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雉軍中,胡綜被孫靜給了下馬威之後,不敢再在孫靜麵前放肆。不過胡綜可不是省油的燈,除了將下雉的情況添油加醋密報孫權之外,胡綜也在暗中觀察著下雉軍中眾
將,以其尋找到突破口,增加自己的話語權。
很快胡綜便發現下雉軍中情況遠比自己想想的複雜,軍中將領全柔、張承與孫靜關係其實並不算十分緊密,隻有呂範與孫靜關係密切。
其實這麽正常,因為全柔、張承與孫靜根本就沒有同生共死過。而呂範卻是在孫策取江東時便與孫靜共為袍澤。全柔原本是靈帝時的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是棄官歸鄉,後來孫策入吳,全柔才起兵投奔,說是投奔,其實不如說是找到孫策這個靠山。因為全柔曾為朝官,因此被孫策
任命為丹陽都尉,也算是建立過不少的功勳。
張承為張昭長子,身份也不簡單,關鍵是年輕氣盛。
此二人並不算是孫靜心腹,隻是戰時受其調度罷了!孫靜此人,身份不低,能力有些尷尬,與曹營中的曹洪大致屬於同一類型。若說戰功,其實真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但孫靜在孫堅起家之時,便聚起了數百子弟兵相隨,
因此資曆十分老,由此也便得任將軍,孫權遷治壽春之後,孫靜得以執掌江東留守軍務。
沒有赫赫戰功,光靠著孫氏這個身份是不足以服眾。全柔、張承二人雖然對孫靜也算是尊敬,但是二人心裏並不覺得孫靜有多大本事。
胡綜發現了這一點之後,立刻心生一計。
是夜春雨未歇,全柔帳中來了個不速之客,正是胡綜!
聽到胡綜來訪,全然趕緊起身,這可是主公孫權麵前的紅人,得罪不得。
全柔將胡綜迎進了帳內,好一番招待,胡綜揣著心思而來,意不在寒暄飲酒。
酒過三巡,胡綜突然問道:“據胡某所知,都尉膝下有一子,十分聰慧,可是如此?”全柔不知胡綜突然提及他的兒子是什麽意思,一時有些詫異,但還是趕緊答話道:“小子全琮,方才十歲,算不上十分聰慧,倒也伶俐可愛。想不到胡書部對全某家事如此
了解。”
全柔這個兒子,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名聲可不比全柔小!江東士人見過全琮的一致認為,此子長大必有作為!全柔對自己這個兒子也是十分看重,一心要培養其成才。
胡綜當然有所耳聞,這會兒也是有意提起。
聽到全琮十歲,胡綜粲然一笑,這可是再合適不過了!
“胡書部突然提及犬子,不知有何見教?”全柔不禁問道。
胡綜笑了笑道:“胡某聞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令郎年少聰慧,將來自有作為。然飛鳥高翔,亦須乘風,都尉可曾想過為令郎更增羽翼?”
全柔更是不解,不過也知道胡綜意有所指,於是直言問道:“書部有話不妨直說!全柔愚鈍,還請書部明示!”
胡綜笑的更加奇怪了,接著言道:“都尉可知主公膝下有女名曰魯班?”
此魯班非木匠魯班,而是孫權與夫人步練師之女,也是孫權的長女孫魯班,眼下正是六七歲年紀。
全柔一聽,立即便察覺到了胡綜的意圖。
“胡書部言下之意是……”
胡綜笑道:“若是都尉能與主公結為親家,此事如何?”
果然如此!這才是胡綜此行的用意!十歲當然不能結婚,但是指個娃娃親卻並無不可。
全柔心想,雖然不知這胡綜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若是這能與主公結成親家,這事兒可是對自家大大有利!這種好事,誰會拒絕呢?
全柔當即對胡綜拱手言道:“書部美意,全某不勝感激之至!犬子若能得主公垂青,自是他的福分,隻不過全某如何能夠高攀呀?”
胡綜見全柔動心,當即言道:“隻要都尉點頭,此事不難!胡某可為都尉玉成此事!”
全柔聞言大喜,當即拜道:“若犬子真有此幸,全柔當重謝書部!”
