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軍之後,就是開始訓練。


    好處之一就是糧草有人供應。


    壞處就是,糧草腐黴者多,很多都是陳糧。


    校尉也弄不到多少新糧,從郡城中大戶募集,自然得到的大半就是陳舊之糧。


    有五年的,甚至有堆積十年的。


    有些糧食都是黴變的。


    氣得張飛幾次要砍殺糧官。


    都被聞人升製止。


    聞人升所統領的士兵,一看這些糧食,隻配喂馬,不,隻能喂騾子,馬都不會吃的。


    馬吃得可比人嬌貴。


    甚至有條件的精銳,給自己戰馬作戰前都要吃昂貴的雞蛋,要用雞蛋混合豆類,這樣才有衝陣的馬力。


    你不給馬吃,那就等著被人追上來殺掉。


    而其他鄉勇們卻是吃得很滿足。


    因為他們來當兵,就是因為吃不飽,現在有糧可吃,還求什麽。


    訓練是五日一操。


    開始訓練的是如何聽從旗號。


    鳴金而退,擊鼓而進,各隊首領要學會看旗子,來明白是讓誰前進了。


    其次就是一些普通技擊之法。


    也就是長槍揮舞、格擋,刺擊、盾牌如何防護使用……


    都是些簡單訓練。


    但就這些訓練,也不是一開始起兵的農民軍可比。


    畢竟這些訓練雖然簡單,卻成體係,能夠拉出去完成一個完整的軍事行動。


    從行軍,到進攻,防禦,追殺,包圍,最後打掃戰場,返迴。


    這樣一個古代軍事行動,就在這五日一操練中教訓了。


    當然隻有少數精銳才能在這樣稀疏的訓練中學會,大部分士兵都是聽從伍長,什長的指揮,他們讓幹啥就幹啥。


    而這些底層軍官的訓練次數就比較多。


    畢竟他們吃得更好,也更加被上官看重。


    一直到近代之前,都是中下層軍官起到最主要的指揮作用,完成一整套戰術動作。


    直到現代軍隊建立之後,士兵們的積極性得到大大提升,文化知識也提升,能夠主動理解戰術動作,並且在軍官掛掉後,在分散後,能再次主動聚集,完成戰術任務。


    這相對於必須依靠軍官的古代近代軍隊,就是碾壓。


    一月之後。


    校尉鄒靖越發倚重聞人升。


    因為就沒有對方解決不了的難題。


    糧草、軍餉、協調、器械裝備……


    他私下與人道:“趙山如此大才,卻不得朝廷任用,殊是可惜。”


    他甚至萌生了向太守舉薦趙山的意思。


    隻是沒有寸功,還不好舉薦。


    畢竟聞人升隻是一個草民出身,家世太差太差。


    他隻好自己又將趙山拜為軍司馬,除去自領一曲之兵之外,額外參與軍機之事。


    又是半月後。


    鄒靖將眾將官召集入軍帳之中。


    “探子來報,黃巾賊寇程遠誌帶兵5萬,進犯幽州,太守命我等迎敵,不知諸位如何想法?”


    如果士兵都是他的,他自然是直接帶兵迎敵。


    不過現在帳下大半士兵都是各地來的鄉勇,所以他要商量一二,免得有人不出力。


    “竟然是5萬大軍,我們不過數千兵,還是堅守城池為上。”有位曲長低聲道。


    “哦,何曲長,堅守城池,難道要任由黃巾肆虐鄉鄰,我們如何對得起百姓?”另外一人反駁道。


    眾人議論紛紛,有的說攻,有的說守。


    有的則是觀望。


    鄒靖有些失望,這些人果然沒啥軍事之才。


    他直接看向聞人升,問道:“趙先生,以您之見,我們要如何是好?”


    “賊雖眾,卻不通兵法,混亂不堪,我等以堂堂之陣,自可破之,隻是事後,要多收攏潰兵,好生安置,才能不讓黃巾再起事端。”


    消滅農民起義,從來不在於殺傷多少,而是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吃飯問題解決了,就沒人能再次挑事。


    然而很多王朝都是財政崩潰,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倒是我大清開辟了一條嶄新道路,我解決不了吃飯問題,就解決吃飯的人。


    直接殺就是了,殺幹淨,空出土地來,然後安置。


    真是開創了古往今來第一條大道,照他們這樣做下去,若是沒有外來衝擊,恐怕還真能混成個五百年王朝。


    反正人太多了,不夠分地了,就殺幹淨。


    為啥之前王朝幹不了這事,因為之前的都要臉,怎麽說也是同族,要麽就是漢化了。


    我大清乃是異族統治中*之地,自然不在乎這個。


    殺就是了。


    “那要安置在何地?”鄒靖一聽先是大喜,接著又苦惱道。


    他可是明白,幽州苦寒,雖說還有不少荒地,但瀕臨草原,經常有匈奴、烏桓入寇。


    聞人升胸有成竹,直接說道:


