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三日之約
劉璝建議劉璋急調江州嚴顏來救,而成都附近兵馬全都都收入城中,堅城據守,這本是目前最好的計策,劉璋本來也同意。
但是誰知道轉眼之間,劉璋竟然又傳來命令,令劉璝、鄧賢、冷苞三人率部出城阻敵,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莫須有的猜疑。
劉璋的位置得來不正,因此其對個人地位的關心勝過一切。然而劉璋這個人又極其不善玩平衡之術,致使自己一直被左右掣肘。待到趙韙、陰浦、龐羲三人死後,劉璋可以完全作主的時候,卻又糊塗行事,妄聽讒言,實在是可悲可歎。
三將被劉璋再度“攆”出城,劉璝心中雖然迷惑,但是出於一個為將者的操守,劉璝還是決定不遺餘力的為益州做最後決死之戰。
說是決死之戰是因為劉璝知道自己沒有任何一絲贏的機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二位將軍!此戰你我恐兇多吉少,璝立意決死,二位當若何?”劉璝為鄧賢、冷苞道。
二人沉默不語。
說實話,鄧賢、冷苞雖然也是蜀中名將,但是這二人與劉璝還是有所不同。
劉璝選擇盡忠如此是因為劉焉為益州之主的時候,是將劉璝當義子看待的,畢竟二人皆是姓劉,雖然沒有親緣關係。
三人皆對劉璋感到失望,但是劉璝雖然失望,卻是斷斷不肯行悖逆之事。
鄧賢、冷苞二人是很稱職的領兵將軍,既然吃的是劉璋給的俸祿,那麽給劉璋效力也是理所當然,而且這也是為將者的本分。
但是要說道如劉璝這般願意為劉璋決死一戰,二人卻是猶豫了起來。
大丈夫死法有很多種,愚忠而死是最不可取。然人各有天數,但盡力而為便是。
“將軍!我等既食主公之祿,自當為益州死戰,勝敗自有天數,生死不可期。”鄧賢對劉璝如此迴話道。
生死不可期,這話的意思就很明白了!
劉璝當然也能理解二人,不過得到了二人願為益州而戰的承諾,劉璝心中還是很欣喜。
“既如此,今日本將便與二位約定!此一戰必傾盡全力,如若不敵,二位生死順逆自決,劉璝絕無怨言!”劉璝臉上神情堅毅,大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樣子,對二人抱拳說道。
二人有感於劉璝的膽氣,也對劉璝抱拳說道:“此戰過後,我等三人前途難料,與將軍共事多年,實是鄧賢之幸!”
冷苞也對劉璝抱拳如是說道。
成都之外,殘陽枯草,秋風帶來的肅殺之氣,彌漫在這行進於狂野的一萬兵馬之中,仿佛昭示著這些人的命運。
“稟將軍!劉璋分兵駐守雒縣地界,正駐紮雁江之畔。”斥候迴報張遼道。
眾人聞言皆是驚疑。
“這是何故?那劉璝棄綿竹而不顧,難道不是要據成都而堅守?”張遼大惑不解。
其他人也很是迷惑,按理來說,像綿竹這樣險要的地方都不要了,那當然隻有一種可能,就是將兵馬全部集結迴城。然而現在的情況卻實在是出乎眾人意料。
杜微起初也大為不解,但細想了一番之後,臉上卻浮現出了笑意。
“劉璋啊劉璋!終究無容人之量,借刀殺人竟也不分時候!實在可笑!”杜微不禁感慨道。
“先生此話怎講?那劉璋此舉何意,還請先生詳解。”張遼對杜微道。
杜微雖然沒有參與益州的政治,但是對於益州的情況卻是十分關注,也十分了解。益州州府之中的議曹從事,蜀郡杜瓊與杜微有同學之誼,二人頗多交往,許多益州內情,杜微都是從此在才知道。
於是杜微便將劉璋這個人的性情,以及與劉璝等人的關係、瓜葛、過往都詳細說了出來。
這些事情,不但張遼、張繡、閻行三個“外人”聽了咋舌,就連吳班、雷銅等人聽了也是感慨萬千。
“想不到劉季玉竟是如此之人!昏庸若此,恨不早醒悟啊!”吳班感慨道。
“聽先生所言,那劉璝也算是個忠義之士,既然如此,我當給其一個體麵!請先生為我擬一封戰書,送予劉璝,三日後雁江一戰決生死!”張遼對杜微說道。
眾人散去之後,杜微拱手對張遼道:“將軍高瞻遠矚,誠乃當世名將!”
