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賢被拒
劉征第一眼見到胡孔明就感到十分意外,沒想到這名氣引得諸多大族士子前來的胡孔明竟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白發老頭,此人與劉征相差也不過十歲左右,劉征倒是相看看這人究竟是否名實相副。
胡昭將劉征、趙雲請入茅廬,司馬懿也陪坐其次。
“劉征孤陋,未曾有聞先生大名,實在慚愧!若不是偶遇司馬仲達,幾乎錯過與先生相識之機。”劉征首先開口道。
胡昭命司馬懿在一旁煮茶侍待,聽到劉征說話,看了看司馬懿。
“昭不過一山野逸民,不敢當大名,卻不知漢王如何與仲達相識?”胡昭並不知道之前發生了什麽。
司馬懿趕忙出來說道:“適才那周生意欲加害學生,若非漢王相救,學生性命不保!”
胡昭聽了司馬懿這話,頗感震驚,想不到這周生竟然真的行此歹毒之事!這周生也曾求學於胡昭門下,但其人乖戾多怒,胡昭期望以仁德化解其戾氣,但這周生稟性難移。自司馬懿來後,二人之間因事生怨,胡昭也都看在眼裏,隻教司馬懿忍讓以對,沒想到這周生竟然真的行此兇事。
胡昭對漢王拱手說道:“讓漢王見笑了!這周生乃是本地豪族子弟,亦曾求學於我,今二弟子相殘,自是我的過錯!是胡昭育人無方。仲達能夠有驚無險,多謝漢王!”
“先生客氣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自是男兒本分,何況在下身為大漢諸王,又則能眼見大漢子民無辜受戮?此乃劉征分內之事!”
胡昭聽了劉征這話,拍手稱道:“好一個分內之事!漢王有此胸襟,體恤萬民,前途無量!”
劉征得到了胡昭的稱讚,並沒有很高興,反而是顯得心事重重。
胡昭看見劉征異樣,並沒有覺得奇怪。
“昭有一句話送給漢王,不知漢王願聽否?”
劉征趕緊迴話道:“先生賜教,劉征欣然領受!”
“天行有常,無往不複,一時困窘,不足為慮!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恤民生者,自有民助。漢王既能寬仁為懷,何憂天下之不平?昔高祖以微弱而終成大業,漢王今雖不據一州之地,然終有功成之時。”
胡昭的話倒還真是令劉征心情好了許多。
“多謝先生寬解!劉征誌在匡扶漢室,奈何遍地豺狼,常感力有不逮,計無所出,先生高才,不知可否指點一二?”
之前的話,劉征並不能看出這胡昭是否真有籌策之才,於是便想再深入的問一問。
胡昭聽到劉征這話,不禁笑了笑,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這才說道:“漢王這是在考校我啊!胡昭乃一介村野民夫,並無軍國之用,漢王緣木求魚,何行此謬事?”
胡昭顯然是看出了劉征的意圖,這話就是明確告訴劉征自己是不願意出山的。
劉征聽到胡昭的話,頓時覺得這胡昭果然才智過人,自己在胡昭麵前儼然無所躲藏,這樣的人才,劉征真不想輕易放過。
“先生誌潔高遠,隱此山中,自可保一身,然即可保一身,何不保天下?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先生乃飽學之士,當此亂世,正是有所作為之時。以此上智,捐棄山野,豈不可惜?”劉征問道。
胡昭聽到劉征能說出這樣的話,倒是頗感意外,劉征在胡昭的眼裏,確實不同於袁紹之流。
不過,胡昭早已經是無心功名,誌在山野,當然不是劉征幾句話能夠打動的。
兩漢之世,許多的名賢大儒,都選擇了隱居名山。這些人的誌向本來就不在朝野,史冊將這些人稱作“逸民”。逸民者,節行超逸,謂有德而隱處者。胡昭便是這樣的一個隱士。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隱士”,這些人也隱居在名山大川之中,不過這些人往往標榜自己不願沾染塵俗,又或者每每向人感慨自己有濟世之才而無所用。這些“隱士”們互相標榜,互相推崇,從而使自己名聲在外。而一旦有人能夠折節求用,便欣然接受,然後棄茅廬於不顧,投身世俗洪流,為求一己功業而不折手段。
兩種隱士都不少,後一種也確實有不少真才實學之人,借用這種手段自我營銷也無可厚非。
不過胡昭是純粹的前一種隱士,是真正的隱士。早年在冀州的時候,袁紹數次延請,胡昭皆不受,反而逃離冀州,來到這陸渾山。後來曹操發布“唯才是舉令”,也多次派人前來請胡昭出山,胡昭亦是推辭。由此可見,胡昭乃真隱士也!
