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一句戲言,不想被縣委書記聽到。謂病急亂投醫,縣委書記當場拍板,就抽簽,抽到哪一年上班就哪一年上班,抽到哪一年下崗就哪一年下崗。這也夠公平。
幹部抽簽定去留,可謂千古絕創。還別說,這一招有效。各鄉鎮紛紛組織幹部抽簽活動。為了擴大抽簽的公平性,縣裏要求凡是在鄉鎮掛了名的,不管身在何方,不管生存狀態,隻要願意,都可以迴來抽簽。盡管有一大部分人不知鄉鎮政府設在何處,門向何開。於是獸醫站、廣播站等等一大批從未謀麵的人也到了抽簽現場。各鄉鎮人員一下子增加了一倍,多的翻番。
所有有資格加抽簽的人,不管最後是上班還是下崗,鄉鎮都要保證待遇。所以最後一算帳,鄉鎮支出增加了一大截。本來改革的目的是優化人員配置,減少行政支出。而實際結果卻適得其反。不管怎麽樣,總算改完了。幾平浪靜,沒事。馬上,安崇縣的改革經驗迅速在全市推廣,這種方式美其名曰輪崗煆煉。
鄒開就是抽到第一批下崗。當拿到寫著“1”字的紙條時,鄒開苦笑了一下。正想離開抽簽會場時,忽然聽到陳逢義說道,“班子成員留下,還有事要商量。”鄒開隻得返身找個座位坐下。
第一年輪崗的人員退場後,會場又恢複了平靜。陳逢義看上去似乎很疲勞,倦倦地說到,“下麵研究人員分配的事情,每一項都舉手表決,如有意見可當場提出。現在是第一項是‘四組一辦’的負責人,由黨政班子集體研究確定,同意請舉手。”
大家都舉了手,一致同意。
“第二項,‘四組一辦’的其它組成人員由負責人選定,報黨政班子會研究通過,同意的請舉手。”
全場舉手,同意。
“第三項,也是最難辦的一項。我們已坪鎮隻有四十一個編製,也就是說隻能有四十一個人上班。而我們現在在場的有六十五個人,也就是說還有二十四個要下崗,不能上班。根據縣裏的精神,這次不采取抽簽的方式,改用投票的方式決定。現在要討論的問題,同意由班子成員投票選四十一人上班的,請舉手。”
這次情況大變。除了主席台上的幾個人舉手,下麵的沒有一個人舉手。這似乎在陳逢義的意料之中,他很平靜地說道:“那采用哪種方式好呢?大家說一道,暢所欲言。”
會場一陣沉默,過了良久,一個幹部站起來,說道,“要投票大家一起投,不能隻是班子成員投。”
“好。還有沒有其他意見?”陳逢義追問道。
沒有人再發言。陳逢義就說,“那就這樣了。隻不過統計人員、印票都需要一段時間,投票時間改在明天上午。散會。”
鄒開迴到住處,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卷包裹走人。吃過晚飯,張紹鴻來到鄒開處,見大包小包,就笑道:“鄒鎮長,動作這麽快,什麽時候走?”
“明天。”
“也好,迴去休養休養,調整一下心態,明年再大幹快幹。”
“說的也是。我這一攤子沒什麽可移交的,就是那麽幾檔子事,誰都知道。”
“剛才陳書記對我說了,以後你這一攤子由我來負責。”
“以後有什麽打算?”
