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袁術命門
郭嘉不留情麵的話無疑刺激到了眾人。
“在下以為,公路大人出兵的理由有三。其一,曹將軍乃是假大將軍符節,此次出征也是大將軍親命。漢室慣例,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統領天下兵馬。公路大人身居後將軍之職,領豫州刺史,難道不應該聽命調遣嗎?”
“其二,出於公路大人自身考慮,也必須出兵相助曹將軍。兗州與豫州唇齒相依。兗州不存,豫州何安?在下知道公路大人不過是想借兗州隔絕河北袁紹。可你想過沒有,這兗州之亂對於袁紹並無絲毫影響。反倒是大人你,遲早要被攪入這潭泥水之中。與其倉促應對,不如主動出擊。”
“其三,在下在此明言相告!若公路大人罔顧兗州百姓,不恤天下蒼生,何以後圖?且萬一曹將軍抵擋不住,勢必要將兗州禍水引向豫州!到時候便是公路大人獨自應對十數萬的賊寇,那時豫州安危與否,就不是今天這番情景了!”
郭嘉先是從規矩倫理上說了袁術必須出兵的理由,接著又從袁術自身利益角度剖析了出兵的好處,最後便是捎帶嚇唬的說了一些袁術不得不考慮的情況。
郭嘉的這一番話倒是震驚了袁術,袁術一開始隻把郭嘉當一個毛頭小子看待。後來郭嘉不顧官場成俗,當眾打臉袁術,更是讓袁術怒不可遏。可是現在郭嘉這一番話,卻讓袁術不得不另眼相看。這番話,即便是自己手下的長史楊弘,也未必能說的這麽清楚。
楊弘聽了郭嘉的話也是震驚不已,此子小小年紀,眼光如此獨到,分析時局,鞭辟入裏。言語應對,字字誅心。尤其是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按規矩行事,這是楊弘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袁術思考郭嘉的話許久,心裏開始有些拿不定主意,坐下眾人大多莫衷一是,於是袁術望向長史楊弘。楊弘算是袁術的首席智囊,多年來,常常為袁術出謀劃策,從寄居南陽到目前占據豫州江淮之地,楊弘功不可沒。
楊弘見袁術看向自己,於是微微的點了點頭。袁術會意,對郭嘉迴話道:“郭大人所言確實在理,方才是袁某未能遠見,還請先生指教一二。”
袁術的態度來了個大轉彎,郭嘉明白,這是已經說動了袁術。
於是繼續分析道:“兗州賊眾,分兵為四,其意一是互相支援應對,實際上也有其它戰略考慮,以此陣形,兗州賊軍不但可以西進,兵指司隸,還隨時可以南下、東出,但是這也是他們的之命弱點。如果公路將軍能夠在南麵牽製一隊兵力,加上徐州陶謙、北海孔融,那麽曹將軍便可以東進各個擊破!”
“那這樣我還有什麽好處?”袁術問道。
“兗州平定就是對公路大人最大的好處!一個安定的兗州,難道不會比一個混亂的兗州,更能成為你袁氏二人的緩衝嗎?在下知道公路大人素來與袁紹不合,在下也是從袁紹處棄官才進入曹將軍帳下的。我太知道袁紹的為人了!如果兗州能夠重新歸於大將軍治下。那麽在大將軍平定並州之後,袁紹不就成了大將軍甕中之鱉了嗎?”