    “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穀皆相通,可以開墾。”


    這些地方,也正是三國最傳奇的一位諸侯發家之地。


    這位諸侯就是黑山軍首領張燕。


    他從賊寇起家,趁著黃巾起義,與之相合。


    但他就很精明,避開了漢朝核心統治區域,而在山林之中盤踞。


    靠著大山,他甚至與袁紹抗衡。


    袁紹滅了白馬將軍公孫瓚,卻拿他無可奈何。


    而張燕也正是從一個區區賊寇首領,最後得以封侯拜將,創建一個世家,一直到晉朝還很有名。


    可以說穿越三國的草民們,抄襲張燕劇本是比較合適的。


    當然前提是你身體得好,在山林中生活沒有個好身板可不行。


    其實張燕的劇本,也正是後世在山林中崛起的許多小勢力的劇本。


    即便是堂堂袁紹都打不動他,而且他還就在袁紹的冀州之地活躍。


    關鍵就是他占據了山穀險要,即便他隻有數十萬民眾,數萬精銳,也足夠固守了。


    沒錯,聞人升此時就是要走這張燕的路,讓張燕無路可走。


    想想張燕一直固守山穀,最後官渡之戰後,投降曹操。


    其實他若是再有些本事,就有可能幹掉袁紹,來個漁翁得利。


    可惜他畢竟是賊寇,也沒有諸葛亮這樣的大才相助,能固守,卻不能進取。


    但即便這樣,張燕的戰略眼光,說實話,也比前期到處奔波的劉備強出無數了。


    而劉備四處奔波,戰略眼光不夠敏銳,結果一塊根據地都穩定不下來。


    好不容易穩定了,荊州又丟了。


    就是一個大坑……


    如果劉備能收複張燕,穩住地盤,趁著袁曹爭雄,漁翁得利,未必不能搶走河北,再現光武中興。


    而現在,聞人升就直接抄張燕的作業。


    正好他和張燕不同,張燕是在黃巾平息後,抵抗住了漢軍的剿滅,然後主動歸降,最後封為將軍,仍然保持著獨立性。


    直到最後曹操統一北方後,他才放棄獨立性,帶軍來到鄴城居住。


    隻要將這片山穀地帶占領,聞人升靠著腦海中那麽多知識,再加上自己培養學生,人才不缺,又有著穩固的根據地,以後想要平息天下,真是一路通途。


    隻是這些事情,他當然不會和別人說。


    鄒靖聞言大喜,頓時道:“我有先生相助,可比十萬大軍。”