“暫時沒有,說實在的,我現在還沒緩過神來,等過一段日子平靜下來了再考慮。”
“你是第一批,打頭陣的接下來就是我了,我是第二批。”
(五)
二00二年的春天,巴坪鎮依然是湖光山色,春意盎然;依然是百花齊放,生機勃勃;依然是小橋流水,山花爛漫。鄒開帶著傷殘的軀體,傷殘的心靈,傷殘的意誌,迴到這個美麗怡人的避暑山莊,迴到這個純樸而艱苦的古老村鎮,迴到這個闊別經年的故地舊所。一年來的風雨曆程,一年來的悲喜歡憂,一年來的起伏成敗,歸結起來,隻有一點:生活的鍛造力是一種超越人類認知能力的雕割,無法迴避和閃躲,隻有無畏的勇氣和堅韌的意誌才能裝飾出優美動人的生命之春。
風景迷人的巴坪,此刻迎接的,是一個別樣的鄒開。麻木中透出堅強,茫然中掛著期待,冷靜中流著狂想。正如鄒開在日記中寫的:我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發生了一種奇怪的變化,太多的苦難消耗了自己的激情,以致感性的潮水始終衝不出理智的屏障,理性的毅力始終刺不穿情感的絲網,感覺自己似乎在糾纏中前衝,在生長中緋徊,在積極地等待著消極的成熟。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應對生命中諸多的對抗與平衡。
鄒開心中掛念著老父老母,在安崇休養數天後來到了龍前村。看著鄒開一高一低地走進來,父親大驚失色,“兒啊,怎麽成這個樣子呢。”
“什麽事?”母親聽到父親的驚叫聲,趕忙從廚房衝了出來,見鄒開坐著,沒什麽異樣,稍稍鬆了一下,“這不好好的嘛,嚇死我了。兒子,迴家就好,就好。”說完挨著鄒開坐下,摸著他的頭和臉,像在整理一件自己心愛的東西。父親在一旁愣著,臉別向一邊,噙著淚光。
“兒,怎麽啦,你的手?”母親摸著鄒開的手,失聲驚叫,急急地問,“你在外麵怎麽了,怎麽了?”
“沒事,沒事,娘。”
“還有,還有……”父親在一旁輕輕地說。
“還有什麽,什麽?哪裏,在哪裏?快給我看看,快——”
“沒什麽,真的沒什麽,就是腳有點小問題。娘,你別怕。”
“腳,腳,你站起來,快站起來看看。”鄒開沒法,站起來走了兩步。
“天啊——,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母親終於忍不住,痛哭出聲。她看到一個自己奉獻畢生心血保護的生命受到了難以接受的傷害,看到了一幅用自己全部生命嗬護的無價之寶遭到無情的摧殘。鄒開聽到,母親傷心欲絕的哭聲中含著自責。他輕輕地安慰著自己的母親,不停地擦拭著她的淚水。父親起身,走到牆角。鄒開到他的肩一聳一聳,手時不時地擦擦眼睛。
母親慢慢平靜下來。鄒開就站起身,拿過自己帶迴來的包,說,“娘,你別哭了。你看我給你買了什麽,你自己看看。”
母親擦幹眼淚,慢慢地打開包,裏麵兩打手套,一堆衣帽鞋襪,幾條圍巾,還有奶粉之類的營養品。“娘,皮手套是給你的,天冷的時候洗衣服不凍手。棉手套是給我爸的,上山砍樹時不容易擦傷手。現在天冷,要多加點衣服,這些衣服鞋子都是我從外地帶迴來的。”鄒開邊拿邊說,然後轉身,“爸,你過來呀。我給你帶了幾條好煙呢,我們這裏是買不到的。”
父親慢慢地走過來,紅紅的眼。
“爸,來,我陪你抽一根。”鄒開拆開其中一條,拿出一包,抽出一根給父親,自己拿一根。
父親掏出打火機給鄒開點著,“兒,學會抽煙了?”
“偶而玩一玩。”
母親在一旁整理被鄒開拿亂了的東西,說,“兒,你帶什麽迴來我都不高興。你沒把自己好好地帶迴來給我,這些東西有什麽用呢,又抵不上你的手腳。”
“老婆子,你少說兩句。你以為兒子自己好受嗎?都怪我們窮啊,我們做父母的沒用啊。如果家裏好,兒子哪用得著去打工呢,不打工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父親語帶斥責地說道。
“兒,你以後可不要再去打工了。”
“肯定啦,我不會再出去。”
“那就好。”
鄒開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存折,笑咪咪地說,“娘,你看,這是什麽?有一萬多塊錢呢。你們以後想吃什麽想用什麽都可以買了。娘,你拿著。”
母親不接,說,“這個你自己拿著。你年紀也不小了,也該結婚了。現在你都這樣了,找老婆都——”說到這,母親心裏又是一陣酸楚,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
“唉,娘,娘你別哭了,別哭了。我都不擔心,你擔心什麽。拿著,拿著。萬一以後我結婚不夠錢,再問你要嘛。”鄒開笑著,輕輕鬆鬆地說。
母親當家,不管誰賺的錢,都自覺地交給母親保管。這是一條不成文的家規。
午飯過後,鄒開剛躺下小睡一會,突然聽到門外有人喊,“小開,小開。”
“在裏麵呢。進來吧,飛魚。”母親招唿他進屋。
鄒開從房間走出來,說,“飛魚,你沒出去打工?”
