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一條溪流,溪水潺潺,參差不齊的水草隨之搖擺,石上偶有青苔,水中倒映出碧綠蒼翠的樹木,也倒映出一男一女兩個人兒。
男的修長挺拔,女的苗條嬌小,俱是書生打扮。
聽完柳如是這一句,徐三望著水中倒影出神了半晌,有感而發似的:“我們都不想被什麽東西束縛住,可仍然被束縛了。自萬曆以來,湧進城裏的人愈來愈多,戲班子接演出,出行的排場也愈來愈奢侈靡費。”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候,有點條件又符合參加科舉的,無不頭懸梁錐刺股。而今世風崇尚奢侈,貧窮為人不恥,世人自然就要逐利起來。”
“濃妝豔抹,斯文談吐,展現在他人眼前的風度,未必和一個人獨居暗室時是一模一樣的。如你如我,皆是盡力活成他人、世人眼中想看到的樣子。”
“猶如我寫一本書,有人不滿時,自然要指責它,可殊不知:沒有一本書能讓所有人認同。”
“與其畏首畏尾,不如遵從自己的本心。”
“如是,你有沒有想過,為自己活一迴呢?”徐三懶散地靠在山石上,他耳中仿佛響起了那首遙遠而又親近的歌:當你走進這歡樂場……各色的臉上各色的妝……
“為自己活一迴……徐公子,這正是我所想要的啊……”柳如是明眸善睞,輕歎道。
不知為何,徐公子的話,總能說到她的心坎裏。
晚明是一個奢侈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各種機遇的時代。根據明代城市史、風俗史等資料記載,在晚明,存在從農村進入大城市的人,憑借打工、經商而發家致富,由商變儒,成功進入中上層的社會,當然,隻是這種幾率並不高,真正想成為望族、根深蒂固的地主,還得是科舉。
對於徐三來說,又何嚐不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呢?
“蘼蕪君,我突然來了點靈感,這首詞非寫下來不可,也當作是我送蘼蕪君的禮物,不知蘼蕪君笑納否?”徐三眨眨眼睛道。
“榮幸之至。”柳如是莞爾,即便這迴徐三寫得不如歸家院那般好,若是可圈可點,自己和徐三的事跡,通過這首詞,豈不是能成一段佳話了?
“文房四寶呢,雲娟、雨桐,快拿來……”柳如是等不及了,輕挽皓腕之袖,親自為徐三磨墨:“徐大才子,湖州之筆、歙縣之墨,文房四寶,天下馳名,可不要浪費了噢。”
看見徐三要動筆,便也吸引了陳圓圓、董小宛、黃媛介、葉小紈、沈永楨、金聖歎等人的目光。
而那邊,複社的人側目而視,他們自吹自擂的談論氣氛,業已逐漸升溫。
……
複社領袖張浦手裏,拿的是一把畫著水墨畫的扇子,扇子上麵有程嘉燧的題詩。
程嘉燧倒不是浪得虛名,此人除了詩人,還是個畫家。
“最憶西風長板橋,笛床禪閣雨瀟瀟。
隻今畫裏猶知處,一抹寒煙似六朝。”
念著程嘉燧的題畫詩,楊廷樞不禁讚不絕口:“孟陽(程嘉燧的字)的題畫詩,又上了一個台階,從虛無處看真有啊,妙,妙哉!”
