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咱們用得著給一個舉人送這麽重的厚禮麽?”
建昌伯府,管家滿臉驚訝的看著自家老爺,甚至有些懷疑自家老爺是不是中邪了。
要知道自家老爺雖然隻不過是個伯爺,可卻在京城橫行無忌,從未見過自家老爺給別人送禮的。
往裏可是隻有別家的官員或許勳略給自家老爺送禮的。
不為別的,自家老爺的親姐姐是當今皇後,而且後宮之中隻有皇後一位娘娘,在無其他嬪妃,且當今的太子殿下更是娘娘的親骨肉,是自家老爺的親外甥。
這種情況下,別看自家老爺隻是個伯爵,可整個京城所有的權貴,沒一個敢輕視自家老爺的。
所以,乍聽自家老爺要備禮送給一個舉人,這讓管家十分的驚訝。
“你懂個屁。”
建昌伯張延齡狠狠的瞪了管家一眼,一雙不大的眼珠亂轉,透漏著精明之色:“這可不是一般的舉人。”
“這可是我那太子外甥的伴讀。”
“懂什麽是伴讀麽?”
“而且還是我那太子外甥親自點名的伴讀。”
“你說,老爺那太子外甥和這伴讀的關係能不好麽?”
建昌伯張延齡滿臉精明之色,嘴角更是輕微上揚,露出得色:“你看著是老爺在給這舉人送禮,可隻要知情的,都知道老爺這是看在我那外甥的麵上,才重視這個舉人的。”
“這事我那外甥若是知道了,豈能不念我這個做舅舅的情分?”
“而且,這個舉人也該念老爺我幾分好,最起碼也該在我那外甥跟前替老爺我多美言幾句。”
張延齡府上的管家也跟隨他多年了,所以他也不用瞞著他什麽,畢竟他太子外甥煩他的事情不少人都知道的。
這在張延齡看來其實也沒什麽,就算是他那外甥在怎麽煩他,可這嫡親的關係卻是實打實的。
隻要有這嫡親的血緣關係在,他那外甥如何的煩他,都無所謂的。
“老爺,還是您想的周到。”
管家嘿嘿笑著,滿臉都是獻媚之色:“隻不過既然是舉人,咱們送禮物總不能太過直白了。”
管家仔細琢磨著,張延齡行事也是喜歡胡鬧,尤其有一個皇帝姐夫,平日裏行事也是不喜歡動腦子的。
可是他這個管家卻不同,凡事都會替張延齡考慮周到的,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一直坐穩伯府管家這個位置。
“文人含蓄,且喜好風雅,既然老爺您有有意結交於他,不妨送些上佳的硯台或者好墨,亦或者是一些孤本之類的。”
“也可以送些字畫。”
“如此一來,對方也好收下,且肯定還要承老爺您的情。”
管家很是聰明,自家老爺送禮物,這到了他口中就成了看對方是青年才俊,所以想要屈尊折交。
而且他所想的禮物,也算是費了心裏的,比直接送些黃白之物要好的多,也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恩。”
張延齡點了點頭,臉上露出幾分笑意,看向管家的眼神更加滿意了,不愧是他府上的管家,也不愧是他當年看重的人,果然足夠聰明,辦事也夠機靈。
“就按你說的辦吧。”
張延齡點頭,道:“你自己看著琢磨,禮物不能太貴重了,不然以為老爺我緊巴巴的往上湊呢,有失了老爺的身份。”
“也不能太過寒酸,若不然掉了老爺的身價,而且還容易弄巧成拙。”
張延齡雖然沒送過禮,可卻收過不少的禮物,所以對這上麵也是有研究的。
“老爺您放心吧,小的肯定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
管家滿臉諂媚之色,隻不過心裏已經開始琢磨到底要給曾毅送什麽禮物了,而且,什麽時候送,這都是關鍵。
這管家在伯府這些年,也是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在京城裏,隻要報出伯府的名號,旁人都要讓他三分的。
伯府管家的位置,不知道多少人盯著呢,畢竟都知道,當今皇後有兩個兄弟,都是不成器,隻會吃喝玩樂。
而張延齡的兄長要比他強上一些,張延齡才是真正的隻會吃喝玩樂,其他的事情什麽都不懂,反正出了事情,有他的皇後姐姐替他撐腰。
所以,成為伯府管家,隻要平日裏把伯府的事情打理好了,黃白之物是絕對不少的,而且在京城還能橫著走。
也正因為此,府裏不知道多少人盯著管家這個位置呢,全都希望他出些差錯,然後挪一挪屁股的。
越是如此,管家行事就越發的小心謹慎,這不僅僅是在為伯府辦事,更是為了他自己的好日子。
滿臉諂笑的把張延齡送出府門,不知道去何處風流去了。
關上府門,管家的臉色就拉了下來,大聲吼著:“趕緊的,一個個都幹嘛呢?”
