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娛樂行業的支柱之一,雖然音樂比起來影視,體育,遊戲這另外三大支柱顯得稍微薄弱了一些,但是不可置疑,它也是一個規模非常龐大的娛樂產業。而可惜的是,這個產業在中國國內基本上是處於死亡狀態的。
和遊戲產業一樣,它被盜版問題傷害的極為嚴重,但是不同於遊戲產業有著網遊賺錢,音樂產業在中國大陸一直都沒有有效的盈利渠道,而因為長年的荒蕪,更是使得這個產業一片死寂,出色的音樂人也是越來越少。
而現在,杜立鼎想要找一個辦法,扭轉這種情況。他知道想要做到這個,靠著抄一兩首歌肯定不行,強行建議國家改變對盜版的態度?那可行性也不大。真要想做些什麽那就得自己從商業模式上下手——不開辟新的渠道,光是指望靠行政手段來扭轉不利局麵,在杜立鼎看來那做法過於失敗。
對此,杜立鼎在飛機上就開始思索,到了美國之後,他還是總覺得自己想要的商業模式欠缺些什麽。讓他沒想到的是,到了美國之後,這個問題卻有了辦法解決。
他到了美國第一件事,就是在矽穀召開的華源會會議,這件事被杜立鼎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華源會是矽穀的大陸華人的組織,這還是第一次舉辦活動,意義也很重大。
杜立鼎以後準備在美國開設分公司,同宗同源的華人自然也少不得使用。既然如此,就少不得和他們打交道。杜立鼎把riaa和微軟都放在了一邊,第一站就去了華源會,也算是給足了他們麵子。
對此,華源會的管事人鄧峰果然很高興,對於杜立鼎的到來,他也是遠接高迎。
這位華源會的大佬是水木的留學生,96年,他和兩個朋友一起成立screen,主要業務是製作硬件防火牆。他們的公司在過程之中也經曆了很多的困難:比如說華人企業很難融資,不得不求助於港台資本;初具規模之後,因為矛盾,創始人之一的謝慶辭職,又開了一家同類型的公司,兄弟鬩牆。但這些問題都沒阻礙這家公司做大——到了01年,這家公司已經上市,而在杜立鼎知道的未來,到了2004年,鄧峰把公司賣給了網絡設備公司juniper,那個時候的公司已經成長到了40億美金。
可以說鄧峰是在矽穀混的很出色的華人留學生了,而他也不甘心隻是開一個科技公司,開始想要更多了。一方麵他組織了矽穀的華人組織華源會,想要爭取一點社會地位,另外一方麵,他還想要進入金融行業,以後不再靠著苦哈哈的科技產業賺錢,而是改行做金融。
現在他的公司剛剛上市,鄧峰也是意氣風發,寒暄過了之後,在和杜立鼎攀談時,他也隱晦的提到了他有興趣投入資本領域,問杜立鼎這一次美國之行,是否資金充足。
“杜總你的公司辦的不小,肯定不缺我們這一點投資了。你們森蘭公司在國內好大的聲勢,我也幫不上什麽忙了。可是在矽穀,我還是有些辦法的。如果杜總有什麽想要做的投資項目,錢卻不怎麽趁手,我應該可以幫上一把。矽穀是個大寶庫,有不少的公司值得投資。杜總你要是有想要投資的企業,不妨來找我融資,看在同胞的份上,我一定幫忙到底。”
鄧峰的話說的十足義氣,仿佛真的是同胞情深。而他也足夠聰明,知道森蘭不缺錢,卻想要拉著杜立鼎一起做投資。對他的做法,杜立鼎倒是也不覺得奇怪:畢竟,鄧峰想要做投資確實也需要幫助。
鄧峰他們這些人現在雖然功成名就了,可是他們其實正處在一個尷尬的階段:他們是出身水木的工科生,在美國主要做的也是硬件,甚至鄧峰和他的合夥人都有在思科供職的經曆。可是,華威去年營收200億人民幣,已經開始抬頭,不久之後就要向海外擴張市場了,麵對這個競爭對手,思科對華人的態度自然也在轉變。
