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張雄進、郡王魏永信,這兩位南陵郡的頂尖大佬,同時趕到這個礦區,確實讓三位鎮守很意外。
須知前一次地窟事件,調動那麽多真元期高手,集中進入地窟執行獵殺剿滅任務,都隻有郡王魏永信趕到礦區,太守張雄進這邊的力量,完全由神捕府主張震統轄。
這次兩位大佬一起趕來,神捕府主同樣在場,這甚至讓三人擔憂,是否出現什麽對他們不利的問題?
“三位供奉不必多禮,這次事發突然,沒有提前通知,三位不要介懷!”郡王魏永信開口說道。
礦區三位真元期鎮守,乃是出自郡王府、太守府的三位供奉,大家雖身份地位不同,但都是真元期修煉者,即便是郡王魏永信、太守張雄進,都要互相給麵子。
真要是什麽有失遠迎,就給別人擺臉色,那可是會令人寒心,造成下屬離心離德,絕非聰明人的做法。
“這次事件,乃是神捕府的韓捕頭,因獵殺獎勵的挖礦時間,在礦區采挖中發現中品元石。”
“韓捕頭不屬於礦區,且認為事關重大,直接向本太守匯報,沒有提前告知三位,還請三位不要多想。”張雄進笑著說道,同樣不想因為這次事件,讓三位供奉心裏起疙瘩。
礦區鎮守長老,不宜頻繁調整,在地窟清剿結束前,已經調整過一次,原來的三位鎮守,隻有姚供奉繼續鎮守。
另外兩位供奉,因初次探查地窟,導致一死一重傷,重傷那位鎮守長老,如今都還在閉關養傷。
“礦區發現中品元石?”三位鎮守都很意外,尤其是一直擔任鎮守長老的姚供奉,他在礦區有著很深的根基,下屬很多管事都是他的人。
“這一點不用懷疑,郡王府的尋礦師,已經在具體勘測。”張雄進沒有過多解釋,隻是簡單迴答一句。
迷霧峽穀的礦區,郡王府的尋礦師,十幾年前就勘察過,隻是判斷礦脈走向與儲量。
從這些年的開采來看,其勘察還是很準確。
甚至混合古礦,都是那位尋礦師發現的,或許正是發現混合古礦,才沒發現中品元石的礦脈層。
南陵郡在開采迷霧峽穀礦區前,還有另一條礦脈開采,但這十幾年卻隻有迷霧峽穀礦區。
所以在確定礦區的儲量與礦脈走向,確定開采策略後,那位尋礦師便在全郡撒網尋找,希望找到新的礦脈。
這一次還是暗河地窟的消息,剛好讓那位尋礦師,趕迴郡王府,準備過幾天來勘察地窟,才這麽快被郡王帶來礦區。
“大家都不必心急,挖出元石的礦區,再讓尋礦師勘察,很快就能確定結果。”魏永信開口說道。
隻是道理都清楚,但在確定結果前,大家都擔心空歡喜一場。
好在韓成吉的匯報,便已說明這是一段殘缺的礦脈,隻有幾公裏跨度,不是一條完整的中級元石礦。
郡王府的尋礦師姓黃,乃是一位凝元後期的老者,看氣血狀態已近衰老,修為很難更進一步。
按凝元期兩百年壽命來看,他至少已過一百二十歲,相當於百歲標準的花甲之年。
但作為一個老尋礦師,黃大師修為不高,或許實力還不強,可經驗絕對豐富。
礦脈深藏地底,非目光所及能見,魂念感知亦有距離,所以尋礦師的專業知識,實際尋礦經驗,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黃大師的探查,可要比張震耐心、專業很多,跟那羅管事兩人,在礦洞內大片開鑿,甚至不惜破壞元石,完全專注於礦脈勘察,根據采挖分布,計算元石的密度。
小半日後,兩人從礦洞中出來,又在迷霧峽穀側麵,斷崖上麵的山峰勘察,這是礦洞所對的地麵區域。
張震與韓成吉兩人,探查地麵幾乎走馬觀花,無非是確定一個存在礦脈的大致範圍。
但黃大師的專業,幾乎是挨著勘察,每隔一段距離,都要刨開地麵的泥土,直入岩石層鑒別地脈。
算上在礦洞內的小半日,足足一整日過後,黃大師才迴到礦區管理處,向南陵郡王魏永信,匯報他的勘察結果。
“黃某現已確定礦脈分布,估算出大致儲量,這是一條中級礦脈的尾梢,從混合古礦區延伸出來。”
