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計策考慮的周全,正中劉備所想,劉備也沒有猶豫,這樣大好的翻身機會,劉備怎能錯過?無論如何總好過一直背著朝廷叛逆的惡名,於是當即領受荊王之位,其餘的事情可以再考慮。
劉備受封之後,再次落座,陳到、劉封等人都為劉備而趕到高興,至於陳宮、諸葛亮、蒯越、伊籍等,卻是頗有疑慮。
“曹操此計甚是歹毒啊!”諸葛亮問道。
劉備幹笑了笑道:“定是曹操計策無疑,軍師說說,此計毒在何處?”
諸葛亮搖了搖羽扇,這會兒天氣正是炎熱,一直沒有離手的羽扇,終於算是派上了正經用場。“按規矩,凡封王之地,不過一城或一郡,強如漢王,其初也不過漢中一郡。如此,則主公應當為長沙王,而今卻是荊王的名號!誰都知道,荊北三郡皆在孫權手中,曹操此舉是定然要挑起主公與江東孫權
的爭鬥啊!即便主公受其命而不行其事,難保江東因此而與主公遽生嫌隙。主公可與孫權一戰否?”
劉征的漢王是簡稱,原來應該叫做漢中王,乃漢中之王,隻是後來擴大了地盤而已。劉備的荊王那可就是荊州之王了。荊州隻有一半在劉備手裏,此舉毫無疑問有挑唆劉備奪去荊北三郡的意思。可即便劉備不這樣做,隻要他領了荊王這個名號,孫權看在眼裏,必然也會心生疑慮。畢竟這樣的話,劉備要是公然決裂出兵荊
北,也是名正言順。諸葛亮問劉備能與孫權一戰否,其實是在提醒劉備,既然領受了荊王的名號,那現在就要想好怎麽與江東孫權相處。若是決裂,早作準備,若是暫時不能,則也要早點派人去解釋清楚,表示自己的善意。
一麵兩相猜疑,生出事端。
劉備沉思了良久,仔細的盤算了自己的實力。眼下劉備手中全部的兵馬,加起來也不過十來萬,還要防範西麵,保不齊漢王便殺了過來。
“不能!”劉備最終還是承認了自己的差距。
“那就馬上派人出使壽春,明示孫權以無北顧之意!受封荊王,隻是為了正名,並無他圖。”諸葛亮當即建議道。
諸葛亮也明白,這個建議其實也隻能暫時有用,不過卻又不得不這樣做。
非我臣屬,其心必異!隻要是獨立的存在,早晚是有利益糾紛的,就算是想安守本土,別人也會有一千個理由來滅了你!
“真要如此著急嗎?”劉備的意思是,就算是領受了荊王的封號,也不必馬上就派出人去示好孫權。劉備就是想再觀望觀望局勢,然後再做決斷。誰知道漢王跟孫權會不會打起來,若是兩邊打起來了,劉備便不必再對孫權卑躬
屈膝,完全可以趁機奪取荊北三郡。諸葛亮卻是已經看出,漢王的眼睛現在依舊隻在曹操這邊,跟江東孫權一時是打不起來。這種情況下,早點示好更加有利於劉備現在的處境。畢竟孫權與曹操已經進入了休兵階段,萬一孫權感到威脅,調
集兵馬撲向劉備,那可就不妙了!
因此,劉備必須趁早打消孫權的疑慮,或者至少讓孫權不感覺到太大的威脅,如此,才能求得兩邊平安無事。
諸葛亮仔細為劉備分析了時局,最後說道:“此事宜早不宜遲。”
聽罷諸葛亮的建議之後,劉備歎了口氣,略微有些遺憾,但還是說道:“既然如此,就按軍師說的辦吧!機伯兄,你曾去江東打過交道,此番還得煩你前去壽春走一趟!”