因為他們是華人,思科有些猜疑他們;華威倒是很喜歡他們,可是這些留學生們忍不了華威那種用人的方式,不肯迴到國內默默地搞科技公司。鄧峰想要搞投資,其實也是迫不得已:他自己的本行,隻怕再過不久他就立不住了。
現在國內的市場還不行,他也是準備在矽穀搞投資,可就全世界範圍來說,軟件產業已經是一個頗為成熟的產業了,想要在軟件產業上有所作為很難。比起來軟件產業,互聯網產業明顯要更有未來,作為投資人,他們這點判斷力還是有的。
然而,哪些互聯網行業賺錢,哪些賠錢?這個問題他搞不懂。他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夠把生意做起來。
“實際上這段時間以來,鄧峰他們一直都在和各個從事互聯網的華人老總聯係。從李豔紅,張夕陽邵一波這些在美國留過學的,到馬總那樣沒有留洋背景的,他們全都在結交,也就是試圖看看能不能尋找到一些合作的方式,打開他們在矽穀的投資經營的可能性。也許我們可以和他們合作一波,這對我們沒有壞處。”
在和鄧峰見過麵之後,杜立鼎思索了很久,覺得可以嚐試著和鄧峰進行一次合作——甚至他覺得,鄧峰的幫助也許可以幫他解決音樂產業的商業模式的問題。迴過頭來,也和梅卿瑤說起來了這件事。但是對此,梅卿瑤卻有不同的看法。
“我覺得他們搞不了互聯網。”梅卿瑤對鄧峰他們,倒是毫不客氣,“他們這些人以前都是做硬件的,而且還是做得對企業服務的安全硬件。他們的經營模式和互聯網這種直接對用戶的經營模式完全不一樣,想要轉行到互聯網自然沒有那麽容易。其次,這些矽穀華人都想著搞金融,而且還說什麽要為矽穀的華人創業者服務。可是他們自己之間還傾軋嚴重,沒事就互相內鬥,為了錢不顧一切——指望他們為別人服務?我看那是不可能的,他們這些人,說到底不過是想要靠著剝削華人創業者,當矽穀華人頭上的吸血鬼罷了。”
梅卿瑤的評價很是一針見血,也讓杜立鼎無話可說。確實,他們這些人說的話很多都是沒法相信的:他們說要幫助華人,可是自己卻還內部傾軋;他們說想要迴報國家,可是迴報國家的方式不會把技術帶迴國家,而是迴國搞風投;他們說想要支持自己,給自己投資,可是說到底,他們不過是想要借著自己的眼光,找一個好的投資方向進行投資罷了。
實際上杜立鼎很清楚,要說坑同胞,鄧峰他們做得也很是熟練。
在杜立鼎記憶之中,鄧峰screen賣給了juniper。而這家網絡設備公司有著很深的思科的背景,很多高管都是思科直接出來的。當時的思科把華威視為他們的最大對手。因為這個關係,思科背景的高管們對於華人普遍缺乏信任。screen創始人是華人,公司裏麵也有很多的華人工程師。於是juniper開始引進了大量的印度人接替華人的工作,大量華人工程師紛紛辭職。
要不是國內當時發展的已經不錯了,他們可以迴國就業,這些人就全都被鄧峰坑了——鄧峰所謂的幫助同胞,一點不可信。他想要的其實隻是搞金融吸血罷了。
“這些家夥確實不怎麽可信……不過,反過來講,這也未必不是一個機會啊。”
華源會沒什麽節操,為了錢他們很有可能出賣杜立鼎,這一點杜立鼎很清楚。但是反過來說,他們這些人隻是為了賺錢,那他們就隻重視公司的價值,不會盯著公司爭權奪勢,這也未必不是個好事。
“美國這邊,有不少公司都是值得我們投資的。如果我們和華源會合作,他們負責掏錢,我們負責經營,倒是可以在美國這邊搞起來一些不錯的企業。而我估計過幾年國內的互聯網市場會有進一步的騰空,他們這些人到時候也肯定會撤資跑到國內去撈錢——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把他們手裏的股份買過來,完成對這些企業的控製了。”