胡綜笑道:“重謝就不必了!胡某豈為私恩,此事皆大歡喜,若能成就,都尉但謝主公便是!”聽到胡綜這話,全柔明白了,胡綜言下之意就是要拉攏自己。若自己真與主公孫權結成親家,自然是一切唯主公之命是從!胡綜這是要爭取自己的支持,也是為了架空孫
靜。孫權自己娶了步練師,將步氏一族拉攏在了自己身邊。眼下駐軍江北尋陽的徐琨,其女也是孫權的夫人。婚姻之事,從來都是政治考量。全柔雖然不是孫氏嫡係出身,但
是他早在靈帝年間便是朝官,在吳郡還是很有名望,而且現在全柔手中又有兵馬,兒子年紀雖小,卻有大名。胡綜料想,隻要自己提議,孫權肯定是不會拒絕的!
全柔仔細一番思慮,當即拱手表態道:“書部說的正是!於公於私,主公但有所命,全柔無不遵從!”得到了全柔的保證,胡綜笑逐顏開,當即舉酒對全柔道:“全都尉不愧明智之士也!此事若成,可謂是福蔭子孫!他日主公若能平定這天下,那令郎可就是平步青雲了!那
時可別忘了胡某呀!”
聽到這話,全柔滿心憧憬,當下開懷大笑道:“書部哪裏話!我全氏一門無知恩不報之人!”
二人當下舉酒互相道賀,全柔基本上被胡綜給拉攏到了身邊!
迴到自己帳中之後,胡綜立刻便下修書一封,急送壽春,向孫權提出這個建議。
孫權得到書信之後,仔細考量了一番,果然不出胡綜所料,孫權一口便答應了下來。
話說孫靜接到孫權責問書信,心裏難免感到壓力,不過卻依舊按照既定的用兵方略,並沒有立即出擊,隻是拖延雨水未歇,不便出軍。胡綜也沒有辦法,隻好繼續等待。
沒過幾日,春雨突然停了,天空一下子放晴。胡綜看到天氣轉變,再不能繼續等待,否則的話,自己此行可就是白來了。於是胡綜趁著孫靜召集各營將校議事之時,再次提議道:“劉備占據我江夏已經多時,將軍若再不出兵,隻怕江夏就真的姓劉了!”
將,以其尋找到突破口,增加自己的話語權。
很快胡綜便發現下雉軍中情況遠比自己想想的複雜,軍中將領全柔、張承與孫靜關係其實並不算十分緊密,隻有呂範與孫靜關係密切。
其實這麽正常,因為全柔、張承與孫靜根本就沒有同生共死過。而呂範卻是在孫策取江東時便與孫靜共為袍澤。全柔原本是靈帝時的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是棄官歸鄉,後來孫策入吳,全柔才起兵投奔,說是投奔,其實不如說是找到孫策這個靠山。因為全柔曾為朝官,因此被孫策
任命為丹陽都尉,也算是建立過不少的功勳。
張承為張昭長子,身份也不簡單,關鍵是年輕氣盛。
此二人並不算是孫靜心腹,隻是戰時受其調度罷了!孫靜此人,身份不低,能力有些尷尬,與曹營中的曹洪大致屬於同一類型。若說戰功,其實真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但孫靜在孫堅起家之時,便聚起了數百子弟兵相隨,
因此資曆十分老,由此也便得任將軍,孫權遷治壽春之後,孫靜得以執掌江東留守軍務。
沒有赫赫戰功,光靠著孫氏這個身份是不足以服眾。全柔、張承二人雖然對孫靜也算是尊敬,但是二人心裏並不覺得孫靜有多大本事。
胡綜發現了這一點之後,立刻心生一計。
是夜春雨未歇,全柔帳中來了個不速之客,正是胡綜!
聽到胡綜來訪,全然趕緊起身,這可是主公孫權麵前的紅人,得罪不得。
全柔將胡綜迎進了帳內,好一番招待,胡綜揣著心思而來,意不在寒暄飲酒。
酒過三巡,胡綜突然問道:“據胡某所知,都尉膝下有一子,十分聰慧,可是如此?”全柔不知胡綜突然提及他的兒子是什麽意思,一時有些詫異,但還是趕緊答話道:“小子全琮,方才十歲,算不上十分聰慧,倒也伶俐可愛。想不到胡書部對全某家事如此
了解。”
全柔這個兒子,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名聲可不比全柔小!江東士人見過全琮的一致認為,此子長大必有作為!全柔對自己這個兒子也是十分看重,一心要培養其成才。
胡綜當然有所耳聞,這會兒也是有意提起。
聽到全琮十歲,胡綜粲然一笑,這可是再合適不過了!
