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
劉征這邊順利的翻越了米倉山,張遼先鋒兵馬順利的到達了漢昌。
起初漢昌張謙未得誘敵之令,以兵嚴防死守,憑借漢昌地利,倒也阻擋了張遼多次進攻,但終究是力有不支。
張謙最開始得到的是龐羲死守之命,因而不曾後退半步,士卒傷亡過甚,眼見手下兵馬將要於漢昌俱為齏粉,忽然再次接到龐羲度情後撤的軍令,這可讓張謙大鬆了一口氣。
於是張謙立即分派下去,待張遼再次進攻,稍作抵抗,便行後撤。
張遼由此幾乎再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漢昌,接著又連續拿下檬頭、蕩石兩處關要,兵鋒直指宣漢。
劉征領軍在後,接到張遼捷報,並不曾生疑。見其兵鋒正盛,於是便令張任即刻趕上,隨張遼攻取宣漢,而自己則領兵進入漢昌稍作休整。
劉征不著急帶著兵馬趕上張遼,其實也是出於謹慎考慮,畢竟巴中群山連綿,地勢險峻,若自己將全部兵馬集於一處,萬一被人斷後,那可就進退不得了。所以實際上劉征是在為張遼、張任免除後顧之憂。以四路兵馬相間而行,互相可以支應,一處遇險,兩頭可以救急。同時也是為了糧草物資能夠順利轉達。
張謙退往宣漢與鄧芝會合,這才問道:“太守先命我死守,而後又讓我撤軍,此為何意?”
鄧芝自是知曉原因,但他不能對張謙明說,萬一張謙守口不住,有人被劉征俘虜,掏出益州用心,那可就白費功夫了。
“漢王勢急,兵鋒正盛,漢昌之地偏遠,不足據守,糧草輜重運轉不便,故而當棄則棄,不必為此徒耗兵力。張司馬無需揣度太守用心,隻管聽命行事便可!”鄧芝對張謙應付道。
張謙有一子名叫張嶷,自小便喜兵事,年已十三歲,亦隨在張謙軍中。
張謙迴帳之後,將鄧芝原話說給了兒子聽,卻沒想到張嶷聽了直搖頭。
“你這是何意?”張謙摸了摸兒子的頭問道。
張嶷稍顯稚嫩的迴答道:“若太守真是認為漢昌不可守,卻為何前後軍令不一?且太守並非忍讓之人,怎會輕易令父親撤軍?此中必有蹊蹺!”
十三歲的張嶷一句話令張謙大感吃驚,不免對自己的兒子刮目相看。
“嶷兒說說看,太守到底是何用意?”張謙問道。
“輕守而後撤,當是誘敵之計!鄧世叔不肯對父親明言,可見確有其事。不過至於為什麽要誘敵深入,這就不是兒子所能想到的了!”張嶷如是說道。
張謙聽了在理,心中十分高興。他也清楚自己此生怕是隻有這樣的本事了,不過兒子張嶷這一番話語,則令張謙滿懷期待。
“嶷兒將來成就定能超過為父!”張謙很是滿意的又摸了摸張嶷的腦袋。
“還有一事,父親切記!太守雖然有誘敵的意思,但絕不能再讓手下將士聽到,否則萬一泄密,那就功虧一簣了!”張嶷倒像個老謀深算的人一樣提醒自己父親道。
張謙明白其中厲害,於是點了點頭,心中益發高興。
再說張遼這邊,引兵來到宣漢城下搦戰,鄧芝閉門不出,張遼令閻行連攻三陣,皆不得成功。
宣漢乃是巴西重鎮,自然非漢昌能比。張遼於是退下兵馬,等待張任所部趕上,同時也將宣漢軍情通報漢昌。
劉征這邊接獲軍報,得知張遼受阻,於是召來司馬懿商議。
司馬懿思忖了一番,指著地圖上西南一處說道:“龐羲兵馬不多,如今分割多處,宣漢為我軍進軍路線擋路巨石,空非旦夕可破!漢王不如令張繡將軍引軍往西南,進取閬中,此令龐羲左右不得相顧,我軍隻需破其一處,便可伺機調整進軍路線!”
