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群島海域,一支懸掛著錦衣衛大旗的水師遊弋在渤海灣外的黃海海麵上。
錦衣衛水師,這是高士信上奏之後,天啟皇帝同意錦衣衛創建水師。得到了聖旨之後,高士信就創建了這支錦衣衛水師。
在張永的努力之下,曾經被泰昌帝廢除了礦監、稅監的司禮監又一次得到財政大權。隻不過現在的司禮監不再向外派遣礦監、稅監了,而是把收稅的權力下放給了錦衣衛。但是錦衣衛在外麵收稅所得的收入,受到東廠和司禮監的監督。
於是全國各地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不計其數新的錦衣衛百戶所,每一座錦衣衛百戶所外麵還掛了一口信訪箱,若是有老百姓蒙冤,在當地衙門打官司,官員包庇惡人,導致老百姓打輸了官司的,都可以直接去錦衣衛衙門門口,往舉報箱裏麵投舉報信。
大明的報業也開始蓬勃發展了,首先出的第一份報紙是《大明皇家快報》,這是由司禮監創辦的報紙,依靠投靠閹黨的崔文升、李明道、崔呈秀、閻鳴泰等文官的學生來開辦報社,《大明皇家快報》向全國發行。
司禮監開始發行報紙了,錦衣衛當然也不能落後,高士信就開辦了《大明錦衣衛報》,同閹黨文人開辦的《大明皇家快報》相比,《大明錦衣衛報》的文章都是以白話文書寫,而且還配上了圖片,不要說識字不多的老百姓可以看懂,甚至目不識丁的百姓,也能夠從插圖中看懂內容,可謂是通俗易懂。結果《大明錦衣衛報》在發行之後不久,就深受歡迎。
而且《大明錦衣衛報》中,還有專門的版麵是識字版麵,上麵配有圖畫,邊上寫著一個或者幾個字,教會老百姓看圖識字。結果這樣一來,很多原本目不識的老百姓通過購買《大明錦衣衛報》來閱讀,學會識字。
閹黨都連出了兩份報紙了,東林黨當然不甘示弱,江南發行了《東林快報》、《江南日報》等報紙,同閹黨的報紙抗衡。
隻要是閹黨的報紙說好的事情,東林黨的報紙就說是壞事;隻要閹黨的報紙說壞事,東林黨的報紙就說是好事,總之是針鋒相對。
但《大明錦衣衛報》發行到了江南,也不見江南的東林黨抵製這份報紙,更沒有出現東林群賢怒砸錦衣衛報社的事情。一來是他們不敢砸錦衣衛的報社,那可以視為謀反;二來,既然在南京和蘇州等地的錦衣衛都放下刀子,拿起筆來同讀書人辯論了,這時候讀書人卻放下筆,拿起木棍去砸錦衣衛報社,那就是斯文掃地了,所以江南的東林士子們寧可在報紙上刊登文章,同錦衣衛辯論,也不願意去砸錦衣衛的報社。
錦衣衛報社的錦衣衛做事也很有分寸,既然是君子動口不動手,那也當君子吧,沒必要去強行查封江南東林黨人的報社,讓他們來爭論吧。
絕大多數的東林士子對《大明錦衣衛報》上的看圖識字版麵並不抵觸,他們反而覺得這是好事,教會老百姓識字,以後豈不是讀書人就更多了?於是《東林快報》、《江南日報》等東林黨的報紙,也紛紛增加了看圖識字版麵、學習《四書五經》的版麵。一時間,《東林快報》和《江南日報》等東林黨的報紙,也深得老百姓的歡迎。
可是閹黨的另外一份報紙,《大明皇家快報》卻銷路慘淡,一方麵是上麵的文章都是八股文形式的,太古板了,也沒有像《大明錦衣衛報》那樣刊登識字版麵、學習版麵、連載小說版麵、廣告經濟版麵。
擅長學習的江南士子發行的《東林快報》和《江南日報》上也模仿《大明錦衣衛報》,刊登了連載小說。
不過東林黨人連載的小說,總是紅不過《大明錦衣衛報》上連載的武俠小說,那些武俠小說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大明錦衣衛報》除了連載武俠小說之外,還連載改編的嶽飛傳、薛仁貴傳等小說。
一時間,江南各大茶館茶樓內,說書先生都在講述最新的《大明錦衣衛報》上背下來的最新武俠小說,茶樓茶館的生意火爆。
而《大明錦衣衛報》最受商人們歡迎的是經濟廣告版麵,上麵刊登了全國各地以及塞外的各種貨物的價格,甚至還刊登了安南、東瀛、南洋等地的各種貨物價格,給商人們提供參考;商人若是出銀子刊登廣告,《大明錦衣衛報》就會幫商人在廣告版麵刊登廣告。
一開始有些商人對《大明錦衣衛報》還是持懷疑態度,後來有人終於清楚了,上麵的貨品價格都是真實的,是很好的參考數據。於是有商人去錦衣衛百戶所,去要求刊登自己的廣告。結果那些找了錦衣衛百戶所刊登了廣告的商人,他們的生意變得火紅,比別人都要好多了。
