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眾人一通議論,坐在主位上的聞人升,不由大為欣喜。


    這讓他想起最早最初的自己,還在玩三國八到十二的時代。


    那時候一個個智謀之士,在遊戲中互相比拚著智力。


    一點的智力差,就能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


    別人將你暈眩了,你卻抵抗不了,你的隊伍2萬兵馬,也會被人家的三千人給打敗的。


    比如諸葛亮的神算,特性是對所有智力低於自己的人,使用計謀必定成功。


    而司馬懿的深謀,特性則是計謀施展成功必然爆擊。


    龐統的智謀則是連環,特性就是計謀施展會波及到周邊一個隊伍。


    將諸葛的智力疊加到最高,帶上後麵這兩個,那真是神當殺神,佛當殺佛。


    2萬破十萬,真不是什麽難事的。


    讓對方直接內訌,偽報,暈眩,攻心,總之自己能越打越多,敵人越打越暈。


    還有周瑜的火神,更是殺傷高防禦軍陣的大殺器。


    同樣非常bt:對智力低於特技持有者的敵部隊,計略火計必定成功。己隊造成的火係傷害加倍。火係傷害不受。


    等於可以帶著敵人在火堆裏繞圈,一次燒殺的敵人那叫一個多。


    聞人升心想,這就是這個時代,最為傑出的豪傑啊。


    後世為啥都對三國津津樂道?


    因為它充滿了各種特色的人物,智謀之士,勇將,忠臣,奸臣,叛臣,小人,高士……


    可以說原本的曆史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故事。


    曲折離奇。


    你以為曹操要掛了,結果他雄起了。


    你以為他要摧枯拉朽和劉秀一樣統一了,他卻以強敗退了。


    你以為劉備要三興了,他偏偏和孫權翻臉了。


    三國,簡直就是計略大全,各種組合都有。


    充滿了讓人們幻想的空間。


    三國可以說是華夏最為人熟悉的一個時代,沒有之一。


    有人甚至不知道80年代是啥情形,都知道三國是啥情形。


    可見它的流傳度,這毫無疑問是個大世界,本質很高,很堅固。


    堅不可摧。


    然而這些人物,一個個都遠程跋涉到太行山來聽自己講學。


    這也是必然的。


    這年頭機會對有才華的人來說,是很多的。


    前所未有的多。


    以前隻有世家的人才能出頭。


    而這些貧寒之人為了求學,為了求名,這些人都是不遠千裏,四處遊曆。


    學些真本事太難了。


    有誌於學的人都是要付出非常大的艱苦的。


    程門立雪那都是宋朝的事了,可想在三國時代又會是何種情形?


    哪像後世那樣書本擺在孩子麵前,學習方法就放在麵前,很多人都不學,為啥呢?


    因為他們選擇的地方太多了。


    他們感覺不到學習的必要性。


    不學習,也可以安然無恙的躺在家裏,吃父母準備好的飯。


    吃飯後玩耍。


    相比玩耍,學習就太痛苦可惡了。


    即便三千年前,美索比達平原一個農夫這樣痛斥自己的孩子:


    “我費盡力氣送你去求學,你將來學會後,不用再去做苦力,而是可以靠讀書做書記官,做這個國*的管理者,你卻去玩耍……”


    這個農夫不明白,不讓孩子看到其他人的痛苦,不讓他吃到苦頭,他們沒有生存的壓力,是不會主動學習的。


    學習是一個改造大腦的過程,是被大腦所討厭的。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更加不願意去學習,隻願意用已經有的經驗者去生活。


    孩子也是如此。


    隻是孩子還有好奇。


    可以克服學習的痛苦。


    而隻有生活的壓力,他們才會拚命地學習和賺錢。


    人無壓力輕飄飄,船無壓力隨風搖。


    想要不怕吃苦,就得知道幹別的事有多苦,這樣才知道學習的輕鬆。


    而在這時,郭嘉突然說道:“這個師尊,我覺得咱們這裏應該還能再做一些新的改善。”


    “哦,那是什麽改善呢?”聞人升好奇道。


    他知道,在很多人眼裏,自己已經做到盡善盡美。


    他也知道,其實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郭嘉還能提出一些意見,這果然不錯。


    遊戲裏98點的智力,沒給錯啊。


    諸葛亮之下第一檔次的。


    周瑜也才97。


    司馬懿才96。


    郭嘉說道:“現在我們什麽都有,唯獨缺少一個出海之地,不能編練水軍,如果水軍不行,我們將無法順利平定南方。商人也不能出海貿易,尋找海外物品。”