劉征雖然是親自到訪,但胡昭心意堅決,無論劉征如何說話,胡昭都不為所動。
胡昭聽了劉征的話,笑道:“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於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普天之下,人皆有所,亦皆有其命,正如漢王,必得以身殉道於天下也!胡昭與漢王天命殊途,豈可同歸?”
劉征聽了胡昭的話,心裏自然很失落,看來這胡昭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為己所用了。不過好在胡昭雖不能為己所用,也不能為其他人所用,如此倒也無不可。
劉征與胡昭的對話,一旁煮茶的司馬懿都聽在耳中,聽到老師拒絕漢王時,司馬懿舀茶的手稍稍停頓了一下。
胡昭其實一直在關注司馬懿的表現,看到這一幕,胡昭其實已經心中有數。
劉征正感慨於胡昭不為己用,卻不想胡孔明接著又說道:“昭雖然無心仕途,不能為漢王效力,不過卻也願意為漢王舉薦一人!”
劉征聽到此話,急切的問道:“不知先生舉薦何人?”
胡昭看了看司馬懿,說道:“仲達!你今已二十有二,在我這裏也已經待了七年了,為師已無可授,何不就此出山,去施展一番?”
劉征這才明白胡昭是要舉薦自己的學生。可這司馬懿年紀輕輕,真有大本事嗎?劉征還是很持懷疑態度。而且司馬家篡魏的故事,作為後世人的劉征可是很清楚!自己若把司馬懿收為己用,誰知道他將來會怎麽樣?這可是顆定時炸彈,劉備、曹操如何對待自己,這些都還曆曆在目,劉征心裏可沒有把握能夠製住司馬懿,尤其是劉征從司馬懿的眼神中完全看不透他的真實想法。
劉征第一眼見到胡孔明就感到十分意外,沒想到這名氣引得諸多大族士子前來的胡孔明竟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白發老頭,此人與劉征相差也不過十歲左右,劉征倒是相看看這人究竟是否名實相副。
胡昭將劉征、趙雲請入茅廬,司馬懿也陪坐其次。
“劉征孤陋,未曾有聞先生大名,實在慚愧!若不是偶遇司馬仲達,幾乎錯過與先生相識之機。”劉征首先開口道。
胡昭命司馬懿在一旁煮茶侍待,聽到劉征說話,看了看司馬懿。
“昭不過一山野逸民,不敢當大名,卻不知漢王如何與仲達相識?”胡昭並不知道之前發生了什麽。
司馬懿趕忙出來說道:“適才那周生意欲加害學生,若非漢王相救,學生性命不保!”
胡昭聽了司馬懿這話,頗感震驚,想不到這周生竟然真的行此歹毒之事!這周生也曾求學於胡昭門下,但其人乖戾多怒,胡昭期望以仁德化解其戾氣,但這周生稟性難移。自司馬懿來後,二人之間因事生怨,胡昭也都看在眼裏,隻教司馬懿忍讓以對,沒想到這周生竟然真的行此兇事。
胡昭對漢王拱手說道:“讓漢王見笑了!這周生乃是本地豪族子弟,亦曾求學於我,今二弟子相殘,自是我的過錯!是胡昭育人無方。仲達能夠有驚無險,多謝漢王!”
“先生客氣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自是男兒本分,何況在下身為大漢諸王,又則能眼見大漢子民無辜受戮?此乃劉征分內之事!”
胡昭聽了劉征這話,拍手稱道:“好一個分內之事!漢王有此胸襟,體恤萬民,前途無量!”
劉征得到了胡昭的稱讚,並沒有很高興,反而是顯得心事重重。
胡昭看見劉征異樣,並沒有覺得奇怪。
“昭有一句話送給漢王,不知漢王願聽否?”
劉征趕緊迴話道:“先生賜教,劉征欣然領受!”