“沒,你怎麽變成這樣了。”飛魚一臉的驚詫。
“沒什麽,在外麵做事弄的。”
“唉,你說你一個副鎮長,大小也是個官,怎麽會去打工呢。打工是我們這些種田的人幹的。你看,現在成這樣,何苦呢?”
“不說了,不說了,說說你吧。”鄒開急忙叉開話題。
“我這幾年都呆在家裏。他們都去打工了,村裏的田一大片一大片地荒在那。我就租了下來,一年種二三十畝,剛開始時累得喘不過氣來,現在好了。我今年打算蓋新房子。”
“真有你的,你比在外麵打工的人混得強多了。”
“那都是逼出來的。我打工賺不到錢,隻有認命在家老老實實種田。這兩年國家政策也好,所以種田也有出路。”飛魚笑笑。
“其他人呢?怎麽樣?”
“人慶沒了消息。自從出了那事以後,他迴到公司整天喝酒出事,還吸毒,聽說被公司開除了,車子房子都買了。現在人也不知去向,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真是可憐,好不容易出了頭,卻又毀了。”飛魚歎著氣。
“南仔混得最好,跟人家合夥買了一輛長途臥鋪車,經常跑深圳、廈門、廣州,生意很好,聽說每年賺一二十萬呢。”
“哦,是嘛。真是風水輪流轉,說得一點不假。”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搭著說,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飛魚就在鄒開家吃飯,臨走時對鄒開說,“小開,南仔雖然發了財,但我們是靠不上了,就盼你有出息了,加把勁混出名堂給他們看看。”鄒開苦澀地點點頭。
從飛魚的講述中,鄒開知道,自己最好的幾個兒時夥伴都不太順利。和興在外地跟人合包了一個大工程,結果經驗不足被人家騙了個精光。三水的情況也不妙,在迴家建新房時,請了幾個親戚幫工,其中一個從樓上掉了下去,摔起重度殘廢,後半輩子都要躺在床上。最後鬧了一陣,三水賠了八萬元錢才了事。後來迴到北港鎮租了一間房子住下,買了一輛貨車跑貨運,有一筆不菲的收入,不想出了一場事故,逃逸在外,被公安機關通緝,不敢迴家。後來在外地開了一間歌舞廳,因為發生搖頭丸事件又被當地公安機關查封,現在還在牢裏蹲著。
這個流動的社會,給了村民們翻身改變命運的機會。然而由於先天條件不足,社會流動帶給他們的毀滅性風險也讓他們驚恐萬分。在經曆一陣無序的躁動之後,如今走出山門的村民們恰如驚弓之鳥,在極力擺脫鄉土的束縛時,卻無法在大山之外的城市裏找到解脫和世代以求的安定。
在龍前住了三天,鄒開又迴到了安崇。
清明一紙,拜祭一祖。黃土一抔,宗族一心。如今之清明節,早非靡雨紛飛、斷腸緬懷的景象。塵世飄蕩,各奔東西,偶歸祭祖,亦是別樣心懷。祭祖文化變成了旅遊文化。清明的氣溫如盛夏一般火熱,天幹地燥,墳上草木,觸火即焚。
明天就是清明節。鄒開剛爬上迴北港鎮的客車,剛上車手機就嘰嘰咕咕地響了。是巴坪鎮裏的電話,說巴坪鎮有人在掃墓時不甚失火,已四處蔓延,所有幹部即刻迴鎮救火。命令如山倒,鄒開即改乘去巴坪鎮的客車,一下車急匆匆地趕到鎮政府大院。大院裏空空蕩蕩。隻有通信員小張一人看守。
“小張,其他人到哪裏去啦?”鄒開問道。
“到巴坪村救火去了。鄒鎮長,你去不去?這裏有衣服,”小張問。
“當然要去。”
鄒開在一大堆迷彩服裏挑了一套合身的,再挑一雙解放鞋,一頂草帽,迴到房間裏換上後又來到院子裏。這時有幾個幹部也匆匆地從外麵趕來。大家簡單地交流了一下,換上服裝。鄒開已打通了司機小鄭的電話。半頓飯的時間,小鄭就開車過來接鄒開他們。鄒開數了一下,車上總共才有六個人,班子成員隻有自己和鎮長助理張紹鴻。
