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也別讓照兒在繼續查下去了,把你那兩位弟弟召進宮來,問問這事是不是他們做的。”


    弘治皇帝坐在禦花園的亭子下麵,看著對麵麵帶慍色的皇後,苦笑著道:“錦衣衛那邊的消息,這事估摸著八九不離十就是你那兩位弟弟做的。”


    朱厚照從錦衣衛那邊拿腰牌錦衣衛自然不敢不給,可是這腰牌給了之後,層層上報,自然就到了弘治這位皇帝這邊來了。


    這事真讓錦衣衛去查,根本就算不得什麽案子,甚至對於順天府而言,其實也能破了此案的,至多是稍微麻煩一些。


    隻是,對於順天府而言,此案卻是不能破的,主要是順天府的官員不傻,從他們查出來的蛛絲馬跡當中,也能看出來這案子指向誰,自然是不想招惹麻煩的。


    更何況,民不告官不究,這事連苦主都不來順天府告狀,甚至也不來順天府問案子的進展,順天府自然也就不會繼續往下查的。


    別看順天府尹是三品官,可是在京城這個地界,匯集了整個大明朝高官的權力中樞,三品官真不算是什麽的。


    尤其是順天府尹又並非是有什麽實權的衙門。


    所以,別看順天府尹是三品官可卻一直處於很尷尬的位置,甚至,京城真出了事情,有不少時候都需要順天府尹來背鍋的。


    “唉。”


    皇後歎了口氣,對於她這兩位弟弟,她是操碎了心,隻是她這倆弟弟確是不爭氣,整天惹是生非。


    原本想著開些鋪子,甚至在城外也有不少的地,足夠他們揮霍了,可誰曾想,這倆弟弟確是各種折騰。


    像是這種砸人鋪子的事情,皇後也不知道這是第幾次了。


    之前的時候,還有言官禦史彈劾她這兩位弟弟,甚至是在朝上鬧的不可開交。


    哪怕陛下刻意護著,也是不行,也是要有懲罰的,畢竟陛下不是昏君。


    可是隨著時間的遷移,如今朝中倒是在沒禦史言官彈劾她那兩位弟弟了。


    這可並非是她那兩個不成器的弟弟學好了,他們在外麵照樣該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


    可禦史言官偏偏卻不彈劾了,這看似是好事可是皇後心裏卻有些發涼,這是朝中那些個禦史言官門在積攢著呢。


    因為他們也知道,僅憑一些小事,是不能把兩位國舅如何的。


    可若是犯了大事呢?或者諸多的小案堆積起來呢?


    雖說壽寧伯和建昌伯雖然胡鬧,可卻也不敢鬧出人命大案。


    可是,就這麽胡鬧下去,早晚是要出事的啊,朝中那些個文官們,尤其是禦史言官,真要是積攢夠了,到時候可就不會輕饒了他們兩個。


    哪怕是皇帝從中周旋,也是無用,那些個言官禦史各個都是不怕死的主。


    哪怕是皇帝真強行壓了下去,可是皇帝的賢明上肯定是要留下汙點的。


    所以,皇後一直都不忘提點她那兩個不成器的弟弟,可誰曾想,還是鬧出了這種事情。


    逼的人的鋪子被燒了一次,還不夠,竟然還要在砸一次鋪子,這是什麽道理?


    皇後雖然是建昌伯和壽寧伯的姐姐,可是在知道了這事情經過以後,也是十分惱怒。


    “照兒也是,偏偏和他兩位舅舅過不去。”


    皇後滿臉焦慮無奈之色,神情哀怨,原本,她的兩個不成器的弟弟就讓她操碎了心。


    可偏偏,兒子也不讓她省心,更是看不慣兩位舅舅的行為,甚至見麵就惱,根本就沒過好臉色。


    弘治苦笑連連,這事他夾在中間,可是最為難做的,別看他是皇帝,可一邊是朝臣,一邊是皇後的親弟弟,他這個皇帝也為難。


    若是這兩位國舅稍微安分一點,也能讓他省省心,可偏偏這兩位一天不鬧騰就難受。


    這次倒好,撞到了照兒手裏,照兒也是倔脾氣,幸虧提前知道了,現在案子照兒還沒查出來,還有迴旋的餘地。


    若不然,一旦這案子被照兒查破了,到時候,這兩位國舅怕是真要受罪了。


    也正因為此,得了錦衣衛確切的消息,弘治才會和皇後在此商議此事。


    此事隻能是在朱厚照查出來之前,他們快刀斬亂麻,直接定下此案,然後懲戒建昌伯和壽寧伯兩人,隻有如此,才免得在鬧出別的麻煩來。


    而且,這次到底是照兒牽扯其中了,所以,這次的懲罰是絕對不能輕了。


    “妾為後宮,不可幹預朝政,此事,還是陛下您做主。”


    皇後笑吟吟的看著弘治皇帝,這事情,她也想不出什麽法子來,而且,那兩個可是她的親弟弟。


    讓她想法子懲罰她的親弟弟,她能想出什麽法子來?


    而且,這事就算是讓陛下做決定,陛下顧念她的情麵,也不會處置的太過嚴重了。


    其實,建昌伯和壽寧伯兩人的案子不算嚴重,這一點皇後心裏也是清楚的,但是,太子盯上這個案子了,這才是主要的。


    若是處置太輕了,太子那邊肯定不樂意,而且日後也隻會對他這兩位舅舅更加厭惡。


    既然如此,那就不妨從重一些,這點皇後心裏也是認可的,她那兩個弟弟,不動一次真格的,就不知道悔改。


    “要不然就讓他們賠那鋪子銀子,同時罰他們些銀子,禁足三個月?”


    “若有在犯,但凡是他們為了什麽緣由鬧出來的事情,隻要錯在他們,那就拿了他們什麽東西。”


    弘治的這個處罰,前者倒是不算重,當然這也要看最後處罰他們多少銀子。


    不過,依著那兩個國舅的脾氣,罰的多了,賴著不給,誰也沒法。


    但是最為關鍵的是後者,也就是說,如果以後他們在出了如此的事情,那他們這次開的幾家鋪子全都關門,而且不允許在這個地方繼續開了。


    若是因為別的事情,處罰方式和這個一樣,他們想要什麽,越是不給,反而是要收了他們什麽。


    這一點其實才是最為關鍵的,這對於壽寧伯和建昌伯兩人而言絕對有很大的威懾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宗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宗辰並收藏大明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