“胡書部突然提及犬子,不知有何見教?”全柔不禁問道。
胡綜笑了笑道:“胡某聞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令郎年少聰慧,將來自有作為。然飛鳥高翔,亦須乘風,都尉可曾想過為令郎更增羽翼?”
全柔更是不解,不過也知道胡綜意有所指,於是直言問道:“書部有話不妨直說!全柔愚鈍,還請書部明示!”
胡綜笑的更加奇怪了,接著言道:“都尉可知主公膝下有女名曰魯班?”
此魯班非木匠魯班,而是孫權與夫人步練師之女,也是孫權的長女孫魯班,眼下正是六七歲年紀。
全柔一聽,立即便察覺到了胡綜的意圖。
“胡書部言下之意是……”
胡綜笑道:“若是都尉能與主公結為親家,此事如何?”
果然如此!這才是胡綜此行的用意!十歲當然不能結婚,但是指個娃娃親卻並無不可。
全柔心想,雖然不知這胡綜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若是這能與主公結成親家,這事兒可是對自家大大有利!這種好事,誰會拒絕呢?
全柔當即對胡綜拱手言道:“書部美意,全某不勝感激之至!犬子若能得主公垂青,自是他的福分,隻不過全某如何能夠高攀呀?”
胡綜見全柔動心,當即言道:“隻要都尉點頭,此事不難!胡某可為都尉玉成此事!”
全柔聞言大喜,當即拜道:“若犬子真有此幸,全柔當重謝書部!”
胡綜笑道:“重謝就不必了!胡某豈為私恩,此事皆大歡喜,若能成就,都尉但謝主公便是!”聽到胡綜這話,全柔明白了,胡綜言下之意就是要拉攏自己。若自己真與主公孫權結成親家,自然是一切唯主公之命是從!胡綜這是要爭取自己的支持,也是為了架空孫
靜。孫權自己娶了步練師,將步氏一族拉攏在了自己身邊。眼下駐軍江北尋陽的徐琨,其女也是孫權的夫人。婚姻之事,從來都是政治考量。全柔雖然不是孫氏嫡係出身,但
是他早在靈帝年間便是朝官,在吳郡還是很有名望,而且現在全柔手中又有兵馬,兒子年紀雖小,卻有大名。胡綜料想,隻要自己提議,孫權肯定是不會拒絕的!
全柔仔細一番思慮,當即拱手表態道:“書部說的正是!於公於私,主公但有所命,全柔無不遵從!”得到了全柔的保證,胡綜笑逐顏開,當即舉酒對全柔道:“全都尉不愧明智之士也!此事若成,可謂是福蔭子孫!他日主公若能平定這天下,那令郎可就是平步青雲了!那
時可別忘了胡某呀!”
聽到這話,全柔滿心憧憬,當下開懷大笑道:“書部哪裏話!我全氏一門無知恩不報之人!”
二人當下舉酒互相道賀,全柔基本上被胡綜給拉攏到了身邊!
迴到自己帳中之後,胡綜立刻便下修書一封,急送壽春,向孫權提出這個建議。
孫權得到書信之後,仔細考量了一番,果然不出胡綜所料,孫權一口便答應了下來。
話說孫靜接到孫權責問書信,心裏難免感到壓力,不過卻依舊按照既定的用兵方略,並沒有立即出擊,隻是拖延雨水未歇,不便出軍。胡綜也沒有辦法,隻好繼續等待。
沒過幾日,春雨突然停了,天空一下子放晴。胡綜看到天氣轉變,再不能繼續等待,否則的話,自己此行可就是白來了。於是胡綜趁著孫靜召集各營將校議事之時,再次提議道:“劉備占據我江夏已經多時,將軍若再不出兵,隻怕江夏就真的姓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