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劉備說忠義
關羽、張飛二人,性格都表現在臉上,表現在語言上。劉征很容易就看懂了二人。不過這個劉備,自始至終,言行謹慎,喜怒不形於色,劉征倒是看不太清。雖然史書上說劉備忠義仁厚,但劉征還需查看一番。
“玄德在北軍呆的如何啊?可還適應?”劉征問道。
聽到劉征問起自己的近況,劉備說道:“大將軍委任劉備北軍中候之職,劉備實在是誠惶誠恐!以劉備之功績,出任北軍,實在有些名不副實啊!論功勞,曹氏諸將皆在劉備之上。”
劉征笑了笑,劉備說的是事實,劉關張三人不過是帶了三千人馬,且還都是臨時招募的。且不說曹操等人,單說臧霸、孫觀二人貢獻都比劉備高。劉征把北軍這麽重要的職位給劉備當然也是有考慮的。
“玄德心如明鏡!我劉征從十四歲便入北軍,可以說是在北軍長大,我自然深知北軍之重要。北軍五營乃乃拱衛京畿之精銳。董卓擅權後,北軍名存實亡。如今董逆已除,正是重建北軍之時。劉征有意恢複故置,令北軍重新成為朝廷精銳,北軍要職非你玄德莫屬!”
“大將軍此話怎講?”劉備問道。
“北軍乃朝廷精銳,必須以漢室皇親為統領,方才安然無虞!你可知道?世人皆知我劉征有救駕之功,乃正因我身任北軍校尉。若非如此,京畿一旦有變,天子蒙塵,那又靠誰來護衛?外姓之人,終究不如我劉氏可靠,因此,玄德你可要明白我的深意啊!你我雖然素昧相識,但都是高祖血脈,同氣連枝,當此亂世,可要精誠協作。”
劉征這話就表明自己沒有把劉備當作外人,也希望他能夠跟自己同心同德,當然也就是把劉、關、張三人收為己用。劉征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劉備當然明白,於是說道:
“有大將軍這句話,劉備知道以後怎麽做了!我一定與雲長、翼德為大漢帶好北軍將士,誓不讓天子有任何危難!”
“大將軍如此提攜我三人,關某在此拜謝!”關羽說罷拜謝劉征,劉備、張飛二人也都隨關羽一起行禮。
關羽果真是個忠義無雙的漢子!知恩圖報真英雄本色。劉征心裏感慨,自己要是有這樣的兄弟就好了!可惜沒能先於劉備認識關羽,如今尊卑有別,當然不可能談什麽結拜了。
“玄德曾師事盧植先生,盧尚書於孔孟之道所研頗深。不知玄德可有所獲?”孔孟之道,無非是綱常倫理、禮義忠信,劉征有意問道。
“玄德愚鈍,跟隨先生數載,隻學得‘忠義’二字!”劉備說道。
“何為忠?”劉征問道。
“盡心於人曰忠,勤身事君曰忠。自古以忠為榮,以奸為恥。然而,後世之人卻在這‘忠’、‘奸’二字上多有所困。以致有大忠似奸,大奸似忠!有無能之忠,更有愚忠!”
劉征沒想到,就一個“忠”字,劉備竟能發揮出如此多的說辭,難怪是個當領導的料!今天的人也一樣,凡是默默不語的基本上沒有可能當領導,當老板。反觀那些成功的老板、高官,那都是嘴皮子特別能說的!有的就像洗腦一樣。所以說,成功,不單是靠手上的本事,還得有嘴上的本事才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你且細說說。”劉征見劉備這麽能說,於是說道。
劉備也不謙虛,於是說道:“忠奸本難辨。大奸者,往往在人主眼中是大忠。秦之趙高,前之十常侍,在天子麵前往往極盡忠臣之相!背後卻是陰謀手段,殘害忠良,亂政屈才。而大忠者,有時卻也看似大奸。昔霍光輔政三朝,廢立天子,實為漢室計議,方有昭宣之治!而世人卻謂霍光專權,以至死才三年,宗族誅夷!人主握天下之機柄,不可不察!”
劉備喝了口劉福送來的水,繼續說道:
“除此二者,又有庸忠、愚忠。所謂庸忠者,忠而無能!何進之類便是!手掌天下兵事,貴為國舅,卻不能清掃閹宦,反為閹宦所害,以致二帝流離!身居高位而無能,國之危也!愚忠者,忠而不得變通!皇甫義真是也!董卓初入洛陽,根基未穩,兵力未盛。而皇甫將軍手握數萬大軍於三輔,揮師東進,旦日可平。然將軍固守死節,不肯變通,以致錯失良機!今日屈死囚牢,豈不悲乎?”