“是不是平日裏想著老爺好說話了?”
也不怪管家這麽說,別看張延齡平日裏喜歡在外麵惹事,可對府上的仆人丫鬟等可是不怎麽管的,而且動不動就是各種賞賜。
當然,這也和府裏的仆人丫鬟們知道張延齡的喜好有關,不管碰到什麽情況,隻要猛誇張延齡就行。
誇他人好,心善,誇他風流倜儻,等等,隻要是誇他的,張延齡一概通收。
“你,出去打聽打聽,那位曾毅有什麽喜好麽?”
管家一把拉住了府裏平時消息十分靈通,家就是在城內的仆人,把剛才從老爺那得到的曾毅的情況大概說了一遍。
“事情辦的好了,好處自然是少不了你的。”
吩咐完了之後,管家拍了拍這個仆人的肩膀,示意他趕緊出去打聽。
送禮,這可不是旁人看著那麽簡單的事情,這裏麵也是有門路的。
比如對於那些貪財的官員而言,送他們最為簡單的黃白之物就行,送的越多,他們越高興。
可對於一些文人墨客而言,送他們黃白之物就是在侮辱他們了,指不定還會招惹到對方的厭惡,對於這類人,就要投其所好,送一些孤本典籍之類的,亦或者是上好的硯台等等。
投其所好,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建昌伯府,管家滿臉驚訝的看著自家老爺,甚至有些懷疑自家老爺是不是中邪了。
要知道自家老爺雖然隻不過是個伯爺,可卻在京城橫行無忌,從未見過自家老爺給別人送禮的。
往裏可是隻有別家的官員或許勳略給自家老爺送禮的。
不為別的,自家老爺的親姐姐是當今皇後,而且後宮之中隻有皇後一位娘娘,在無其他嬪妃,且當今的太子殿下更是娘娘的親骨肉,是自家老爺的親外甥。
這種情況下,別看自家老爺隻是個伯爵,可整個京城所有的權貴,沒一個敢輕視自家老爺的。
所以,乍聽自家老爺要備禮送給一個舉人,這讓管家十分的驚訝。
“你懂個屁。”
建昌伯張延齡狠狠的瞪了管家一眼,一雙不大的眼珠亂轉,透漏著精明之色:“這可不是一般的舉人。”
“這可是我那太子外甥的伴讀。”
“懂什麽是伴讀麽?”
“而且還是我那太子外甥親自點名的伴讀。”
“你說,老爺那太子外甥和這伴讀的關係能不好麽?”
建昌伯張延齡滿臉精明之色,嘴角更是輕微上揚,露出得色:“你看著是老爺在給這舉人送禮,可隻要知情的,都知道老爺這是看在我那外甥的麵上,才重視這個舉人的。”
“這事我那外甥若是知道了,豈能不念我這個做舅舅的情分?”
