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玄宗心中不悅,但是這可是朝堂之上,再不高興,也得把奏章接過來,哪怕隻是看上一眼,裝裝樣子。
高力士一邊上前走,來接奏章,心裏麵一邊的琢磨,這個宋璟,真會挑時候,沈不易可是剛剛在皇上麵前討了個麵子,拿了閱花樓,你這就來彈劾他。
小心的把奏章送到玄宗皇帝麵前,然後徐徐攤開。
玄宗對於裏麵的內容,沒有多大興趣,彈劾罷免沈不易,腳指頭也能想到,裏麵寫的是什麽。
他的目光,直接看向了最後的落款。
三十幾位官員的名字。
這讓他感到了一絲震撼。
這麽多人看不慣沈不易,這倒是讓他有點沒有想到。
隨便從裏麵找了一個,禮部尚書田文浩。
玄宗心思一動,沉聲問道:“田文浩何在?”
聽到皇上點自己的名,田文浩急忙閃身出列。
“微臣在。”
“這奏章上所寫內容,你可知曉?”
玄宗揚了揚桌子上的這一份奏章。
田文浩有點猶豫了,自己不好迴答呀,彈劾沈不易這件事,他倒是知道,而且也曾經答應紀敏,到時候會幫他們說話,可是並沒有想過,紀敏直接把他給寫到了奏章之上。
自己要是說不知情,那是欺君,可要說完全知情,那也是欺君之罪啊。
想到這,他猶猶豫豫的迴答道,“這個,這個,臣啟皇上,此事,微臣知曉,可是,”從他吞吞吐吐的言語中,玄宗自然聽得出是怎麽迴事,這大概就是送嘴情的那種,含含糊糊答應下來,可是具體咋迴事,自己還犯迷糊。
那如此說來,這三十多人裏麵,可有不小的水分啊。
玄宗的心,稍稍安穩了一些。
轉臉看向宋璟,“宋愛卿,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宋璟心裏話,這紀敏,辦事有點不嚴謹啊,怎麽沒有叮囑到位啊。
而是現在,說這些已經來不及了。
宋璟隻好躬身說道:“臣啟皇上,奏章乃是微臣起草,田尚書他們,並未見到最後的成文。”
好吧,你們一個個的也都可以,沒見到最後成文,就敢答應下來。
玄宗臉色一沉,“既然如此,那就先讓他們看看再說吧。”
說完,玄宗把奏章往下麵一扔,然後徑直起身。
高力士趁機高喊一聲:“退朝!”
然後,急匆匆的追趕玄宗去了,隻留下了宋璟等人,麵麵相覷,目瞪口呆。
。
。
。
。
。
。
虹城。
日上三竿。
是個春風和煦的早晨。
昭慶公主早早的起床,來到後花園,順著小路走幾圈,權當是散心。
自從康特出事以後,每天,她也隻能是用散步來排遣自己內心的憂鬱了。
幾個宮女,正在小心的喂著康俊堂稀粥,小王子看起來飯量不錯,一口氣喝了大半碗,然後眯起眼睛,開始打盹,果然是次飽了就睡,睡飽了就次的節奏啊。
就在這時,外麵一陣沙沙聲響,是有人清掃院落的聲音。
這動靜,很顯然驚擾了小王子的美夢,身子是不是動幾下,發出幾聲咿呀咿呀的動靜。
宮女小燕皺了皺眉頭,“我去和姚大哥說一下,先不要掃了。”
說完,起身走出屋子。
“姚大哥,小王子要睡覺了,你先不要掃了。”
姚善軍點點頭,把掃把放到了一旁。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掃了。”
頓了頓,接著又說道:“小燕啊,這麽久了,我都沒要見過小王子長什麽模樣,可否容我進去,見上一見。”
小燕毫無防範,笑著說道:“好啊,現在正好王後不在,你看上一眼,趕快離開。”
“好,好。”
姚善軍連連答應,隨著小燕走進了屋裏。
屋子裏,幾個宮女見小王子睡著了也樂得清閑,幾個人湊到一起,悄聲說著閑話。
見到姚善軍進來,幾人倒也沒有在意,畢竟姚善軍也是宮裏的老人了,大家也都熟了。
“姚大哥,這就是小王子,你看上一眼,便出去吧。”
小燕指了指睡在嬰兒床上的康俊堂。
姚善軍答應著,蹣跚的往前走了幾步。