用兵用計方麵,伊籍插不上手,而在與江東打交道方麵,伊籍卻是個何事的人選,無論經驗,還是其在劉備麾下的地位,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伊籍欣然領命,於是在領受了王號之後,劉備立即準備了厚禮,由伊籍帶著送往了壽春。
在派出伊籍向孫權示好的同時,劉備也沒有忘了另一個示好的渠道,那就是孫尚香。
得到王號之後,劉備當天便去了孫尚香別院,明裏暗裏,都是為了在孫尚香麵前表現自己對孫權的“敬重”,對江東的“看重”。
孫尚香自有與江東溝通的渠道,看到劉備如此表現,倒也很是滿意,於是便將劉備對孫權的敬意傳迴了江東。
劉備雖然領受了荊王封號,但卻不敢做的太張揚,也並沒有大肆的署置百官,公卿官員,一概不置。
諸葛亮晉升為軍師將軍,陳宮為國相,宗室出身的主簿劉琰為太傅,簡雍、陳震為仆射,伊籍、蒯越為大夫。除此之外,就是晉升了一些將軍。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陳到為護軍將軍,李嚴為輔漢將軍,魏延為牙門將軍,水軍劉磐、劉虎分別為伏波將軍、淩江將軍,汝南舊部劉勳、雷簿分別為昭信將軍
、討虜將軍,五溪蠻夷首領沙摩柯為五溪將軍。
劉備不比孫權,他沒有那麽多需要安撫的人,隻要安撫住幾個主要的,基本上就可以了。孫權正為自己進位為王而高興的時候,劉備被封王的消息也傳到了孫權耳朵裏。聽聞劉備被敕封為荊王,孫權頓時惱怒。孫權惱怒的不是曹操挑撥離間,而是劉備竟然毫不猶豫的領受了!這在孫權看來,
劉備必有異圖!見孫權為此很是動怒,魯肅擔心孫權亂來,於是趕緊勸道:“主公,劉備未必真敢與主公反目,今日雖然受了王爵,但劉備實力依然弱小,不足與東吳一戰!劉備身邊有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必不會眼看著劉
備做出愚蠢之事!主公不妨稍安幾日,且看那劉備接下來有何動靜!”
魯肅猜測,如若劉備不願與東吳交惡,勢必要派人來說明。因此才勸孫權稍安勿躁,以免擦槍走火,釀成難以收拾的局麵。要知道曹操雖敗退,卻依舊虎視眈眈的看著孫權的動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審時度勢,才稱棟梁之臣。
魯肅已然感覺到孫權的變化,因此才更要在必要的時候出言勸導。否則,剛剛獨領風騷的霸主,隻怕是轉眼要成空。也虧得有魯肅這樣的臣子,孫權的大業,都是建立在江東有一大批幹才的基礎上,如若不然,早就湮滅在割據兼並戰爭之中。
劉備受封之後,再次落座,陳到、劉封等人都為劉備而趕到高興,至於陳宮、諸葛亮、蒯越、伊籍等,卻是頗有疑慮。
“曹操此計甚是歹毒啊!”諸葛亮問道。
劉備幹笑了笑道:“定是曹操計策無疑,軍師說說,此計毒在何處?”
諸葛亮搖了搖羽扇,這會兒天氣正是炎熱,一直沒有離手的羽扇,終於算是派上了正經用場。“按規矩,凡封王之地,不過一城或一郡,強如漢王,其初也不過漢中一郡。如此,則主公應當為長沙王,而今卻是荊王的名號!誰都知道,荊北三郡皆在孫權手中,曹操此舉是定然要挑起主公與江東孫權
的爭鬥啊!即便主公受其命而不行其事,難保江東因此而與主公遽生嫌隙。主公可與孫權一戰否?”
劉征的漢王是簡稱,原來應該叫做漢中王,乃漢中之王,隻是後來擴大了地盤而已。劉備的荊王那可就是荊州之王了。荊州隻有一半在劉備手裏,此舉毫無疑問有挑唆劉備奪去荊北三郡的意思。可即便劉備不這樣做,隻要他領了荊王這個名號,孫權看在眼裏,必然也會心生疑慮。畢竟這樣的話,劉備要是公然決裂出兵荊
北,也是名正言順。諸葛亮問劉備能與孫權一戰否,其實是在提醒劉備,既然領受了荊王的名號,那現在就要想好怎麽與江東孫權相處。若是決裂,早作準備,若是暫時不能,則也要早點派人去解釋清楚,表示自己的善意。
一麵兩相猜疑,生出事端。
劉備沉思了良久,仔細的盤算了自己的實力。眼下劉備手中全部的兵馬,加起來也不過十來萬,還要防範西麵,保不齊漢王便殺了過來。
“不能!”劉備最終還是承認了自己的差距。
“那就馬上派人出使壽春,明示孫權以無北顧之意!受封荊王,隻是為了正名,並無他圖。”諸葛亮當即建議道。
諸葛亮也明白,這個建議其實也隻能暫時有用,不過卻又不得不這樣做。
非我臣屬,其心必異!隻要是獨立的存在,早晚是有利益糾紛的,就算是想安守本土,別人也會有一千個理由來滅了你!