“而且,這個舉人也該念老爺我幾分好,最起碼也該在我那外甥跟前替老爺我多美言幾句。”
張延齡府上的管家也跟隨他多年了,所以他也不用瞞著他什麽,畢竟他太子外甥煩他的事情不少人都知道的。
這在張延齡看來其實也沒什麽,就算是他那外甥在怎麽煩他,可這嫡親的關係卻是實打實的。
隻要有這嫡親的血緣關係在,他那外甥如何的煩他,都無所謂的。
“老爺,還是您想的周到。”
管家嘿嘿笑著,滿臉都是獻媚之色:“隻不過既然是舉人,咱們送禮物總不能太過直白了。”
管家仔細琢磨著,張延齡行事也是喜歡胡鬧,尤其有一個皇帝姐夫,平日裏行事也是不喜歡動腦子的。
可是他這個管家卻不同,凡事都會替張延齡考慮周到的,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一直坐穩伯府管家這個位置。
“文人含蓄,且喜好風雅,既然老爺您有有意結交於他,不妨送些上佳的硯台或者好墨,亦或者是一些孤本之類的。”
“也可以送些字畫。”
“如此一來,對方也好收下,且肯定還要承老爺您的情。”
管家很是聰明,自家老爺送禮物,這到了他口中就成了看對方是青年才俊,所以想要屈尊折交。
而且他所想的禮物,也算是費了心裏的,比直接送些黃白之物要好的多,也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恩。”
張延齡點了點頭,臉上露出幾分笑意,看向管家的眼神更加滿意了,不愧是他府上的管家,也不愧是他當年看重的人,果然足夠聰明,辦事也夠機靈。
“就按你說的辦吧。”
張延齡點頭,道:“你自己看著琢磨,禮物不能太貴重了,不然以為老爺我緊巴巴的往上湊呢,有失了老爺的身份。”
“也不能太過寒酸,若不然掉了老爺的身價,而且還容易弄巧成拙。”
張延齡雖然沒送過禮,可卻收過不少的禮物,所以對這上麵也是有研究的。
“老爺您放心吧,小的肯定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
管家滿臉諂媚之色,隻不過心裏已經開始琢磨到底要給曾毅送什麽禮物了,而且,什麽時候送,這都是關鍵。
這管家在伯府這些年,也是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在京城裏,隻要報出伯府的名號,旁人都要讓他三分的。
伯府管家的位置,不知道多少人盯著呢,畢竟都知道,當今皇後有兩個兄弟,都是不成器,隻會吃喝玩樂。
而張延齡的兄長要比他強上一些,張延齡才是真正的隻會吃喝玩樂,其他的事情什麽都不懂,反正出了事情,有他的皇後姐姐替他撐腰。
所以,成為伯府管家,隻要平日裏把伯府的事情打理好了,黃白之物是絕對不少的,而且在京城還能橫著走。
也正因為此,府裏不知道多少人盯著管家這個位置呢,全都希望他出些差錯,然後挪一挪屁股的。
越是如此,管家行事就越發的小心謹慎,這不僅僅是在為伯府辦事,更是為了他自己的好日子。
滿臉諂笑的把張延齡送出府門,不知道去何處風流去了。
關上府門,管家的臉色就拉了下來,大聲吼著:“趕緊的,一個個都幹嘛呢?”
“是不是平日裏想著老爺好說話了?”
也不怪管家這麽說,別看張延齡平日裏喜歡在外麵惹事,可對府上的仆人丫鬟等可是不怎麽管的,而且動不動就是各種賞賜。
當然,這也和府裏的仆人丫鬟們知道張延齡的喜好有關,不管碰到什麽情況,隻要猛誇張延齡就行。
誇他人好,心善,誇他風流倜儻,等等,隻要是誇他的,張延齡一概通收。
“你,出去打聽打聽,那位曾毅有什麽喜好麽?”
管家一把拉住了府裏平時消息十分靈通,家就是在城內的仆人,把剛才從老爺那得到的曾毅的情況大概說了一遍。
“事情辦的好了,好處自然是少不了你的。”
吩咐完了之後,管家拍了拍這個仆人的肩膀,示意他趕緊出去打聽。
送禮,這可不是旁人看著那麽簡單的事情,這裏麵也是有門路的。
比如對於那些貪財的官員而言,送他們最為簡單的黃白之物就行,送的越多,他們越高興。
可對於一些文人墨客而言,送他們黃白之物就是在侮辱他們了,指不定還會招惹到對方的厭惡,對於這類人,就要投其所好,送一些孤本典籍之類的,亦或者是上好的硯台等等。
投其所好,這才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