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轉攻樓煩
和連在馬邑接到素利軍報,麵色悲憤,心情卻十分複雜。悲的是一戰折損了這麽多的鮮卑部族,憤的是素利等人一無是處。而複雜的心情之中還夾雜的一絲愉悅是彌加死了!不但如此,素利遭受重挫,反過來對自己未必全是壞事。
馬邑,距離西陘、樓煩二關不到百裏。西陘關在今山西代縣以北四十裏。樓煩關在今山西寧武縣。而馬邑便是如今的山西朔州,南距離晉陽五百裏。
馬邑這個地方可有些故事。漢孝武皇帝當年便是在這裏設下計謀,想要誘殺匈奴,結果功敗垂成,還是被匈奴人跑了。
馬邑之謀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此戰揭開了大漢對北方遊牧民族長達數百年的反擊戰!從此結束了漢初奉行的屈辱“和親”政策。
時移世易,匈奴人已經臣屬於漢朝,並且舉種內附。然而,卻又興起了一個鮮卑!想不到時至今日,馬邑再次卷入了中土漢人與塞外戎狄的爭鬥當中。
軻比能可不像彌加一樣有勇無謀,更不像素利一樣輕軍冒進。自接令率軍出征後,便先行在樓煩關外二十裏紮下營盤,然後分出各路探騎,務求探聽清楚漢軍情況。
最終得知守關主將乃是一箭破古川的張任,副將徐榮也是個身經百戰之人。
軻比能是中部大人,其屬地緊鄰燕代之地,對於漢人情況自然比和連、素利等人更加清楚。而且軻比能其人還很注重了解漢人的文化和吸收漢人經驗,就連自己所用的兵器也拋棄了鮮卑人傳統的刀箭,而改用漢人百煉鋼所造的雙錘。
李儒正來拜見和連,正撞上和連大怒。於是趕緊上前問聽,才知素利前線大敗,還折損了渠帥彌加。
“我聽說這彌加大人可是大鮮卑聯盟中數一數二的高手,怎麽會這麽輕易就被殺死?這西陘關守將是何人啊?”李儒問道。
和連收起暴怒的狀態,對李儒說道:“你來的正好!我問問你,這張遼、高順是什麽樣的人?”
李儒聽說是張遼、高順,當即明白了是怎麽迴事。
“此二人並非成名已久的名將,四年前,這二人還隻是董卓手下一介小小軍侯。不過也是劉征慧眼識才,把二人從董卓麾下調走。張遼有帥才,高順乃勇先鋒,是劉征麾下一等一的驍將。素利大人不知二人深淺,因而吃了二人的虧,那也是意料中事啊!”李儒歎道。
“你怎麽不早說?”和連有點發怒道。
李儒苦笑說道:“儒本就是客居貴部,寄性命於單於羽翼之下,潦倒至此,諸大人渠帥沒把我攆出去就已經很不錯了!雖然我有心為大單於略盡綿薄之力,然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啊!”
李儒的話,其實說白了就是自己沒地位,眾人不服。
和連想了想,自己想要進攻漢人,還是應該要有熟悉漢人的人為自己出謀劃策才可以,這李儒雖然人不怎樣,但是察言觀色的本事還不錯,會做人。
“我聽說你們漢人軍中常常會有軍師這個職位,我看不如你就當我的軍師吧!以後就隨我王帳左右,為我參謀諸事。”和連說道。
李儒聞言大喜,如此一來,就不必像現在這麽畏畏縮縮了,可以名正言順的為鮮卑人出謀劃策。
“拜謝大單於!李儒定當盡我所能!”李儒全身匍匐在地拜道。
和連發話了,旁邊蒲頭等人自然默認。
“好了!李軍師說說看,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麽辦?”和連問道。
李儒起身,恭敬的問道:“不知樓煩關軍報如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李儒當然明白,因而先要問清情況。
“你個他說說吧!”和連對蒲頭道。
“軻比能所部四萬人馬已經到了樓煩前線,但目前還沒有動作。樓煩關守將一個叫張任、一個叫徐榮,守軍看起來可能有萬餘人。”
李儒眼珠轉了轉,略有所思,接著開口道:“以在下拙見,大單於不如將素利大人調迴,並親率大軍,全力主攻樓煩關!”
