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來我往
李儒向和連說起自己的擔心,二人一致將公孫瓚列為重點,和連自然看出李儒這是已經有了應對之策。李儒的為人,要麽不說問題,當他說出一個問題的時候,同時必然也意味著他已經準備好了解決方案。像李儒這種侍奉主上的方式,其實同樣也適用於現代的職場、官場,這樣的手下毫無疑問是領導最喜歡的。
“先前公孫瓚按兵不動,是因為有冀州後顧之憂,如今劉征騰出手來,一定會想盡辦法勸和袁紹,勸說公孫瓚出兵相助。如果公孫瓚真的從廣陽出兵代郡,那對我軍必然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李儒道。
“這也是我現在所憂慮的事情,你有什麽辦法應對,就直接說出來吧!不要羅裏吧嗦!最煩你們漢人說話了!”和連不耐煩的說道。
李儒是個謀士,又是個自詡才智過人的人,所以說什麽事情的時候,往往不免有賣弄之嫌。
見和連似有不耐煩,李儒收起賣弄之心,趕緊說道:“要想令公孫瓚無暇西顧,那就必須令其無法脫身。劉征要解其後顧之憂,那我們也可以再給他找點麻煩!”
“什麽麻煩?”和連問道。
“烏桓人!烏桓丘力居數年前曾率眾與張純合兵叛亂,為公孫瓚所迫。敗戰之恥,恐難平複。如今烏桓三王部皆在大單於治下,大單於可以令其擾掠幽州邊境,使公孫瓚無暇西顧!”李儒興致高昂道。
烏桓人,散居於鮮卑人和幽州之間。有的自願內附,成為漢護烏桓校尉之下之民,其餘的便分為三部,由三王分屬。烏桓單於名叫丘力居。這個人可能不是很多人了解,但是其侄子蹋頓,相信很多喜愛曆史的人都應該知道。丘力居還有一個幼子叫樓班。
烏桓三王分布在遼東屬國、右北平、上穀一線。三王分別為遼東烏桓王速仆丸,上穀烏桓王那樓,右北平烏桓王烏延,各率數千落。烏桓單於丘力居及蹋頓、樓班居遼西附近,眾五千餘落,領烏桓數萬。
烏桓人生處夾縫之間,百年以來,既侍奉鮮卑,又侍奉漢庭。及漢庭衰落,鮮卑檀石槐崛起,至此稱臣鮮卑。其祖居之地烏桓山為鮮卑所據,其眾南下遊居。
李儒的計策整合和連之意。戰事如棋局,如果無法一口吃掉對方,那能做的便是互相角力,互相牽製。李儒的對策與劉征這邊的計策可謂是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你這個辦法好!用你們漢人的話說,這個就叫做什麽借力用力,對吧!”和連嗬嗬笑道。
李儒也笑道:“我倒是更願意將其稱為一石二鳥!”
“一石二鳥?這話怎麽說?”和連來了興致,問道。
“烏桓族眾,男女老弱不下十餘萬,如今雖臣屬大單於,但隱憂在側,恐將後圖。以烏桓製公孫瓚,無論二者勝敗,既能解公孫瓚西向之憂,同時對烏桓人必然也是一種削弱。此計豈非一石二鳥?”
和連聽完李儒的解釋,不禁暢懷大笑。
“妙!妙!本單於真恨沒能早點遇見你啊!若早有你出謀劃策,我族如今定能令漢庭稱臣,四方供奉啊!”和連對李儒的計策讚不絕口,畢竟鮮卑人中,真正有李儒這般智力的怕是難找。
“既如此,大單於可稍許以利,無非些許牛羊馬匹之類,定能令烏桓為亂幽州,如此可令劉征成孤軍之勢。”李儒道。
“好!本單於這就安排使者!”
“大單於從諫如流,李儒幸遇伯樂!”馬屁總是少不了的。
兩下歇兵的同時,劉征與和連都展開了合縱連橫之策。
劉虞帶著劉征的使命,一行來到冀州袁紹處。袁紹對於劉虞還是相當尊重的,不然,當初關東聯兵的時候,袁紹也不會想出尊劉虞為帝的計謀。可惜劉虞嚴詞拒絕了,否則現在的袁紹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不二人選。
得知劉虞到來,袁紹親自出城迎接,一路上恭敬非常,直把劉虞車馬親自迎進城中。又安排了最好的館舍,作為劉虞此行寓所。
從事郭圖對於袁紹對劉虞的態度,頗為不解。以劉虞現在的身份,不過一介虛職宗正,並無實權。且這次劉虞前來,顯然是帶著劉征使命,對冀州有所求。怎麽袁紹大人會如此不分主客?
