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伐明》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ddxiaoshuo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如今整個陝北之地,到處都是食不果腹的饑民,聽到下山虎這裏有糧,附近的饑民頓時蜂擁而來,從十裏八鄉朝董家堡湧來。


    下山虎打開董家堡後,馬上開倉放糧,大招饑民,短短一天時間,就召集了上千青壯,在顧世虎率領的官軍趕到前,下山虎等人已經堵死了城門,做好了堅守的準備。


    在古代戰爭中,攻城的一方雖然占據主動,但是卻往往非常艱難,隻要守城的一方意誌堅定,組織得力,兩邊戰鬥力沒有非常大的差距,攻城的一方除了長期圍困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攻城的戰鬥往往會曠日持久,在古代的戰例中,常常有連續幾年圍困攻城的記載。


    等火炮出現在戰爭中時,這種威力巨大的攻城武器很快受到軍隊的喜愛,從明太祖開始到宣宗時代,明軍一共鑄造了十三萬門各種火炮。


    但是這個時候的攻城火炮還有許多缺點,除了威力較弱之外,最重要的一個缺點就是重量太重,尤其是在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想要帶著一門五千斤重的紅夷大炮行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況且這種威力極大的火炮,價格也十分昂貴,現在也隻有澳門葡萄牙蠻夷能夠鑄造。


    每鑄造好一門紅夷大炮,都會趕快運往京師,遼東等軍情險惡之地,哪裏是一個小小的延長縣守備能夠得到的。


    就是延綏地區最重要的榆林城,恐怕城頭上也沒有幾門這種紅夷重炮。


    顧世虎的軍中,隻攜帶了八門虎蹲炮,這種火炮重量很輕,射程很近,威力也不算很大。


    雖然能夠裝填散彈,是一種殺傷近距離步兵的利器,但是如果用來攻城,卻很難起到決定性作用。


    況且董家堡城牆上也有四門虎蹲炮,這四門虎蹲炮,因為高居城門之上,射程還大占優勢。


    加上下山虎等人出身邊軍,都能熟練的使用這種武器,在火炮對射中,不僅不落下風,還能占據一點兒優勢。


    顧世虎原本以為禍亂董家堡的隻是些許饑民,隻要官軍到來,就能一鼓而下。


    卻沒想到下山虎等人如此難纏,在炮戰中落了下風之後,顧世虎馬上開始打造木梯,開始蟻附攻城。


    董家堡南寬北窄,修建在一處高崗之上,地勢較為險要,南堡牆長有一裏,卻建在六丈多高的峭壁之上,根本爬不上去,北堡牆隻有百步,但是地方狹窄,利於守備。


    等官軍到來之後,隻能攻打北堡牆,就連攻城常用的圍三缺一之法,也不能使用。


    官軍堵死了退路,讓城中的饑民更加拚命,這些饑民盡管剛剛召集,沒有任何訓練,更不可能在野外列陣而戰。


    但是在堡牆內守城,還是頗有用處的,加上他們為了保護糧食,更加激發了拚命的勇氣。


    下山虎為了消除隱患,在剛剛穩住了陣腳時,就將董家堡內的董姓族人一股腦斬殺幹淨,頭顱全部拋出城外,董家的婦孺也全部充為營妓,獎勵最勇敢的士兵。


    經過下山虎的整頓,董家堡內現在既無後患,也能同心,居然與顧世虎的官軍打的有聲有色,顧世虎連續兩次攻城,都已失敗而告終。


    顧世虎多年的征戰,從小兵成為守備,並不是靠溜須拍馬,而是有一套真實本領。


    以他豐富的經驗看來,任何時候手中都要有一支過硬的預備隊,以免發生不測。


    前麵的兩次攻城,顧世虎都沒有使用最精銳的家丁,就連斥候夜不收,也沒有使用。


    顧世虎營中隻吃七成空餉,養五十個家丁,盡最大的可能維持著麾下軍隊的戰鬥力,已經算是明朝軍隊少有的合格將領了,連續兩次攻城沒有奏效,已經讓顧世虎有了騎虎難下的感覺。


    下山虎斬殺了董家族人,更讓隨軍的董述大為震怒,他不停地逼迫縣令張雲柯,讓他快速攻城,給張雲柯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張雲柯這股壓力,層層加碼的轉移到顧世虎身上。