吉普車在山腳下停下。老遠就看到前麵的山穀裏烈焰騰空,煙霧衝天。鄒開帶著眾人沿著山路跑步前進,大約15分鍾就到了新修的防火帶,眼前一片火海。先來的幹部群眾正在拚命砍火路。鄒開領頭爬上山坡,看見肖旁華正站在那,雙手叉腰,吆喝著,催促眾人加快速度。見鄒開等人衝上來,肖旁華就用手往山頂一指,“你們來得正好,趕快到山頂上去,砍開火路。記住,至少要三米寬。”於是大家又奮不顧身地衝進灌木林,直奔山頂,在距火苗二三十米處,揮刀砍斫。
“大家快點,兩人一組,十米一段,動作要快,否則來不贏。”鄒開大聲唿喊道。於是眾人四下散開,自由成組,一段一段地砍開火路,直砍得眾人眼冒火花。全身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終於砍開了一條彎延盤旋的火路。鄒開與張紹鴻一組,也不知過了幾個山項,跨了幾個山穀,當火路終於合攏時,眾人已不知身在何處。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山上的火也漸漸地熄滅。這時身邊有十多個人,好在還有幾個村裏的年輕小夥子,由他們帶路,鄒開一行人拖著被倦至極的身子摸黑迴到了鎮裏。之所以沒有走太多的彎路,還得益於會吸煙的人隨身攜帶的七八個打火機照明引路。即使如此,出山也花了他們近兩個小時。
那一晚睡得很香,連做的夢都是熱烘烘的。早上起床,才發覺自己滿身都是酸痛,特別是手和腳。在食堂吃早飯時,鄒開才知道他們是最後一批下山的。
幹部抽簽定去留,可謂千古絕創。還別說,這一招有效。各鄉鎮紛紛組織幹部抽簽活動。為了擴大抽簽的公平性,縣裏要求凡是在鄉鎮掛了名的,不管身在何方,不管生存狀態,隻要願意,都可以迴來抽簽。盡管有一大部分人不知鄉鎮政府設在何處,門向何開。於是獸醫站、廣播站等等一大批從未謀麵的人也到了抽簽現場。各鄉鎮人員一下子增加了一倍,多的翻番。
所有有資格加抽簽的人,不管最後是上班還是下崗,鄉鎮都要保證待遇。所以最後一算帳,鄉鎮支出增加了一大截。本來改革的目的是優化人員配置,減少行政支出。而實際結果卻適得其反。不管怎麽樣,總算改完了。幾平浪靜,沒事。馬上,安崇縣的改革經驗迅速在全市推廣,這種方式美其名曰輪崗煆煉。
鄒開就是抽到第一批下崗。當拿到寫著“1”字的紙條時,鄒開苦笑了一下。正想離開抽簽會場時,忽然聽到陳逢義說道,“班子成員留下,還有事要商量。”鄒開隻得返身找個座位坐下。
第一年輪崗的人員退場後,會場又恢複了平靜。陳逢義看上去似乎很疲勞,倦倦地說到,“下麵研究人員分配的事情,每一項都舉手表決,如有意見可當場提出。現在是第一項是‘四組一辦’的負責人,由黨政班子集體研究確定,同意請舉手。”
大家都舉了手,一致同意。
“第二項,‘四組一辦’的其它組成人員由負責人選定,報黨政班子會研究通過,同意的請舉手。”
全場舉手,同意。
“第三項,也是最難辦的一項。我們已坪鎮隻有四十一個編製,也就是說隻能有四十一個人上班。而我們現在在場的有六十五個人,也就是說還有二十四個要下崗,不能上班。根據縣裏的精神,這次不采取抽簽的方式,改用投票的方式決定。現在要討論的問題,同意由班子成員投票選四十一人上班的,請舉手。”
這次情況大變。除了主席台上的幾個人舉手,下麵的沒有一個人舉手。這似乎在陳逢義的意料之中,他很平靜地說道:“那采用哪種方式好呢?大家說一道,暢所欲言。”
會場一陣沉默,過了良久,一個幹部站起來,說道,“要投票大家一起投,不能隻是班子成員投。”
“好。還有沒有其他意見?”陳逢義追問道。
沒有人再發言。陳逢義就說,“那就這樣了。隻不過統計人員、印票都需要一段時間,投票時間改在明天上午。散會。”
鄒開迴到住處,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卷包裹走人。吃過晚飯,張紹鴻來到鄒開處,見大包小包,就笑道:“鄒鎮長,動作這麽快,什麽時候走?”
