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


    今個皇帝召見了內閣的幾位大學士。


    皇帝召見內閣大學士,這在本朝並不罕見,因為當今聖上勤政愛民,而且內閣大學士更是文臣的巔峰,朝中諸多的大事都要經過內閣。


    甚至,許多的奏折都是要經內閣之後,內閣在一張條子上寫下參考意見,然後夾在奏折當中,遞給皇帝。


    這種情況下,內閣自然是整個大明朝裏皇帝最為接近的臣子了。


    隻不過本朝聖上對待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向來十分的尊重,甚至稱唿內閣的幾位大學士都是以先生稱唿的。


    所以君臣之間可以說是十分的和睦,從未有過爭執。


    當然,就算是今個內閣的氣氛十分的壓抑,也並非是因為君臣之間有了爭執。


    今個隻所以內閣的氣氛沉重,是因為今個皇帝提出的那個問題,當今天下官吏當中,到底有多少的蛀蟲。


    這太平盛世之下,到底隱藏了多少的肮髒。


    年初的科舉泄題案和湖州府的幾乎坍塌式的官場崩塌和如今京城順天府治下大興縣的案子,這些案子一個個全都是讓人震驚,讓人難以置信的。


    這天下的官吏當中,到底還有沒有類似如此貪官汙吏的官員了。


    弘治的這個問題,其實內閣也已經想到了,但是,想到歸想到,可是就連內閣對此也是沒有什麽辦法的。


    不為別的,這種事情,誰也不能十分肯定的迴答,沒人敢拿這種事情作保的,畢竟整個大明朝的官員實在太多了。


    就算是開國之初,太祖陛下嚴刑之下,也是沒能杜絕此類行徑。


    而如今,雖然整個大明朝都處於蒸蒸日上的程度,可是任誰也不敢肯定的說這繁華之下到底隱藏了多少的貪官汙吏。


    若是在科舉泄題案,湖州府案,大興縣案,在這三個案子發生之前,皇帝這麽詢問,內閣或許還會有信心說上那麽幾句。


    可是,如今這三個案子的接連發生,讓內閣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了,甚至,在今個皇帝召見之前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已經在思考這件事了。


    隻不過,這件事牽扯甚廣,一時半會之間,內閣也想不出什麽好的法子。


    畢竟這種事情,若是鋪開了徹底清查,誰指不定會不會引起朝堂震動?


    哪怕是內閣幾位大學士和皇帝全都一心如此,可是若是引起了朝堂之上太大的震動,那照樣不可能清查下去,甚至,還可能因此而有人出來認罪。


    這種突然徹底清查朝廷大小官員,這和所謂的變法甚至是沒有什麽太大區別的。


    縱觀曆朝曆代想要變法的臣子哪個不是經曆多番波折的,起起伏伏,甚至有不少因此丟了性命。


    所以,想要清查朝廷大小官員,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這麽突然,隻能是借機行事。


    所謂借機行事,自然就是借助所謂的京察大計了。


    所謂京察大計,並非是在同時進行的,京察是指對京官進行的,而大計是對地方官員進行的。


    借助朝堂的這個規矩,可以分開來對朝廷之上和地方官員進行徹查。


    隻不過,如今離京察大計還有一段時間,所以這事就急不得,而內閣也沒想到其他更好的辦法,所以在內閣看來,湖州府的案子即將徹底結案。


    到時候完全可以從重處置,並且行文天下,讓各地官員都好好瞧仔細了,肯定能夠起到威懾的作用。


    這其實也就是之前和皇帝商量好的,也正因為是抱著這個觀念,所以皇帝才會給了曾毅第二道聖旨,讓他徹查湖州府的事情。


    隻是,沒想到的是,皇帝如今變卦了,因為大興縣的案子,皇帝改變主意了。


    在當今聖上看來,如今這天下的吏治,很可能是極為惡劣的,隱藏在這太平盛世之下的肮髒,絕對是旁人難以想象的。


    而科舉泄題案,湖州府案和大興縣的案子,隻是這肮髒之事的一個角落罷了。


    所以,當今聖上想要盡快的清查天下官員。


    或者說是改變現在吏治的狀況,可是,這種事情豈是說說那麽簡單?


    就連當今聖上,也不過是有這個想法罷了,但是具體的方式,是派欽差去各地巡查還是如何,根本就沒定下來。


    甚至,欽差到了各地,該如何查,從嚴還是從輕,等等,這些在不知道天下吏治到底如何的情況下,就連當今聖上也不敢輕易確定的。


    若是平民百姓,碰到自己猶豫不決的事情了,找朋友說一說,若是朋友恰巧知道如何解決,這自然是最好的,可若是朋友也不能給出好的法子,那自然是自己迴家發愁去吧。


    可是,內閣麵對的可是當今聖上,而非是普通的民間百姓,這種情況下,皇帝想要做的事情,他們不知道辦法,那他們就要跟著皇帝一起發愁,一起頭疼,甚至還要比皇帝更頭疼才行。


    “這事,不好辦啊。”


    劉健歎了口氣,沉聲開口道:“若是在今年這幾個案子發生之前,若是要派欽差離京,肯定是要從嚴查。”


    “可如今,老夫可不敢震這麽說了,若不然,雖然老夫不願意看到,可卻真擔心會鬧的天下惶惶了。”


    “而且,派出去的欽差,這種得罪天下大多數官員的事情,誰願意做,誰又能做的好?”


    也不怪劉健會這麽說,若是某個特定的案子,那欽差哪怕是真的公正無私,把所有牽扯的官員全都抓了,誰的麵子也不給,也沒人能說什麽。


    隻多是心裏不高興,可是嘴上肯定不能說什麽,甚至還要誇這個欽差能力充足的,鐵麵無私。


    可是,若是這種徹查的方式,讓欽差巡視天下,那查到哪個派係的官員多,哪個派係的貪官汙吏少了,這都可能引起糾紛。


    甚至那些幕後之人甚至還會互相爭鬥,迫害,等等,都是有可能的。


    若是拋開理智,內閣自然也希望如此,這樣一來,隻要有過虧心事的,被抓住了把柄的,肯定都要倒黴。


    可是,理智一些,一旦鬧大,這可是會引起朝廷動蕩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宗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宗辰並收藏大明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