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錦衣衛查的東西?”


    弘治看完手裏的奏折,抬頭看著在旁邊伺候的蕭敬,開始詢問。


    弘治皇帝向來仁慈,哪怕是對內侍要求嚴格,可隻要內侍不觸犯規矩,他同樣是十分仁慈的。


    所以,弘治時期,在宮中的內侍們,可以說是最為平穩的,不像是別的大多數皇帝的時候,這些個太監們的性命和草菅沒什麽區別。


    當然,這其中有弘治皇帝的仁慈,還有就是因為後宮之內並沒有什麽爭鬥,弘治皇帝隻有一位皇後,除此外,後宮在無嬪妃,可以說是古代版的一夫一妻製,這種情況下,後宮自然沒什麽所謂的明爭暗鬥了。


    後宮那些個太監宮女們,之所以名儒草菅,可不就是大多數都是後宮嬪妃們爭鬥的犧牲品麽?


    如此種種下來,弘治朝時期,後宮的內侍宮女們,竟是最為幸運的。


    “是。”


    蕭敬點頭,雖然年邁,可卻精神十足。


    弘治手裏拿著的,其實正是昨個大興縣案子的奏折,隻不過,這奏折並非是其他官員送上來的,而是錦衣衛那邊,整理好之後送過來的。


    奏折裏麵是對這個案子經過的簡單描述。


    “也難怪今個早上皇兒說此案要從長計議。”


    弘治歎了口氣,別看他仁慈,可是,畢竟是皇帝,所以該下重手的時候,也絕對不會留情的。


    尤其是如今,弘治對天下吏治十分的擔憂。


    所以這種情況下,這個案子弘治之前甚至已經和內閣決定了,一經查實,大興知縣直接自縊。


    隻不過,那個時候這個案子到底牽扯到了誰,還不大清楚。


    如今,這個案子是清楚了,可是對於大興知縣,弘治仍舊沒有絲毫心軟,甚至,就連朱厚照,對於大興知縣也沒有心軟的意思。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興知縣身為地方父母官,竟然做出如此事情,實在是罪不可恕,而且,若是此事是大興知縣被迫如此,被高官壓迫威脅等,或許還有那麽一點的寬恕的可能。


    可是看過錦衣衛遞上來的折子,弘治豈會不清楚,這怕是大興縣故意想要和吏部考功清吏司攀扯上關係,所以才會特意借著此事如此的。


    這種情況,可就是真的不能寬恕了。


    至於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父子兩人,趙全身為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可卻教子無方,此事雖為可知,可卻選擇了隱瞞,此即為罪。


    而其子趙萬有,雖然無意害人性命,可玷汙女子尤其是貞潔烈女之貞潔,此為罪大惡極。


    要知道,在古代,女子的貞潔可是最為重要的,毀了女子的貞潔,和害了女子的性命是沒什麽區別的。


    若是按照之前弘治和內閣從重處理的原則,那這三人全都要自縊的,可偏偏若是如此,對於禮部考功清吏司郎中本人而言,就有些太重了。


    最為主要的,其實還是一次死了三個人,其中有兩個是朝廷命官,哪怕是自縊而亡,也會引起議論的。


    “你認為此事如何處置恰當?”


    弘治著旁邊的蕭敬,皺著眉頭詢問,蕭敬雖然是太監,可資曆足夠老,而且辦事穩重,所以弘治對其十分的看重。


    當然,這其中蕭敬自己本人從來都不敢幹涉參與朝政,這也是最為重要的,除非是弘治詢問,若不然,蕭敬自己是絕對不參與朝政當中的。


    “此事老臣不敢非議啊。”


    蕭敬苦笑著開口,他曆經多朝,如今管著司禮監,所以平日在弘治跟前,也是以老臣自稱的。


    若是別的事情,皇帝詢問他了,他自然是有什麽說什麽的,可是,此事卻不同,此事之前可是皇帝和內閣商量過的。


    而且,還是已經下了決定的,這個時候在讓他說些什麽,可就有些不好了。


    “讓你說就說,還擔心什麽?”


    弘治苦笑著,搖了搖頭,一手指著蕭敬,道:“怎麽?你還怕說錯了被朕責罰不成?”


    “你這老家夥,年紀大了,這心思可是多了。”


    話雖然是這麽說的,可是弘治這話裏玩笑的成分卻是居多的。


    “這事啊,依著老臣看,是藏不住的。”


    蕭敬曆經多朝,是見慣了下麵的勾心鬥角的,所以對這種事情,看的更明白,看的更透徹。


    “大興縣的事情,或許如今沒旁人知道,可這事畢竟不是什麽秘密,太子殿下既然能聽來傳聞,旁人自然也能聽來。”


    “如今,一切無礙的情況下,這些個傳聞,那些個大臣們未必會在意,未必會當真。”


    “可一旦真出了事情,兩位朝廷命官同事出事,難免會有臣子去打探此事,到時候,這事情是瞞不住的。”


    蕭敬這話說的其實沒錯,朝堂上的這些個臣子們,哪個不是精明異常的?


    如今這事或許也有不少的消息傳出,但是終究不過是民間風聞罷了,沒多少人會關注的,甚至,傳到京城的或許也就是那麽幾句。


    可一旦真有兩個朝廷命官死了,這個時候,朝臣們或許還不知道原因,但是隻要把目光盯在這兩個已經死了的朝廷命官身上,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知道這其中的原因的。


    到時候,這案子看似是壓下來了,可其實隻是在民間壓下來了,可是,朝堂之上,大臣們照樣知道此案。


    “依著老臣來看,此案子不妨暫時擱置吧。”


    “人,可以抓。”


    “審問,也已經審過了,不妨暫且把人抓了,全部關押起來。”


    “等過了湖州府這個案子的風頭,在從新審問。”


    “到時候,也不必那麽的大張旗鼓,隻需要讓刑部審問之後,直接定罪即可。”


    蕭敬這個意見其實還算是不錯的,若是瞞不住的時候,不妨不瞞著,要知道,有時候越是想要瞞著某件事情,反倒是越發的瞞不住,甚至還會弄巧成拙,把這個案子鬧的越大。


    內閣和皇帝之前是想著這件事不鬧大,可是那個時候這個案子還沒查清,隻知道一個大興知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宗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宗辰並收藏大明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