“真要如此著急嗎?”劉備的意思是,就算是領受了荊王的封號,也不必馬上就派出人去示好孫權。劉備就是想再觀望觀望局勢,然後再做決斷。誰知道漢王跟孫權會不會打起來,若是兩邊打起來了,劉備便不必再對孫權卑躬
屈膝,完全可以趁機奪取荊北三郡。諸葛亮卻是已經看出,漢王的眼睛現在依舊隻在曹操這邊,跟江東孫權一時是打不起來。這種情況下,早點示好更加有利於劉備現在的處境。畢竟孫權與曹操已經進入了休兵階段,萬一孫權感到威脅,調
集兵馬撲向劉備,那可就不妙了!
因此,劉備必須趁早打消孫權的疑慮,或者至少讓孫權不感覺到太大的威脅,如此,才能求得兩邊平安無事。
諸葛亮仔細為劉備分析了時局,最後說道:“此事宜早不宜遲。”
聽罷諸葛亮的建議之後,劉備歎了口氣,略微有些遺憾,但還是說道:“既然如此,就按軍師說的辦吧!機伯兄,你曾去江東打過交道,此番還得煩你前去壽春走一趟!”
用兵用計方麵,伊籍插不上手,而在與江東打交道方麵,伊籍卻是個何事的人選,無論經驗,還是其在劉備麾下的地位,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伊籍欣然領命,於是在領受了王號之後,劉備立即準備了厚禮,由伊籍帶著送往了壽春。
在派出伊籍向孫權示好的同時,劉備也沒有忘了另一個示好的渠道,那就是孫尚香。
得到王號之後,劉備當天便去了孫尚香別院,明裏暗裏,都是為了在孫尚香麵前表現自己對孫權的“敬重”,對江東的“看重”。
孫尚香自有與江東溝通的渠道,看到劉備如此表現,倒也很是滿意,於是便將劉備對孫權的敬意傳迴了江東。
劉備雖然領受了荊王封號,但卻不敢做的太張揚,也並沒有大肆的署置百官,公卿官員,一概不置。
諸葛亮晉升為軍師將軍,陳宮為國相,宗室出身的主簿劉琰為太傅,簡雍、陳震為仆射,伊籍、蒯越為大夫。除此之外,就是晉升了一些將軍。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陳到為護軍將軍,李嚴為輔漢將軍,魏延為牙門將軍,水軍劉磐、劉虎分別為伏波將軍、淩江將軍,汝南舊部劉勳、雷簿分別為昭信將軍
、討虜將軍,五溪蠻夷首領沙摩柯為五溪將軍。
劉備不比孫權,他沒有那麽多需要安撫的人,隻要安撫住幾個主要的,基本上就可以了。孫權正為自己進位為王而高興的時候,劉備被封王的消息也傳到了孫權耳朵裏。聽聞劉備被敕封為荊王,孫權頓時惱怒。孫權惱怒的不是曹操挑撥離間,而是劉備竟然毫不猶豫的領受了!這在孫權看來,
劉備必有異圖!見孫權為此很是動怒,魯肅擔心孫權亂來,於是趕緊勸道:“主公,劉備未必真敢與主公反目,今日雖然受了王爵,但劉備實力依然弱小,不足與東吳一戰!劉備身邊有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必不會眼看著劉
備做出愚蠢之事!主公不妨稍安幾日,且看那劉備接下來有何動靜!”
魯肅猜測,如若劉備不願與東吳交惡,勢必要派人來說明。因此才勸孫權稍安勿躁,以免擦槍走火,釀成難以收拾的局麵。要知道曹操雖敗退,卻依舊虎視眈眈的看著孫權的動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審時度勢,才稱棟梁之臣。
魯肅已然感覺到孫權的變化,因此才更要在必要的時候出言勸導。否則,剛剛獨領風騷的霸主,隻怕是轉眼要成空。也虧得有魯肅這樣的臣子,孫權的大業,都是建立在江東有一大批幹才的基礎上,如若不然,早就湮滅在割據兼並戰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