和華源會合作其實也不是不行,關鍵還是在於雙方到底該怎麽合作。開誠布公,肝膽相照的合作,那是絕對要倒黴的,但是要是雙方有限度的合作,那還是不錯的。
杜立鼎有技術,有眼光,他可以找華源會融資,然後在美國這邊搞投資。過幾年之後,公司的價值上升了,華源會的人急著撤資,杜立鼎就可以順手接掌公司,這也可以說是很好地合作。唯一的問題就是幾年後再收購肯定是要多花一大筆錢——不過現在杜立鼎手上沒錢,這也就沒有什麽更好的解決辦法了。
“這種程度的合作倒是也可以了。可是,你想要收購哪家公司?恕我直言,我們在美國這邊沒有什麽根基。如果我們和華源會合作的話,那麽我們在美國這邊的管理層就少不得有他們的人員。可是華源會的人壓根不懂的互聯網運作,這對我們並沒有什麽好處。”
“可是如果我們收購的公司不是互聯網公司,或者是不是完全的互聯網網站,而是對商家的服務呢?”
“那他們倒是可以幫到大忙……但是這樣的事情不是我們擅長的,甚至不是互聯網行業擅長的。互聯網行業主要是對用戶的,對商家的服務是軟件產業做的事情吧?”
“你把互聯網公司看的也太簡單了——你知不知道有一家名字叫做salesforce的公司,他們的創始人馬克·貝尼奧夫,可是公開宣稱過‘軟件已死’的。而我最近在考慮riaa的事情時,也在思索,我們要是想要創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我們需要增加一個環節,因此,我也覺得再做一筆收購也許是很好的嚐試。”
“你要收購哪個公司?”
“就是這個——loudcloud。可能你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而用最簡單的話介紹這家公司就是……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專門從事雲服務的公司。”
和遊戲產業一樣,它被盜版問題傷害的極為嚴重,但是不同於遊戲產業有著網遊賺錢,音樂產業在中國大陸一直都沒有有效的盈利渠道,而因為長年的荒蕪,更是使得這個產業一片死寂,出色的音樂人也是越來越少。
而現在,杜立鼎想要找一個辦法,扭轉這種情況。他知道想要做到這個,靠著抄一兩首歌肯定不行,強行建議國家改變對盜版的態度?那可行性也不大。真要想做些什麽那就得自己從商業模式上下手——不開辟新的渠道,光是指望靠行政手段來扭轉不利局麵,在杜立鼎看來那做法過於失敗。
對此,杜立鼎在飛機上就開始思索,到了美國之後,他還是總覺得自己想要的商業模式欠缺些什麽。讓他沒想到的是,到了美國之後,這個問題卻有了辦法解決。
他到了美國第一件事,就是在矽穀召開的華源會會議,這件事被杜立鼎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華源會是矽穀的大陸華人的組織,這還是第一次舉辦活動,意義也很重大。
杜立鼎以後準備在美國開設分公司,同宗同源的華人自然也少不得使用。既然如此,就少不得和他們打交道。杜立鼎把riaa和微軟都放在了一邊,第一站就去了華源會,也算是給足了他們麵子。
對此,華源會的管事人鄧峰果然很高興,對於杜立鼎的到來,他也是遠接高迎。
這位華源會的大佬是水木的留學生,96年,他和兩個朋友一起成立screen,主要業務是製作硬件防火牆。他們的公司在過程之中也經曆了很多的困難:比如說華人企業很難融資,不得不求助於港台資本;初具規模之後,因為矛盾,創始人之一的謝慶辭職,又開了一家同類型的公司,兄弟鬩牆。但這些問題都沒阻礙這家公司做大——到了01年,這家公司已經上市,而在杜立鼎知道的未來,到了2004年,鄧峰把公司賣給了網絡設備公司juniper,那個時候的公司已經成長到了40億美金。