張遼並非是自矜之人,麵對杜微的拱手稱讚,張遼問道:“先生知我何意?”
“那劉璋自授柄於將軍,將軍不過是順手接來。此戰必是擊潰劉璋最後一戰!既與劉璝約定三日之後,那成都城中豈不盡皆觀望成敗?而劉璝一旦軍敗,是使成都軍民盡皆喪膽,如此便可不戰而破!”
毫無疑問,成都之外的這一戰,將真正決定劉璋是否還能夠穩坐成都。
劉璋雖然寄希望於劉璝能夠拖延張遼兵馬,而後自己據守城池,等著嚴顏來救。可是劉璋實際上根本就不懂軍心、民心、士心!
張遼約定三日之後,其實就是要讓成都所有人都將目光集結於此戰。有三天的時間發酵,足夠將成都城中所有人的情緒提到最高點。
而在這個“最高點”,張遼要全力一擊!以狂風掃落葉之勢將成都軍民的信心掃除幹淨!
沒有什麽比喪失了鬥誌更可怕!
在成都數十萬人麵前將劉璝擊潰,這就是張遼這個決定的用意所在,如果事成,極有可能免去攻城之苦,也可以免去更多的生靈塗炭。
張遼的立意出發點無疑與杜微的觀念是一致的,這也是在張遼說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杜微沒有絲毫異議的原因。
但是,杜微其實也隻說對了一半。
“先生所言不錯!不過,我也確實想給劉璝將軍一個體麵。遼從軍十數年,最是敬佩忠義之士,那劉璝豈不知出城是送死?然而卻能如此決絕,可見其不失為一位名將!名將當有名將的歸所,這是遼對劉璝將軍的成全!”
張遼見多了生死,唯有如這等忠義且視死如歸的人往往會令其動容。
智計取巧當然也可以攻破成都,可是這樣得來的成都,恐怕人心不服,將心不服。
對一個決意死戰的將軍,戰場才是最好的歸所。
劉璝建議劉璋急調江州嚴顏來救,而成都附近兵馬全都都收入城中,堅城據守,這本是目前最好的計策,劉璋本來也同意。
但是誰知道轉眼之間,劉璋竟然又傳來命令,令劉璝、鄧賢、冷苞三人率部出城阻敵,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莫須有的猜疑。
劉璋的位置得來不正,因此其對個人地位的關心勝過一切。然而劉璋這個人又極其不善玩平衡之術,致使自己一直被左右掣肘。待到趙韙、陰浦、龐羲三人死後,劉璋可以完全作主的時候,卻又糊塗行事,妄聽讒言,實在是可悲可歎。
三將被劉璋再度“攆”出城,劉璝心中雖然迷惑,但是出於一個為將者的操守,劉璝還是決定不遺餘力的為益州做最後決死之戰。
說是決死之戰是因為劉璝知道自己沒有任何一絲贏的機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二位將軍!此戰你我恐兇多吉少,璝立意決死,二位當若何?”劉璝為鄧賢、冷苞道。
二人沉默不語。
說實話,鄧賢、冷苞雖然也是蜀中名將,但是這二人與劉璝還是有所不同。
劉璝選擇盡忠如此是因為劉焉為益州之主的時候,是將劉璝當義子看待的,畢竟二人皆是姓劉,雖然沒有親緣關係。
三人皆對劉璋感到失望,但是劉璝雖然失望,卻是斷斷不肯行悖逆之事。
鄧賢、冷苞二人是很稱職的領兵將軍,既然吃的是劉璋給的俸祿,那麽給劉璋效力也是理所當然,而且這也是為將者的本分。
但是要說道如劉璝這般願意為劉璋決死一戰,二人卻是猶豫了起來。
大丈夫死法有很多種,愚忠而死是最不可取。然人各有天數,但盡力而為便是。
“將軍!我等既食主公之祿,自當為益州死戰,勝敗自有天數,生死不可期。”鄧賢對劉璝如此迴話道。
生死不可期,這話的意思就很明白了!
