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春在一次征得曾毅的同意後,又一次登了安康侯的府門。
“趙知府這可是有多日未曾來過老夫這侯府了。”
安康侯趙德行笑著開口,一手捋著下巴處的胡須,滿臉笑意。
“本府也不願呆在錢塘縣衙,隻是這幾日府衙那邊送來了些公務,需要本府親自處置……。”
趙長春這個杭州知府雖然暫時住在了錢塘縣,可這不過是因為需要他隨時聽命欽差,協助欽差巡查整個杭州府罷了。
雖說曾毅一直呆在錢塘縣沒有去別的地方,可誰又敢多說什麽呢?
“今個前來,也是本府偶然聽到了一個和前任杭州知府有關的消息,心中多有疑惑,所以想來侯府請教一番。”
“畢竟侯爺德高望重,雖居於錢塘,可整個杭州誰不知侯爺大名?”
“……。”
趙長春笑著,先是恭維了安康侯趙德行幾句,然後開口,道:“侯爺可曾知道前任杭州知府去了何處任職?”
雖說趙長春自然是知道此事詳情的,而且他還給曾毅秉明了此事。
隻是,有些時候,就該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
安康侯趙德行臉上仍舊帶著笑意,道:“這個老夫的確知曉。”
“不瞞趙知府,杭州前任知府於知府,和老夫關係倒也算是不錯的。”
“所以老夫是知道於知府如今已經升遷為通政司的右通正。”
雖說知府和右通正都是正四品,在普通人眼裏,自然是知府這個手握大權的位置更好。
右通正雖然是正四品京官,可又不是通政司的首官,能有什麽好的。
可其實不然,通政司是京官,自古就有京官離京高一品的說法。
這也就意味著,日後若是於懷在從右通正這個位置上外放為官,最起碼也是從三品,甚至是三品了。
要知道,三品官,已經可以稱之為朝廷大員了。
一品,二品,三品,都可以稱之為朝廷大員,而四品官,卻不能如此稱唿,也從未有人會如此稱唿一位四品官。
所以三品和四品之間,其實就是一個分界線。
也正因為此,四品官升遷為三品,可是沒那麽容易的,而前任杭州知府於懷,算是取巧了。
這也就意味著,他隻需要在右通正的位置上在熬幾年,就一個三品大員的官職跑不掉了。
所以,於懷這絕對算的上是升遷了。
安康侯趙德行看著趙長春,道:“不知趙知府聽到了何等的消息?”
“哎。”
趙長春歎了口氣,道:“本府也是無意間聽欽差和他從京城帶來的那位翰林院的庶吉士提及的,他懷疑前任杭州知府於懷和錢塘三任知府暴斃一案有關。”
趙德行雙眼圓瞪,聲音陡然提高:“這不可能,無稽之談。”
趙長春狀若不經意的掃了一眼趙德行略顯發顫的雙手,笑著道:“本府也以為不會如此,畢竟前任杭州知府那是經過吏部考核,才升遷為通政司右通正的。”
“若是真有差錯,吏部豈敢如此?”