    眾人聞言頓時個個震驚了。


    沒錯,太行什麽都好,就是缺少一個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海上之地。


    它沒有出海口。


    但是這年頭主要是陸權。


    三國,那是絕對的陸地國家。


    騎兵、步兵才是主流。


    孫吳水軍不錯,孫權還派了人去勘探大小琉球夷州。


    可他最終也沒有站住腳,原因也很簡單,這個時候的人口太少。


    人口不夠,也沒有辦法戰勝當地的氣候。


    要知道18世紀的航海殖民,都會死得幾成甚至一個殖民點死幹淨。


    就是因為當地有很多流行病,外來人沒有抵抗力。


    當地有很多蚊子寄生蟲,生地不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沒有特效藥物,隻能拿人命去填。


    這件事,即便是聞人升,他也不可能驟然解決,而要一步步做。


    他笑了笑,對眾人說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出海口確實是一個麻煩,需要等到我們占領整個冀州之後,就以薊城為中心,一路向東建立出海口。先搞近海貿易,主要是通過船隻與青州之地貿易。”


    “隨著貿易擴大,我們就可以發展水軍。”


    “達到以貿易來養軍的目的。”


    “師尊高明。”郭嘉忍不住道。


    他能看到這點,也是因為剛剛有人提到孫堅。


    那可是南方猛虎,將來注定要在水中稱雄。


    不過從對方的名號,就意味著不詳。


    明明是猛虎,卻又在南方,南方多以水中稱雄,一頭山中猛虎來到水中,肯定受忌諱。


    郭嘉自然不知道,孫堅還真是死在了江陵附近,黃祖的亂箭之下。


    “如此說來,我們需要和青州貿易,那就要先占據河北,然後發展海船。可是海上風浪眾多,一次出海,簡直危險重重。”荀或擔心道。


    “是啊,即便是出擊大漠,李廣飛將軍還要兩次迷路,別說是在海上,沒有坐標,沒有標誌,一旦風一掛,就不知道是在哪兒了。”荀諶也讚同道。


    其他人也紛紛搖頭,都對海上貿易不看好。


    聞人升明白,這年頭的貿易主要還是陸路為主。


    能夠北上販賣馬匹,還有從東邊販運食鹽的,才是大商戶。


    一般人幹不了這事。


    再就是販賣鐵器的,那也是官府才能幹的事。


    漢代實行鹽鐵專賣,但私鹽是絡繹不絕。


    因為人們需要吃,官府賣得貴,能不吃私鹽嗎?


    曆朝曆代,都把販賣私鹽當成謀反一樣的大罪,都是要殺很多人,甚至株連的。


    其實幹這一行,不帶上親戚一起幹也不不可能。


    都是宗族,這是掉腦袋的活,隻有親戚才可靠,因為出賣了自己他也要掉腦袋。


    聞人升卻是想著,如今和半島,與東麵那個島國進行貿易,倒是可以得到一些經濟利益。


    不過也是很少。


    畢竟這個時候那兩個地方還沒有多少人口,還是部落製。


    得等到了隋唐朝才興旺,高句麗差點就成為心腹大患,唐朝硬是盯著巨大損失,接替隋朝將它給滅了。


    解決了後世的威脅。


    可惜沒有想到海上的事,沒有再把島國給納入統治。


    這就是陸權天下的眼界狹窄,看不到海外的廣闊與潛力。


    聞人升心想,他如果想改變這個世界,就得給它帶來變數才行。


    以此時社會的容忍度,他即便清理掉那些地方的人,也真的不是很難的。


    因為這年代對異族還是以殺和安撫為主。


    真要有本事殺幹淨不會手軟的。


    主要是聞人升要徹底改變那個三國世界,就必須從思想和觀念上,同時還要從物質上解決這個問題。


    思想和觀念永遠是受物質來控製的。


    聞人升要怎麽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其實他在之前的經曆中,早就知道了答桉,而且是經過了切身體會後的那種答桉。


    最後沒能解決,那也是因為有其他事情沒有留下來繼續去做。


    但他相信,那些世界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現在就是輪到三國了。


    聞人升看著眾人質疑,不甘心,不情願的臉色,就明白必須要想辦法讓他們知道為什麽海上貿易更好呢?