可以說鄧峰是在矽穀混的很出色的華人留學生了,而他也不甘心隻是開一個科技公司,開始想要更多了。一方麵他組織了矽穀的華人組織華源會,想要爭取一點社會地位,另外一方麵,他還想要進入金融行業,以後不再靠著苦哈哈的科技產業賺錢,而是改行做金融。
現在他的公司剛剛上市,鄧峰也是意氣風發,寒暄過了之後,在和杜立鼎攀談時,他也隱晦的提到了他有興趣投入資本領域,問杜立鼎這一次美國之行,是否資金充足。
“杜總你的公司辦的不小,肯定不缺我們這一點投資了。你們森蘭公司在國內好大的聲勢,我也幫不上什麽忙了。可是在矽穀,我還是有些辦法的。如果杜總有什麽想要做的投資項目,錢卻不怎麽趁手,我應該可以幫上一把。矽穀是個大寶庫,有不少的公司值得投資。杜總你要是有想要投資的企業,不妨來找我融資,看在同胞的份上,我一定幫忙到底。”
鄧峰的話說的十足義氣,仿佛真的是同胞情深。而他也足夠聰明,知道森蘭不缺錢,卻想要拉著杜立鼎一起做投資。對他的做法,杜立鼎倒是也不覺得奇怪:畢竟,鄧峰想要做投資確實也需要幫助。
鄧峰他們這些人現在雖然功成名就了,可是他們其實正處在一個尷尬的階段:他們是出身水木的工科生,在美國主要做的也是硬件,甚至鄧峰和他的合夥人都有在思科供職的經曆。可是,華威去年營收200億人民幣,已經開始抬頭,不久之後就要向海外擴張市場了,麵對這個競爭對手,思科對華人的態度自然也在轉變。
因為他們是華人,思科有些猜疑他們;華威倒是很喜歡他們,可是這些留學生們忍不了華威那種用人的方式,不肯迴到國內默默地搞科技公司。鄧峰想要搞投資,其實也是迫不得已:他自己的本行,隻怕再過不久他就立不住了。
現在國內的市場還不行,他也是準備在矽穀搞投資,可就全世界範圍來說,軟件產業已經是一個頗為成熟的產業了,想要在軟件產業上有所作為很難。比起來軟件產業,互聯網產業明顯要更有未來,作為投資人,他們這點判斷力還是有的。
然而,哪些互聯網行業賺錢,哪些賠錢?這個問題他搞不懂。他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夠把生意做起來。
“實際上這段時間以來,鄧峰他們一直都在和各個從事互聯網的華人老總聯係。從李豔紅,張夕陽邵一波這些在美國留過學的,到馬總那樣沒有留洋背景的,他們全都在結交,也就是試圖看看能不能尋找到一些合作的方式,打開他們在矽穀的投資經營的可能性。也許我們可以和他們合作一波,這對我們沒有壞處。”
在和鄧峰見過麵之後,杜立鼎思索了很久,覺得可以嚐試著和鄧峰進行一次合作——甚至他覺得,鄧峰的幫助也許可以幫他解決音樂產業的商業模式的問題。迴過頭來,也和梅卿瑤說起來了這件事。但是對此,梅卿瑤卻有不同的看法。
“我覺得他們搞不了互聯網。”梅卿瑤對鄧峰他們,倒是毫不客氣,“他們這些人以前都是做硬件的,而且還是做得對企業服務的安全硬件。他們的經營模式和互聯網這種直接對用戶的經營模式完全不一樣,想要轉行到互聯網自然沒有那麽容易。其次,這些矽穀華人都想著搞金融,而且還說什麽要為矽穀的華人創業者服務。可是他們自己之間還傾軋嚴重,沒事就互相內鬥,為了錢不顧一切——指望他們為別人服務?我看那是不可能的,他們這些人,說到底不過是想要靠著剝削華人創業者,當矽穀華人頭上的吸血鬼罷了。”
梅卿瑤的評價很是一針見血,也讓杜立鼎無話可說。確實,他們這些人說的話很多都是沒法相信的:他們說要幫助華人,可是自己卻還內部傾軋;他們說想要迴報國家,可是迴報國家的方式不會把技術帶迴國家,而是迴國搞風投;他們說想要支持自己,給自己投資,可是說到底,他們不過是想要借著自己的眼光,找一個好的投資方向進行投資罷了。