“天行有常,無往不複,一時困窘,不足為慮!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恤民生者,自有民助。漢王既能寬仁為懷,何憂天下之不平?昔高祖以微弱而終成大業,漢王今雖不據一州之地,然終有功成之時。”
胡昭的話倒還真是令劉征心情好了許多。
“多謝先生寬解!劉征誌在匡扶漢室,奈何遍地豺狼,常感力有不逮,計無所出,先生高才,不知可否指點一二?”
之前的話,劉征並不能看出這胡昭是否真有籌策之才,於是便想再深入的問一問。
胡昭聽到劉征這話,不禁笑了笑,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這才說道:“漢王這是在考校我啊!胡昭乃一介村野民夫,並無軍國之用,漢王緣木求魚,何行此謬事?”
胡昭顯然是看出了劉征的意圖,這話就是明確告訴劉征自己是不願意出山的。
劉征聽到胡昭的話,頓時覺得這胡昭果然才智過人,自己在胡昭麵前儼然無所躲藏,這樣的人才,劉征真不想輕易放過。
“先生誌潔高遠,隱此山中,自可保一身,然即可保一身,何不保天下?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先生乃飽學之士,當此亂世,正是有所作為之時。以此上智,捐棄山野,豈不可惜?”劉征問道。
胡昭聽到劉征能說出這樣的話,倒是頗感意外,劉征在胡昭的眼裏,確實不同於袁紹之流。
不過,胡昭早已經是無心功名,誌在山野,當然不是劉征幾句話能夠打動的。
兩漢之世,許多的名賢大儒,都選擇了隱居名山。這些人的誌向本來就不在朝野,史冊將這些人稱作“逸民”。逸民者,節行超逸,謂有德而隱處者。胡昭便是這樣的一個隱士。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隱士”,這些人也隱居在名山大川之中,不過這些人往往標榜自己不願沾染塵俗,又或者每每向人感慨自己有濟世之才而無所用。這些“隱士”們互相標榜,互相推崇,從而使自己名聲在外。而一旦有人能夠折節求用,便欣然接受,然後棄茅廬於不顧,投身世俗洪流,為求一己功業而不折手段。
兩種隱士都不少,後一種也確實有不少真才實學之人,借用這種手段自我營銷也無可厚非。
不過胡昭是純粹的前一種隱士,是真正的隱士。早年在冀州的時候,袁紹數次延請,胡昭皆不受,反而逃離冀州,來到這陸渾山。後來曹操發布“唯才是舉令”,也多次派人前來請胡昭出山,胡昭亦是推辭。由此可見,胡昭乃真隱士也!
劉征雖然是親自到訪,但胡昭心意堅決,無論劉征如何說話,胡昭都不為所動。
胡昭聽了劉征的話,笑道:“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於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普天之下,人皆有所,亦皆有其命,正如漢王,必得以身殉道於天下也!胡昭與漢王天命殊途,豈可同歸?”
劉征聽了胡昭的話,心裏自然很失落,看來這胡昭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為己所用了。不過好在胡昭雖不能為己所用,也不能為其他人所用,如此倒也無不可。
劉征與胡昭的對話,一旁煮茶的司馬懿都聽在耳中,聽到老師拒絕漢王時,司馬懿舀茶的手稍稍停頓了一下。
胡昭其實一直在關注司馬懿的表現,看到這一幕,胡昭其實已經心中有數。
劉征正感慨於胡昭不為己用,卻不想胡孔明接著又說道:“昭雖然無心仕途,不能為漢王效力,不過卻也願意為漢王舉薦一人!”
劉征聽到此話,急切的問道:“不知先生舉薦何人?”
胡昭看了看司馬懿,說道:“仲達!你今已二十有二,在我這裏也已經待了七年了,為師已無可授,何不就此出山,去施展一番?”
劉征這才明白胡昭是要舉薦自己的學生。可這司馬懿年紀輕輕,真有大本事嗎?劉征還是很持懷疑態度。而且司馬家篡魏的故事,作為後世人的劉征可是很清楚!自己若把司馬懿收為己用,誰知道他將來會怎麽樣?這可是顆定時炸彈,劉備、曹操如何對待自己,這些都還曆曆在目,劉征心裏可沒有把握能夠製住司馬懿,尤其是劉征從司馬懿的眼神中完全看不透他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