眼中,忽然閃現出一抹兇光,“小燕啊,”說著話,迴身一抖手,一蓬白末,籠罩了小燕。
幾個正在閑聊的宮女,見狀齊齊的站起身,剛要往外跑,又是一蓬白末,把他們籠罩。
幾個彈指後,宮女們一個個捂著腦袋,癱倒在了地上。
姚善軍嘴角,閃過一抹冷笑。
不緊不慢的走出屋子,時間不大,又折了迴來,手裏,多了一個巨大的竹籃。
他走上前,抱起小王子,仔細的用棉被包好,放進竹籃,又在上麵,放了些雜物掩蓋,不緊不慢的走了出去。
。
。
。
。
。
。
半個時辰後,整個王宮亂成了一鍋粥。
小王子就這樣,在眾人都眼皮子底下,丟了。
而且丟的那樣的意外。
一個宮裏的打雜,輕而易舉的帶走了小王子。
老國王康迎春是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封城,挨家挨戶的去搜。
可是,一直等到三更天,仔仔細細的搜了好幾遍,還是一無所獲。
左豪心中一陣陣涼意,丟了小王子,意味著康氏皇族,五服以內,再無一人。
也就是說,哪怕現在唐朝皇帝封你做個開國公,你康氏也無人可以繼承了。
大爪窪。
易拉穀看到齊蒙送來的小王子,不禁是喜出望外。
“太好了,有了他,我就可以和康迎春好好談談了。”
一旁胡平笑著湊上前,“少將軍,咱們何不帶著康俊堂去虹城,逼迫康迎春獻城投降。”
易拉古聞聽,不一定一陣仰天大笑。
“此言差矣,現在康俊堂,可是康氏一族最後的血脈,我們不著急,該急的是他康迎春。”
胡平陪著笑,又說道,“少將軍,夜長夢多,您現在兵多將廣,何不速戰速決。”
前些日子,虹城之戰,沈不易大人大量,釋放了很大一部分兵卒,可是這些人,一轉眼就來到了大爪哇,投奔了易拉古。
不知不覺,大爪哇已經又重新聚集了一萬多兵馬。
這個數量,已經比易拉古預計的要好很多了。
隻是,易拉古的想法,似乎很長遠。
高力士一邊上前走,來接奏章,心裏麵一邊的琢磨,這個宋璟,真會挑時候,沈不易可是剛剛在皇上麵前討了個麵子,拿了閱花樓,你這就來彈劾他。
小心的把奏章送到玄宗皇帝麵前,然後徐徐攤開。
玄宗對於裏麵的內容,沒有多大興趣,彈劾罷免沈不易,腳指頭也能想到,裏麵寫的是什麽。
他的目光,直接看向了最後的落款。
三十幾位官員的名字。
這讓他感到了一絲震撼。
這麽多人看不慣沈不易,這倒是讓他有點沒有想到。
隨便從裏麵找了一個,禮部尚書田文浩。
玄宗心思一動,沉聲問道:“田文浩何在?”
聽到皇上點自己的名,田文浩急忙閃身出列。
“微臣在。”
“這奏章上所寫內容,你可知曉?”
玄宗揚了揚桌子上的這一份奏章。
田文浩有點猶豫了,自己不好迴答呀,彈劾沈不易這件事,他倒是知道,而且也曾經答應紀敏,到時候會幫他們說話,可是並沒有想過,紀敏直接把他給寫到了奏章之上。
自己要是說不知情,那是欺君,可要說完全知情,那也是欺君之罪啊。
想到這,他猶猶豫豫的迴答道,“這個,這個,臣啟皇上,此事,微臣知曉,可是,”從他吞吞吐吐的言語中,玄宗自然聽得出是怎麽迴事,這大概就是送嘴情的那種,含含糊糊答應下來,可是具體咋迴事,自己還犯迷糊。
那如此說來,這三十多人裏麵,可有不小的水分啊。
玄宗的心,稍稍安穩了一些。
轉臉看向宋璟,“宋愛卿,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宋璟心裏話,這紀敏,辦事有點不嚴謹啊,怎麽沒有叮囑到位啊。
而是現在,說這些已經來不及了。
宋璟隻好躬身說道:“臣啟皇上,奏章乃是微臣起草,田尚書他們,並未見到最後的成文。”
好吧,你們一個個的也都可以,沒見到最後成文,就敢答應下來。
玄宗臉色一沉,“既然如此,那就先讓他們看看再說吧。”
說完,玄宗把奏章往下麵一扔,然後徑直起身。
高力士趁機高喊一聲:“退朝!”