“混合古礦的形成,乃是一些靈物埋入地底,受元石礦脈、元氣地脈的包裹,便已形成的一種特殊礦藏。”
“所以基本確定,現在的混合古礦,破壞原本的中級礦脈,讓元石、元氣包裹靈物,形成古礦原石。”
“現在這一段中級元石礦尾梢,大致還有二點五公裏長度,寬度約有二百丈,礦層厚度約三丈,現在開挖的寬度,恰好位於寬度、厚度居中線,但元石比較稀疏,綜合儲量預估下來,中品元石二萬塊左右,下品元石五十萬塊左右。”經過一番鋪墊解釋後,黃大師說出他的勘察結果。
這個結果,包含礦區的具體範圍,元石礦的儲量估算,可謂是相當專業。
“二萬塊中品元石,五十萬塊下品元石,這可是很不錯的一筆資源啊!”聽到黃大師的匯報,張雄進張震等人都暗自吃驚。
隻有南陵郡王魏永信,憑著對黃大師的熟悉,察覺他還有話沒說完。
另外便是韓成吉,憑著魂念感知的強大,察覺黃大師有所異樣,估計是對結果有一定保留。
但這個時候,韓成吉沒有拆穿什麽,反倒是震驚黃大師,專業的勘察評估能力。
韓成吉挖出的礦洞,長度已有一公裏,占礦脈總長的五分之二,寬度平均達到一丈,占礦脈寬度的百分之一,厚度八尺到一丈,占礦脈厚度三分之一。
他在這個區域中,挖出六百多塊中品元石,按照分布密度估算,跟黃大師判斷的結果,基本沒有太大的誤差。
黃大師在礦洞,可沒有采挖多少元石,卻得出跟韓成吉,挖礦近四十天為樣本,推算出差不多的結果,這隻能是更為專業的評估。
“兩萬塊中品元石,價值兩百萬下品元石,或許還不如一條小型低級礦脈,但中品元石的價值,卻不能這麽簡單衡量,對高境界修煉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現在這個評估結果,確定礦區麵積不大,張兄你提議的采挖策略,確實很適合用於執行。”魏永信暗自對黃大師示意後,故作沉吟思索幾息,接著便對張雄進說道。
須知前一次地窟事件,調動那麽多真元期高手,集中進入地窟執行獵殺剿滅任務,都隻有郡王魏永信趕到礦區,太守張雄進這邊的力量,完全由神捕府主張震統轄。
這次兩位大佬一起趕來,神捕府主同樣在場,這甚至讓三人擔憂,是否出現什麽對他們不利的問題?
“三位供奉不必多禮,這次事發突然,沒有提前通知,三位不要介懷!”郡王魏永信開口說道。
礦區三位真元期鎮守,乃是出自郡王府、太守府的三位供奉,大家雖身份地位不同,但都是真元期修煉者,即便是郡王魏永信、太守張雄進,都要互相給麵子。
真要是什麽有失遠迎,就給別人擺臉色,那可是會令人寒心,造成下屬離心離德,絕非聰明人的做法。
“這次事件,乃是神捕府的韓捕頭,因獵殺獎勵的挖礦時間,在礦區采挖中發現中品元石。”
“韓捕頭不屬於礦區,且認為事關重大,直接向本太守匯報,沒有提前告知三位,還請三位不要多想。”張雄進笑著說道,同樣不想因為這次事件,讓三位供奉心裏起疙瘩。
礦區鎮守長老,不宜頻繁調整,在地窟清剿結束前,已經調整過一次,原來的三位鎮守,隻有姚供奉繼續鎮守。
另外兩位供奉,因初次探查地窟,導致一死一重傷,重傷那位鎮守長老,如今都還在閉關養傷。
“礦區發現中品元石?”三位鎮守都很意外,尤其是一直擔任鎮守長老的姚供奉,他在礦區有著很深的根基,下屬很多管事都是他的人。
“這一點不用懷疑,郡王府的尋礦師,已經在具體勘測。”張雄進沒有過多解釋,隻是簡單迴答一句。
迷霧峽穀的礦區,郡王府的尋礦師,十幾年前就勘察過,隻是判斷礦脈走向與儲量。
從這些年的開采來看,其勘察還是很準確。
甚至混合古礦,都是那位尋礦師發現的,或許正是發現混合古礦,才沒發現中品元石的礦脈層。
南陵郡在開采迷霧峽穀礦區前,還有另一條礦脈開采,但這十幾年卻隻有迷霧峽穀礦區。