“這是為何?”扶羅韓問道。
“雁門新敗,素利大人軍心已挫,且張遼、高順二將之勇,非一般人所能擋。不如集中優勢兵力,攻其一點。樓煩一破,西陘關也就不在話下了。”李儒分析道。
“可我們就白白在雁門吃這麽大的虧?”扶羅韓不滿道。
“好啦!扶羅韓不要意氣用事,我覺得李儒說的沒錯!就按他說道辦吧!立即把素利也調去樓煩關!蒲頭留下,我要親自去前線督戰。”
和連製止了扶羅韓的抱怨,同意了李儒的提議,未防素利、軻比能不肯效死命,決定親自去督戰,誓要一舉攻破樓煩。
樓煩關,在婁煩縣,由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趙武靈王最初設置。樓煩原是北狄的一支,趙武靈王的“胡服射騎”學的就是這個樓煩族!後來趙國強大,把樓煩族趕出了此地,又在此設關。
樓煩關曆經秦漢而不衰,如今已經跟長城連在了一起,成為防禦北方的重要位置。
雁門諸地,世人稱:天設山川,秦築長城,漢起塞垣。幾百年來不斷加固的防禦工事,成為了北方安定的重要依賴。
樓煩縣北,有陽方口,徐榮便領軍駐紮在此,張任則據守關城。
軻比能的到來,令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徐榮出兵陽方口時,似乎心有所感,對張任說道:“此役必定是艱苦卓絕的一役,徐榮一定死守陽方口,陽方在,徐榮在,陽方失,徐榮死!無論陽方口情勢如何,張將軍一定不能出關!務必完成大將軍軍令。”
張任對徐榮的話感到有點莫名其妙,徐將軍這是怎麽了?怎麽搞的這樣悲壯?戰事還沒有開始呢!
或許這就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的先知先覺吧!現在徐榮在陽方口即將麵對的將是十倍於己的鮮卑鐵騎。
當探聽到西陘關鮮卑以及馬邑鮮卑也都全部集結到了陽方口前時,張任才相信了徐榮之前的話。看來這一次徐榮真的是兇多吉少了!
徐榮遠遠看著綿延不盡的鮮卑騎兵,心裏卻反而沒有一絲恐懼,望著一片蕭索的廣漠大地,以及身後如長蛇般蜿蜒蟄曲的群山城塞,徐榮的嘴角微微上揚。
作為一個將軍,還有什麽是比馬革裹屍最好的結局?
和連在馬邑接到素利軍報,麵色悲憤,心情卻十分複雜。悲的是一戰折損了這麽多的鮮卑部族,憤的是素利等人一無是處。而複雜的心情之中還夾雜的一絲愉悅是彌加死了!不但如此,素利遭受重挫,反過來對自己未必全是壞事。
馬邑,距離西陘、樓煩二關不到百裏。西陘關在今山西代縣以北四十裏。樓煩關在今山西寧武縣。而馬邑便是如今的山西朔州,南距離晉陽五百裏。
馬邑這個地方可有些故事。漢孝武皇帝當年便是在這裏設下計謀,想要誘殺匈奴,結果功敗垂成,還是被匈奴人跑了。
馬邑之謀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此戰揭開了大漢對北方遊牧民族長達數百年的反擊戰!從此結束了漢初奉行的屈辱“和親”政策。
時移世易,匈奴人已經臣屬於漢朝,並且舉種內附。然而,卻又興起了一個鮮卑!想不到時至今日,馬邑再次卷入了中土漢人與塞外戎狄的爭鬥當中。
軻比能可不像彌加一樣有勇無謀,更不像素利一樣輕軍冒進。自接令率軍出征後,便先行在樓煩關外二十裏紮下營盤,然後分出各路探騎,務求探聽清楚漢軍情況。
最終得知守關主將乃是一箭破古川的張任,副將徐榮也是個身經百戰之人。
軻比能是中部大人,其屬地緊鄰燕代之地,對於漢人情況自然比和連、素利等人更加清楚。而且軻比能其人還很注重了解漢人的文化和吸收漢人經驗,就連自己所用的兵器也拋棄了鮮卑人傳統的刀箭,而改用漢人百煉鋼所造的雙錘。
李儒正來拜見和連,正撞上和連大怒。於是趕緊上前問聽,才知素利前線大敗,還折損了渠帥彌加。
“我聽說這彌加大人可是大鮮卑聯盟中數一數二的高手,怎麽會這麽輕易就被殺死?這西陘關守將是何人啊?”李儒問道。
和連收起暴怒的狀態,對李儒說道:“你來的正好!我問問你,這張遼、高順是什麽樣的人?”
