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劉宣已經決定南下,但是趁著手握兩萬五千大軍之際,還是決定將汾州附近的反對力量清掃幹淨。比如汾州的慶成王與永和王二位藩王,介休縣的巨商範永鬥,他們手中都有無數的良田財物,對急需要擴軍打仗的劉宣來說都是肥嫩可口的小綿羊。


    盡管這些嫩羊對百姓來說可能化身成另一種生物,變成貪婪兇猛個猛虎,或者狡猾殘忍的餓狼。但是對於手握幾萬雄兵的劉宣來說,斬殺藩王巨賈,將他們的土地分給麾下的士卒、貧困的鄉民,既能抄掠銀錢,也能拉攏人心。


    劉宣做下了這個決定,第一站就來到了汾州,決定拿慶成、永和二王開刀。


    明朝對宗室的管理,在洪武時期較為寬鬆,永樂之後漸趨嚴格。建藩初期,王府權利有;第一允許有相傅,而且武臣由勳臣擔任,出則為將,入則為相。


    第二,王府官可兼行省參政,為地方行政首長,也可兼都指揮使,掌地方兵權。


    第三,親王擁有相當大司法、人事權,其官屬除長史及鎮守指揮、護衛指揮由進行派遣外,其餘均在封國境內或所部軍職內選用,藩王對他們有生殺予奪之權。


    第四,境內人民有敢違犯藩王的,由親王區處,朝遷及風憲官不得舉問。


    第五,親王遣使可以直達禦前,敢有阻擋者,即以奸臣論處。除了犯謀逆不赦之罪,其餘的罪,均由宗親會議。報請皇帝裁決,有關部門隻許奏聞。不得擅自逮捕。


    第六,有終身俸祿。單是米一項是正一品大臣的五十倍。此外,還有冊封、宮室、婚姻、喪葬等費用,並給予廚役、齋郎、鋪陳等雜役人員。


    這些規定都足以使藩王直到作為天子耳目、監督地方的作用。尤其是當朝無正臣、內有奸惡,親王有權訓兵待命,等天子密詔統領鎮兵討伐。


    洪武後期,在外諸王府大興土木、擅役工匠,讓朱元璋感到藩王權重對皇權是個威脅。於是,對藩王製度進行了修改逐,漸減少了藩王的權利。


    到了洪武後期。藩王雖有藩號,但已是列爵不治民,分封不錫土,食祿不治事。王國文官由朝遷選派,犯法時依律審判。王國百姓有侮慢王的,亦要解京審問明白然後才能治罪,以防止王對封地內官民的控製。經濟方麵則刪除了王府若有興建工程,有司即時由王所居的城中市戶差付,不得稽延這條。親王的歲祿亦減為萬石。


    不過朱元璋既要諸王藩屏國家。備侮禦邊,夾輔王室,要講親親之誼,就必須給藩王以實力和特權。


    所以很多對藩王的限製。並未有太大的效果,藩王的軍權仍然被維持著,形成尾大不掉不勢。以至於朱棣有實力發動奪位之戰。


    永樂帝即位後,鑒於前朝之失。對控製藩王極為重視。或以謀反等罪名,分別削去他們的封爵、屬官、護衛。取消統領駐軍的權力。


    如借故削去代王、岷王的護衛、官屬,齊、穀王先後被廢為庶人。或者將要塞地區的藩王遷入內地,如寧王朱權遷往南昌等等措施。


    永樂時,前車之鑒,規定宗親不得為官。文武百官對於親王,隻具官稱名而不稱臣。親王封國後到了一定年齡,必須出到封國,以後非奉詔不得進京。


    藩王在封地也有許多限製:如二王不得相見,不得擅離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請,得到允許後才能成行。如無故出城遊玩,地方官要及時上奏,有關官員全部從重杖罪,文官直至罷官,武官降級調邊疆。


    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會有司飲酒,王府發放一應事務,地方官要立即奏聞,必待欽準,方許奉行,否則治以重罪。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舉人、落職知縣等擔任,成了位置閑散之地。


    此外對宗室的的約束還有:不得預四民之業,仕宦永絕,農商莫通。不得到京師,如有出城越關到京師的,即奏請先革為庶人,然後發往鳳陽高牆圈禁,同行之人,發往極邊的衛所永遠充軍。


    宗室不得擅離境外,有居住鄉村者,雖百裏之外,十日必三次到府畫卯,如果一期不到,即拘墩鎖,下審理所,定罪議罰。


    從郡王至儀賓以下,不得與文武官員往來交結及歲時宴會。 請名、請婚也很嚴格,未經請準,隻能唿乳名,不得婚嫁,以致走京遊棍以請名、請婚為由乘機勒索宗室錢財,導致許多宗室壯年以後都未能請到名字、成婚。


    正統十四年,韓藩襄陵王欲入京師,後又願率子婿從征入侵的蒙古人,但沒有得到批準。甚至崇禎二年清兵進逼京師,唐王倡議勤王,竟被廢為庶人。


    明末之時,藩王勢力經過多次、多方麵的削奪之後,已絕對不能與皇權對抗,皇族內部武力奪位的可能性在正德以後已經消失。


    那些好飲醇酒、近婦人的藩王,因其對朝廷沒有威脅而被稱為“賢王”,受到獎勵。宗室成了不農不仕、啖民脂膏、被軟禁於封地內的典型寄生階層。


    到了明末之時,藩王的名聲早已經臭了大街。曆史上李自成、張獻忠等草莽英豪,對待俘虜的官員或者還留他們一命。而一旦俘虜任何朝廷藩王宗室,都要嚴酷的將他們處斬,由此觀之,明末之時百姓對於藩王的痛恨。


    而整個汾州縣城,就有慶成、永和兩家郡王。慶成、永和兩家郡王都是永樂年間朔封,二人都是初代晉王朱棡的兒子,算是嫡親的兄弟。


    從明初到明末二百多年時間,兩家藩王的人丁急劇增多。僅僅慶成王一脈,人丁就早已經超過萬人,哪怕是成年的男丁,也超過了兩千人。


    這兩家藩王,雖然不是最尊貴的親王,但是幾百年土地兼並下來,名下的良田加起來也超過五十萬畝。像這種惡名昭彰的藩王,對於劉宣這種割據一方的豪雄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肥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伐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泉隱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泉隱士並收藏伐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