也就在《大明錦衣衛報》賣得洛陽紙貴的時候,各地錦衣衛百戶所、千戶所的信訪箱卻仍然無人問津,畢竟那些有冤屈的老百姓他們心裏擔心官官相衛,他們在衙門裏打輸了官司,也不敢去錦衣衛百戶所、千戶所狀告當地的官老爺。
俞老六,是武昌城外郊區一名老實巴交的農民。原本一名湖廣的農民,家中生活衣食無憂,湖廣一帶水網縱橫,物產豐富,是魚米之鄉。有句話,叫湖廣熟天下足,無論是江南還是京城的大部分大米,都來自湖廣。雖然俞老六隻是一名佃戶,但是這裏的老百姓生活都過得還算不錯,畢竟農田產量高,交完了佃租之後,剩下的糧食還足夠一家大小過上溫飽的日子,而俞老六還時不時的在江河湖泊裏捕撈一些魚蝦用來改善生活,有時候撈上了大魚,還能去集市上換迴幾斤豬肉迴家去開開葷。
兩年前,幾種新式的農作物被引進了到了湖廣,一種叫番薯、一種叫玉米、一種叫辣椒。
番薯可是一種好東西啊,對土地的要求不高,山坡上的貧瘠之地就能種,而且產量高,吃起來味道又香甜。隻是番薯有個缺點,人如果長時間吃這東西,每天把番薯當成飯吃的話,那麽時間久了受不了。
前一段時間,武昌城內的錦衣衛千戶所擴編了,錦衣衛人數從原來的五百三十人,擴編到了兩千多人。
錦衣衛一開始擴編的時候,老百姓們還心中擔心,隻擔心那些鷹爪孫下來鄉裏禍害百姓。但是後來他們才明白,武昌的錦衣衛千戶所擴編了,招收了不少讀書人。沒過多久,《大明錦衣衛報》就在武昌周邊大量發行了。
俞老六從此迷戀上了《大明錦衣衛報》,通過這份報紙,他認識了不少字,也能讀懂了唐宋詩詞,懂得了《四書五經》,還從上麵看到了不少小說。
學會了識字之後,俞老六也被《大明錦衣衛報》上的經濟版麵和廣告版麵吸引住了。這一天,俞老六看到經濟版麵上有一篇文章:教你如何製作番薯粉;教你如何辣椒水煮活魚。
俞老六一看,立即提起了興趣,他按照《大明錦衣衛報》上的內容,自己學著做番薯粉,製作菜肴,可是都失敗了。後來他又發現,上麵還寫著:若是無法學會,可向錦衣衛千戶所求助,隻要登門武昌錦衣衛千戶所,一定手把手教會。
錦衣衛水師,這是高士信上奏之後,天啟皇帝同意錦衣衛創建水師。得到了聖旨之後,高士信就創建了這支錦衣衛水師。
在張永的努力之下,曾經被泰昌帝廢除了礦監、稅監的司禮監又一次得到財政大權。隻不過現在的司禮監不再向外派遣礦監、稅監了,而是把收稅的權力下放給了錦衣衛。但是錦衣衛在外麵收稅所得的收入,受到東廠和司禮監的監督。
於是全國各地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不計其數新的錦衣衛百戶所,每一座錦衣衛百戶所外麵還掛了一口信訪箱,若是有老百姓蒙冤,在當地衙門打官司,官員包庇惡人,導致老百姓打輸了官司的,都可以直接去錦衣衛衙門門口,往舉報箱裏麵投舉報信。
大明的報業也開始蓬勃發展了,首先出的第一份報紙是《大明皇家快報》,這是由司禮監創辦的報紙,依靠投靠閹黨的崔文升、李明道、崔呈秀、閻鳴泰等文官的學生來開辦報社,《大明皇家快報》向全國發行。
司禮監開始發行報紙了,錦衣衛當然也不能落後,高士信就開辦了《大明錦衣衛報》,同閹黨文人開辦的《大明皇家快報》相比,《大明錦衣衛報》的文章都是以白話文書寫,而且還配上了圖片,不要說識字不多的老百姓可以看懂,甚至目不識丁的百姓,也能夠從插圖中看懂內容,可謂是通俗易懂。結果《大明錦衣衛報》在發行之後不久,就深受歡迎。
而且《大明錦衣衛報》中,還有專門的版麵是識字版麵,上麵配有圖畫,邊上寫著一個或者幾個字,教會老百姓看圖識字。結果這樣一來,很多原本目不識的老百姓通過購買《大明錦衣衛報》來閱讀,學會識字。
閹黨都連出了兩份報紙了,東林黨當然不甘示弱,江南發行了《東林快報》、《江南日報》等報紙,同閹黨的報紙抗衡。
隻要是閹黨的報紙說好的事情,東林黨的報紙就說是壞事;隻要閹黨的報紙說壞事,東林黨的報紙就說是好事,總之是針鋒相對。
