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對曾毅的賞賜也在當天就頒布了下來。
由宮中的太監前來傳旨。
而這賞賜的內容,曾毅其實早就有所猜測,而且和他的猜測沒有太大的出入,全都是些金銀珠寶等物件,隻不過多了一套禦賜的文房四寶。
這多出來的一套文房四寶不提其價值如何,單是皇帝禦賜,這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了。
當然,這禦賜之物也是可以用的,並非是必須要供起來的。
所謂禦賜之物必須要供起來那是滿清的時候才開始徹底流傳起來的一個規矩,而且這個規矩也隻是對於某些小人物而已。
而在大明朝,這禦賜之物,自然是可以用的,當然,肯定是不能賣等等的。
用禦賜之物書寫,研磨,這雖然不可能讓曾毅憑添幾分的文采,可是卻能多出幾分的榮耀。
當然,曾毅也不可能拿著這文房四寶到處炫耀,其實,總的而言,這事情傳出去,旁人知道當今聖上賜予了曾毅文房四寶,可想而知,曾毅的地位肯定會直線上升。
而至於倫文敘所得的獎勵就少的多了,隻不過是得了朝廷的幾句褒獎,然後賞賜了些價值百兩白銀的財務,然後就在沒其他了。
而東宮的那位侍衛得了什麽賞賜,曾毅就不大清楚了,畢竟那侍衛的賞賜肯定是另外傳旨的。
而這一天,曾毅更是備下了拜師禮,登了李東陽的府上,正式拜在了李東陽的門下。
這件事簡直是比皇帝的賞賜聖旨還要令人震驚的。
畢竟皇帝的聖旨是進行賞賜的,曾毅有功,那就進行賞賜,雖然皇帝那邊或許對曾毅也十分的欣賞。
可曾毅畢竟隻不過是個舉人,雖然或許得了陛下賞賜,可對於皇帝而言,欣賞的臣子或許會有不少。
得皇帝欣賞,隻能說明若是日後不出意外,或許能夠在朝堂之上平步青雲。
但是,這還要看這個官員自己的本人能力。
這種情況之下其實在朝堂之上,算不得什麽的,因為不少的官員都得過皇帝的欣賞,可最後又能如何呢?
皇帝的欣賞,隻能是暫時的,對皇帝而已,臣子把差事辦好了,那皇帝就欣賞你,看重你,可若是辦砸了,皇帝可不是念舊情的人。
所以,曾毅或許得皇帝的欣賞,甚至被當今太子看重,可這太具有偶然性,根本不能算什麽後台的。
因為朝堂上有些事情並非是皇權隨意幹涉的,若是大臣有什麽事情都尋求皇權幫助,那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孤臣。
所謂孤臣,在朝堂上沒有派係,沒有朋友,隻聽命於皇帝,靠著皇帝寵信才能屹立朝堂。
一旦失去了聖寵,那可就什麽都不是了,頃刻就會坍塌。
所以,對於皇帝聖旨的賞賜,百官雖然在意,可卻也不會太放在心上,畢竟朝中那些個大臣誰家裏沒個皇帝賞賜的東西。
但是,當今內閣大學士收徒,這可是大事。
內閣大學士是文官的巔峰了,而本朝如今隻有三位內閣大學士。
且當今聖上對內閣大學士極為的尊重,所以當今內閣的三位大學士可以說是地位極重。
雖說內閣大學士也有不少的門人弟子,可是那些個門人弟子和真正行了拜師禮儀的弟子可是不一樣的。
正式行了拜師禮儀的弟子,其地位肯定比那些稱唿李東陽為座師的弟子的地位不知道高出多少。
而且,李東陽身為內閣大學士,可是不輕易收弟子門人的。
至今,正式拜入李東陽門下的弟子也沒幾個的。
甚至可以這麽說,曾毅拜入李東陽門下之後,其地位比起楊廷和在李東陽跟前的地位還要重。
因為楊廷和雖然也是李東陽承認的弟子,但是其畢竟不是真正正式拜師的弟子。
有內閣大學士當後台,滿朝文武當中,誰敢輕看了曾毅?
就算是曾毅日後為官,做錯了事情,別的官員怕是也要讓上三分的。
甚至,若是曾毅為知縣,就算是知府在曾毅跟前,怕是也不敢太過托大的,無他,有一位內閣大學士的恩師,誰敢不給幾分麵子?
