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前一天。
整個長安城,出奇的安靜。
就連收了幾十個學生的宋暻,也堅決的閉門謝客。
避嫌,是第一要務。
雖然在心裏,巴不得自己的學生能夠高中,但是關鍵時刻,該低調的時候,誰都不會做出頭鳥。
正午時分,百味樓裏。
姚崇和宋暻相對而坐。
幾碟小菜,一壺老酒。
“姚大哥,今年這科考,你怎麽看。”
宋暻先開口了。
姚崇微微一笑,“這,已經不是我該操心的事情咯,倒是你,可要好好想想了。”
宋暻給姚崇斟了一杯酒,“皇上多次過問,足見振興朝綱之迫切呀。”
“唉,連年的朝堂之爭,百姓苦不堪言。”
姚崇也附和了一句。
說完,端起酒盅,抿了一口。
“邊境初定,國庫空虛,宋老弟任重道遠啊!”
宋暻苦笑了一下,“其餘的都好說,唯獨這國庫空虛,實在是讓人頭疼的很啊!”
姚崇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看得出來,他對國家的事情,還是上心的很。
他接著又說道,“國之本在民,民之根本在於地。
這土地之事,耽誤不得。”
聽到這個,宋暻長長歎了口氣,“各地節度使權勢太大,府兵名存實亡,已經是他們的私人衛隊了。”
宋暻又想起自己上任之初,也曾提及的府兵改革之事,可是皇上,似乎還沒有下定決心。
“我曾經和皇上提及此事,可皇上擔心引起反彈太大,說要暫緩商議。”
姚崇也不由得一陣搖頭,“早晚要改,不如早改,若是幾年後,恐成大患。”
不得不說,姚崇還是有先見之明,多年以後,安祿山史思明造反,就是極好的例子。
。
。
。
。
。
第二天。
為了支持考試,玄宗下旨,早朝取消。
紀敏早早的洗漱一番,趕往貢院。
貢院外麵,參加考試的學子們,早早的排隊等著。
範元凱在人群裏,顯得有些興奮,他用抑揚頓挫的川話表達著自己的心情。
而範崇凱則顯得十分淡定,他隻是微微一笑,“二弟,安靜點,莫要失了身份。”
“開門了。”
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一個個伸長了脖子,踮著腳,往前看去。
紀敏站在大門口,衝身邊隨從微微頷首示意。
隨從拿出考場紀律,大聲的誦讀起來。
趁著這個機會,紀敏手下眾人也忙活起來。
一字排開數十張桌子,用來堆放考生自帶物品等物。
考試,除了一身衣服之外,其餘物品是不允許帶進去的。
這個時期,防止作弊的主要方式,還是搜身。
從頭到尾,挨個搜下來,哪怕是衣角也得捏上一遍。
四五百人,搜身就花去了足足一個時辰。
每個搜身完畢的人,按照次序,都會領到一個木牌,上麵寫著號碼,這就是所謂的號房了。
號房一排一大溜。
一間挨一間。
隻不過雖然挨著,但是隔斷是密封的。
號房三麵密封,一麵敞開,監考官可以很容易的看到考生的一舉一動。
範崇凱領到的是十二號,第一排,可以說,就在主考官的眼皮子底下。
而範元凱則是一百號開外。
看到自己遠離主考官,範元凱心中一陣暗喜。
畢竟麵對主考官,誰都會有壓力的。
“鎖院!”
隨著紀敏一聲令下,貢院外麵守衛的軍卒,立刻用鐵鎖把貢院大門給鎖了起來。
鎖院,意味著考試前即將正式開始前。
考生們立刻停止了相互的交談,迴到自己的號房之中。
等到考生全都坐定之後,紀敏站在監考台上,看了看麵前的一眾考生,一眼便看到了範崇凱。
範崇凱雖然是巴蜀人士,可是身材魁梧,儀表堂堂,看起來特別受看的那種。
紀敏看的微微頷首,長相俊美,但願學識也能拿得出手。
而現場眾人,也都眼巴巴的看著紀敏,都在等待著他開口。
紀敏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今日考試之題,指物為賦,”說到這,現場一片寂靜,所有人都伸長脖子,瞪大眼睛,屏住唿吸,唯恐錯過一個字。
紀敏大聲說道,“今日題目,就是,丹甑賦!”
