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的利益聯盟,終究是不可能齊心協力。曹、孫兩家在聯手的同時,也在互相提防著對方。此前呂蒙引軍至新城時,夏侯惇防備著呂蒙偷襲洛陽,而現在呂蒙被黃
蓋這麽一提醒,也不禁對夏侯惇一直留在伊闕關升起了疑心!
在夏侯惇眼裏,呂蒙有覬覦他洛陽的可能,而在東吳這邊,夏侯惇何嚐沒有斷其歸路的可能?
追殺漢王不利,兩邊的後路各自都出現了問題。馬岱東進,拖住了夏侯惇的後路,而現在南陽告急,則無疑又對呂蒙形成了巨大的牽絆。
劉征本已經到了彈盡糧絕之地,軍中餘糧已經不足以支撐十日,但現在在南北兩路不約而同發力之下,籠罩在劉征頭頂的陰雲,似乎也看到了將要散去的跡象。 黃蓋說完自己的對眼下局勢的分析,呂蒙也不禁遲疑了起來。手下人心不齊,南郡已經丟失,南陽又將麵臨關羽的兵馬,更可怕的是劉備很有可能會對江東六郡產生威脅。呂蒙身為東吳大都督,所需要考慮的事情絕不僅僅隻在眼前,若不能及時撤軍,或者說不能將手下的兵馬完好的帶迴去,則勢必將對東吳的實力造成重創!如此一
來,即便是攻破了宜陽,東吳也將無法成為天下霸主!
擺在呂蒙麵前的是兩難抉擇,周瑜的遺書還在呂蒙的懷中,何去何從,呂蒙一時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都看著呂蒙,現在呂蒙必須盡快的作出決定。
徐盛、潘璋二人是絕不肯讓程普身陷危難之中的。 雖然帳中眾將口口聲聲說“十萬兵”,可其實現在呂蒙手下哪裏還有十萬兵?這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隻是為了讓手下人覺得自己一方兵馬雄壯,隻是為了讓劉征這邊
感受到壓力,讓夏侯惇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實際上魯陽之戰、新城之戰、陸渾之戰,三場大戰下來,呂蒙這邊折損至少有兩三萬人!現在呂蒙手下滿打滿算恐怕也就七萬兵力。
夏侯惇的兵力是實打實的,即便是調走了虎豹騎,夏侯惇加上曹洪兩部至少也有五萬之數。這既可能是呂蒙助力,也有可能是呂蒙的威脅。 當然,三方勢力中,劉征折損的最嚴重,二十萬兵出來,現在已經折損大半,麒麟衛加上麒麟軍已經隻有兩萬出頭,張遼所部幾乎折損殆盡,馬超、張郃、龐德三軍
加起來也不過五萬人,全部兵力加起來也隻有七萬餘人,而且是身陷重圍,糧草不足,軍心大挫,疲憊不堪。
“好吧!傳我將令!明日一早即刻後撤!徐盛、潘璋!”呂蒙終於開口道。
二人上前,呂蒙令道:“你二人各率所部先行,盡快趕到宛城,相助程普將軍!”
二人一聽呂蒙終於答應,當即領命而去。
隨後呂蒙又下令黃蓋、韓當二人各引其部,韓當先駐新城,黃蓋退迴廣成關,呂蒙自將剩餘兵馬隨後撤迴潁川境內。
“諸位將軍聽著!既是決議撤軍,務求其速!不使有變!”
呂蒙擔心的不是漢王而是曹軍,因為漢王已經沒有餘力,隻有曹軍可能趁機出手。
很快,東吳全軍便行動了起來,曹洪安排了斥候密切注視東吳兵的行動,發現了東吳兵的異常,曹洪立即便將消息送迴了伊闕關!
夏侯惇正等著呂蒙再次與劉征開戰,卻沒有想到先接到的是呂蒙將要撤軍的消息!
“此消息屬實麽?你等可探查清楚了?”夏侯惇懷疑軍情有誤,於是再三確認道。
來人迴話道:“絕無虛假!吳軍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吳軍徐盛、潘璋所部已經開始後撤!其餘人馬也都有後撤跡象!”
夏侯惇一聽,頓時唏噓起來。
司馬懿眼珠子直轉了好幾圈,腦子裏麵已經想到了多種可能!
“將軍!此必東吳禍起身側!”司馬懿當即斷定道。
“何謂禍起身側?”夏侯惇不禁問道。 司馬懿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肯定的說道:“在下以為,或是劉備與孫權反目了!如期不然,呂蒙何以如此匆忙迴軍?漢王就在眼前,而呂蒙不顧,其憂必甚於漢王!