要知道內閣大學士可不是皇帝,這滿朝文武的好壞和內閣大學士可是沒多大關係的。
內閣大學士處理朝政,隻要天下太平,內閣大學士換了下麵的官員又何妨?
可是,內閣大學士的弟子,日後一旦成長起來,等內閣大學士告老還鄉之後,哪怕在家中,其地位仍舊能夠影響到朝堂。
所以,別說是內閣大學士了,所有的官員對其收下的那些個真正的弟子,其實都是十分的看重,十分的愛護的。
這一點,可是皇帝的寵信萬萬不可能有的。
也正因為,在曾毅拜入李東陽門下的消息傳出之後,整個京城的大小官員才會十分的重視。
第二天一大早,曾毅起床之後就和倫文敘告辭,準備去東宮。
而倫文敘也準備出門去另外在尋一處宅子了。
雖然住在曾毅這也沒什麽,畢竟曾毅這宅子足夠大,而且也隻有曾毅一人住。
可這到底算是寄人籬下,如今倫文敘手裏有了皇帝賞賜的百兩紋銀,自然也就準備出去在尋一處院子租下來了。
任憑曾毅怎麽勸解,倫文敘都是非常的堅持,最後曾毅也就不在多說什麽了。
其實倫文敘的心情,曾毅多少還是能夠理解一些的。
好歹倫文敘也是七尺男兒,之前是囊中羞澀,所以暫住曾毅這裏,甚至吃喝都要曾毅管著。
如今富裕了,自然不能在如此了,若不然,他這張臉麵還要不要來。
其實他住在曾府更有利於他見到太子,在太子跟前混個臉熟,但是倫文敘有他自己的原則。
當然,哪怕是搬出去了,曾毅的這份恩情,倫文敘肯定是會記在心裏的。
甚至,曾毅為他引薦太子,這份恩情之重倫文敘是絕對不敢忘的。
所以,其實倫文敘搬出曾府去住,隻不過是因為麵子問題,但是他和曾毅的關係卻不會因此而有什麽改變的。
由宮中的太監前來傳旨。
而這賞賜的內容,曾毅其實早就有所猜測,而且和他的猜測沒有太大的出入,全都是些金銀珠寶等物件,隻不過多了一套禦賜的文房四寶。
這多出來的一套文房四寶不提其價值如何,單是皇帝禦賜,這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了。
當然,這禦賜之物也是可以用的,並非是必須要供起來的。
所謂禦賜之物必須要供起來那是滿清的時候才開始徹底流傳起來的一個規矩,而且這個規矩也隻是對於某些小人物而已。
而在大明朝,這禦賜之物,自然是可以用的,當然,肯定是不能賣等等的。
用禦賜之物書寫,研磨,這雖然不可能讓曾毅憑添幾分的文采,可是卻能多出幾分的榮耀。
當然,曾毅也不可能拿著這文房四寶到處炫耀,其實,總的而言,這事情傳出去,旁人知道當今聖上賜予了曾毅文房四寶,可想而知,曾毅的地位肯定會直線上升。
而至於倫文敘所得的獎勵就少的多了,隻不過是得了朝廷的幾句褒獎,然後賞賜了些價值百兩白銀的財務,然後就在沒其他了。
而東宮的那位侍衛得了什麽賞賜,曾毅就不大清楚了,畢竟那侍衛的賞賜肯定是另外傳旨的。
而這一天,曾毅更是備下了拜師禮,登了李東陽的府上,正式拜在了李東陽的門下。
這件事簡直是比皇帝的賞賜聖旨還要令人震驚的。
畢竟皇帝的聖旨是進行賞賜的,曾毅有功,那就進行賞賜,雖然皇帝那邊或許對曾毅也十分的欣賞。
可曾毅畢竟隻不過是個舉人,雖然或許得了陛下賞賜,可對於皇帝而言,欣賞的臣子或許會有不少。
得皇帝欣賞,隻能說明若是日後不出意外,或許能夠在朝堂之上平步青雲。
但是,這還要看這個官員自己的本人能力。
這種情況之下其實在朝堂之上,算不得什麽的,因為不少的官員都得過皇帝的欣賞,可最後又能如何呢?