提到皇甫嵩,劉征心裏又有些隱隱作痛。當初自己從洛陽逃出,其實便已經預見到了今天的結果,但人的秉性又豈是他人能夠撼動的?好在皇甫嵩雖然身死,但畢竟留有忠名,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劉備見劉征漠然無語,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麽話,說道:
“在下胡言,如有冒犯,還請大將軍恕罪!”劉征迴過神來。
“哦,你說的很好!方才隻是想起了皇甫老將軍,心有感觸罷了。忠、奸二字,無論為人主,還是為人臣,都是需要畢生思索的。你且說說這‘義’字。”
劉備看了看身邊的關羽、張飛,說道:
“義,有兄弟之義,有家國之義,有天下之義!兄弟之義,同生共死,休戚與共,雖萬難而不違!視生死以如歸。雲長、翼德與我意氣相投,數年來生死與共,可謂兄弟之義。”
“那家國之義呢?”劉征問道。
“父母親族,有生養之恩;天子朝廷,有佑民之澤。感恩受澤,不能不報!內侍父母,外侍天子,雖黎庶不可棄!此為家國之義。”
這就是典型的儒家綱常倫理,劉征心裏十分清楚。雖然這種理論有它的根本性問題所在,但是客觀來將,這對於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大漢王朝能夠延續至今,這種觀念功不可沒。
“天下之義如何說?”劉征繼續問道。
“天下之義者,本乎天道!天道昭昭,惟德是輔,天道冥冥,唯善是舉!上天有好生之德,萬物滋殖繁衍,便是天道。天道主生,人道因之!人道背之,則萬物肅殺,民不聊生。是以高祖仁義而誅暴秦,項羽殘殺而失霸楚!天道有常,義不助暴,此為天下之義!”
“很好!今日玄德所言‘忠’‘義’,實屬劉征生平所聞之至論!玄德不僅上陣能殺敵,下馬能治軍,還有治國之才啊!你且現在北軍做出些成績來,將來我還有重用!”
劉備今天這番話倒是真的打動了劉征,劉備不過三十一歲的年紀,比自己大不了幾歲,見識確實不錯!當然,他說的自己都懂,畢竟這些東西在自己讀中文係的時候,都熟悉的很。
劉征與三人談了許久方才散去。
關羽、張飛二人,性格都表現在臉上,表現在語言上。劉征很容易就看懂了二人。不過這個劉備,自始至終,言行謹慎,喜怒不形於色,劉征倒是看不太清。雖然史書上說劉備忠義仁厚,但劉征還需查看一番。
“玄德在北軍呆的如何啊?可還適應?”劉征問道。
聽到劉征問起自己的近況,劉備說道:“大將軍委任劉備北軍中候之職,劉備實在是誠惶誠恐!以劉備之功績,出任北軍,實在有些名不副實啊!論功勞,曹氏諸將皆在劉備之上。”
劉征笑了笑,劉備說的是事實,劉關張三人不過是帶了三千人馬,且還都是臨時招募的。且不說曹操等人,單說臧霸、孫觀二人貢獻都比劉備高。劉征把北軍這麽重要的職位給劉備當然也是有考慮的。
“玄德心如明鏡!我劉征從十四歲便入北軍,可以說是在北軍長大,我自然深知北軍之重要。北軍五營乃乃拱衛京畿之精銳。董卓擅權後,北軍名存實亡。如今董逆已除,正是重建北軍之時。劉征有意恢複故置,令北軍重新成為朝廷精銳,北軍要職非你玄德莫屬!”
“大將軍此話怎講?”劉備問道。
“北軍乃朝廷精銳,必須以漢室皇親為統領,方才安然無虞!你可知道?世人皆知我劉征有救駕之功,乃正因我身任北軍校尉。若非如此,京畿一旦有變,天子蒙塵,那又靠誰來護衛?外姓之人,終究不如我劉氏可靠,因此,玄德你可要明白我的深意啊!你我雖然素昧相識,但都是高祖血脈,同氣連枝,當此亂世,可要精誠協作。”
劉征這話就表明自己沒有把劉備當作外人,也希望他能夠跟自己同心同德,當然也就是把劉、關、張三人收為己用。劉征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劉備當然明白,於是說道:
“有大將軍這句話,劉備知道以後怎麽做了!我一定與雲長、翼德為大漢帶好北軍將士,誓不讓天子有任何危難!”