劉璝當然也能理解二人,不過得到了二人願為益州而戰的承諾,劉璝心中還是很欣喜。
“既如此,今日本將便與二位約定!此一戰必傾盡全力,如若不敵,二位生死順逆自決,劉璝絕無怨言!”劉璝臉上神情堅毅,大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樣子,對二人抱拳說道。
二人有感於劉璝的膽氣,也對劉璝抱拳說道:“此戰過後,我等三人前途難料,與將軍共事多年,實是鄧賢之幸!”
冷苞也對劉璝抱拳如是說道。
成都之外,殘陽枯草,秋風帶來的肅殺之氣,彌漫在這行進於狂野的一萬兵馬之中,仿佛昭示著這些人的命運。
“稟將軍!劉璋分兵駐守雒縣地界,正駐紮雁江之畔。”斥候迴報張遼道。
眾人聞言皆是驚疑。
“這是何故?那劉璝棄綿竹而不顧,難道不是要據成都而堅守?”張遼大惑不解。
其他人也很是迷惑,按理來說,像綿竹這樣險要的地方都不要了,那當然隻有一種可能,就是將兵馬全部集結迴城。然而現在的情況卻實在是出乎眾人意料。
杜微起初也大為不解,但細想了一番之後,臉上卻浮現出了笑意。
“劉璋啊劉璋!終究無容人之量,借刀殺人竟也不分時候!實在可笑!”杜微不禁感慨道。
“先生此話怎講?那劉璋此舉何意,還請先生詳解。”張遼對杜微道。
杜微雖然沒有參與益州的政治,但是對於益州的情況卻是十分關注,也十分了解。益州州府之中的議曹從事,蜀郡杜瓊與杜微有同學之誼,二人頗多交往,許多益州內情,杜微都是從此在才知道。
於是杜微便將劉璋這個人的性情,以及與劉璝等人的關係、瓜葛、過往都詳細說了出來。
這些事情,不但張遼、張繡、閻行三個“外人”聽了咋舌,就連吳班、雷銅等人聽了也是感慨萬千。
“想不到劉季玉竟是如此之人!昏庸若此,恨不早醒悟啊!”吳班感慨道。
“聽先生所言,那劉璝也算是個忠義之士,既然如此,我當給其一個體麵!請先生為我擬一封戰書,送予劉璝,三日後雁江一戰決生死!”張遼對杜微說道。
眾人散去之後,杜微拱手對張遼道:“將軍高瞻遠矚,誠乃當世名將!”
張遼並非是自矜之人,麵對杜微的拱手稱讚,張遼問道:“先生知我何意?”
“那劉璋自授柄於將軍,將軍不過是順手接來。此戰必是擊潰劉璋最後一戰!既與劉璝約定三日之後,那成都城中豈不盡皆觀望成敗?而劉璝一旦軍敗,是使成都軍民盡皆喪膽,如此便可不戰而破!”
毫無疑問,成都之外的這一戰,將真正決定劉璋是否還能夠穩坐成都。
劉璋雖然寄希望於劉璝能夠拖延張遼兵馬,而後自己據守城池,等著嚴顏來救。可是劉璋實際上根本就不懂軍心、民心、士心!
張遼約定三日之後,其實就是要讓成都所有人都將目光集結於此戰。有三天的時間發酵,足夠將成都城中所有人的情緒提到最高點。
而在這個“最高點”,張遼要全力一擊!以狂風掃落葉之勢將成都軍民的信心掃除幹淨!
沒有什麽比喪失了鬥誌更可怕!
在成都數十萬人麵前將劉璝擊潰,這就是張遼這個決定的用意所在,如果事成,極有可能免去攻城之苦,也可以免去更多的生靈塗炭。
張遼的立意出發點無疑與杜微的觀念是一致的,這也是在張遼說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杜微沒有絲毫異議的原因。
但是,杜微其實也隻說對了一半。
“先生所言不錯!不過,我也確實想給劉璝將軍一個體麵。遼從軍十數年,最是敬佩忠義之士,那劉璝豈不知出城是送死?然而卻能如此決絕,可見其不失為一位名將!名將當有名將的歸所,這是遼對劉璝將軍的成全!”
張遼見多了生死,唯有如這等忠義且視死如歸的人往往會令其動容。
智計取巧當然也可以攻破成都,可是這樣得來的成都,恐怕人心不服,將心不服。
對一個決意死戰的將軍,戰場才是最好的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