“明天。”
“也好,迴去休養休養,調整一下心態,明年再大幹快幹。”
“說的也是。我這一攤子沒什麽可移交的,就是那麽幾檔子事,誰都知道。”
“剛才陳書記對我說了,以後你這一攤子由我來負責。”
“以後有什麽打算?”
“暫時沒有,說實在的,我現在還沒緩過神來,等過一段日子平靜下來了再考慮。”
“你是第一批,打頭陣的接下來就是我了,我是第二批。”
(五)
二00二年的春天,巴坪鎮依然是湖光山色,春意盎然;依然是百花齊放,生機勃勃;依然是小橋流水,山花爛漫。鄒開帶著傷殘的軀體,傷殘的心靈,傷殘的意誌,迴到這個美麗怡人的避暑山莊,迴到這個純樸而艱苦的古老村鎮,迴到這個闊別經年的故地舊所。一年來的風雨曆程,一年來的悲喜歡憂,一年來的起伏成敗,歸結起來,隻有一點:生活的鍛造力是一種超越人類認知能力的雕割,無法迴避和閃躲,隻有無畏的勇氣和堅韌的意誌才能裝飾出優美動人的生命之春。
風景迷人的巴坪,此刻迎接的,是一個別樣的鄒開。麻木中透出堅強,茫然中掛著期待,冷靜中流著狂想。正如鄒開在日記中寫的:我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發生了一種奇怪的變化,太多的苦難消耗了自己的激情,以致感性的潮水始終衝不出理智的屏障,理性的毅力始終刺不穿情感的絲網,感覺自己似乎在糾纏中前衝,在生長中緋徊,在積極地等待著消極的成熟。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應對生命中諸多的對抗與平衡。
鄒開心中掛念著老父老母,在安崇休養數天後來到了龍前村。看著鄒開一高一低地走進來,父親大驚失色,“兒啊,怎麽成這個樣子呢。”
“什麽事?”母親聽到父親的驚叫聲,趕忙從廚房衝了出來,見鄒開坐著,沒什麽異樣,稍稍鬆了一下,“這不好好的嘛,嚇死我了。兒子,迴家就好,就好。”說完挨著鄒開坐下,摸著他的頭和臉,像在整理一件自己心愛的東西。父親在一旁愣著,臉別向一邊,噙著淚光。
“兒,怎麽啦,你的手?”母親摸著鄒開的手,失聲驚叫,急急地問,“你在外麵怎麽了,怎麽了?”