    眼見天色已經快入黃昏,顧世虎決定再攻一次,他將士兵列陣於城牆之下,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械,家丁斥候等騎兵列陣於士兵之後,充當督戰隊。


    兩方的火炮不停地交戰,虎蹲炮每次發射可裝填5錢重的小鉛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麵用一個重30兩的大鉛彈或大石彈壓頂,發射時大小子彈齊飛出去,轟聲如雷,殺傷力及輻射範圍都很大,特別適用於野戰。


    在攻城戰中,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殺傷城頭上的兵丁,對於毀壞城牆,反而沒什麽太大的效果。


    指揮城頭上火炮的劉武,利用城牆高射程遠的優勢,以四門火炮壓製住了顧世虎的八門火炮,兩方炮戰不斷,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僵持。


    兩方連續開炮,全部打出了真火,也不管火炮的使用壽命,居然連續放出了十幾輪,還是官軍中使用的火炮質量較差,居然開始連續炸膛,在損壞了兩門虎蹲炮後,顧世虎才終於停止了炮擊。


    一時間,雙方射出的鉛彈仿佛暴雨,城牆上被打的坑坑窪窪,劉武見火炮十分燙手,官兵已經停止放炮,也停止了兩方激烈的炮戰。


    顧世虎仿佛不在意炮戰失利,這時候的火炮,精度都非常差勁,兩方烈度不小的炮戰,居然沒能造成大量的傷亡。


    顧世虎的官兵,大部分都在火炮射程之外,而下山虎的手下,有城牆垛口保護,也沒有幾個受傷。


    顧世虎麾下官軍踩著鼓點,邁著步伐,又一次向城頭攻去,這一次攻城,顧世虎手段盡出,不僅手中少數披甲兵,就連身邊的家丁,也全部派了出去。


    下山虎征戰經驗豐富,不下於顧世虎,在顧世虎變陣之後,馬上察覺到了異常,不僅自己帶傷上陣,就連修養的楊四寶,張五鬥,也幾乎全部登上了城頭。


    當官軍進入百步之後,城頭上的二十杆鳥銃就不停地開火,這二十杆鳥銃,全部來自董家堡,都是精工細作,不像官軍的武器,充滿炸膛的危險。


    楊四寶雖然受傷,但是卻充當鳥銃指揮官的角色,盡管這些火銃兵,除了少數董家家丁外,幾乎沒受過多少訓練,隻能勉強打響火銃,既沒有準頭,更不懂開火的時機,但是連續不斷的火銃聲音,還是給了官軍不小的心理壓力。


    下山虎將董家女眷賞賜給勇武敢戰之士,還是能得到不少的擁戴,不少董家家丁,為了享受女主人的滋味,紛紛投靠下山虎,成為僅次於下山虎骨幹的親信。


    這些董家奴才,不少人受過火銃訓練,基本上能夠熟練掌握這種武器,下山虎軍中,最勇武敢戰的楊四寶,就傷在董家火銃手之下。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因為時間短暫,走的時候也匆匆忙忙,顧世虎也幾乎沒帶什麽攻城器械,像巢車,木幔,.轒轀車,撞車,雲梯,壕橋這些東西,幾乎沒有一件,至於臨衝這種高達幾丈的龐然巨物,就更不會攜帶了。1


    因為時間匆忙,顧世虎隻來得及做了一些簡易的木梯,這些木梯,盡管簡便,但是卻非常堅固,上麵帶著長長的鐵鉤,一旦搭上堡牆,就會相當的牢固。


    一旦顧世虎全力攻城,下山虎的壓力就不由得大增,不少饑民迫於官軍的壓力,竟然丟下武器四處逃竄。


    下山虎派出手下的督戰隊,斬殺潰亂的逃兵,將這些逃兵的頭顱斬下,用竹竿高高跳起,威懾城頭上的士卒。


    官軍開始接近城牆,扛著木梯搭上堡牆,慢慢的爬上城頭,因為下山虎手中也缺少投射武器,更沒有合格的火銃兵,弓箭手,所以官軍在登城前傷亡很小,幾乎忽略不計。


    等官軍登上城頭,各種兵器碰撞聲,喊殺聲亂成一片,下山虎的指揮頓時更加混論,全靠幾位骨幹各自為戰。


    劉武開始指揮虎蹲炮攻擊官軍的散兵,楊四寶也指揮著火銃兵不停的開火,最厲害的還是張五鬥,他使用手中的強弓,站在城頭上連續射殺官軍的甲士,凡是最勇武敢戰的士兵,往往會被張五鬥用冷箭射殺。