實際上杜立鼎很清楚,要說坑同胞,鄧峰他們做得也很是熟練。
在杜立鼎記憶之中,鄧峰screen賣給了juniper。而這家網絡設備公司有著很深的思科的背景,很多高管都是思科直接出來的。當時的思科把華威視為他們的最大對手。因為這個關係,思科背景的高管們對於華人普遍缺乏信任。screen創始人是華人,公司裏麵也有很多的華人工程師。於是juniper開始引進了大量的印度人接替華人的工作,大量華人工程師紛紛辭職。
要不是國內當時發展的已經不錯了,他們可以迴國就業,這些人就全都被鄧峰坑了——鄧峰所謂的幫助同胞,一點不可信。他想要的其實隻是搞金融吸血罷了。
“這些家夥確實不怎麽可信……不過,反過來講,這也未必不是一個機會啊。”
華源會沒什麽節操,為了錢他們很有可能出賣杜立鼎,這一點杜立鼎很清楚。但是反過來說,他們這些人隻是為了賺錢,那他們就隻重視公司的價值,不會盯著公司爭權奪勢,這也未必不是個好事。
“美國這邊,有不少公司都是值得我們投資的。如果我們和華源會合作,他們負責掏錢,我們負責經營,倒是可以在美國這邊搞起來一些不錯的企業。而我估計過幾年國內的互聯網市場會有進一步的騰空,他們這些人到時候也肯定會撤資跑到國內去撈錢——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把他們手裏的股份買過來,完成對這些企業的控製了。”
和華源會合作其實也不是不行,關鍵還是在於雙方到底該怎麽合作。開誠布公,肝膽相照的合作,那是絕對要倒黴的,但是要是雙方有限度的合作,那還是不錯的。
杜立鼎有技術,有眼光,他可以找華源會融資,然後在美國這邊搞投資。過幾年之後,公司的價值上升了,華源會的人急著撤資,杜立鼎就可以順手接掌公司,這也可以說是很好地合作。唯一的問題就是幾年後再收購肯定是要多花一大筆錢——不過現在杜立鼎手上沒錢,這也就沒有什麽更好的解決辦法了。
“這種程度的合作倒是也可以了。可是,你想要收購哪家公司?恕我直言,我們在美國這邊沒有什麽根基。如果我們和華源會合作的話,那麽我們在美國這邊的管理層就少不得有他們的人員。可是華源會的人壓根不懂的互聯網運作,這對我們並沒有什麽好處。”
“可是如果我們收購的公司不是互聯網公司,或者是不是完全的互聯網網站,而是對商家的服務呢?”
“那他們倒是可以幫到大忙……但是這樣的事情不是我們擅長的,甚至不是互聯網行業擅長的。互聯網行業主要是對用戶的,對商家的服務是軟件產業做的事情吧?”
“你把互聯網公司看的也太簡單了——你知不知道有一家名字叫做salesforce的公司,他們的創始人馬克·貝尼奧夫,可是公開宣稱過‘軟件已死’的。而我最近在考慮riaa的事情時,也在思索,我們要是想要創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我們需要增加一個環節,因此,我也覺得再做一筆收購也許是很好的嚐試。”
“你要收購哪個公司?”
“就是這個——loudcloud。可能你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而用最簡單的話介紹這家公司就是……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專門從事雲服務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