李儒聽說是張遼、高順,當即明白了是怎麽迴事。
“此二人並非成名已久的名將,四年前,這二人還隻是董卓手下一介小小軍侯。不過也是劉征慧眼識才,把二人從董卓麾下調走。張遼有帥才,高順乃勇先鋒,是劉征麾下一等一的驍將。素利大人不知二人深淺,因而吃了二人的虧,那也是意料中事啊!”李儒歎道。
“你怎麽不早說?”和連有點發怒道。
李儒苦笑說道:“儒本就是客居貴部,寄性命於單於羽翼之下,潦倒至此,諸大人渠帥沒把我攆出去就已經很不錯了!雖然我有心為大單於略盡綿薄之力,然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啊!”
李儒的話,其實說白了就是自己沒地位,眾人不服。
和連想了想,自己想要進攻漢人,還是應該要有熟悉漢人的人為自己出謀劃策才可以,這李儒雖然人不怎樣,但是察言觀色的本事還不錯,會做人。
“我聽說你們漢人軍中常常會有軍師這個職位,我看不如你就當我的軍師吧!以後就隨我王帳左右,為我參謀諸事。”和連說道。
李儒聞言大喜,如此一來,就不必像現在這麽畏畏縮縮了,可以名正言順的為鮮卑人出謀劃策。
“拜謝大單於!李儒定當盡我所能!”李儒全身匍匐在地拜道。
和連發話了,旁邊蒲頭等人自然默認。
“好了!李軍師說說看,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麽辦?”和連問道。
李儒起身,恭敬的問道:“不知樓煩關軍報如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李儒當然明白,因而先要問清情況。
“你個他說說吧!”和連對蒲頭道。
“軻比能所部四萬人馬已經到了樓煩前線,但目前還沒有動作。樓煩關守將一個叫張任、一個叫徐榮,守軍看起來可能有萬餘人。”
李儒眼珠轉了轉,略有所思,接著開口道:“以在下拙見,大單於不如將素利大人調迴,並親率大軍,全力主攻樓煩關!”
“這是為何?”扶羅韓問道。
“雁門新敗,素利大人軍心已挫,且張遼、高順二將之勇,非一般人所能擋。不如集中優勢兵力,攻其一點。樓煩一破,西陘關也就不在話下了。”李儒分析道。
“可我們就白白在雁門吃這麽大的虧?”扶羅韓不滿道。
“好啦!扶羅韓不要意氣用事,我覺得李儒說的沒錯!就按他說道辦吧!立即把素利也調去樓煩關!蒲頭留下,我要親自去前線督戰。”
和連製止了扶羅韓的抱怨,同意了李儒的提議,未防素利、軻比能不肯效死命,決定親自去督戰,誓要一舉攻破樓煩。
樓煩關,在婁煩縣,由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趙武靈王最初設置。樓煩原是北狄的一支,趙武靈王的“胡服射騎”學的就是這個樓煩族!後來趙國強大,把樓煩族趕出了此地,又在此設關。
樓煩關曆經秦漢而不衰,如今已經跟長城連在了一起,成為防禦北方的重要位置。
雁門諸地,世人稱:天設山川,秦築長城,漢起塞垣。幾百年來不斷加固的防禦工事,成為了北方安定的重要依賴。
樓煩縣北,有陽方口,徐榮便領軍駐紮在此,張任則據守關城。
軻比能的到來,令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徐榮出兵陽方口時,似乎心有所感,對張任說道:“此役必定是艱苦卓絕的一役,徐榮一定死守陽方口,陽方在,徐榮在,陽方失,徐榮死!無論陽方口情勢如何,張將軍一定不能出關!務必完成大將軍軍令。”
張任對徐榮的話感到有點莫名其妙,徐將軍這是怎麽了?怎麽搞的這樣悲壯?戰事還沒有開始呢!
或許這就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的先知先覺吧!現在徐榮在陽方口即將麵對的將是十倍於己的鮮卑鐵騎。
當探聽到西陘關鮮卑以及馬邑鮮卑也都全部集結到了陽方口前時,張任才相信了徐榮之前的話。看來這一次徐榮真的是兇多吉少了!
徐榮遠遠看著綿延不盡的鮮卑騎兵,心裏卻反而沒有一絲恐懼,望著一片蕭索的廣漠大地,以及身後如長蛇般蜿蜒蟄曲的群山城塞,徐榮的嘴角微微上揚。
作為一個將軍,還有什麽是比馬革裹屍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