    此時,正在帳下聽令的劉備,聞言是羨慕不已。


    他羨慕的是鄒靖能使用聞人升,卻不是他自己。


    而他也沒有辦法,畢竟他隻有一個空頭名號,聞人升又不是關羽那些遊俠兒,會因為他的魄力和豪爽而投靠。


    一開始,劉備就對各種謀士的吸引力太低。


    歸根到底是他自己戰略眼光不足,難以發展出根據地,沒有根據地更加吸引不到謀士,沒有謀士就更加難以找到根據地,直到最後一個諸葛亮自帶幹糧上場,這才打破了死循環。


    曹操為啥能行,曹操自己有眼光,有錢,然後就能占領地盤,接著招攬謀士,形成正循環。


    為啥曹操最後沒能統一,因為他缺少了劉備的耐心和魅力,動輒疑心過重,不能讓人才安穩地使用,內部壓榨過甚,導致屢屢出現叛亂問題,拖曳了時間。


    很快,第一場戰鬥就來臨了。


    鄒靖整備軍馬,州郡兵算上各路鄉勇,一共8000人。


    又征發5000民夫運輸糧草。


    對外號稱三萬大軍。


    不是他不想帶更多的人,實在是糧草有限。


    幽州在此時還不是產糧地,河北的冀州才是。


    就這些人,還要節省使用糧草。


    而對麵的五萬大軍,他都不知道對方要如何籌備糧草。


    實際上,他的對手程遠誌根本不操心這個問題。


    隻有最核心的幾千人才有糧草,其他人吃自己就行了。


    到處都是“糧食”……


    雙方最後在一處平原之上對陣。


    雙方都沒有玩什麽計謀,一個是不想浪費時間,一個是真不會。


    聞人升站在幾輛戰車搭成的高台上,向前方瞭望。


    隻見遠處一堆亂哄哄的士兵,不,應該說是農夫們,正在那裏排隊。


    拿著各種農具,草叉,木棍,甚至有拿石頭的。


    與其說他們是來打仗的,不如說是大型郊遊。


    實際上很多人就是來混飯吃的。


    那些人個個臉帶饑餓之色,個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完全就是一群饑民。


    隻有位於中軍所在,才有數千名有刀有槍,有弓有弩,甚至披甲的士兵。


    幾個身穿鐵甲的將官正在整理隊伍。


    很顯然,這些才是程遠誌的核心隊伍。


    至於裝備,肯定是從攻破的縣城的武庫中,找到的。


    那些將官簇擁著一個黑臉漢子,那個人顯然就是程遠誌。


    前期用來刷名望的小boss。


    聞人升此時就是有這種感覺。


    張飛一矛就幹掉了。


    這種混亂,也難怪。


    對方這麽老半天連隊列都沒有整齊。


    至於怎麽前進後退,那是根本不懂的。


    能夠攻城掠地,完全是靠著人多,聲勢大,一個縣城也就是上百人的防守。


    麵對幾萬人的鼓噪,那些隻想著撈錢交分期付款的官吏們,嚇也嚇跑了。


    但凡能組織幾百青壯堅守,他們就攻不下來的。


    這年頭圍城,隻要沒有內應,城裏人能堅持,那往往是以月來論的。


    這時,張飛心癢癢了:“師尊,我願意領200人,直衝他們的中軍,將那賊首斬於馬下!”


    此時鄒靖也是胸有成竹。


    就這些破爛軍隊,完全不可能是他的對手。


    “張屯長果然好誌氣,不知趙先生如何看?“


    聞人升笑笑:“吾之前有言在先,破賊容易,抓賊難,校尉還是先派人迂迴,建立一個大的包圍圈,然後派出嗓門大者,高喊跪地免死,跪地者給糧……”


    “好,還是先生想得周到。”鄒靖點點頭。


    是啊,隻要一個衝擊,對方就要潰敗。


    可是幾萬人潰散,你怎麽去抓。


    累也累死了。


    而且他很明白,很多人殺紅眼,肯定是對準逃者背後就是一刀。


    死傷肯定無數。


    幾萬賊寇,最後可能隻有幾千人能活下來。


    他鄒靖也不是屠夫,畢竟前麵的人,不是塞外蠻人,之前也是大漢子民,隻是為一口飯而來。


    既然趙先生說過可以引去山中開墾,那自然最好。


    他當然想不能到聞人升要去割據山中。


    即便想到,他也不在乎,畢竟之前下令各地自組鄉勇時,就已經注定了各地割據的局麵。


    “那好,王曲長,劉曲長……”他開始一一下令,命令幾隊鄉勇開始向左右迂迴兜擊。


    “趙司馬,你自行指揮部曲,從中而擊,我帶大隊在後壓陣。”


    聞人升點點頭,然後命令張飛、劉備,關羽,各自帶領車陣緩緩壓迫而去。


    500人外加之後分配給他的一部分郡兵,合計一千人。


    就在戰車的掩護之下,向前攻擊。


    “這戰車好是好,就是太慢了。”張飛策馬在戰車後麵跟著。


    聞人升嚴格命令統領們不可在前領隊,隻能在後指揮。


    “這一戰,主要是讓我們的兵士熟悉沙場,訓練精銳,而不是讓你們斬首的。”聞人升隨口說了說。


    戰車逐漸接近五箭之地,50名調派來的郡兵弓箭手,在聞人升的命令下,開始嚐試射箭,確定攻擊距離。


    第一支箭軟軟落在黃巾軍前。


    引來一片哄笑。


    “就這,不夠給爺們洗澡的!”


    “哈哈,看著像隻老虎,實際上就是隻老鼠啊!”


    “哈哈,再來!”


    戰車繼續前行。


    而程遠士則是鼓噪士兵們,一擁而上,要將這戰車和千餘人團團淹沒。


    這是人海戰術。


    人多,打人少,四麵八方都是棍棒刀槍,讓人沒法反映。


    然而聞人升立刻命令戰車,呈現六角陣布置。


    他們早就訓練過無數次。


    一箭之地,有202米左右。


    五箭之地,就是1000米左右。


    直接跑來,至少要5分鍾。


    畢竟他們不是後世營養良好的學生。


    少數精銳,也是亂哄哄的,跑起來不可能高速。


    這些時間,足夠他們改變陣形的。


    很快一輛輛戰車就開始及時排布,內外都是兩層,足夠厚實。


    還有防火用的沙袋。


    僅僅數百息內,一個古怪的陣形就出現在平原上。


    沒人知道,它將有多麽猙獰的殺傷力。


    (本章完)


    wap.


    /60/60725/31564846.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秘讓我強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恆並收藏神秘讓我強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