丹甑賦!三個字。
一經紀敏的口中說出,現場更安靜了。
而此時,範崇凱的心中,著實吃了一驚。
丹甑賦。
我的天啊。
恩師押題押中了。
自己昨日可是按照老師要求,認認真真的又準備了幾遍。
而範元凱,則是睜大了雙眼,一副不可思議的神色。
這怎麽可能。
丹甑賦。
沈不易,這個長安城裏各種傳說的紈絝老師,居然押中了考題。
現在他忽然開始後悔了。
昨天迴到客棧之後,自己又胡思亂想了十幾個題目,卻沒有再對丹甑賦看過半眼。
而此時,有考生忽然站起來,大聲說自己胸口痛。
紀敏看的連連點頭,此孝子也。
便命身邊監考之人,上前把此人帶到大門口處,等待出去。
這就是唐朝時期的所謂避諱,如果題目當中,出現了自己父輩,祖輩的名諱,考生就要避諱,不做答題。
當然,今年的科考也就報銷了。
很快,現場有了沙沙的聲響,有人開始動筆了。
而範崇凱則故意等了約麽一盞茶的功夫,才開始不緊不慢的落筆,把自己昨日思索再三的答案慢慢寫出來。
看著現場考生開始答題,紀敏微微點頭,看來,自己的出題也不是很難嘛!考試的時間,一般設置最晚期限,就是天黑後燒完兩根蠟燭為限。
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考試,一般極少有人拖過正午。
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題目,會就是會,不會也就那樣了,不存在抄襲的可能。
唐朝科舉考試,分為三科。
今天的賦試是第一場。
考過之後,隔一天要考第二場。
第二場考帖經,第三場考時務策。
帖經比較簡單,就是類似於現在我們的詩詞填空,從各種經史子集之中,選取四五十句話,每句空出三個字,讓考生們填空。
但是,要想進入第二場的帖經,今日的詩賦試必須要過關。
因為唐朝時期,實現的是淘汰賽,第一場詩賦考過之後,大概要刷下一半的人。
整個長安城,出奇的安靜。
就連收了幾十個學生的宋暻,也堅決的閉門謝客。
避嫌,是第一要務。
雖然在心裏,巴不得自己的學生能夠高中,但是關鍵時刻,該低調的時候,誰都不會做出頭鳥。
正午時分,百味樓裏。
姚崇和宋暻相對而坐。
幾碟小菜,一壺老酒。
“姚大哥,今年這科考,你怎麽看。”
宋暻先開口了。
姚崇微微一笑,“這,已經不是我該操心的事情咯,倒是你,可要好好想想了。”
宋暻給姚崇斟了一杯酒,“皇上多次過問,足見振興朝綱之迫切呀。”
“唉,連年的朝堂之爭,百姓苦不堪言。”
姚崇也附和了一句。
說完,端起酒盅,抿了一口。
“邊境初定,國庫空虛,宋老弟任重道遠啊!”
宋暻苦笑了一下,“其餘的都好說,唯獨這國庫空虛,實在是讓人頭疼的很啊!”
