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舉製度確立以來,古代帝王即視其為國之重典,極為重視。每個新王朝肇建伊始,即開科取士,選拔官吏。


    毫無疑問,科舉製度與官僚政治緊密相連,乃是古代王朝的根本,皇權統治的基礎。


    從明代開始,科舉製度日趨完備,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對於這一點,劉宣心中也是非常清楚。


    明代的科舉,作為一個洗腦的智力遊戲,盡管能選拔出記憶力、詭辯術等超長的高智商人才。但是論起選拔官員這個最根本的職能,其實並不是很成功的。


    一個進士,盡管智力過人,但是他最早讀書的二十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背書之上了。


    而一旦高中進士,就主政一方,這對大部分進士都是非常為難的。他們既沒有這個經驗,也沒有這個能力手腕,所以縣政基本上就落在地方胥吏手中。


    況且明朝官製,一縣之中隻有知縣、縣城、主薄等官員三人,三名官員根本不可能將朝廷的政令深入基層。


    所以按照一般的情況,一個進士最起碼為官三四任,經過七八十來年蹉跎傀儡的官場生涯。才能有能力擺脫胥吏的控製欺騙,進化為一個合格的官僚。


    像這樣的科舉選拔出來的官員,對於現在的劉宣來說基本上毫無用處。所以哪怕全省士紳都來參加,劉宣也會對這種科舉改革一二的。


    況且現在參加科舉的士紳非常之少,大部分都是底層落魄的文人。這個時候改革科舉,阻力也是最小。正是最佳時機。


    現在劉宣占據小半個山西,治下五十餘座縣城。麾下的兵馬總計超過四萬人,在與明軍的作戰中也是屢戰屢勝。


    明朝延綏巡撫嶽和聲、參將李卑、遊擊劉光乍、李英華先後死於圍剿戰中。副將張應昌、巡撫耿如杞、宋統殷先後因為剿匪失敗被崇禎皇帝奪職下獄。


    哪怕出動了五鎮九邊精兵。任命了權力很大的晉陝總督統帥全局,也沒有抓住劉宣一根毫毛,反而以灰溜溜的撤兵收場而告終。


    所以崇禎三年的春天,劉宣的名聲也越來越知名。盡管鄉紳士子還蔑稱他為禿匪,但是無論是朝野還是鄉中,官員士紳都知道劉宣已經有了與朝廷爭天下的資本。


    雖然因為劉宣苛待士紳的政策,再加上他現在實力還算是弱小,還沒有士紳階層大規模投靠。但是一些沒有功名,在底層非常不得誌的讀書人。已經願意投奔劉宣博一個前程。


    看了趙瑨帶來的應舉士子的資料,劉宣對於這些投奔自己的讀書人也算是有些了解。這些人中,除了三十多個童生之外,有朝廷功名的士子隻有程皓這個秀才一人。


    剩下的讀書人,有走街串巷的算卦先生,也有底層行醫問藥的郎中,有開辦私塾的教書先生。總之,這些人都是明朝治下最底層的讀書人。


    對於這些落魄文人,劉宣並沒有輕視之心。這些人盡管沒有功名。但是大部分讀書人的智商還是超過底層的百姓。況且這些人敢來投奔劉宣,大部分也不是不通世務的腐儒酸丁。


    劉宣草草的吃了一口飯,馬上在趙瑨的帶領下召見了這些讀書人。


    這些應舉文人現在全部暫居在陽曲王府之中,等劉宣進入大門。眾人已經全部站立在堂中。


    劉宣走的有些快,胸口也稍微有些喘氣不勻。他連忙用力擺了擺手,對著親兵營營官王雙喜開口說道:“雙喜。你讓人般一些凳子,讓諸位先生先坐下說話。”


    等王雙喜帶領親兵搬來了一批桌椅板凳。眾多文人也趁勢唯唯諾諾的坐了下來。


    劉宣清了清嗓子,對著眾多失意文人說道:“大家能來參加這次科舉。都是對我劉宣大有信心之人。今天我在這裏給大家交一個底,這次每一個趕考的讀書人,將不會有一個落榜之人。”


    “大家盡管放心,這一次前來趕考的讀書人,每一人都能有一個官做。”


    “明廷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咱們沒有那麽麻煩,隻考一次。這次科舉咱們也不考八股文,畢竟大家都沒考中功名,看起來也不擅長八股文嗎!”


    劉宣這番幽默善意的調揩,讓堂下的讀書人忍不住苦笑不已。他稍微掃視了一眼,接著說道:“既然不考科舉,那麽考什麽呢?”


    “第一場咱們考識字,第一場隻要能默寫出一千個常見的漢字就算合格。”


    “第二場考算術,考題五十道,誰答對的多,誰的名次就高。”


    “第三場考策論,大家暢所欲言,可以自由的議論時弊。”


    “三場之後,決定名次。此外,有善於醫術,精熟西洋火器,善於雜學之人也可以另外報名。咱們會組織另外第四輪考試,參考的士子按照答卷會酌情加分。”


    “大家雖然都能做官,但是成績的高低待遇還是有所不同。咱們這裏不同於明廷,每一縣的官員,少則二十人,多則七八十人。官員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大家考得好,自然會安排較高的官位,考得不好之人,就隻能安排亭長、書吏這些卑微小官了。”


    “大家當了官,當然會有俸祿,這個俸祿待遇也遠超過明廷。像明朝那樣官俸微薄的朝廷,自古以來也是隻此一家、別無分號。海瑞海青天這種清官,居然靠著俸祿養活不了家人,一年之中居然吃不上幾斤肉,這樣下來成何體統。”


    “但是給了大家俸祿,對大家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對於貪腐懲處的力度也遠遠超過明廷,希望大家在做官之前引以為鑒,不要因小失大,誤了自己的前程。”


    劉宣這一番發言,既有鼓舞、也有告誡。他這一通講話,也給這些落魄文人留下了很深的影響。


    這些敢來投奔劉宣的落魄文人,大部分都是野心勃勃之輩,膽氣過人之人。他們敢來投奔劉宣,事敗之後無疑會冒著殺頭的風險。他們敢於冒險,毫無疑問都是不甘人下之人。


    即便剩下的少部分,也是無依無靠,不能生存之人。或者就像趙瑨等人一樣與朝廷有深仇大恨,暫時無處容身。無論是那種人,對於極端缺乏地方官員的劉宣來說也非常歡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伐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泉隱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泉隱士並收藏伐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