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靜靜的看著。
看著這一幕,他臉上也滿是笑容。
土豆產量不差,相比於這時代的粟米、小麥、高粱等穀物,土豆的產量能吊打所有的糧食。
可說是劃時代的食物。
此刻一籮筐一籮筐的土豆,已經裝好,畢竟人多力量大。不到半個時辰,一畝地的土豆,已經是全部裝框開始稱重。
所有人看著一筐一筐的土豆,看著如此大的個頭,內心都歡喜無比。
“一百零八斤!”
第一個籮筐稱重後,負責喊話的百姓喊了一聲。
一旁有人記下。
“一百二十斤!”
第二個籮筐的土豆,稱重後有了數據。
“一百零九斤!”
“一百一十六斤。”
……
一籮筐一籮筐的聲音,不斷響起,聲音傳入眾人的心中,一個個沉甸甸的。
臉上卻布滿笑容。
眼中都有著期待。
當最後的一籮筐稱重結束後,便開始統計數據。
不多時,負責的百姓來到王奇身旁,稟報道:“國相,一畝地的土豆,已經全部收上來。經過稱重後,有兩千一百六十六斤。”
“嘶!!”
眾人紛紛倒吸涼氣。
一畝地,兩千一百六十六斤。
這數據太恐怖。
一畝地上千斤的收成。
如果普通的百姓都栽種土豆,一家人幾畝地,甚至土地再多一點,一年的口糧就夠了。即便土質差一些,能有一千多斤,那也是極好的。
一個個都想到土豆的恐怖。
諸葛豐神情大駭,抱拳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有了土豆,我琅琊國自此,糧食無憂矣。今年的土豆收成,必然巨大。”
“待到來年,就可以大規模的栽種下去。”
“明年的土豆收獲上來,百姓就再不必擔心糧食的問題。甚至於到後年,土豆就可以在琅琊國境內全麵鋪開,進一步的擴大栽種。”
諸葛豐道:“那時候,就不是一郡一國的擴張,可以提供無數的糧種。”
朱善長一直維護著土豆。
對土豆最為了解。
如今土豆收獲,產量巨大,他胸中也是豪情滿胸,身子更是有些激動,開口道:“主公此舉,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自今日起,萬千百姓,世世代代,都要銘記主公的功勞。”
一個個紛紛開口。
都是開口稱讚的。
王奇笑了笑道:“慢慢來吧,不著急。不過土豆可以收獲了,為了讓百姓知道。你可以廣泛告知百姓,讓百姓來觀看。”
“今年的土豆收獲,調動軍隊來參加,確保土豆完全收上來。來圍觀的百姓,給予蒸煮的土豆,燒烤的土豆,以及土豆飯,還有土豆燒肉,準備這些讓百姓嚐試。”
“總之,要讓百姓知道土豆的美味,然後廣為宣傳。”
王奇說道:“唯有如此,百姓才會相信,明年才能廣泛的栽種。”
“卑職明白!”
朱善長立刻應下。
這樣的事情,對他來說不難。
肖慶之道:“請主公放心,卑職會安排妥當的。我調動所有的將士,把栽種土豆的土地劃出來,然後統一收割。”
王奇說道:“此事,你們商量著辦就是。”
“是!”
肖慶之、朱善長齊齊迴答。
王奇不再逗留,招唿一聲,帶著人迴去。
同時,也帶走一籮筐土豆迴去,讓後廚的人烤了一點土豆來吃。
一個個吃到後,都是點頭。
土豆軟糯,帶著清香,味道是很不錯的。
王奇把剩下的土豆,直接給趙玉燕,畢竟趙玉燕的酒樓要研發菜品,如今有這些土豆,就可以製作出更多的新菜品,能少量供應一下。
王奇收獲土豆,又暫時閑下來。
王奇如今時不時的,也往醫院、書院去一趟。
醫院如今開始擴張,不僅在南陽縣,陸續的在各縣各鎮都開始修建。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會比較慢。
至於董長生,他更是癡迷於研究本草綱目。
如今整本的本草綱目,都給了董長生。
他越是研究,越是對王奇佩服。甭管王奇怎麽得來的,又說是異人傳授,可是這樣的一本書籍,對醫師來說,實在是太重要。
這一本書的存在,會讓醫家的人少走很多的彎路。
書院方麵,因為有曹啟聖在,雲集了諸多的大儒,又有諸多的士子求學。甚至於也有其餘一些偏門方向的大儒,如喜歡天文,喜歡研究農學,喜歡研究製造的人,都開始漸漸雲集。
王奇把寫下來的書籍,都贈送給了書院。
書院如今,也在高速發展。
整個琅琊國境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發展的態勢很是不錯。
時間進入七月。
七月的天氣,更是炎熱。
不過到七月底,又是玉米開始收獲的時候。
因為有土豆的震撼,玉米的收獲也就沒了這麽多震撼,而且掰玉米後,還得曬幹,再脫粒,最後再稱重。