    一時間,兩方竟然僵持不休,下山虎雖然人數較多,還占據地理優勢,但是都是烏合之眾,兵甲也比不上官軍犀利。


    官軍雖然人數很少,也不是最精銳的強軍,還遠道而來,沒來得及休整,但是兵甲卻遠比饑民銳利,組織能力也好於下山虎一方的饑民。


    兩方各有優略,在城頭上鏖戰不休,在天色徹底黑暗還沒有分出勝負。


    兩方的士卒,都是缺乏營養的廋弱之人,盡管官軍可能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那裏去,因為明末常常克扣士卒糧餉,生活狀態也就隻比饑民好一些罷了。


    崇禎元年,因為欠餉,就發生了薊鎮兵變,寧遠兵變,固原兵變三場規模龐大的兵變。


    這些兵變的士兵,都是九邊精兵,就連精銳的邊軍都沒有餉銀,更不要說下麵的守備軍了。


    因為缺乏營養,大部分士兵都患有夜盲症,到了夜間,更不可能挑燈夜戰了。


    顧世虎見事不可為,於是鳴金收兵,今日一戰,損傷不下於五十個士卒,最精銳的家丁,也被張五鬥射殺三人,讓顧世虎心中痛惜不已。


    注釋1:巢又名樓車,主要作為古代攻城的戰略性武器存在,是一種專供觀察敵情用的瞭望車,車底部裝有輪子,可以推動,車上用堅木豎起兩根長柱,柱子頂端設一轆轤軸(滑車),用繩索係一小板屋於轆轤上,板屋高9尺,方4尺,四麵開有12個瞭望孔,外麵蒙有生牛皮,以防敵人矢石破壞。屋內可容納兩人,通過轆轤車升高數丈,攻城時可觀察城內敵兵情況。


    木幔,是古代一種裝有木板作掩護的攻城車。是古人在攻城在對付守城方類似箭石等投擲物時想出的辦法,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用草、布、木、皮等各種材料造出一大塊東西,挑起懸掛在城牆外,就能對拋射物進行緩衝。它們被稱為“籍幕”、“布幔”、“木幔”、“籬笆”、“皮簾”等。


    轒轀車,古代攻城武器名。為四輪無底木車,上蒙牛皮抵禦城上箭矢,人在車中推車前行,可掩護士卒抵近城牆進行攻擊,但無法直接破壞城牆。一車可藏十人左右。


    撞車,是中國古代量破壞城牆或城門的主要兵器,靠衝撞的力量破壞城池的防禦措施。《三才圖會?器用五?撞車圖說》記載:“撞車:上設撞木,以鐵葉裹其首,逐便移徙,伺飛梯臨城,則撞之。”


    雲梯,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攻城器具,是古人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它並不是很多影視作品中最常見到的那種,長得像一個竹梯的東西。這種器具其下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


    壕橋,又稱為“飛江”或“飛橋”,是古人為了通過城外的壕溝或護城河等障礙,作為攻城軍機動性的便橋。


    臨衝,又稱臨衝呂公車或呂公車,相傳此車便是由薑太公發明的,因其受封於呂地,所以尊稱為呂公。而實際上,臨衝呂公車最早成型應該追溯到宋代,明代才有較多應用。


    臨衝是古代一種巨型攻城戰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車。車高數丈,長數十丈,車內分上下五層,每層有梯子可供上下,車中可載幾百名武士,配有機弩毒矢,槍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壞城牆設施的器械。


    進攻時眾人將車推到城腳,車頂可與城牆齊,兵士們通過天橋衝到城上與敵人拚殺,車下麵用撞木等工具破壞城牆。


    今日因為查閱資料,更新有些遲,還請大家多多見諒(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ddxiaoshuo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xiaoshuo微信公眾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伐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泉隱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泉隱士並收藏伐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