所以在確定礦區的儲量與礦脈走向,確定開采策略後,那位尋礦師便在全郡撒網尋找,希望找到新的礦脈。
這一次還是暗河地窟的消息,剛好讓那位尋礦師,趕迴郡王府,準備過幾天來勘察地窟,才這麽快被郡王帶來礦區。
“大家都不必心急,挖出元石的礦區,再讓尋礦師勘察,很快就能確定結果。”魏永信開口說道。
隻是道理都清楚,但在確定結果前,大家都擔心空歡喜一場。
好在韓成吉的匯報,便已說明這是一段殘缺的礦脈,隻有幾公裏跨度,不是一條完整的中級元石礦。
郡王府的尋礦師姓黃,乃是一位凝元後期的老者,看氣血狀態已近衰老,修為很難更進一步。
按凝元期兩百年壽命來看,他至少已過一百二十歲,相當於百歲標準的花甲之年。
但作為一個老尋礦師,黃大師修為不高,或許實力還不強,可經驗絕對豐富。
礦脈深藏地底,非目光所及能見,魂念感知亦有距離,所以尋礦師的專業知識,實際尋礦經驗,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黃大師的探查,可要比張震耐心、專業很多,跟那羅管事兩人,在礦洞內大片開鑿,甚至不惜破壞元石,完全專注於礦脈勘察,根據采挖分布,計算元石的密度。
小半日後,兩人從礦洞中出來,又在迷霧峽穀側麵,斷崖上麵的山峰勘察,這是礦洞所對的地麵區域。
張震與韓成吉兩人,探查地麵幾乎走馬觀花,無非是確定一個存在礦脈的大致範圍。
但黃大師的專業,幾乎是挨著勘察,每隔一段距離,都要刨開地麵的泥土,直入岩石層鑒別地脈。
算上在礦洞內的小半日,足足一整日過後,黃大師才迴到礦區管理處,向南陵郡王魏永信,匯報他的勘察結果。
“黃某現已確定礦脈分布,估算出大致儲量,這是一條中級礦脈的尾梢,從混合古礦區延伸出來。”
“混合古礦的形成,乃是一些靈物埋入地底,受元石礦脈、元氣地脈的包裹,便已形成的一種特殊礦藏。”
“所以基本確定,現在的混合古礦,破壞原本的中級礦脈,讓元石、元氣包裹靈物,形成古礦原石。”
“現在這一段中級元石礦尾梢,大致還有二點五公裏長度,寬度約有二百丈,礦層厚度約三丈,現在開挖的寬度,恰好位於寬度、厚度居中線,但元石比較稀疏,綜合儲量預估下來,中品元石二萬塊左右,下品元石五十萬塊左右。”經過一番鋪墊解釋後,黃大師說出他的勘察結果。
這個結果,包含礦區的具體範圍,元石礦的儲量估算,可謂是相當專業。
“二萬塊中品元石,五十萬塊下品元石,這可是很不錯的一筆資源啊!”聽到黃大師的匯報,張雄進張震等人都暗自吃驚。
隻有南陵郡王魏永信,憑著對黃大師的熟悉,察覺他還有話沒說完。
另外便是韓成吉,憑著魂念感知的強大,察覺黃大師有所異樣,估計是對結果有一定保留。
但這個時候,韓成吉沒有拆穿什麽,反倒是震驚黃大師,專業的勘察評估能力。
韓成吉挖出的礦洞,長度已有一公裏,占礦脈總長的五分之二,寬度平均達到一丈,占礦脈寬度的百分之一,厚度八尺到一丈,占礦脈厚度三分之一。
他在這個區域中,挖出六百多塊中品元石,按照分布密度估算,跟黃大師判斷的結果,基本沒有太大的誤差。
黃大師在礦洞,可沒有采挖多少元石,卻得出跟韓成吉,挖礦近四十天為樣本,推算出差不多的結果,這隻能是更為專業的評估。
“兩萬塊中品元石,價值兩百萬下品元石,或許還不如一條小型低級礦脈,但中品元石的價值,卻不能這麽簡單衡量,對高境界修煉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現在這個評估結果,確定礦區麵積不大,張兄你提議的采挖策略,確實很適合用於執行。”魏永信暗自對黃大師示意後,故作沉吟思索幾息,接著便對張雄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