“善!”張浦亦是點頭稱讚。
程嘉燧與唐時升、婁堅並稱練川三老,他們三人和李流芳的文集《嘉定四先生集》,由謝三賓幫忙刊刻出版,一時聲名不淺。
程嘉燧儒雅謙虛地對四方拱手。
江南文宗、盟主錢謙益也來了詩興,蒼勁有力地寫下一首:
“闌風伏雨暗江城,扶病將愁起送行。
煙月揚州如夢寐,江山建業又清明。
夜烏啼斷門前柳,春鳥銜殘花外櫻。
尊酒前期君莫忘,藥囊我欲傍餘生。”
錢謙益的文壇盟主地位,更不是虛名,吳晗在評價錢謙益時說他“人品實在差得很”,但是後麵又說:僅從學術貢獻來說,他保留下來的史料倒也可貴。
拋開政壇、官場、家國的事,在場的人僅看這首詩,便對錢謙益生出佩服。
為表尊敬,當時的文人不管認識不認識錢謙益,都喊一聲“虞山先生”或者“少宗伯”,等他當上南明大官,就是名副其實的“宗伯”了。
這邊喝彩連連,人們爭相傳看程嘉燧、錢謙益的作品。
慢慢的,有人發現,溪邊的徐三也在動筆。
“徐三還能寫出《金縷曲》這種名作麽?”萬斯大略帶懷疑地道。
“難,況且,有人認為《金縷曲》、《紅樓夢》出自徐三之手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呢……”萬斯同搖搖頭道。
“我就說嘛,徐三要是有這般才華,為什麽早幾年不表現出來?忽然一夜之間,就才思大進了,豈非怪事……”
“在下也是這般認為,若說《金縷曲》是由於徐三痛悼亡妻,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時豁然開朗,倒也情有可原。”
“但是,《紅樓夢》所描繪的四大家族之事,尤其是賈家的生活,一飲一食、一舉一動,就如真的一般,徐三不是勳貴家的人,他若是勳貴,也用不著考科舉了,故而,徐三緣何能作出此等描繪?”
與會的不少秀才、舉人都讚同這種說法,畢竟這年代出書很隨意,署名也隨便取個名字就行,徐三前後的巨大差距,也著實令他們難以理解。
“副標題就寫明是送我的……”
那邊,柳如是美眸剛瀏覽到最後一行,整個身子忽然觸電似的一顫……
“怎麽啦?如是姐……”董小宛訝異道:“莫非徐公子寫詩罵你了?那便當場和他絕交……”
陳圓圓湊過來,念道:“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柳如是……”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徐三親自送給柳如是的一首《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柳如是》,隨著陳圓圓的聲音,以此地為中心傳開出來……
就連董小宛,都一時癡癡地停在原地,默默咀嚼、迴味著這首《木蘭詞》……
董小宛、陳圓圓看向柳如是的眼神,很羨慕,很羨慕。
一些讀書人,也漸漸把目光聚焦在徐三身上,今日之後,恐怕無人再敢質疑徐三的才子之名了。
而此時的徐三,正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一臉的憂鬱……
男的修長挺拔,女的苗條嬌小,俱是書生打扮。
聽完柳如是這一句,徐三望著水中倒影出神了半晌,有感而發似的:“我們都不想被什麽東西束縛住,可仍然被束縛了。自萬曆以來,湧進城裏的人愈來愈多,戲班子接演出,出行的排場也愈來愈奢侈靡費。”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候,有點條件又符合參加科舉的,無不頭懸梁錐刺股。而今世風崇尚奢侈,貧窮為人不恥,世人自然就要逐利起來。”
“濃妝豔抹,斯文談吐,展現在他人眼前的風度,未必和一個人獨居暗室時是一模一樣的。如你如我,皆是盡力活成他人、世人眼中想看到的樣子。”
“猶如我寫一本書,有人不滿時,自然要指責它,可殊不知:沒有一本書能讓所有人認同。”
“與其畏首畏尾,不如遵從自己的本心。”
“如是,你有沒有想過,為自己活一迴呢?”徐三懶散地靠在山石上,他耳中仿佛響起了那首遙遠而又親近的歌:當你走進這歡樂場……各色的臉上各色的妝……
“為自己活一迴……徐公子,這正是我所想要的啊……”柳如是明眸善睞,輕歎道。
不知為何,徐公子的話,總能說到她的心坎裏。
晚明是一個奢侈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各種機遇的時代。根據明代城市史、風俗史等資料記載,在晚明,存在從農村進入大城市的人,憑借打工、經商而發家致富,由商變儒,成功進入中上層的社會,當然,隻是這種幾率並不高,真正想成為望族、根深蒂固的地主,還得是科舉。
對於徐三來說,又何嚐不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呢?
“蘼蕪君,我突然來了點靈感,這首詞非寫下來不可,也當作是我送蘼蕪君的禮物,不知蘼蕪君笑納否?”徐三眨眨眼睛道。
“榮幸之至。”柳如是莞爾,即便這迴徐三寫得不如歸家院那般好,若是可圈可點,自己和徐三的事跡,通過這首詞,豈不是能成一段佳話了?