劉征看著行軍圖,仔細思索良久,他倒不是懷疑司馬懿的計策有沒有用,而是一旦張繡分兵取閬中,則自己勢必要留守漢昌,作為後鎮。
司馬懿也看出劉征疑慮,於是又進言道:“若張繡將軍取下閬中,則我左右再無隱憂,漢王可著一偏將率軍千人留守漢昌,轉調物資足矣!而漢王依舊可以領兵跟上張遼將軍先鋒。”
司馬懿這話說得的在理,劉征點頭稱是,同時又想到馬雲祿一直跟在自己身邊,正好可以派上用場,又能令其不再隨自己前行,如此自己也可更加放心。
說實話,劉征確實一直都不放心馬雲祿總是跟在自己身邊,畢竟兵爭之事,他又是馬騰的女兒,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不但是自己難以原諒自己,那馬騰西涼兵馬也決計要與自己糾纏不清,這可不是劉征所願意見到的。
可這馬雲祿偏偏又是個執拗的性子,巴不得與劉征寸步不離。現在劉征正好可以借此令其領軍呆在漢昌,以軍情相協,想必馬雲祿不會拒絕。
“如此甚好!此計若為我軍尋得捷徑,去巴西首功當屬於仲達!”劉征對司馬懿的計策讚道。
司馬懿也並不知道,這正中黃權下懷!
張繡副將狐篤,正是閬中人,聽到漢王令他二人前去攻取閬中,狐篤心下歡喜,於是便隨著張繡飛馳閬中而去。
張繡也是一員猛將,狐篤又有思鄉之情,二人合力猛攻之下,黃權棄守城池,當即引兵退至充國!
本來司馬懿是意思是先拿下閬中,然後再看龐羲反應,但張繡卻按捺不住,想要乘勝南下。隻兩日,便再下充國!
充國與閬中相距不遠,這也是張繡敢於繼續進軍的原因。
拿下充國之後,張繡這才勒住勢頭,令人迴報漢昌。
劉征見張繡沒有嚴格遵守軍令,當即很是不滿,司馬懿在一旁勸道:“漢王息怒!張繡將軍勇武,且充國相距閬中不遠,想來張將軍心中還是有分寸!如今正值我軍氣盛,不可責之過激,免傷軍心!但以微辭警之即可,至於違令之事,以後再說不遲。”
劉征當然知道張繡性情,雖然氣盛,但並非不管不顧之人,隻是行軍之中,最忌下違上令。張繡已經是一軍主帥,處事還如此衝動,這令劉征很是失望。
張繡雖出自牛輔軍中,但自歸順以來,對劉征可謂是至忠至謹。這樣的將領,本是劉征有意任以重職,但張繡統兵比起徐晃、張遼、張任來卻又著實差了一個檔次。這也是劉征起先令其押後的原因。
劉征這邊順利的翻越了米倉山,張遼先鋒兵馬順利的到達了漢昌。
起初漢昌張謙未得誘敵之令,以兵嚴防死守,憑借漢昌地利,倒也阻擋了張遼多次進攻,但終究是力有不支。
張謙最開始得到的是龐羲死守之命,因而不曾後退半步,士卒傷亡過甚,眼見手下兵馬將要於漢昌俱為齏粉,忽然再次接到龐羲度情後撤的軍令,這可讓張謙大鬆了一口氣。
於是張謙立即分派下去,待張遼再次進攻,稍作抵抗,便行後撤。
張遼由此幾乎再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漢昌,接著又連續拿下檬頭、蕩石兩處關要,兵鋒直指宣漢。
劉征領軍在後,接到張遼捷報,並不曾生疑。見其兵鋒正盛,於是便令張任即刻趕上,隨張遼攻取宣漢,而自己則領兵進入漢昌稍作休整。
劉征不著急帶著兵馬趕上張遼,其實也是出於謹慎考慮,畢竟巴中群山連綿,地勢險峻,若自己將全部兵馬集於一處,萬一被人斷後,那可就進退不得了。所以實際上劉征是在為張遼、張任免除後顧之憂。以四路兵馬相間而行,互相可以支應,一處遇險,兩頭可以救急。同時也是為了糧草物資能夠順利轉達。
張謙退往宣漢與鄧芝會合,這才問道:“太守先命我死守,而後又讓我撤軍,此為何意?”
鄧芝自是知曉原因,但他不能對張謙明說,萬一張謙守口不住,有人被劉征俘虜,掏出益州用心,那可就白費功夫了。
“漢王勢急,兵鋒正盛,漢昌之地偏遠,不足據守,糧草輜重運轉不便,故而當棄則棄,不必為此徒耗兵力。張司馬無需揣度太守用心,隻管聽命行事便可!”鄧芝對張謙應付道。
張謙有一子名叫張嶷,自小便喜兵事,年已十三歲,亦隨在張謙軍中。
張謙迴帳之後,將鄧芝原話說給了兒子聽,卻沒想到張嶷聽了直搖頭。
“你這是何意?”張謙摸了摸兒子的頭問道。
張嶷稍顯稚嫩的迴答道:“若太守真是認為漢昌不可守,卻為何前後軍令不一?且太守並非忍讓之人,怎會輕易令父親撤軍?此中必有蹊蹺!”
