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劉健臉色陰沉,這些年來,當今聖上仁治天下,天下太平,百官清廉,如今竟然出現了這等事情,著實不能放縱。


    最為主要的,是這湖州府的膽子也太大了,竟然敢接二連三的用同樣的借口來給朝廷要銀子。


    莫非是以為朝廷國庫銀子堆積如山不成?


    若是其他的一些案子,劉健或許還不會如此惱怒,可這分明是算計好了上麵的心思,然後才用的這個法子要銀子的。


    對此,劉健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來人。”


    劉健衝著外麵吩咐,道:“去查近兩年來,湖州府那邊上的請求修橋的奏折,查到之後,全都送到內閣這邊來。”


    說完這話,劉健沉吟了一下,道:“速去。”


    外麵應話的侍衛應了一聲,然後退了下去。


    隻不過,這去查奏折的事情,就並非是這個侍衛去查了,而是中書舍人去查的。


    中書舍人,從七品的官職,歸屬中書省管轄,但是,如今中書省諸多官職除去中書舍人這一個官職外,其餘的全都被廢被革或被汰了。


    所以,如今中書省也就剩下中書舍人這一個官職。


    如今,中書舍人又歸為中書科,是歸內閣這邊管著的,負責起草詔令等等的職責,權力大為下降。


    所以,劉健吩咐去查湖州府這兩年內修橋的奏折,就是由中書舍人去查的。


    “此事,不能輕易饒過,必須嚴查。”


    劉健眉頭緊皺,沉聲道:“陛下尚且不敢奢侈嗎,一心為國,下麵一個府若是膽敢做出如此事情,咱們日後可更該提起心思了啊。”


    在劉健看來,必須要嚴查,隻有如此,才能給那些心懷私利的官員一個嚴重的警告,讓他們收起不該有的小心思。


    畢竟內閣隻有他們三個大學士,甚至,別說內閣如今隻他們三個大學士了,就是十個大學士,也不可能管盡天下事的。


    內閣做的,隻能是大的方向掌控,所以,對於這等事情,必須要嚴查。


    大約過了一個多時辰,湖州府那邊近兩年上奏修橋的奏折就全都被送來了內閣。


    奏折總共有十三道,共計白銀一萬餘兩。


    “若是真的修橋了,這一萬兩白銀倒是不算什麽。”


    劉健翻著這些道奏折,輕聲開口,畢竟修橋耗資巨大,若是真的修橋十三次,那這一萬兩白銀真的不算什麽。


    “但是,兩年之內,湖州一府之地修橋十三次,太湖周邊其他府怕也沒這麽頻繁的吧?”


    劉健這話自然是詢問李東陽的,畢竟那邊的事情大多數都是由他管著的。


    “的確沒有。”


    李東陽歎了口氣,道:“肯定是有修橋的,但是,絕對不會有如此頻繁,若不然肯定會有印象的。”


    畢竟每日經手的奏折太多了,除非是極為重要的事情,若不然,其餘的事情,處理完後,也就忘了,不可能一直記得的。


    “莫非就他湖州府的橋多不成?就他湖州府被衝垮了橋不成?”


    劉健嗬嗬冷笑,已經能夠肯定湖州府那邊肯定是有貓膩了,畢竟,若是有大水,也不可能隻出現在湖州府,沿線的各府怕都是要多少有些牽連的。


    而且,若是真有大水,那肯定也該有奏折上報的,這類奏折可就不分地界,是內閣幾位大學士共同商議處置了。


    劃分布政司處置的事情,隻是一些普通的政務罷了。


    “此事,是我的失誤。”


    李東陽歎了口氣,臉色黯然,他雖然內閣大學士,可卻也從不認為他自己不會出錯,這件事請,雖然下麵做的隱秘,可是,還是他大意了,若不然早在第五次,第六次的時候就該發現的,而非是到了如今十幾次的時候才發現。


    “賓之不必如此。”


    劉健搖了搖頭,勸慰道:“若是咱們內閣閣員在多一位兩位的,出了這等事情,自然該算在賓之你的頭上。”


    “可如今咱們內閣隻有三人,卻管著大明天下的事情,忙中出些小錯,也是正常啊。”


    說完這話,劉健似乎想起了別的事情,沉吟了一會,方才緩緩開口,道:“陛下提過的在新添閣員的事情,或許……。”


    話,說到一半,劉健就不往下說了,內閣在進閣員,資曆也不如他們三個,而且他們三個關係十分要好,配合默契。


    所以,在進閣員,也不會影響他們三個在內閣的地位,這點,劉健是絕對不怕的。


    劉健怕的是,在進閣員,會因為這一個閣員的名額,在朝堂之上引起一場大的震動,畢竟內閣可不是那麽好進的。


    這麽多年了,內閣可是在沒增添過一個閣員的。


    一旦開口,那肯定是要引起一場黨爭的,而如今,大明才起中興之兆,這種黨爭,隻會讓大明江山受損。


    所以,如今並非是挑選閣員入閣的最佳時機。


    所以,劉健和謝遷及李東陽才會一直排斥內閣在添閣員,甚至就連皇帝也是偶爾提那麽一句,然後就不在提了,顯然也是考慮眾多的。


    畢竟內閣是輔助皇帝處理朝政的,權利極大,影響極重,增減閣員肯定要三思而行,除非是想引起朝堂動蕩。


    縱觀曆朝曆代,內閣成員的變動都是極為謹慎的,每次內閣成員變動頻繁的時候,也都是國之不穩,朝事堪憂的時候。


    “先不提旁的,湖州府那邊肯定是要嚴查的。”


    劉健緩緩開口,道:“隻是,此事在確定之前,不可大動幹戈。”


    “須派謹慎小心之人前去方可。”


    說完這話,劉健雙眼看著李東陽和謝遷,道:“兩位可有推薦的人選?”


    身為內閣大學士,而且還是內閣首輔,就是如此,有諾達的權力,認為湖州府有問題,就直接選人去查。


    湖州府在內閣的眼中,根本算不得什麽的,整個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的州府可是極多的。


    “督察院有一人……”


    謝遷捋著下巴處的胡須,笑嗬嗬的開口,言辭間對他口中所提之人非常的讚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宗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宗辰並收藏大明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