“大將軍如此提攜我三人,關某在此拜謝!”關羽說罷拜謝劉征,劉備、張飛二人也都隨關羽一起行禮。
關羽果真是個忠義無雙的漢子!知恩圖報真英雄本色。劉征心裏感慨,自己要是有這樣的兄弟就好了!可惜沒能先於劉備認識關羽,如今尊卑有別,當然不可能談什麽結拜了。
“玄德曾師事盧植先生,盧尚書於孔孟之道所研頗深。不知玄德可有所獲?”孔孟之道,無非是綱常倫理、禮義忠信,劉征有意問道。
“玄德愚鈍,跟隨先生數載,隻學得‘忠義’二字!”劉備說道。
“何為忠?”劉征問道。
“盡心於人曰忠,勤身事君曰忠。自古以忠為榮,以奸為恥。然而,後世之人卻在這‘忠’、‘奸’二字上多有所困。以致有大忠似奸,大奸似忠!有無能之忠,更有愚忠!”
劉征沒想到,就一個“忠”字,劉備竟能發揮出如此多的說辭,難怪是個當領導的料!今天的人也一樣,凡是默默不語的基本上沒有可能當領導,當老板。反觀那些成功的老板、高官,那都是嘴皮子特別能說的!有的就像洗腦一樣。所以說,成功,不單是靠手上的本事,還得有嘴上的本事才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你且細說說。”劉征見劉備這麽能說,於是說道。
劉備也不謙虛,於是說道:“忠奸本難辨。大奸者,往往在人主眼中是大忠。秦之趙高,前之十常侍,在天子麵前往往極盡忠臣之相!背後卻是陰謀手段,殘害忠良,亂政屈才。而大忠者,有時卻也看似大奸。昔霍光輔政三朝,廢立天子,實為漢室計議,方有昭宣之治!而世人卻謂霍光專權,以至死才三年,宗族誅夷!人主握天下之機柄,不可不察!”
劉備喝了口劉福送來的水,繼續說道:
“除此二者,又有庸忠、愚忠。所謂庸忠者,忠而無能!何進之類便是!手掌天下兵事,貴為國舅,卻不能清掃閹宦,反為閹宦所害,以致二帝流離!身居高位而無能,國之危也!愚忠者,忠而不得變通!皇甫義真是也!董卓初入洛陽,根基未穩,兵力未盛。而皇甫將軍手握數萬大軍於三輔,揮師東進,旦日可平。然將軍固守死節,不肯變通,以致錯失良機!今日屈死囚牢,豈不悲乎?”
提到皇甫嵩,劉征心裏又有些隱隱作痛。當初自己從洛陽逃出,其實便已經預見到了今天的結果,但人的秉性又豈是他人能夠撼動的?好在皇甫嵩雖然身死,但畢竟留有忠名,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劉備見劉征漠然無語,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麽話,說道:
“在下胡言,如有冒犯,還請大將軍恕罪!”劉征迴過神來。
“哦,你說的很好!方才隻是想起了皇甫老將軍,心有感觸罷了。忠、奸二字,無論為人主,還是為人臣,都是需要畢生思索的。你且說說這‘義’字。”
劉備看了看身邊的關羽、張飛,說道:
“義,有兄弟之義,有家國之義,有天下之義!兄弟之義,同生共死,休戚與共,雖萬難而不違!視生死以如歸。雲長、翼德與我意氣相投,數年來生死與共,可謂兄弟之義。”
“那家國之義呢?”劉征問道。
“父母親族,有生養之恩;天子朝廷,有佑民之澤。感恩受澤,不能不報!內侍父母,外侍天子,雖黎庶不可棄!此為家國之義。”
這就是典型的儒家綱常倫理,劉征心裏十分清楚。雖然這種理論有它的根本性問題所在,但是客觀來將,這對於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大漢王朝能夠延續至今,這種觀念功不可沒。
“天下之義如何說?”劉征繼續問道。
“天下之義者,本乎天道!天道昭昭,惟德是輔,天道冥冥,唯善是舉!上天有好生之德,萬物滋殖繁衍,便是天道。天道主生,人道因之!人道背之,則萬物肅殺,民不聊生。是以高祖仁義而誅暴秦,項羽殘殺而失霸楚!天道有常,義不助暴,此為天下之義!”
“很好!今日玄德所言‘忠’‘義’,實屬劉征生平所聞之至論!玄德不僅上陣能殺敵,下馬能治軍,還有治國之才啊!你且現在北軍做出些成績來,將來我還有重用!”
劉備今天這番話倒是真的打動了劉征,劉備不過三十一歲的年紀,比自己大不了幾歲,見識確實不錯!當然,他說的自己都懂,畢竟這些東西在自己讀中文係的時候,都熟悉的很。
劉征與三人談了許久方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