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主力過河之後,除了留下一個哨士卒看守渡口,保護營寨中安放的大炮外。剩下的士卒甚至沒來得及休整,就馬上出兵前往延水關渡口接應老弱。


    像劉宣這種帶著老弱行軍打仗的軍隊,雖然靠著老弱牽製,能夠勉強控製住士卒的軍紀,但是在兵法上也留下了明顯的漏洞,一旦老弱有失,主力也會馬上潰散而去。


    曆史上鄭成功攻打南京之戰,就因為隨軍的老弱被清軍俘虜擊散,導致主力軍心大亂、大部分潰散而逃,大好的局麵也幾乎毀於一旦。


    從陳勝吳廣開始,曆史上凡是造反的農民起義軍,軍紀大部分都不太好。這一個現象並不是因為農民起義的領袖毫無大誌,而是因為獨特的曆史原因造成。


    曆史上凡是起義造反的百姓,幾乎都是活不下去的饑民,他們冒著被誅九族的危險,拿起刀槍反抗朝廷的統治,並不是因為有什麽理想大義,而是在絕望中掙紮活命。


    在起義舉兵的初期,這些饑民百姓幾乎看不見任何勝利的希望。在絕望的心理下,他們破罐子破摔,瘋狂的砸碎一切舊的秩序,而不能建設一個新的秩序。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曆史上的起義軍幾乎都會在燒殺搶掠,裹挾百姓,屠城殺降中輪迴。


    劉宣雖然在起兵的初期,就建立了嚴酷的軍法,並且一直堅持了下來。但是如果沒有一個穩固的根據地休養生息,像以前一樣流竄下去,這種嚴酷的軍法將會越來越被士卒所厭惡。


    跟著他造反的士卒,並不是身懷理想的紅軍,也沒有那些有文化的理想主義者充當骨幹。


    他的麾下,大部分都是饑民盜匪、潰逃的官軍,這些人跟著他造反,隻是為了活命生存。如果劉宣一直這樣不讓搶劫殺人,不讓欺淩婦孺,不讓殺降屠城,恐怕就會被大部分士卒所厭惡拋棄。


    因為隻有能夠給士兵帶來金銀財物、錢帛美人的統帥,才會被士卒所擁戴效忠。


    所以劉宣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盡快的占據一處根據地,不能像曆史上王嘉胤等人那樣四處流竄。劉宣現在的實力已經算是不小,麾下的兵力已經超過萬人,披甲的精銳也有兩千,遠遠超過同時期的王嘉胤、紫金梁等人。


    曆史上神一魁起兵不久,還能在鐵角城開荒種田,劉宣作為一個天命所歸的穿越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遠見遠遠超過了神一魁、李自成、高迎祥等農民軍起義者。


    劉宣之所以沒有在陝北割據,是因為陝北連年幹旱,這種嚴酷的旱災持續到了崇禎八年。加上陝北地方窮困人口稀少,並不是成就霸業、割據一方之地。


    而相鄰的山西情況就好一些,山西雖然山地眾多,但是大同、太原、晉中、臨汾幾處盆地都比較富庶,人口也比較稠密,既能擴充軍隊,也能籌集餉銀。


    劉宣渡河之後,一直思考著這支軍隊的出路,在他初步的想法中,已經決定在山西南部尋機發展,看能不能占據平陽府一代,然後趁機向關中地區發展。


    從清水關到延水關大約六十餘裏,如果走陸路行軍,最少也需要一天半。但是這一次劉宣靠著黃河逆流而上,帶著大部分船隻走水路而行,雖然逆流行軍,但是水路遠比陸地快捷,還沒用一天時間,他就帶領大部分主力來到延水關前。


    延水關的守軍隻有不到千人,麵對劉宣的七千大軍,根本提不起一點兒抵抗的力氣。


    劉宣隻是試探性的進攻了幾次,還沒有造成多少傷亡,守衛營寨的官軍就已經死傷不少。官軍守備見守不住渡口營寨,立刻就拋棄了大隊,帶著自己的親兵落荒而逃。


    劉宣打下了營寨,馬利用手中的渡船,接應對岸的中軍老弱,因為人數不少,整整的忙了三天,才將這些老弱婦孺、鍋碗瓢盆、壇壇罐罐一起接過了黃河。


    等全軍過河,劉宣才從李旭升口中得知,延綏總兵吳誌勉的探馬已經距離延水關不遠。李旭升麾下的騎兵探哨,還與延綏的精騎交了幾次手,兩方都損傷了幾名探哨,對於對方的情況也有所了解。


    劉宣過了黃河,已經算是脫離了延綏巡撫的管轄,以明代地方文官的尿性,延綏、陝西等地官軍肯定不會越境追趕。


    哪怕是前線圍剿農民軍的三邊總督楊鶴,也要上奏朝廷,隻有得到了朝廷的允許,才可能進入山西追剿劉宣。


    以明末官僚辦事推諉拖延的毛病,這一來一迴的時間,最少也需要兩個月,有了這兩個月時間,劉宣也能在山西初步打開局麵。


    從延水關渡口過了黃河,已經距離永和縣不遠,永和縣位於平陽府隰州治下,距離延水關渡口八十餘裏。城中的戶口隻有千餘戶,人口不足五千,縣中的壯丁更是隻有千餘人。


    永和縣兵微將寡,雖然地處山中,也算是易守難攻,但是麵對劉宣麾下的上萬大軍,還是根本沒有反抗之力。


    現在劉宣麵臨的最大困難,根本不是永和縣兩丈高的城牆,而是山西境內連綿不絕的群山。


    進入山西之後,到處都是高山峻嶺,劉宣麾下的大軍行動也越來越艱難,尤其是那些千斤重的佛郎機炮,更是攜帶起來非常不方便。


    盡管劉宣心中非常不情願,但是帶著千斤大炮根本不可能跋山涉水,無奈之下劉宣還是輕裝簡行,將大部分十幾門佛郎機重炮埋入地下,隻帶著輕便的虎蹲炮繼續前進。


    虎蹲炮輕者三十多斤,最重者也就百餘斤,隻要有兩個身強體壯的大漢,就能扛著行軍,在山路縱橫的山西地界,這種輕便的火炮雖然威力不算大,但是無疑非常適合山區作戰。


    雖然劉宣盡可能減輕負重,但是八十裏山路,大軍還是磕磕碰碰的走了三天時間。


    三日之後,大軍終於來到永和縣城下,麵對緊閉城門,恐慌萬狀的永和縣城,劉宣並沒有輕易攻城,而是紮好了營寨養精蓄銳,好好休整一夜,等候第二天清早一舉破城。


    求推薦求收藏各種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伐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泉隱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泉隱士並收藏伐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