“隻是,欽差所言,似乎是有所掌握證據。”
趙長春苦笑著,搖了搖頭,道:“隻可惜,當時本府也是恰巧聽到的,且有侍衛過來,本府倒是不便在聽,所以具體如何,倒是真不清楚。”
“本府心中好奇,所以才會前來請教侯爺的。”
趙長春這話說的十分有技巧,可卻也掩蓋不住一個意思,那就是他是故意開泄露此事給安康侯府的,至於原因,自然不必多提。
“這位欽差,真是要把杭州府給攪的天翻地覆啊。”
安康侯趙德行長歎了口氣滿臉惱怒之色:“早先的時候,老夫就擔心這個欽差會好大喜功。”
“如今看來,老夫之前的擔憂不錯啊。”
“甚至,老夫還低看了這位年輕的欽差。”
“或是他覺得在湖州府的案子,讓他出盡了風頭?到了咱們杭州府來,竟然還準備把前任杭州知府也給牽扯進所謂的案子當中。”
“真是猖狂,真是不知分寸啊。”
說完這話,安康侯趙德行抬頭看著趙長春,道:“若是讓欽差如此胡鬧下去,怕是杭州府真是要重蹈湖州府的覆轍了。”
“趙知府可願上奏天聽,將欽差胡作非為的事情……。”
趙長春心裏冷笑,這安康侯趙德行可真不是個東西,這是準備把他趙長春往死裏折騰啊。
要知道,曾毅可是太子伴讀,更是內閣大學士李東陽的弟子。
而且,其能兩年任兩次欽差,而且一次是他未曾有功名之時,一次是如今的庶吉士,這種情況,足以證明當今聖上對曾毅的看重和栽培。
若不然,這欽差豈會落到曾毅這種官職的頭上。
一旦他這個杭州知府上奏,怕是皇帝根本不會理會,甚至還會認為他這個杭州知府不知分寸。
心思轉動之下,趙長春原本心裏對安康侯趙德行的幾分愧疚也就此煙消雲散。
原本,趙長春還想著他做事不夠厚道,所以有些愧疚,隻是如今趙德行想讓他當這急先鋒的話,卻是熄滅了趙長春心裏僅存是一絲愧疚。
畢竟,趙德行此話,可是不安好心的。
這些思緒雖多,可卻隻是在心思轉動之間罷了。
趙長春苦笑著道:“侯爺,並非是本府不願上奏,而是此時欽差可曾做了什麽事情?”
“欽差什麽都還未做呢,本府上奏又如何上奏彈劾?彈劾什麽?”
趙德行楞了一下,隨即苦笑了起來,的確,曾毅這個欽差來了錢塘以後,真是沒有大張旗鼓的做什麽。
隻是在錢塘縣衙住著,翻看卷宗罷了,其餘點都是他們通過別的途徑得來的消息。
比如這次的消息,也不過是趙長春無意間聽來的,而且還隻是聽了一半,如何上奏?
趙德行苦笑,衝著趙長春拱手,道:“趙知府恕罪,是老夫憂慮之下考慮不周,的確,現在不是上奏彈劾欽差之時。”
“更何況,欽差哪是那麽容易彈劾的啊!”
趙德行歎了口氣,他自然看出了趙長春的不滿,所以才會如此說。
“趙知府這可是有多日未曾來過老夫這侯府了。”
安康侯趙德行笑著開口,一手捋著下巴處的胡須,滿臉笑意。
“本府也不願呆在錢塘縣衙,隻是這幾日府衙那邊送來了些公務,需要本府親自處置……。”
趙長春這個杭州知府雖然暫時住在了錢塘縣,可這不過是因為需要他隨時聽命欽差,協助欽差巡查整個杭州府罷了。
雖說曾毅一直呆在錢塘縣沒有去別的地方,可誰又敢多說什麽呢?
“今個前來,也是本府偶然聽到了一個和前任杭州知府有關的消息,心中多有疑惑,所以想來侯府請教一番。”
“畢竟侯爺德高望重,雖居於錢塘,可整個杭州誰不知侯爺大名?”
“……。”
趙長春笑著,先是恭維了安康侯趙德行幾句,然後開口,道:“侯爺可曾知道前任杭州知府去了何處任職?”
雖說趙長春自然是知道此事詳情的,而且他還給曾毅秉明了此事。
隻是,有些時候,就該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的。
安康侯趙德行臉上仍舊帶著笑意,道:“這個老夫的確知曉。”
“不瞞趙知府,杭州前任知府於知府,和老夫關係倒也算是不錯的。”
“所以老夫是知道於知府如今已經升遷為通政司的右通正。”
雖說知府和右通正都是正四品,在普通人眼裏,自然是知府這個手握大權的位置更好。
右通正雖然是正四品京官,可又不是通政司的首官,能有什麽好的。
可其實不然,通政司是京官,自古就有京官離京高一品的說法。
這也就意味著,日後若是於懷在從右通正這個位置上外放為官,最起碼也是從三品,甚至是三品了。
要知道,三品官,已經可以稱之為朝廷大員了。
一品,二品,三品,都可以稱之為朝廷大員,而四品官,卻不能如此稱唿,也從未有人會如此稱唿一位四品官。
所以三品和四品之間,其實就是一個分界線。
也正因為此,四品官升遷為三品,可是沒那麽容易的,而前任杭州知府於懷,算是取巧了。
這也就意味著,他隻需要在右通正的位置上在熬幾年,就一個三品大員的官職跑不掉了。
所以,於懷這絕對算的上是升遷了。
安康侯趙德行看著趙長春,道:“不知趙知府聽到了何等的消息?”
