圍,而長安在勢力範圍之內的。


    第二個方麵,人口和經濟,帶不走。董卓當時相信,覺得,我隻要把洛陽人口席卷走,那麽長安也能產生滾滾財富。


    可事實上呢,這500公裏的距離,讓洛陽百姓顛沛流離,破家人死。那些卷走的無非是金銀財寶,縱然是積蓄的糧草,也不過是三五年所用。


    也不能說不過遷都沒有作用,董卓遷都這一關節也確實讓討董聯軍退兵了。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聯軍內部,並不齊心。漢室滅亡已成定局,諸侯們也忙著迴去搶地盤,各顧各的。何況前方有潼關,這區區五百裏,就讓他們退兵了。


    應該說,董卓當年如果不退兵,還是能守住洛陽的。隻是他選擇了遷都,以更快的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戰役,隻是手段太過激烈與殘暴。


    其實,從董卓的角度來說,也不能算是完全錯。


    洛陽周邊與關中地區都是門閥勢力極強的地方,董卓雖然控製了洛陽,但是與自己的老巢涼州之間還隔著一個關中,一旦關中的士族也加入反叛,堵住了函穀關,截住董卓與涼州之間的聯係的話,那董卓就會腹背受敵,失去根基,因此,董卓遷都關中也並不算太錯。


    當然,李陵不會再坐壁上觀了,而是時候現身了,是時候收網了,也是時候殺董卓了!因為,如果此時不殺,那麽曆史將會如《三國演義》第六迴描繪的一樣,重演“焚金闕董卓行兇”。


    這不是李陵想要看到的,也是他不允許的!


    金闕就是洛陽,就是首都,就是皇城。它要是被焚燒了,那麽等於是蛇被斬去了頭顱,對於大漢王朝來說,就是天崩地裂。


    比之黃巾起義之亂、十常侍之亂、董卓把朝綱還要嚴重的多的多,甚至比之鴆殺少帝劉辯擅立天子,同樣嚴重的多的多。


    洛陽不能毀,洛陽不能燒,李陵必須站出來了!首都被毀,那是非常嚴重的事,政治影響深遠!君不見美國首都被英國攻占過,就被視為百年國恥!


    在美國近240年曆史上,隻有英國占領過美國首都華盛頓,並且焚毀了白宮。美國人認為,“火燒白宮”是曆史上的“國恥”。


    那是美國獨立之後的事,當時美英矛盾並未減弱,美國同英國的敵國法國展開貿易、英國支持美國境內的印第安部落發動襲擊,以及美國擴張主義等一係列因素最終導致美英在1812年再度開戰。


    戰爭之初,英軍忙於歐洲戰事,不得不在北美多個戰場處於守勢。1814年4月,法國皇帝拿破侖被擊敗,英國騰出手來開始增兵北美戰場。


    同年5月,美軍跨過伊利湖攻占加拿大境內的多佛港,他們不僅破壞糧食儲備,還毀壞私人房屋和其他財產,讓英軍指揮官強烈要求采取報複行動。


    新任北美及西印度艦隊總司令亞曆山大·科克倫海軍中將計劃通過攻擊弗吉尼亞州和新奧爾良市把戰火引向美國本土。在北美作戰經驗豐富的喬治·科伯恩少將則建議進攻防守薄弱的華盛頓——攻占美國首都將產生巨大的政治影響。


    占領美國首都後,英軍首先開始洗劫國會大廈,洗劫過後又縱火焚燒,國會圖書館全部圖書被毀,此外,國會大廈附近的一些建築物也著起火來。


    在焚毀國會大廈之後,英軍開始朝總統府挺進,當時第一夫人多莉仍留在總統府內,麥迪遜叫人送信給她,敦促她立即離開華盛頓以免被英軍俘虜。


    在危急關頭,多莉依舊組織工作人員和奴隸搶運貴重物品。麥迪遜的仆從保羅·詹寧斯晚年在迴憶錄中寫道,多莉在撤離總統府時剪下了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大幅畫像,匆忙把它帶走,而這時英軍已經逼近,片刻時間就能抵達。


    幸運的是,還有馬車等候著多莉,她沒有被英軍俘虜。


    英軍占領總統府後,指揮官首先享用了原本給麥迪遜總統預備的晚餐,並且喝了很多葡萄酒,士兵們則忙著洗劫,眾多物品成了英軍的戰利品。


    不久之後,英軍開始焚燒這座建築,當天晚間華盛頓火光衝天,為了使大火能燃燒到第二天,英軍還不斷添加燃料。大火燒了整整一個晚上後,這座建築隻剩下外牆殘存。


    “火燒白宮”後,英軍開始搜尋美國國庫,希望找到錢或有價值的物品,但英軍隻找到了舊檔案。為泄憤,英軍焚毀了美國財政部和其他公共建築物。


    幸運的是,在華盛頓成為一片火海不到一天內,突然下起的暴雨澆滅大部分火焰。同時一場龍卷風穿過市中心,風暴迫使英軍撤迴軍艦,占領華盛頓的行動隻持續了26個小時。


    9月1日,麥迪遜迴到華盛頓,他發布了一份聲明,唿籲公民保衛哥倫比亞特區。由於首都被毀嚴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政府和國會隻能在郵局內開會。


    為了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1814年這座總統府棕紅色的石頭牆被塗上了白色。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將其命名為“白宮”。


    盡管這場美英戰爭在1815年2月宣告結束,但美國對於英國“火燒白宮”一直記憶猶新,直到上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美軍還製定了同英國作戰的“紅色戰爭計劃”,研究美軍如何防守大西洋沿岸,避免首都華盛頓再度被英軍占領。


    時至今日,“火燒白宮”還是很多美國人心中無法釋懷的一段屈辱史。2009年,美國總統***曾在白宮舉行一場儀式,專門紀念詹寧斯幫助多莉挽救重要物品。


    李陵現在是大漢朝隱形的太上皇,他有能力阻止這一切,而且董卓的所作所為既是他本人放縱的結果,同樣是李陵想要的結果,曆史常說“兔死狗烹”,雖然董卓不是李陵的狗,但是也差之不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有天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星Vs偶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星Vs偶像並收藏水滸有天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