十三歲的張嶷一句話令張謙大感吃驚,不免對自己的兒子刮目相看。
“嶷兒說說看,太守到底是何用意?”張謙問道。
“輕守而後撤,當是誘敵之計!鄧世叔不肯對父親明言,可見確有其事。不過至於為什麽要誘敵深入,這就不是兒子所能想到的了!”張嶷如是說道。
張謙聽了在理,心中十分高興。他也清楚自己此生怕是隻有這樣的本事了,不過兒子張嶷這一番話語,則令張謙滿懷期待。
“嶷兒將來成就定能超過為父!”張謙很是滿意的又摸了摸張嶷的腦袋。
“還有一事,父親切記!太守雖然有誘敵的意思,但絕不能再讓手下將士聽到,否則萬一泄密,那就功虧一簣了!”張嶷倒像個老謀深算的人一樣提醒自己父親道。
張謙明白其中厲害,於是點了點頭,心中益發高興。
再說張遼這邊,引兵來到宣漢城下搦戰,鄧芝閉門不出,張遼令閻行連攻三陣,皆不得成功。
宣漢乃是巴西重鎮,自然非漢昌能比。張遼於是退下兵馬,等待張任所部趕上,同時也將宣漢軍情通報漢昌。
劉征這邊接獲軍報,得知張遼受阻,於是召來司馬懿商議。
司馬懿思忖了一番,指著地圖上西南一處說道:“龐羲兵馬不多,如今分割多處,宣漢為我軍進軍路線擋路巨石,空非旦夕可破!漢王不如令張繡將軍引軍往西南,進取閬中,此令龐羲左右不得相顧,我軍隻需破其一處,便可伺機調整進軍路線!”
劉征看著行軍圖,仔細思索良久,他倒不是懷疑司馬懿的計策有沒有用,而是一旦張繡分兵取閬中,則自己勢必要留守漢昌,作為後鎮。
司馬懿也看出劉征疑慮,於是又進言道:“若張繡將軍取下閬中,則我左右再無隱憂,漢王可著一偏將率軍千人留守漢昌,轉調物資足矣!而漢王依舊可以領兵跟上張遼將軍先鋒。”
司馬懿這話說得的在理,劉征點頭稱是,同時又想到馬雲祿一直跟在自己身邊,正好可以派上用場,又能令其不再隨自己前行,如此自己也可更加放心。
說實話,劉征確實一直都不放心馬雲祿總是跟在自己身邊,畢竟兵爭之事,他又是馬騰的女兒,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不但是自己難以原諒自己,那馬騰西涼兵馬也決計要與自己糾纏不清,這可不是劉征所願意見到的。
可這馬雲祿偏偏又是個執拗的性子,巴不得與劉征寸步不離。現在劉征正好可以借此令其領軍呆在漢昌,以軍情相協,想必馬雲祿不會拒絕。
“如此甚好!此計若為我軍尋得捷徑,去巴西首功當屬於仲達!”劉征對司馬懿的計策讚道。
司馬懿也並不知道,這正中黃權下懷!
張繡副將狐篤,正是閬中人,聽到漢王令他二人前去攻取閬中,狐篤心下歡喜,於是便隨著張繡飛馳閬中而去。
張繡也是一員猛將,狐篤又有思鄉之情,二人合力猛攻之下,黃權棄守城池,當即引兵退至充國!
本來司馬懿是意思是先拿下閬中,然後再看龐羲反應,但張繡卻按捺不住,想要乘勝南下。隻兩日,便再下充國!
充國與閬中相距不遠,這也是張繡敢於繼續進軍的原因。
拿下充國之後,張繡這才勒住勢頭,令人迴報漢昌。
劉征見張繡沒有嚴格遵守軍令,當即很是不滿,司馬懿在一旁勸道:“漢王息怒!張繡將軍勇武,且充國相距閬中不遠,想來張將軍心中還是有分寸!如今正值我軍氣盛,不可責之過激,免傷軍心!但以微辭警之即可,至於違令之事,以後再說不遲。”
劉征當然知道張繡性情,雖然氣盛,但並非不管不顧之人,隻是行軍之中,最忌下違上令。張繡已經是一軍主帥,處事還如此衝動,這令劉征很是失望。
張繡雖出自牛輔軍中,但自歸順以來,對劉征可謂是至忠至謹。這樣的將領,本是劉征有意任以重職,但張繡統兵比起徐晃、張遼、張任來卻又著實差了一個檔次。這也是劉征起先令其押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