在下想不到還有什麽比劉備反目更令東吳憂重!”
夏侯惇當然不能僅聽司馬懿一人的揣度,於是再看向蔣濟和田疇二人。
蔣濟亦是附聲司馬懿道:“在下以為仲達之言在理!”
田疇亦是說道:“照眼下情勢看來,恐怕也隻有這種可能了!”
夏侯惇見三人的意見如此同意,心裏也認同了司馬懿的說法,於是言道:“既然呂蒙撤軍了,那就讓曹子廉也迴來吧!”
“呂蒙撤軍,此乃大好機會,將軍為何不趁勢一舉滅了呂蒙,進收潁川、兗州之地?”司馬懿突然向夏侯惇建言道。
夏侯惇頓起疑慮道:“此事恐怕不妥!未得魏公下令,我等不可輕舉妄動!”
夏侯惇這個“輕舉妄動”是指打破與東吳的軍事聯盟,這件事情不在夏侯惇職權範圍之內。 司馬懿卻是勸說道:“事有權變,魏公與東吳之盟不過是為了共同對付漢王,如今呂蒙撤軍,乃是東吳自毀盟約,將軍名正而言順!且將在外軍命尚且有所不受,魏公
遠在鄴城,豈知此間情勢之變化!若等請命於魏公,良機已悄然而失矣!望將軍三思!”
司馬懿這個人沒有什麽顧及,行事也很是另類,可是夏侯惇不是!夏侯惇向來唯曹操之命是從!除了自己職權範圍之內的事情,其餘的夏侯惇絕不肯擅自行事!
夏侯惇目前的職權是執掌河南諸軍事,但與東吳和還是戰,這就不屬於軍事範疇了,外交大方向,必須是由曹操決定。
“仲達不必多言了!此事非先稟明魏公不可!我即派出加急快馬趕赴鄴城,若魏公令道之時,呂蒙尚未撤走,那便按你說的行事!”
隨後夏侯惇便製止了司馬懿的繼續勸說,當即修書一封,發往了冀州鄴城。 其實夏侯惇也並非是完全不願意變通,比如洛陽天子駕崩一事,夏侯惇就是先斬後奏。其實現在夏侯惇猶豫,是他因為他猜不到曹操的態度。天子駕崩一事,夏侯惇完全可以猜到曹操會怎麽做。但現在不同,因為事關未來大局。
蓋這麽一提醒,也不禁對夏侯惇一直留在伊闕關升起了疑心!
在夏侯惇眼裏,呂蒙有覬覦他洛陽的可能,而在東吳這邊,夏侯惇何嚐沒有斷其歸路的可能?
追殺漢王不利,兩邊的後路各自都出現了問題。馬岱東進,拖住了夏侯惇的後路,而現在南陽告急,則無疑又對呂蒙形成了巨大的牽絆。
劉征本已經到了彈盡糧絕之地,軍中餘糧已經不足以支撐十日,但現在在南北兩路不約而同發力之下,籠罩在劉征頭頂的陰雲,似乎也看到了將要散去的跡象。 黃蓋說完自己的對眼下局勢的分析,呂蒙也不禁遲疑了起來。手下人心不齊,南郡已經丟失,南陽又將麵臨關羽的兵馬,更可怕的是劉備很有可能會對江東六郡產生威脅。呂蒙身為東吳大都督,所需要考慮的事情絕不僅僅隻在眼前,若不能及時撤軍,或者說不能將手下的兵馬完好的帶迴去,則勢必將對東吳的實力造成重創!如此一
來,即便是攻破了宜陽,東吳也將無法成為天下霸主!
擺在呂蒙麵前的是兩難抉擇,周瑜的遺書還在呂蒙的懷中,何去何從,呂蒙一時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都看著呂蒙,現在呂蒙必須盡快的作出決定。
徐盛、潘璋二人是絕不肯讓程普身陷危難之中的。 雖然帳中眾將口口聲聲說“十萬兵”,可其實現在呂蒙手下哪裏還有十萬兵?這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隻是為了讓手下人覺得自己一方兵馬雄壯,隻是為了讓劉征這邊
感受到壓力,讓夏侯惇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實際上魯陽之戰、新城之戰、陸渾之戰,三場大戰下來,呂蒙這邊折損至少有兩三萬人!現在呂蒙手下滿打滿算恐怕也就七萬兵力。
夏侯惇的兵力是實打實的,即便是調走了虎豹騎,夏侯惇加上曹洪兩部至少也有五萬之數。這既可能是呂蒙助力,也有可能是呂蒙的威脅。 當然,三方勢力中,劉征折損的最嚴重,二十萬兵出來,現在已經折損大半,麒麟衛加上麒麟軍已經隻有兩萬出頭,張遼所部幾乎折損殆盡,馬超、張郃、龐德三軍
加起來也不過五萬人,全部兵力加起來也隻有七萬餘人,而且是身陷重圍,糧草不足,軍心大挫,疲憊不堪。
“好吧!傳我將令!明日一早即刻後撤!徐盛、潘璋!”呂蒙終於開口道。
二人上前,呂蒙令道:“你二人各率所部先行,盡快趕到宛城,相助程普將軍!”