“文房四寶呢,雲娟、雨桐,快拿來……”柳如是等不及了,輕挽皓腕之袖,親自為徐三磨墨:“徐大才子,湖州之筆、歙縣之墨,文房四寶,天下馳名,可不要浪費了噢。”
看見徐三要動筆,便也吸引了陳圓圓、董小宛、黃媛介、葉小紈、沈永楨、金聖歎等人的目光。
而那邊,複社的人側目而視,他們自吹自擂的談論氣氛,業已逐漸升溫。
……
複社領袖張浦手裏,拿的是一把畫著水墨畫的扇子,扇子上麵有程嘉燧的題詩。
程嘉燧倒不是浪得虛名,此人除了詩人,還是個畫家。
“最憶西風長板橋,笛床禪閣雨瀟瀟。
隻今畫裏猶知處,一抹寒煙似六朝。”
念著程嘉燧的題畫詩,楊廷樞不禁讚不絕口:“孟陽(程嘉燧的字)的題畫詩,又上了一個台階,從虛無處看真有啊,妙,妙哉!”
“善!”張浦亦是點頭稱讚。
程嘉燧與唐時升、婁堅並稱練川三老,他們三人和李流芳的文集《嘉定四先生集》,由謝三賓幫忙刊刻出版,一時聲名不淺。
程嘉燧儒雅謙虛地對四方拱手。
江南文宗、盟主錢謙益也來了詩興,蒼勁有力地寫下一首:
“闌風伏雨暗江城,扶病將愁起送行。
煙月揚州如夢寐,江山建業又清明。
夜烏啼斷門前柳,春鳥銜殘花外櫻。
尊酒前期君莫忘,藥囊我欲傍餘生。”
錢謙益的文壇盟主地位,更不是虛名,吳晗在評價錢謙益時說他“人品實在差得很”,但是後麵又說:僅從學術貢獻來說,他保留下來的史料倒也可貴。
拋開政壇、官場、家國的事,在場的人僅看這首詩,便對錢謙益生出佩服。
為表尊敬,當時的文人不管認識不認識錢謙益,都喊一聲“虞山先生”或者“少宗伯”,等他當上南明大官,就是名副其實的“宗伯”了。
這邊喝彩連連,人們爭相傳看程嘉燧、錢謙益的作品。
慢慢的,有人發現,溪邊的徐三也在動筆。
“徐三還能寫出《金縷曲》這種名作麽?”萬斯大略帶懷疑地道。
“難,況且,有人認為《金縷曲》、《紅樓夢》出自徐三之手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呢……”萬斯同搖搖頭道。
“我就說嘛,徐三要是有這般才華,為什麽早幾年不表現出來?忽然一夜之間,就才思大進了,豈非怪事……”
“在下也是這般認為,若說《金縷曲》是由於徐三痛悼亡妻,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時豁然開朗,倒也情有可原。”
“但是,《紅樓夢》所描繪的四大家族之事,尤其是賈家的生活,一飲一食、一舉一動,就如真的一般,徐三不是勳貴家的人,他若是勳貴,也用不著考科舉了,故而,徐三緣何能作出此等描繪?”
與會的不少秀才、舉人都讚同這種說法,畢竟這年代出書很隨意,署名也隨便取個名字就行,徐三前後的巨大差距,也著實令他們難以理解。
“副標題就寫明是送我的……”
那邊,柳如是美眸剛瀏覽到最後一行,整個身子忽然觸電似的一顫……
“怎麽啦?如是姐……”董小宛訝異道:“莫非徐公子寫詩罵你了?那便當場和他絕交……”
陳圓圓湊過來,念道:“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柳如是……”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徐三親自送給柳如是的一首《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柳如是》,隨著陳圓圓的聲音,以此地為中心傳開出來……
就連董小宛,都一時癡癡地停在原地,默默咀嚼、迴味著這首《木蘭詞》……
董小宛、陳圓圓看向柳如是的眼神,很羨慕,很羨慕。
一些讀書人,也漸漸把目光聚焦在徐三身上,今日之後,恐怕無人再敢質疑徐三的才子之名了。
而此時的徐三,正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一臉的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