然後,急匆匆的追趕玄宗去了,隻留下了宋璟等人,麵麵相覷,目瞪口呆。
。
。
。
。
。
。
虹城。
日上三竿。
是個春風和煦的早晨。
昭慶公主早早的起床,來到後花園,順著小路走幾圈,權當是散心。
自從康特出事以後,每天,她也隻能是用散步來排遣自己內心的憂鬱了。
幾個宮女,正在小心的喂著康俊堂稀粥,小王子看起來飯量不錯,一口氣喝了大半碗,然後眯起眼睛,開始打盹,果然是次飽了就睡,睡飽了就次的節奏啊。
就在這時,外麵一陣沙沙聲響,是有人清掃院落的聲音。
這動靜,很顯然驚擾了小王子的美夢,身子是不是動幾下,發出幾聲咿呀咿呀的動靜。
宮女小燕皺了皺眉頭,“我去和姚大哥說一下,先不要掃了。”
說完,起身走出屋子。
“姚大哥,小王子要睡覺了,你先不要掃了。”
姚善軍點點頭,把掃把放到了一旁。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掃了。”
頓了頓,接著又說道:“小燕啊,這麽久了,我都沒要見過小王子長什麽模樣,可否容我進去,見上一見。”
小燕毫無防範,笑著說道:“好啊,現在正好王後不在,你看上一眼,趕快離開。”
“好,好。”
姚善軍連連答應,隨著小燕走進了屋裏。
屋子裏,幾個宮女見小王子睡著了也樂得清閑,幾個人湊到一起,悄聲說著閑話。
見到姚善軍進來,幾人倒也沒有在意,畢竟姚善軍也是宮裏的老人了,大家也都熟了。
“姚大哥,這就是小王子,你看上一眼,便出去吧。”
小燕指了指睡在嬰兒床上的康俊堂。
姚善軍答應著,蹣跚的往前走了幾步。
眼中,忽然閃現出一抹兇光,“小燕啊,”說著話,迴身一抖手,一蓬白末,籠罩了小燕。
幾個正在閑聊的宮女,見狀齊齊的站起身,剛要往外跑,又是一蓬白末,把他們籠罩。
幾個彈指後,宮女們一個個捂著腦袋,癱倒在了地上。
姚善軍嘴角,閃過一抹冷笑。
不緊不慢的走出屋子,時間不大,又折了迴來,手裏,多了一個巨大的竹籃。
他走上前,抱起小王子,仔細的用棉被包好,放進竹籃,又在上麵,放了些雜物掩蓋,不緊不慢的走了出去。
。
。
。
。
。
。
半個時辰後,整個王宮亂成了一鍋粥。
小王子就這樣,在眾人都眼皮子底下,丟了。
而且丟的那樣的意外。
一個宮裏的打雜,輕而易舉的帶走了小王子。
老國王康迎春是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封城,挨家挨戶的去搜。
可是,一直等到三更天,仔仔細細的搜了好幾遍,還是一無所獲。
左豪心中一陣陣涼意,丟了小王子,意味著康氏皇族,五服以內,再無一人。
也就是說,哪怕現在唐朝皇帝封你做個開國公,你康氏也無人可以繼承了。
大爪窪。
易拉穀看到齊蒙送來的小王子,不禁是喜出望外。
“太好了,有了他,我就可以和康迎春好好談談了。”
一旁胡平笑著湊上前,“少將軍,咱們何不帶著康俊堂去虹城,逼迫康迎春獻城投降。”
易拉古聞聽,不一定一陣仰天大笑。
“此言差矣,現在康俊堂,可是康氏一族最後的血脈,我們不著急,該急的是他康迎春。”
胡平陪著笑,又說道,“少將軍,夜長夢多,您現在兵多將廣,何不速戰速決。”
前些日子,虹城之戰,沈不易大人大量,釋放了很大一部分兵卒,可是這些人,一轉眼就來到了大爪哇,投奔了易拉古。
不知不覺,大爪哇已經又重新聚集了一萬多兵馬。
這個數量,已經比易拉古預計的要好很多了。
隻是,易拉古的想法,似乎很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