袁術與袁紹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但是袁紹是庶出,袁紹的母親是個婢女。按古代禮法,實際上袁術才是正宗的四世三公的袁氏嫡長子。
然而袁術卻不如袁紹生的英俊威武,而且袁紹喜好結交名士,好為奇語,所以袁術遠不如袁紹名氣大,父親袁逢、叔父袁隗也明顯更加喜愛袁紹,這讓袁術一直心懷不滿。
而關東聯兵的時候,諸侯雖然看重袁門四世三公的名望,但是被推舉為盟主的居然是庶出的袁紹,而不是嫡長子的自己,這讓袁術更加怒不可遏,自此二人交惡,兄弟如仇讎。
郭嘉說到如果袁術出兵,將會使袁紹得到極大的遏製,這一點其實比其它的更加打動袁術。
“郭信使請坐!袁某願意盡力出兵協助曹操!我這就命手下大將紀靈、俞涉率軍二萬北上!聽由曹操調遣。信使大人既然來到我壽春,袁術一定要盡地主之誼,好生款待信使大人。同時還有諸多事情,想要請教先生!先生可否賞臉?”袁術麵色和悅的對郭嘉說道。
郭嘉也看出來袁術的變化,自己一提到袁紹,袁術整個人就不同了,看來自己的猜測是對的,既然抓住了袁術的命門,那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
袁術後麵的這句話,郭嘉也聽出一些意思來了,這似乎像是有收買自己的意思。不過袁術看錯了自己,郭嘉心中所看好的明主,袁術可遠遠算不上個兒。
於是郭嘉也隻是敷衍應對,以打消袁術的念頭。
郭嘉順利的帶著袁術的兩萬兵馬迴來,這讓曹操著實刮目相看,聽了郭嘉在壽春的應對之詞,曹操心裏更是歎服。
如此一來,曹操的壓力就減輕了許多,曹操把紀靈、俞涉二人的兩萬兵馬安置在陳留、濟陰夾角的梁國睢陽,這樣濟陰郡的張燕就不敢輕舉妄動,而陳留的於毒也必須瞻前顧後了。
徐州陶謙,自從臧霸、孫觀不辭而別之後,手下武將便隻剩下了一個曹豹,一個笮融,謀士無非王朗、趙昱之徒,都是不堪大用的。
這個王朗就是被諸葛亮罵為“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的那個王朗,不過事實上這王朗根本就沒有和諸葛亮打過照麵,這些都是小說杜撰。不過這個王朗是個經學大家,這也是陶謙看重他的原因。
兗州賊勢洶洶,徐州緊挨著兗州,也是首當其衝,陶謙心急如焚,連連向長安朝廷發去告急奏報,正等著朝廷兵馬到來。
接到曹操的消息,陶謙一顆惴惴不安的心稍微的安定了下來。於是當即允諾,徐州兵馬一定聽曹操調度左右,不但如此,陶謙還願意提供充足的糧草,隻要曹操能夠盡快的解除徐州危機。
比陶謙更加心急如焚的隻怕是北海的孔融了。北海國地勢狹小,先前已經被青州黃巾嚇的人心惶惶。公孫瓚打敗了青州黃巾之後,倒是安穩了一段日子,可好景不長,這突然冒出的兗州賊寇,又讓孔融坐立不安。
孔融手下隻有一萬兵馬,僅有一個武安國可以充作將軍。
郭嘉不留情麵的話無疑刺激到了眾人。
“在下以為,公路大人出兵的理由有三。其一,曹將軍乃是假大將軍符節,此次出征也是大將軍親命。漢室慣例,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統領天下兵馬。公路大人身居後將軍之職,領豫州刺史,難道不應該聽命調遣嗎?”
“其二,出於公路大人自身考慮,也必須出兵相助曹將軍。兗州與豫州唇齒相依。兗州不存,豫州何安?在下知道公路大人不過是想借兗州隔絕河北袁紹。可你想過沒有,這兗州之亂對於袁紹並無絲毫影響。反倒是大人你,遲早要被攪入這潭泥水之中。與其倉促應對,不如主動出擊。”
“其三,在下在此明言相告!若公路大人罔顧兗州百姓,不恤天下蒼生,何以後圖?且萬一曹將軍抵擋不住,勢必要將兗州禍水引向豫州!到時候便是公路大人獨自應對十數萬的賊寇,那時豫州安危與否,就不是今天這番情景了!”
郭嘉先是從規矩倫理上說了袁術必須出兵的理由,接著又從袁術自身利益角度剖析了出兵的好處,最後便是捎帶嚇唬的說了一些袁術不得不考慮的情況。
郭嘉的這一番話倒是震驚了袁術,袁術一開始隻把郭嘉當一個毛頭小子看待。後來郭嘉不顧官場成俗,當眾打臉袁術,更是讓袁術怒不可遏。可是現在郭嘉這一番話,卻讓袁術不得不另眼相看。這番話,即便是自己手下的長史楊弘,也未必能說的這麽清楚。
楊弘聽了郭嘉的話也是震驚不已,此子小小年紀,眼光如此獨到,分析時局,鞭辟入裏。言語應對,字字誅心。尤其是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按規矩行事,這是楊弘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袁術思考郭嘉的話許久,心裏開始有些拿不定主意,坐下眾人大多莫衷一是,於是袁術望向長史楊弘。楊弘算是袁術的首席智囊,多年來,常常為袁術出謀劃策,從寄居南陽到目前占據豫州江淮之地,楊弘功不可沒。
楊弘見袁術看向自己,於是微微的點了點頭。袁術會意,對郭嘉迴話道:“郭大人所言確實在理,方才是袁某未能遠見,還請先生指教一二。”
袁術的態度來了個大轉彎,郭嘉明白,這是已經說動了袁術。
於是繼續分析道:“兗州賊眾,分兵為四,其意一是互相支援應對,實際上也有其它戰略考慮,以此陣形,兗州賊軍不但可以西進,兵指司隸,還隨時可以南下、東出,但是這也是他們的之命弱點。如果公路將軍能夠在南麵牽製一隊兵力,加上徐州陶謙、北海孔融,那麽曹將軍便可以東進各個擊破!”