安頓好劉虞後,郭圖問袁紹道:“主公雄踞冀州,天下何人不仰望?劉伯安來此,定然是有所求。為何主公反爾對劉伯安殷勤如此?”劉虞表字伯安。
袁紹低聲對郭圖說道:“當今之世,劉氏皇族中,劉伯安威信素著,賢名遠揚。其雖然隻是一介宗正,但畢竟是天子近臣,漢王使者。我冀州殷勤接待,正是向天下人表明我袁紹不忘漢室之心。”
原來如此!郭圖隻想到了冀州與劉征的關係,但袁紹對於這些場麵之事,顯然比郭圖這些謀士更加擅長,畢竟是混跡洛陽多年的人。
第二日,袁紹又命手下文臣武將作陪,一日兩宴,不談公事,先表地主之誼。劉虞倒也不急,反正現在戰事停滯,既然袁紹要表現一番,那便遂他的意吧!
吃喝酬宴之後,該說正事了!
劉虞帶著劉征的致意,請見袁紹。所謂“致意”無非就是些名氣大於實質的禮物罷了!先前劉征向袁紹要糧的時候,那是脅以威信,現在局勢不同了,況且是來勸和兩家,所以劉征自然是向袁紹致以誠意。
袁紹帶著手下幾位謀士,一起會見了劉虞。眾人一番寒暄,各自坐定。劉虞首先致禮說道:“本初連日來設宴宴飲,對劉虞照顧無微不至,劉虞在此謝過本初!”
劉虞年紀比袁紹大,所以稱唿袁紹字,既不失尊位,又不失親切。
袁紹也迴禮道:“虞公漢室長宗,天下仰望,加任宗正,天子所倚。今虞公親臨我冀州,袁紹自當略盡主誼,以表誠心。”
“本初禮遇之至,劉虞感佩,今來冀州,是奉大將軍之命,欲請冀、幽兩家,各下罷兵言和,以成往昔之好,以安二州之民。不知本初意下如何?”劉虞把來意向袁紹托出。
袁紹坐下謀士,分別是冀州別駕田豐,從事郭圖,治中審配以及許攸、逢紀、荀諶。
眾謀士聽了劉虞的來意,莫衷一是,袁紹也是遲遲不語,似有所思。
李儒向和連說起自己的擔心,二人一致將公孫瓚列為重點,和連自然看出李儒這是已經有了應對之策。李儒的為人,要麽不說問題,當他說出一個問題的時候,同時必然也意味著他已經準備好了解決方案。像李儒這種侍奉主上的方式,其實同樣也適用於現代的職場、官場,這樣的手下毫無疑問是領導最喜歡的。
“先前公孫瓚按兵不動,是因為有冀州後顧之憂,如今劉征騰出手來,一定會想盡辦法勸和袁紹,勸說公孫瓚出兵相助。如果公孫瓚真的從廣陽出兵代郡,那對我軍必然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李儒道。
“這也是我現在所憂慮的事情,你有什麽辦法應對,就直接說出來吧!不要羅裏吧嗦!最煩你們漢人說話了!”和連不耐煩的說道。
李儒是個謀士,又是個自詡才智過人的人,所以說什麽事情的時候,往往不免有賣弄之嫌。
見和連似有不耐煩,李儒收起賣弄之心,趕緊說道:“要想令公孫瓚無暇西顧,那就必須令其無法脫身。劉征要解其後顧之憂,那我們也可以再給他找點麻煩!”
“什麽麻煩?”和連問道。
“烏桓人!烏桓丘力居數年前曾率眾與張純合兵叛亂,為公孫瓚所迫。敗戰之恥,恐難平複。如今烏桓三王部皆在大單於治下,大單於可以令其擾掠幽州邊境,使公孫瓚無暇西顧!”李儒興致高昂道。
烏桓人,散居於鮮卑人和幽州之間。有的自願內附,成為漢護烏桓校尉之下之民,其餘的便分為三部,由三王分屬。烏桓單於名叫丘力居。這個人可能不是很多人了解,但是其侄子蹋頓,相信很多喜愛曆史的人都應該知道。丘力居還有一個幼子叫樓班。
烏桓三王分布在遼東屬國、右北平、上穀一線。三王分別為遼東烏桓王速仆丸,上穀烏桓王那樓,右北平烏桓王烏延,各率數千落。烏桓單於丘力居及蹋頓、樓班居遼西附近,眾五千餘落,領烏桓數萬。
烏桓人生處夾縫之間,百年以來,既侍奉鮮卑,又侍奉漢庭。及漢庭衰落,鮮卑檀石槐崛起,至此稱臣鮮卑。其祖居之地烏桓山為鮮卑所據,其眾南下遊居。
李儒的計策整合和連之意。戰事如棋局,如果無法一口吃掉對方,那能做的便是互相角力,互相牽製。李儒的對策與劉征這邊的計策可謂是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你這個辦法好!用你們漢人的話說,這個就叫做什麽借力用力,對吧!”和連嗬嗬笑道。
李儒也笑道:“我倒是更願意將其稱為一石二鳥!”