這樣的玉米,一畝地平均六百斤的產量。
相比於土豆,差遠了。
可是多了玉米,便多了選擇。
尤其玉米磨碎後,製作的玉米粑粑,也很是美味,是不一樣的味道。
王奇因為後世見的多,沒多少震撼,隻是讓人把所有的玉米,都和土豆一樣,全部保存起來,這是要在第二年進行栽種的。
收獲的糧食,都是糧種,今年因為糧種少,即便如此,今年也收獲了幾十萬斤的玉米,等到明年時,可以大批量的栽種。
至於土豆,栽種綽綽有餘。
王奇對於這些,隻能是先擱置,暫時不管這些。
進入九月後,整個琅琊國境內,開始廣泛的收獲糧食,秋收開始了。
所有的百姓,忙碌起來。
可惜的是,因為今年春旱,導致莊稼受到影響。而到六七月時,又是天降大雨,開始洪澇。好在整個琅琊國,都是修建了堤壩河渠的,所以即便六七月的雨水大,但是琅琊國境內,也不曾受災,所以九月的琅琊國,秋收還是穩穩進行。
這一切,仰賴宗希象的推測。
若非宗希象提前推測,各地都有準備,肯定受災。
要知道,如今琅琊國周邊,兗州、青州災情造成無數的人陷入困境。徐州境內,也一樣是到處都有百姓受災受到影響,也就琅琊國這裏,沒有多少的影響。
琅琊國境內的秋收,如火如荼進行。
王奇日子倒是頗為輕鬆。
今年過後,琅琊國的根基,將會進一步的夯實。
自此,他的根基無可動搖。
如今王奇在琅琊國,影響力無比巨大。所有的百姓,都感念王奇的恩情。
尤其是諸葛豐雖說全麵負責事情,實際上,他幾乎把政務上的事情,交給朱善長負責,軍務是肖慶之負責。
諸葛豐這裏幾乎隻管輿論、情報這一快。
他就是全麵夯實輿論、情報,諸葛豐不斷安排人宣傳青州、兗州等各地的情況,把全國災情,以及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透露出去。
讓百姓清楚,他們的安穩生活,不是輕而易舉的。
這是來之不易的。
恰是如此,百姓才會感激王奇。
情報體係的建立,使得王奇對琅琊國各地的掌握進一步加強。
看著這一幕,他臉上也滿是笑容。
土豆產量不差,相比於這時代的粟米、小麥、高粱等穀物,土豆的產量能吊打所有的糧食。
可說是劃時代的食物。
此刻一籮筐一籮筐的土豆,已經裝好,畢竟人多力量大。不到半個時辰,一畝地的土豆,已經是全部裝框開始稱重。
所有人看著一筐一筐的土豆,看著如此大的個頭,內心都歡喜無比。
“一百零八斤!”
第一個籮筐稱重後,負責喊話的百姓喊了一聲。
一旁有人記下。
“一百二十斤!”
第二個籮筐的土豆,稱重後有了數據。
“一百零九斤!”
“一百一十六斤。”
……
一籮筐一籮筐的聲音,不斷響起,聲音傳入眾人的心中,一個個沉甸甸的。
臉上卻布滿笑容。
眼中都有著期待。
當最後的一籮筐稱重結束後,便開始統計數據。
不多時,負責的百姓來到王奇身旁,稟報道:“國相,一畝地的土豆,已經全部收上來。經過稱重後,有兩千一百六十六斤。”
“嘶!!”
眾人紛紛倒吸涼氣。
一畝地,兩千一百六十六斤。
這數據太恐怖。
一畝地上千斤的收成。
如果普通的百姓都栽種土豆,一家人幾畝地,甚至土地再多一點,一年的口糧就夠了。即便土質差一些,能有一千多斤,那也是極好的。
一個個都想到土豆的恐怖。
諸葛豐神情大駭,抱拳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有了土豆,我琅琊國自此,糧食無憂矣。今年的土豆收成,必然巨大。”
“待到來年,就可以大規模的栽種下去。”
“明年的土豆收獲上來,百姓就再不必擔心糧食的問題。甚至於到後年,土豆就可以在琅琊國境內全麵鋪開,進一步的擴大栽種。”
諸葛豐道:“那時候,就不是一郡一國的擴張,可以提供無數的糧種。”
朱善長一直維護著土豆。
對土豆最為了解。
如今土豆收獲,產量巨大,他胸中也是豪情滿胸,身子更是有些激動,開口道:“主公此舉,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自今日起,萬千百姓,世世代代,都要銘記主公的功勞。”
一個個紛紛開口。
都是開口稱讚的。
王奇笑了笑道:“慢慢來吧,不著急。不過土豆可以收獲了,為了讓百姓知道。你可以廣泛告知百姓,讓百姓來觀看。”
“今年的土豆收獲,調動軍隊來參加,確保土豆完全收上來。來圍觀的百姓,給予蒸煮的土豆,燒烤的土豆,以及土豆飯,還有土豆燒肉,準備這些讓百姓嚐試。”
“總之,要讓百姓知道土豆的美味,然後廣為宣傳。”
王奇說道:“唯有如此,百姓才會相信,明年才能廣泛的栽種。”
“卑職明白!”