二人一聽呂蒙終於答應,當即領命而去。
隨後呂蒙又下令黃蓋、韓當二人各引其部,韓當先駐新城,黃蓋退迴廣成關,呂蒙自將剩餘兵馬隨後撤迴潁川境內。
“諸位將軍聽著!既是決議撤軍,務求其速!不使有變!”
呂蒙擔心的不是漢王而是曹軍,因為漢王已經沒有餘力,隻有曹軍可能趁機出手。
很快,東吳全軍便行動了起來,曹洪安排了斥候密切注視東吳兵的行動,發現了東吳兵的異常,曹洪立即便將消息送迴了伊闕關!
夏侯惇正等著呂蒙再次與劉征開戰,卻沒有想到先接到的是呂蒙將要撤軍的消息!
“此消息屬實麽?你等可探查清楚了?”夏侯惇懷疑軍情有誤,於是再三確認道。
來人迴話道:“絕無虛假!吳軍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吳軍徐盛、潘璋所部已經開始後撤!其餘人馬也都有後撤跡象!”
夏侯惇一聽,頓時唏噓起來。
司馬懿眼珠子直轉了好幾圈,腦子裏麵已經想到了多種可能!
“將軍!此必東吳禍起身側!”司馬懿當即斷定道。
“何謂禍起身側?”夏侯惇不禁問道。 司馬懿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肯定的說道:“在下以為,或是劉備與孫權反目了!如期不然,呂蒙何以如此匆忙迴軍?漢王就在眼前,而呂蒙不顧,其憂必甚於漢王!
在下想不到還有什麽比劉備反目更令東吳憂重!”
夏侯惇當然不能僅聽司馬懿一人的揣度,於是再看向蔣濟和田疇二人。
蔣濟亦是附聲司馬懿道:“在下以為仲達之言在理!”
田疇亦是說道:“照眼下情勢看來,恐怕也隻有這種可能了!”
夏侯惇見三人的意見如此同意,心裏也認同了司馬懿的說法,於是言道:“既然呂蒙撤軍了,那就讓曹子廉也迴來吧!”
“呂蒙撤軍,此乃大好機會,將軍為何不趁勢一舉滅了呂蒙,進收潁川、兗州之地?”司馬懿突然向夏侯惇建言道。
夏侯惇頓起疑慮道:“此事恐怕不妥!未得魏公下令,我等不可輕舉妄動!”
夏侯惇這個“輕舉妄動”是指打破與東吳的軍事聯盟,這件事情不在夏侯惇職權範圍之內。 司馬懿卻是勸說道:“事有權變,魏公與東吳之盟不過是為了共同對付漢王,如今呂蒙撤軍,乃是東吳自毀盟約,將軍名正而言順!且將在外軍命尚且有所不受,魏公
遠在鄴城,豈知此間情勢之變化!若等請命於魏公,良機已悄然而失矣!望將軍三思!”
司馬懿這個人沒有什麽顧及,行事也很是另類,可是夏侯惇不是!夏侯惇向來唯曹操之命是從!除了自己職權範圍之內的事情,其餘的夏侯惇絕不肯擅自行事!
夏侯惇目前的職權是執掌河南諸軍事,但與東吳和還是戰,這就不屬於軍事範疇了,外交大方向,必須是由曹操決定。
“仲達不必多言了!此事非先稟明魏公不可!我即派出加急快馬趕赴鄴城,若魏公令道之時,呂蒙尚未撤走,那便按你說的行事!”
隨後夏侯惇便製止了司馬懿的繼續勸說,當即修書一封,發往了冀州鄴城。 其實夏侯惇也並非是完全不願意變通,比如洛陽天子駕崩一事,夏侯惇就是先斬後奏。其實現在夏侯惇猶豫,是他因為他猜不到曹操的態度。天子駕崩一事,夏侯惇完全可以猜到曹操會怎麽做。但現在不同,因為事關未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