“沒事,沒事,娘。”
“還有,還有……”父親在一旁輕輕地說。
“還有什麽,什麽?哪裏,在哪裏?快給我看看,快——”
“沒什麽,真的沒什麽,就是腳有點小問題。娘,你別怕。”
“腳,腳,你站起來,快站起來看看。”鄒開沒法,站起來走了兩步。
“天啊——,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母親終於忍不住,痛哭出聲。她看到一個自己奉獻畢生心血保護的生命受到了難以接受的傷害,看到了一幅用自己全部生命嗬護的無價之寶遭到無情的摧殘。鄒開聽到,母親傷心欲絕的哭聲中含著自責。他輕輕地安慰著自己的母親,不停地擦拭著她的淚水。父親起身,走到牆角。鄒開到他的肩一聳一聳,手時不時地擦擦眼睛。
母親慢慢平靜下來。鄒開就站起身,拿過自己帶迴來的包,說,“娘,你別哭了。你看我給你買了什麽,你自己看看。”
母親擦幹眼淚,慢慢地打開包,裏麵兩打手套,一堆衣帽鞋襪,幾條圍巾,還有奶粉之類的營養品。“娘,皮手套是給你的,天冷的時候洗衣服不凍手。棉手套是給我爸的,上山砍樹時不容易擦傷手。現在天冷,要多加點衣服,這些衣服鞋子都是我從外地帶迴來的。”鄒開邊拿邊說,然後轉身,“爸,你過來呀。我給你帶了幾條好煙呢,我們這裏是買不到的。”
父親慢慢地走過來,紅紅的眼。
“爸,來,我陪你抽一根。”鄒開拆開其中一條,拿出一包,抽出一根給父親,自己拿一根。
父親掏出打火機給鄒開點著,“兒,學會抽煙了?”
“偶而玩一玩。”
母親在一旁整理被鄒開拿亂了的東西,說,“兒,你帶什麽迴來我都不高興。你沒把自己好好地帶迴來給我,這些東西有什麽用呢,又抵不上你的手腳。”
“老婆子,你少說兩句。你以為兒子自己好受嗎?都怪我們窮啊,我們做父母的沒用啊。如果家裏好,兒子哪用得著去打工呢,不打工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父親語帶斥責地說道。
“兒,你以後可不要再去打工了。”
“肯定啦,我不會再出去。”
“那就好。”
鄒開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存折,笑咪咪地說,“娘,你看,這是什麽?有一萬多塊錢呢。你們以後想吃什麽想用什麽都可以買了。娘,你拿著。”
母親不接,說,“這個你自己拿著。你年紀也不小了,也該結婚了。現在你都這樣了,找老婆都——”說到這,母親心裏又是一陣酸楚,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
“唉,娘,娘你別哭了,別哭了。我都不擔心,你擔心什麽。拿著,拿著。萬一以後我結婚不夠錢,再問你要嘛。”鄒開笑著,輕輕鬆鬆地說。
母親當家,不管誰賺的錢,都自覺地交給母親保管。這是一條不成文的家規。
午飯過後,鄒開剛躺下小睡一會,突然聽到門外有人喊,“小開,小開。”
“在裏麵呢。進來吧,飛魚。”母親招唿他進屋。
鄒開從房間走出來,說,“飛魚,你沒出去打工?”
“沒,你怎麽變成這樣了。”飛魚一臉的驚詫。
“沒什麽,在外麵做事弄的。”
“唉,你說你一個副鎮長,大小也是個官,怎麽會去打工呢。打工是我們這些種田的人幹的。你看,現在成這樣,何苦呢?”
“不說了,不說了,說說你吧。”鄒開急忙叉開話題。
“我這幾年都呆在家裏。他們都去打工了,村裏的田一大片一大片地荒在那。我就租了下來,一年種二三十畝,剛開始時累得喘不過氣來,現在好了。我今年打算蓋新房子。”
“真有你的,你比在外麵打工的人混得強多了。”
“那都是逼出來的。我打工賺不到錢,隻有認命在家老老實實種田。這兩年國家政策也好,所以種田也有出路。”飛魚笑笑。
“其他人呢?怎麽樣?”