但《大明錦衣衛報》發行到了江南,也不見江南的東林黨抵製這份報紙,更沒有出現東林群賢怒砸錦衣衛報社的事情。一來是他們不敢砸錦衣衛的報社,那可以視為謀反;二來,既然在南京和蘇州等地的錦衣衛都放下刀子,拿起筆來同讀書人辯論了,這時候讀書人卻放下筆,拿起木棍去砸錦衣衛報社,那就是斯文掃地了,所以江南的東林士子們寧可在報紙上刊登文章,同錦衣衛辯論,也不願意去砸錦衣衛的報社。
錦衣衛報社的錦衣衛做事也很有分寸,既然是君子動口不動手,那也當君子吧,沒必要去強行查封江南東林黨人的報社,讓他們來爭論吧。
絕大多數的東林士子對《大明錦衣衛報》上的看圖識字版麵並不抵觸,他們反而覺得這是好事,教會老百姓識字,以後豈不是讀書人就更多了?於是《東林快報》、《江南日報》等東林黨的報紙,也紛紛增加了看圖識字版麵、學習《四書五經》的版麵。一時間,《東林快報》和《江南日報》等東林黨的報紙,也深得老百姓的歡迎。
可是閹黨的另外一份報紙,《大明皇家快報》卻銷路慘淡,一方麵是上麵的文章都是八股文形式的,太古板了,也沒有像《大明錦衣衛報》那樣刊登識字版麵、學習版麵、連載小說版麵、廣告經濟版麵。
擅長學習的江南士子發行的《東林快報》和《江南日報》上也模仿《大明錦衣衛報》,刊登了連載小說。
不過東林黨人連載的小說,總是紅不過《大明錦衣衛報》上連載的武俠小說,那些武俠小說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大明錦衣衛報》除了連載武俠小說之外,還連載改編的嶽飛傳、薛仁貴傳等小說。
一時間,江南各大茶館茶樓內,說書先生都在講述最新的《大明錦衣衛報》上背下來的最新武俠小說,茶樓茶館的生意火爆。
而《大明錦衣衛報》最受商人們歡迎的是經濟廣告版麵,上麵刊登了全國各地以及塞外的各種貨物的價格,甚至還刊登了安南、東瀛、南洋等地的各種貨物價格,給商人們提供參考;商人若是出銀子刊登廣告,《大明錦衣衛報》就會幫商人在廣告版麵刊登廣告。
一開始有些商人對《大明錦衣衛報》還是持懷疑態度,後來有人終於清楚了,上麵的貨品價格都是真實的,是很好的參考數據。於是有商人去錦衣衛百戶所,去要求刊登自己的廣告。結果那些找了錦衣衛百戶所刊登了廣告的商人,他們的生意變得火紅,比別人都要好多了。
也就在《大明錦衣衛報》賣得洛陽紙貴的時候,各地錦衣衛百戶所、千戶所的信訪箱卻仍然無人問津,畢竟那些有冤屈的老百姓他們心裏擔心官官相衛,他們在衙門裏打輸了官司,也不敢去錦衣衛百戶所、千戶所狀告當地的官老爺。
俞老六,是武昌城外郊區一名老實巴交的農民。原本一名湖廣的農民,家中生活衣食無憂,湖廣一帶水網縱橫,物產豐富,是魚米之鄉。有句話,叫湖廣熟天下足,無論是江南還是京城的大部分大米,都來自湖廣。雖然俞老六隻是一名佃戶,但是這裏的老百姓生活都過得還算不錯,畢竟農田產量高,交完了佃租之後,剩下的糧食還足夠一家大小過上溫飽的日子,而俞老六還時不時的在江河湖泊裏捕撈一些魚蝦用來改善生活,有時候撈上了大魚,還能去集市上換迴幾斤豬肉迴家去開開葷。
兩年前,幾種新式的農作物被引進了到了湖廣,一種叫番薯、一種叫玉米、一種叫辣椒。
番薯可是一種好東西啊,對土地的要求不高,山坡上的貧瘠之地就能種,而且產量高,吃起來味道又香甜。隻是番薯有個缺點,人如果長時間吃這東西,每天把番薯當成飯吃的話,那麽時間久了受不了。
前一段時間,武昌城內的錦衣衛千戶所擴編了,錦衣衛人數從原來的五百三十人,擴編到了兩千多人。
錦衣衛一開始擴編的時候,老百姓們還心中擔心,隻擔心那些鷹爪孫下來鄉裏禍害百姓。但是後來他們才明白,武昌的錦衣衛千戶所擴編了,招收了不少讀書人。沒過多久,《大明錦衣衛報》就在武昌周邊大量發行了。
俞老六從此迷戀上了《大明錦衣衛報》,通過這份報紙,他認識了不少字,也能讀懂了唐宋詩詞,懂得了《四書五經》,還從上麵看到了不少小說。
學會了識字之後,俞老六也被《大明錦衣衛報》上的經濟版麵和廣告版麵吸引住了。這一天,俞老六看到經濟版麵上有一篇文章:教你如何製作番薯粉;教你如何辣椒水煮活魚。
俞老六一看,立即提起了興趣,他按照《大明錦衣衛報》上的內容,自己學著做番薯粉,製作菜肴,可是都失敗了。後來他又發現,上麵還寫著:若是無法學會,可向錦衣衛千戶所求助,隻要登門武昌錦衣衛千戶所,一定手把手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