皇帝的欣賞,隻能是暫時的,對皇帝而已,臣子把差事辦好了,那皇帝就欣賞你,看重你,可若是辦砸了,皇帝可不是念舊情的人。
所以,曾毅或許得皇帝的欣賞,甚至被當今太子看重,可這太具有偶然性,根本不能算什麽後台的。
因為朝堂上有些事情並非是皇權隨意幹涉的,若是大臣有什麽事情都尋求皇權幫助,那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孤臣。
所謂孤臣,在朝堂上沒有派係,沒有朋友,隻聽命於皇帝,靠著皇帝寵信才能屹立朝堂。
一旦失去了聖寵,那可就什麽都不是了,頃刻就會坍塌。
所以,對於皇帝聖旨的賞賜,百官雖然在意,可卻也不會太放在心上,畢竟朝中那些個大臣誰家裏沒個皇帝賞賜的東西。
但是,當今內閣大學士收徒,這可是大事。
內閣大學士是文官的巔峰了,而本朝如今隻有三位內閣大學士。
且當今聖上對內閣大學士極為的尊重,所以當今內閣的三位大學士可以說是地位極重。
雖說內閣大學士也有不少的門人弟子,可是那些個門人弟子和真正行了拜師禮儀的弟子可是不一樣的。
正式行了拜師禮儀的弟子,其地位肯定比那些稱唿李東陽為座師的弟子的地位不知道高出多少。
而且,李東陽身為內閣大學士,可是不輕易收弟子門人的。
至今,正式拜入李東陽門下的弟子也沒幾個的。
甚至可以這麽說,曾毅拜入李東陽門下之後,其地位比起楊廷和在李東陽跟前的地位還要重。
因為楊廷和雖然也是李東陽承認的弟子,但是其畢竟不是真正正式拜師的弟子。
有內閣大學士當後台,滿朝文武當中,誰敢輕看了曾毅?
就算是曾毅日後為官,做錯了事情,別的官員怕是也要讓上三分的。
甚至,若是曾毅為知縣,就算是知府在曾毅跟前,怕是也不敢太過托大的,無他,有一位內閣大學士的恩師,誰敢不給幾分麵子?
要知道內閣大學士可不是皇帝,這滿朝文武的好壞和內閣大學士可是沒多大關係的。
內閣大學士處理朝政,隻要天下太平,內閣大學士換了下麵的官員又何妨?
可是,內閣大學士的弟子,日後一旦成長起來,等內閣大學士告老還鄉之後,哪怕在家中,其地位仍舊能夠影響到朝堂。
所以,別說是內閣大學士了,所有的官員對其收下的那些個真正的弟子,其實都是十分的看重,十分的愛護的。
這一點,可是皇帝的寵信萬萬不可能有的。
也正因為,在曾毅拜入李東陽門下的消息傳出之後,整個京城的大小官員才會十分的重視。
第二天一大早,曾毅起床之後就和倫文敘告辭,準備去東宮。
而倫文敘也準備出門去另外在尋一處宅子了。
雖然住在曾毅這也沒什麽,畢竟曾毅這宅子足夠大,而且也隻有曾毅一人住。
可這到底算是寄人籬下,如今倫文敘手裏有了皇帝賞賜的百兩紋銀,自然也就準備出去在尋一處院子租下來了。
任憑曾毅怎麽勸解,倫文敘都是非常的堅持,最後曾毅也就不在多說什麽了。
其實倫文敘的心情,曾毅多少還是能夠理解一些的。
好歹倫文敘也是七尺男兒,之前是囊中羞澀,所以暫住曾毅這裏,甚至吃喝都要曾毅管著。
如今富裕了,自然不能在如此了,若不然,他這張臉麵還要不要來。
其實他住在曾府更有利於他見到太子,在太子跟前混個臉熟,但是倫文敘有他自己的原則。
當然,哪怕是搬出去了,曾毅的這份恩情,倫文敘肯定是會記在心裏的。
甚至,曾毅為他引薦太子,這份恩情之重倫文敘是絕對不敢忘的。
所以,其實倫文敘搬出曾府去住,隻不過是因為麵子問題,但是他和曾毅的關係卻不會因此而有什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