“那這樣我還有什麽好處?”袁術問道。
“兗州平定就是對公路大人最大的好處!一個安定的兗州,難道不會比一個混亂的兗州,更能成為你袁氏二人的緩衝嗎?在下知道公路大人素來與袁紹不合,在下也是從袁紹處棄官才進入曹將軍帳下的。我太知道袁紹的為人了!如果兗州能夠重新歸於大將軍治下。那麽在大將軍平定並州之後,袁紹不就成了大將軍甕中之鱉了嗎?”
袁術與袁紹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但是袁紹是庶出,袁紹的母親是個婢女。按古代禮法,實際上袁術才是正宗的四世三公的袁氏嫡長子。
然而袁術卻不如袁紹生的英俊威武,而且袁紹喜好結交名士,好為奇語,所以袁術遠不如袁紹名氣大,父親袁逢、叔父袁隗也明顯更加喜愛袁紹,這讓袁術一直心懷不滿。
而關東聯兵的時候,諸侯雖然看重袁門四世三公的名望,但是被推舉為盟主的居然是庶出的袁紹,而不是嫡長子的自己,這讓袁術更加怒不可遏,自此二人交惡,兄弟如仇讎。
郭嘉說到如果袁術出兵,將會使袁紹得到極大的遏製,這一點其實比其它的更加打動袁術。
“郭信使請坐!袁某願意盡力出兵協助曹操!我這就命手下大將紀靈、俞涉率軍二萬北上!聽由曹操調遣。信使大人既然來到我壽春,袁術一定要盡地主之誼,好生款待信使大人。同時還有諸多事情,想要請教先生!先生可否賞臉?”袁術麵色和悅的對郭嘉說道。
郭嘉也看出來袁術的變化,自己一提到袁紹,袁術整個人就不同了,看來自己的猜測是對的,既然抓住了袁術的命門,那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
袁術後麵的這句話,郭嘉也聽出一些意思來了,這似乎像是有收買自己的意思。不過袁術看錯了自己,郭嘉心中所看好的明主,袁術可遠遠算不上個兒。
於是郭嘉也隻是敷衍應對,以打消袁術的念頭。
郭嘉順利的帶著袁術的兩萬兵馬迴來,這讓曹操著實刮目相看,聽了郭嘉在壽春的應對之詞,曹操心裏更是歎服。
如此一來,曹操的壓力就減輕了許多,曹操把紀靈、俞涉二人的兩萬兵馬安置在陳留、濟陰夾角的梁國睢陽,這樣濟陰郡的張燕就不敢輕舉妄動,而陳留的於毒也必須瞻前顧後了。
徐州陶謙,自從臧霸、孫觀不辭而別之後,手下武將便隻剩下了一個曹豹,一個笮融,謀士無非王朗、趙昱之徒,都是不堪大用的。
這個王朗就是被諸葛亮罵為“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的那個王朗,不過事實上這王朗根本就沒有和諸葛亮打過照麵,這些都是小說杜撰。不過這個王朗是個經學大家,這也是陶謙看重他的原因。
兗州賊勢洶洶,徐州緊挨著兗州,也是首當其衝,陶謙心急如焚,連連向長安朝廷發去告急奏報,正等著朝廷兵馬到來。
接到曹操的消息,陶謙一顆惴惴不安的心稍微的安定了下來。於是當即允諾,徐州兵馬一定聽曹操調度左右,不但如此,陶謙還願意提供充足的糧草,隻要曹操能夠盡快的解除徐州危機。
比陶謙更加心急如焚的隻怕是北海的孔融了。北海國地勢狹小,先前已經被青州黃巾嚇的人心惶惶。公孫瓚打敗了青州黃巾之後,倒是安穩了一段日子,可好景不長,這突然冒出的兗州賊寇,又讓孔融坐立不安。
孔融手下隻有一萬兵馬,僅有一個武安國可以充作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