“一石二鳥?這話怎麽說?”和連來了興致,問道。
“烏桓族眾,男女老弱不下十餘萬,如今雖臣屬大單於,但隱憂在側,恐將後圖。以烏桓製公孫瓚,無論二者勝敗,既能解公孫瓚西向之憂,同時對烏桓人必然也是一種削弱。此計豈非一石二鳥?”
和連聽完李儒的解釋,不禁暢懷大笑。
“妙!妙!本單於真恨沒能早點遇見你啊!若早有你出謀劃策,我族如今定能令漢庭稱臣,四方供奉啊!”和連對李儒的計策讚不絕口,畢竟鮮卑人中,真正有李儒這般智力的怕是難找。
“既如此,大單於可稍許以利,無非些許牛羊馬匹之類,定能令烏桓為亂幽州,如此可令劉征成孤軍之勢。”李儒道。
“好!本單於這就安排使者!”
“大單於從諫如流,李儒幸遇伯樂!”馬屁總是少不了的。
兩下歇兵的同時,劉征與和連都展開了合縱連橫之策。
劉虞帶著劉征的使命,一行來到冀州袁紹處。袁紹對於劉虞還是相當尊重的,不然,當初關東聯兵的時候,袁紹也不會想出尊劉虞為帝的計謀。可惜劉虞嚴詞拒絕了,否則現在的袁紹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不二人選。
得知劉虞到來,袁紹親自出城迎接,一路上恭敬非常,直把劉虞車馬親自迎進城中。又安排了最好的館舍,作為劉虞此行寓所。
從事郭圖對於袁紹對劉虞的態度,頗為不解。以劉虞現在的身份,不過一介虛職宗正,並無實權。且這次劉虞前來,顯然是帶著劉征使命,對冀州有所求。怎麽袁紹大人會如此不分主客?
安頓好劉虞後,郭圖問袁紹道:“主公雄踞冀州,天下何人不仰望?劉伯安來此,定然是有所求。為何主公反爾對劉伯安殷勤如此?”劉虞表字伯安。
袁紹低聲對郭圖說道:“當今之世,劉氏皇族中,劉伯安威信素著,賢名遠揚。其雖然隻是一介宗正,但畢竟是天子近臣,漢王使者。我冀州殷勤接待,正是向天下人表明我袁紹不忘漢室之心。”
原來如此!郭圖隻想到了冀州與劉征的關係,但袁紹對於這些場麵之事,顯然比郭圖這些謀士更加擅長,畢竟是混跡洛陽多年的人。
第二日,袁紹又命手下文臣武將作陪,一日兩宴,不談公事,先表地主之誼。劉虞倒也不急,反正現在戰事停滯,既然袁紹要表現一番,那便遂他的意吧!
吃喝酬宴之後,該說正事了!
劉虞帶著劉征的致意,請見袁紹。所謂“致意”無非就是些名氣大於實質的禮物罷了!先前劉征向袁紹要糧的時候,那是脅以威信,現在局勢不同了,況且是來勸和兩家,所以劉征自然是向袁紹致以誠意。
袁紹帶著手下幾位謀士,一起會見了劉虞。眾人一番寒暄,各自坐定。劉虞首先致禮說道:“本初連日來設宴宴飲,對劉虞照顧無微不至,劉虞在此謝過本初!”
劉虞年紀比袁紹大,所以稱唿袁紹字,既不失尊位,又不失親切。
袁紹也迴禮道:“虞公漢室長宗,天下仰望,加任宗正,天子所倚。今虞公親臨我冀州,袁紹自當略盡主誼,以表誠心。”
“本初禮遇之至,劉虞感佩,今來冀州,是奉大將軍之命,欲請冀、幽兩家,各下罷兵言和,以成往昔之好,以安二州之民。不知本初意下如何?”劉虞把來意向袁紹托出。
袁紹坐下謀士,分別是冀州別駕田豐,從事郭圖,治中審配以及許攸、逢紀、荀諶。
眾謀士聽了劉虞的來意,莫衷一是,袁紹也是遲遲不語,似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