    不然的話,這些人等到他離開後,就不會按照他教授整理的經驗,將海上貿易的事抓在手中。


    相反隻會嫌棄它太麻煩,浪費太多人力,又要等待太長時間,進而沒人會關心這個海上貿易的事。


    直到它產生了巨大財富,這些人才會蜂擁而上。


    為什麽西方人就能一直堅持海上貿易。


    那正因為他們的陸地太貧瘠了。


    想要獲得足夠的糧食就必須從海上通過貿易去獲取。


    海上獲得利益更高。


    然而很多人,顯然認為開拓陸地更加安全。


    航行在大海的危險性更高了,而且大海上的損失也是更多的。


    說句不好聽的,這些人以為天下財貨眾多,不需要向外人求墾。


    因此這些人中大半是發自內心地不想要海上這一塊。


    因為他們不熟悉,不明白,所以不敢貿然說話。


    聞人升掃著眾人。


    這些人並不知道,一出去後,就很容易變成了海上王者。


    這年頭空缺的島嶼太多了。


    到處都在海洋的邊沿。


    想要過去也很容易,有流民趁著漲潮都能遊上過最近的一些島嶼,然後在上麵開墾。


    還建造了一些簡單建築物,房屋,地窖、農田等等。


    事實上這時代就沒有一個人給這些開拓者任何幫助,完全是那些開拓者主動去做的。


    然而這些島嶼就是稱王的基礎。


    隻是這年頭世家的腦子都被固定死了。


    總認為在中原才是王。


    們出去後,就不再是中原人,淪為蠻夷。


    卻不想想,自己前幾十代也大概率是蠻夷出身。


    其實呢,在聞人升眼中,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想要將人們這個觀念給改變過來,必須得有物質誘導。


    沒有物質利益的話,空談改變是沒有用的。


    對這些人而言,最大的物質利益,那就是穩定的土地,還有一些產業。


    自己的莊園和堡壘,隻要向周邊人侵奪就行了。


    這多穩定。


    可比出去冒險搶別的空島嶼來得賺錢和安穩。


    好在正如聞人升所言,商人才是最有冒險精神的人。


    他們希望更多的錢財,四下開拓新地方,這樣才能帶來最大的物質利益。


    其實一些海邊的豪強,也知道海上貿易有多大利益。


    比如用來運輸糧食到北邊賣。


    靠馬車拉運那是大虧本,得是朝廷才能承受得起。


    而普通商人就選擇海運,先從南方富裕糧食的地方,收購,然後一路順著南江而去,最後被裝進海船,然後自己也在船艙裏。


    如果順風順水,恐怕前幾次會導致重大失誤。


    這海運就危險多了。


    多少大事都在海上發生。


    總而言之,這些當今名士,並沒有將它當成一個真正的生產銷售節點,而是保持一些無所謂的態度。


    甚至荀或也是如此。


    他又沒收到漁稅銀子。


    主要是此時的海上,並沒有對等的一個實體來進行這種貿易。


    而且在陸地上的生活勉強還湊合。


    然而黃巾爆發,規模席卷天下,三十六方一同鼓噪,就說明至少數百萬人都吃不飽。


    如此一來,總而言之,聞人升想要獲得海上利益,就得讓這些人能夠明晃晃地看到海上貿易有多占便宜了。


    這樣才能戰勝這些人的思想懶惰。


    這個時代的人們主要生活在陸地上,他們已經習慣了在陸地上開拓。


    而現實中,他們除非是實在沒有辦法,才會逃亡到海外。


    即便是在後世大部分人也不樂意從事海上的生活,哪怕工資高出三倍。


    海上生活實在是太苦了。


    如果一個人在陸地上能夠舒舒服服的過日子,沒人會去海上冒險的,海上有多苦呢?


    第一就是沒有一個穩定的腳下。


    你無時無刻不處在一種危險的心理保護中。


    人本來就是從陸地上的生命,這種基因告訴顛簸就意味著危險。


    這事和東西方無關,即便是西方,他們海員也是不能長期漂泊在海上的。


    在海上必然會發生叛亂騷亂,還有廝殺,內訌。


    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要讓水手們到岸去發泄,去消遣。


    水手也會把所有的錢都給花掉。


    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次出海時,會不會就會死掉?


    如果人死了,錢沒花完,那絕對是悲劇。


    其實水手這種消費,正是刺激了西方商品經濟的茂盛。


    因為水手他們是可以花錢,而且是最利索的一群人。


    水手才是是真正的消費主義者。


    大部分都是流浪漢去當水手。


    wap.


    /60/60725/31707467.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秘讓我強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恆並收藏神秘讓我強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