朱善長立刻應下。
這樣的事情,對他來說不難。
肖慶之道:“請主公放心,卑職會安排妥當的。我調動所有的將士,把栽種土豆的土地劃出來,然後統一收割。”
王奇說道:“此事,你們商量著辦就是。”
“是!”
肖慶之、朱善長齊齊迴答。
王奇不再逗留,招唿一聲,帶著人迴去。
同時,也帶走一籮筐土豆迴去,讓後廚的人烤了一點土豆來吃。
一個個吃到後,都是點頭。
土豆軟糯,帶著清香,味道是很不錯的。
王奇把剩下的土豆,直接給趙玉燕,畢竟趙玉燕的酒樓要研發菜品,如今有這些土豆,就可以製作出更多的新菜品,能少量供應一下。
王奇收獲土豆,又暫時閑下來。
王奇如今時不時的,也往醫院、書院去一趟。
醫院如今開始擴張,不僅在南陽縣,陸續的在各縣各鎮都開始修建。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會比較慢。
至於董長生,他更是癡迷於研究本草綱目。
如今整本的本草綱目,都給了董長生。
他越是研究,越是對王奇佩服。甭管王奇怎麽得來的,又說是異人傳授,可是這樣的一本書籍,對醫師來說,實在是太重要。
這一本書的存在,會讓醫家的人少走很多的彎路。
書院方麵,因為有曹啟聖在,雲集了諸多的大儒,又有諸多的士子求學。甚至於也有其餘一些偏門方向的大儒,如喜歡天文,喜歡研究農學,喜歡研究製造的人,都開始漸漸雲集。
王奇把寫下來的書籍,都贈送給了書院。
書院如今,也在高速發展。
整個琅琊國境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發展的態勢很是不錯。
時間進入七月。
七月的天氣,更是炎熱。
不過到七月底,又是玉米開始收獲的時候。
因為有土豆的震撼,玉米的收獲也就沒了這麽多震撼,而且掰玉米後,還得曬幹,再脫粒,最後再稱重。
這樣的玉米,一畝地平均六百斤的產量。
相比於土豆,差遠了。
可是多了玉米,便多了選擇。
尤其玉米磨碎後,製作的玉米粑粑,也很是美味,是不一樣的味道。
王奇因為後世見的多,沒多少震撼,隻是讓人把所有的玉米,都和土豆一樣,全部保存起來,這是要在第二年進行栽種的。
收獲的糧食,都是糧種,今年因為糧種少,即便如此,今年也收獲了幾十萬斤的玉米,等到明年時,可以大批量的栽種。
至於土豆,栽種綽綽有餘。
王奇對於這些,隻能是先擱置,暫時不管這些。
進入九月後,整個琅琊國境內,開始廣泛的收獲糧食,秋收開始了。
所有的百姓,忙碌起來。
可惜的是,因為今年春旱,導致莊稼受到影響。而到六七月時,又是天降大雨,開始洪澇。好在整個琅琊國,都是修建了堤壩河渠的,所以即便六七月的雨水大,但是琅琊國境內,也不曾受災,所以九月的琅琊國,秋收還是穩穩進行。
這一切,仰賴宗希象的推測。
若非宗希象提前推測,各地都有準備,肯定受災。
要知道,如今琅琊國周邊,兗州、青州災情造成無數的人陷入困境。徐州境內,也一樣是到處都有百姓受災受到影響,也就琅琊國這裏,沒有多少的影響。
琅琊國境內的秋收,如火如荼進行。
王奇日子倒是頗為輕鬆。
今年過後,琅琊國的根基,將會進一步的夯實。
自此,他的根基無可動搖。
如今王奇在琅琊國,影響力無比巨大。所有的百姓,都感念王奇的恩情。
尤其是諸葛豐雖說全麵負責事情,實際上,他幾乎把政務上的事情,交給朱善長負責,軍務是肖慶之負責。
諸葛豐這裏幾乎隻管輿論、情報這一快。
他就是全麵夯實輿論、情報,諸葛豐不斷安排人宣傳青州、兗州等各地的情況,把全國災情,以及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透露出去。
讓百姓清楚,他們的安穩生活,不是輕而易舉的。
這是來之不易的。
恰是如此,百姓才會感激王奇。
情報體係的建立,使得王奇對琅琊國各地的掌握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