“哎。”
趙長春歎了口氣,道:“本府也是無意間聽欽差和他從京城帶來的那位翰林院的庶吉士提及的,他懷疑前任杭州知府於懷和錢塘三任知府暴斃一案有關。”
趙德行雙眼圓瞪,聲音陡然提高:“這不可能,無稽之談。”
趙長春狀若不經意的掃了一眼趙德行略顯發顫的雙手,笑著道:“本府也以為不會如此,畢竟前任杭州知府那是經過吏部考核,才升遷為通政司右通正的。”
“若是真有差錯,吏部豈敢如此?”
“隻是,欽差所言,似乎是有所掌握證據。”
趙長春苦笑著,搖了搖頭,道:“隻可惜,當時本府也是恰巧聽到的,且有侍衛過來,本府倒是不便在聽,所以具體如何,倒是真不清楚。”
“本府心中好奇,所以才會前來請教侯爺的。”
趙長春這話說的十分有技巧,可卻也掩蓋不住一個意思,那就是他是故意開泄露此事給安康侯府的,至於原因,自然不必多提。
“這位欽差,真是要把杭州府給攪的天翻地覆啊。”
安康侯趙德行長歎了口氣滿臉惱怒之色:“早先的時候,老夫就擔心這個欽差會好大喜功。”
“如今看來,老夫之前的擔憂不錯啊。”
“甚至,老夫還低看了這位年輕的欽差。”
“或是他覺得在湖州府的案子,讓他出盡了風頭?到了咱們杭州府來,竟然還準備把前任杭州知府也給牽扯進所謂的案子當中。”
“真是猖狂,真是不知分寸啊。”
說完這話,安康侯趙德行抬頭看著趙長春,道:“若是讓欽差如此胡鬧下去,怕是杭州府真是要重蹈湖州府的覆轍了。”
“趙知府可願上奏天聽,將欽差胡作非為的事情……。”
趙長春心裏冷笑,這安康侯趙德行可真不是個東西,這是準備把他趙長春往死裏折騰啊。
要知道,曾毅可是太子伴讀,更是內閣大學士李東陽的弟子。
而且,其能兩年任兩次欽差,而且一次是他未曾有功名之時,一次是如今的庶吉士,這種情況,足以證明當今聖上對曾毅的看重和栽培。
若不然,這欽差豈會落到曾毅這種官職的頭上。
一旦他這個杭州知府上奏,怕是皇帝根本不會理會,甚至還會認為他這個杭州知府不知分寸。
心思轉動之下,趙長春原本心裏對安康侯趙德行的幾分愧疚也就此煙消雲散。
原本,趙長春還想著他做事不夠厚道,所以有些愧疚,隻是如今趙德行想讓他當這急先鋒的話,卻是熄滅了趙長春心裏僅存是一絲愧疚。
畢竟,趙德行此話,可是不安好心的。
這些思緒雖多,可卻隻是在心思轉動之間罷了。
趙長春苦笑著道:“侯爺,並非是本府不願上奏,而是此時欽差可曾做了什麽事情?”
“欽差什麽都還未做呢,本府上奏又如何上奏彈劾?彈劾什麽?”
趙德行楞了一下,隨即苦笑了起來,的確,曾毅這個欽差來了錢塘以後,真是沒有大張旗鼓的做什麽。
隻是在錢塘縣衙住著,翻看卷宗罷了,其餘點都是他們通過別的途徑得來的消息。
比如這次的消息,也不過是趙長春無意間聽來的,而且還隻是聽了一半,如何上奏?
趙德行苦笑,衝著趙長春拱手,道:“趙知府恕罪,是老夫憂慮之下考慮不周,的確,現在不是上奏彈劾欽差之時。”
“更何況,欽差哪是那麽容易彈劾的啊!”
趙德行歎了口氣,他自然看出了趙長春的不滿,所以才會如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