“人慶沒了消息。自從出了那事以後,他迴到公司整天喝酒出事,還吸毒,聽說被公司開除了,車子房子都買了。現在人也不知去向,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真是可憐,好不容易出了頭,卻又毀了。”飛魚歎著氣。
“南仔混得最好,跟人家合夥買了一輛長途臥鋪車,經常跑深圳、廈門、廣州,生意很好,聽說每年賺一二十萬呢。”
“哦,是嘛。真是風水輪流轉,說得一點不假。”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搭著說,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飛魚就在鄒開家吃飯,臨走時對鄒開說,“小開,南仔雖然發了財,但我們是靠不上了,就盼你有出息了,加把勁混出名堂給他們看看。”鄒開苦澀地點點頭。
從飛魚的講述中,鄒開知道,自己最好的幾個兒時夥伴都不太順利。和興在外地跟人合包了一個大工程,結果經驗不足被人家騙了個精光。三水的情況也不妙,在迴家建新房時,請了幾個親戚幫工,其中一個從樓上掉了下去,摔起重度殘廢,後半輩子都要躺在床上。最後鬧了一陣,三水賠了八萬元錢才了事。後來迴到北港鎮租了一間房子住下,買了一輛貨車跑貨運,有一筆不菲的收入,不想出了一場事故,逃逸在外,被公安機關通緝,不敢迴家。後來在外地開了一間歌舞廳,因為發生搖頭丸事件又被當地公安機關查封,現在還在牢裏蹲著。
這個流動的社會,給了村民們翻身改變命運的機會。然而由於先天條件不足,社會流動帶給他們的毀滅性風險也讓他們驚恐萬分。在經曆一陣無序的躁動之後,如今走出山門的村民們恰如驚弓之鳥,在極力擺脫鄉土的束縛時,卻無法在大山之外的城市裏找到解脫和世代以求的安定。
在龍前住了三天,鄒開又迴到了安崇。
清明一紙,拜祭一祖。黃土一抔,宗族一心。如今之清明節,早非靡雨紛飛、斷腸緬懷的景象。塵世飄蕩,各奔東西,偶歸祭祖,亦是別樣心懷。祭祖文化變成了旅遊文化。清明的氣溫如盛夏一般火熱,天幹地燥,墳上草木,觸火即焚。
明天就是清明節。鄒開剛爬上迴北港鎮的客車,剛上車手機就嘰嘰咕咕地響了。是巴坪鎮裏的電話,說巴坪鎮有人在掃墓時不甚失火,已四處蔓延,所有幹部即刻迴鎮救火。命令如山倒,鄒開即改乘去巴坪鎮的客車,一下車急匆匆地趕到鎮政府大院。大院裏空空蕩蕩。隻有通信員小張一人看守。
“小張,其他人到哪裏去啦?”鄒開問道。
“到巴坪村救火去了。鄒鎮長,你去不去?這裏有衣服,”小張問。
“當然要去。”
鄒開在一大堆迷彩服裏挑了一套合身的,再挑一雙解放鞋,一頂草帽,迴到房間裏換上後又來到院子裏。這時有幾個幹部也匆匆地從外麵趕來。大家簡單地交流了一下,換上服裝。鄒開已打通了司機小鄭的電話。半頓飯的時間,小鄭就開車過來接鄒開他們。鄒開數了一下,車上總共才有六個人,班子成員隻有自己和鎮長助理張紹鴻。
吉普車在山腳下停下。老遠就看到前麵的山穀裏烈焰騰空,煙霧衝天。鄒開帶著眾人沿著山路跑步前進,大約15分鍾就到了新修的防火帶,眼前一片火海。先來的幹部群眾正在拚命砍火路。鄒開領頭爬上山坡,看見肖旁華正站在那,雙手叉腰,吆喝著,催促眾人加快速度。見鄒開等人衝上來,肖旁華就用手往山頂一指,“你們來得正好,趕快到山頂上去,砍開火路。記住,至少要三米寬。”於是大家又奮不顧身地衝進灌木林,直奔山頂,在距火苗二三十米處,揮刀砍斫。
“大家快點,兩人一組,十米一段,動作要快,否則來不贏。”鄒開大聲唿喊道。於是眾人四下散開,自由成組,一段一段地砍開火路,直砍得眾人眼冒火花。全身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終於砍開了一條彎延盤旋的火路。鄒開與張紹鴻一組,也不知過了幾個山項,跨了幾個山穀,當火路終於合攏時,眾人已不知身在何處。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山上的火也漸漸地熄滅。這時身邊有十多個人,好在還有幾個村裏的年輕小夥子,由他們帶路,鄒開一行人拖著被倦至極的身子摸黑迴到了鎮裏。之所以沒有走太多的彎路,還得益於會吸煙的人隨身攜帶的七八個打火機照明引路。即使如此,出山也花了他們近兩個小時。
那一晚睡得很香,連做的夢都是熱烘烘的。早上起床,才發覺自己滿身都是酸痛,特別是手和腳。在食堂吃早飯時,鄒開才知道他們是最後一批下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