姚崇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看得出來,他對國家的事情,還是上心的很。
他接著又說道,“國之本在民,民之根本在於地。
這土地之事,耽誤不得。”
聽到這個,宋暻長長歎了口氣,“各地節度使權勢太大,府兵名存實亡,已經是他們的私人衛隊了。”
宋暻又想起自己上任之初,也曾提及的府兵改革之事,可是皇上,似乎還沒有下定決心。
“我曾經和皇上提及此事,可皇上擔心引起反彈太大,說要暫緩商議。”
姚崇也不由得一陣搖頭,“早晚要改,不如早改,若是幾年後,恐成大患。”
不得不說,姚崇還是有先見之明,多年以後,安祿山史思明造反,就是極好的例子。
。
。
。
。
。
第二天。
為了支持考試,玄宗下旨,早朝取消。
紀敏早早的洗漱一番,趕往貢院。
貢院外麵,參加考試的學子們,早早的排隊等著。
範元凱在人群裏,顯得有些興奮,他用抑揚頓挫的川話表達著自己的心情。
而範崇凱則顯得十分淡定,他隻是微微一笑,“二弟,安靜點,莫要失了身份。”
“開門了。”
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一個個伸長了脖子,踮著腳,往前看去。
紀敏站在大門口,衝身邊隨從微微頷首示意。
隨從拿出考場紀律,大聲的誦讀起來。
趁著這個機會,紀敏手下眾人也忙活起來。
一字排開數十張桌子,用來堆放考生自帶物品等物。
考試,除了一身衣服之外,其餘物品是不允許帶進去的。
這個時期,防止作弊的主要方式,還是搜身。
從頭到尾,挨個搜下來,哪怕是衣角也得捏上一遍。
四五百人,搜身就花去了足足一個時辰。
每個搜身完畢的人,按照次序,都會領到一個木牌,上麵寫著號碼,這就是所謂的號房了。
號房一排一大溜。
一間挨一間。
隻不過雖然挨著,但是隔斷是密封的。
號房三麵密封,一麵敞開,監考官可以很容易的看到考生的一舉一動。
範崇凱領到的是十二號,第一排,可以說,就在主考官的眼皮子底下。
而範元凱則是一百號開外。
看到自己遠離主考官,範元凱心中一陣暗喜。
畢竟麵對主考官,誰都會有壓力的。
“鎖院!”
隨著紀敏一聲令下,貢院外麵守衛的軍卒,立刻用鐵鎖把貢院大門給鎖了起來。
鎖院,意味著考試前即將正式開始前。
考生們立刻停止了相互的交談,迴到自己的號房之中。
等到考生全都坐定之後,紀敏站在監考台上,看了看麵前的一眾考生,一眼便看到了範崇凱。
範崇凱雖然是巴蜀人士,可是身材魁梧,儀表堂堂,看起來特別受看的那種。
紀敏看的微微頷首,長相俊美,但願學識也能拿得出手。
而現場眾人,也都眼巴巴的看著紀敏,都在等待著他開口。
紀敏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今日考試之題,指物為賦,”說到這,現場一片寂靜,所有人都伸長脖子,瞪大眼睛,屏住唿吸,唯恐錯過一個字。
紀敏大聲說道,“今日題目,就是,丹甑賦!”
丹甑賦!三個字。
一經紀敏的口中說出,現場更安靜了。
而此時,範崇凱的心中,著實吃了一驚。
丹甑賦。
我的天啊。
恩師押題押中了。
自己昨日可是按照老師要求,認認真真的又準備了幾遍。
而範元凱,則是睜大了雙眼,一副不可思議的神色。
這怎麽可能。
丹甑賦。
沈不易,這個長安城裏各種傳說的紈絝老師,居然押中了考題。
現在他忽然開始後悔了。
昨天迴到客棧之後,自己又胡思亂想了十幾個題目,卻沒有再對丹甑賦看過半眼。
而此時,有考生忽然站起來,大聲說自己胸口痛。
紀敏看的連連點頭,此孝子也。
便命身邊監考之人,上前把此人帶到大門口處,等待出去。
這就是唐朝時期的所謂避諱,如果題目當中,出現了自己父輩,祖輩的名諱,考生就要避諱,不做答題。
當然,今年的科考也就報銷了。
很快,現場有了沙沙的聲響,有人開始動筆了。
而範崇凱則故意等了約麽一盞茶的功夫,才開始不緊不慢的落筆,把自己昨日思索再三的答案慢慢寫出來。
看著現場考生開始答題,紀敏微微點頭,看來,自己的出題也不是很難嘛!考試的時間,一般設置最晚期限,就是天黑後燒完兩根蠟燭為限。
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考試,一般極少有人拖過正午。
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題目,會就是會,不會也就那樣了,不存在抄襲的可能。
唐朝科舉考試,分為三科。
今天的賦試是第一場。
考過之後,隔一天要考第二場。
第二場考帖經,第三場考時務策。
帖經比較簡單,就是類似於現在我們的詩詞填空,從各種經史子集之中,選取四五十句話,每句空出三個字,讓考生們填空。
但是,要想進入第二場的帖經,今日的詩賦試必須要過關。
因為唐朝時期,實現的是淘汰賽,第一場詩賦考過之後,大概要刷下一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