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安帶著如意迴到府裏,東瞄瞄西瞧瞧,心裏盤算怎麽跟安樂公交代這姑娘的事。聽下人說老爺子不在府裏,去承平王府找老王爺聊天去了,一顆心才少許放下一些。
至於朱信小世子迴府,會不會乘機在老爺子麵前告自己的惡狀,朱平安根本就不怕。他知道,這件事若是傳到紹陽郡主的耳朵裏,倒黴的隻怕就是小世子了。
“小侯爺,不知道如意住那一間房?”
一直跟在朱平安後麵的如意,卻開口問道。
朱平安苦笑一聲,心道,“你這姑娘真不拿自己當外人啊?這是訛上本侯爺了?”
隻是自己當街說出請人家來當教習,在場的那些人都是聽見的,這時候也不好翻臉不認賬。隻好先將她安頓下來,再做打算。
心裏發苦,口中卻說得漂亮,“府裏的空房倒也多得很,我這就讓人收拾一間清靜些的。如意姑娘既然來了,就別拿自己當外人,放心的住些日子。”
下人很快就收拾出了一間空房,朱平安便領著如意進去,“這間房姑娘還滿意吧?”
如意隨意的掃了一眼,也不答話,隻是微微點頭。
待下人們都出去了,朱平安也準備告辭迴房。
如意卻走到門口,將房門輕輕掩上,把門栓也插了起來。
朱平安不由得一驚,心道,“這是什麽情況?就算是要以身相許,也不用這麽著急吧?”
仿佛被他猜中了一般,如意默默的走到床邊坐下,也不說話,開始寬衣解帶,眼淚卻滴滴答答的往下掉。
朱平安連忙解釋道,“如意姑娘怕不是有什麽誤會?本侯爺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無恥之輩,對你根本沒有那種……那種心思,更加不會強人所難……”
他以為如意也把自己當做紈絝,認為自己帶她迴府,是存了什麽不軌的心思。
如意止住了掉淚,用衣袖輕輕的拭了一把,麵色恢複了平靜,說道,“如意自己命苦,怨不得小侯爺,我這清白身子給了小侯爺,也是心甘。”
朱平安聞言一怔,心道,“你這說的是哪跟哪兒啊?怎麽本侯爺越聽越糊塗?”隨即便想到,這姑娘莫不是有什麽事情要自己幫忙?
“如意姑娘,本侯在京都城名聲雖然不怎麽那個,但絕非是你所想之人。”
朱平安走上前去,將如意解開的前襟輕輕掩上,而後一臉認真的說道,“你若是有什麽麻煩,不如先說給我聽聽,若是有幫得上的,本侯絕不推辭。”
話一出口,朱平安便即後悔,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我他麽的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看來這裝逼的習慣真要改改了。”
如意見朱平安說的頗為嚴肅,不似作態,不由得臉上一紅,連忙緊緊捂住自己的胸口。
過了片刻,她似乎是鼓足了勇氣,猛然往朱平安麵前一跪,“如意還請小侯爺做主!”
“唉……,看來這麻煩還不小啊……”
朱平安心裏歎了口氣,暗暗想道,“本侯爺看起來像是冤大頭麽?怎麽這些姑娘有什麽麻煩事,都要來找我?”
“如意姑娘有什麽事,還是起來再說吧……”
朱平安知道,這樁麻煩自己算是攬上身了,隻希望不要太麻煩就好。
“如意本姓韓,叫做韓如意,家父本是是江南長洲知府……”
韓如意依了朱平安之言,起身在椅子上斜斜坐下,眼淚又止不住掉了下來。
接著她斷斷續續說了有半個時辰,才講清楚事情的大概。
韓如意的父親韓裕,乃是兩榜進士出聲,在京供職五年,便被外放了江南長洲知府。
韓裕為官清正,剛正不阿,在百姓中名聲極好,卻與以李天綱為首的江南官場格格不入。李天綱三番四次的排擠他,欲將他趕出江南,卻為得逞。
長洲臨太湖之濱,乃江南魚米之鄉,極為富庶,百姓的日子本也過的不錯。
隻是在太湖之中,有一股豪強勢力,叫做十二連環塢。這塢中之人,非民非匪,乃是一股江湖勢力。
這些人雖不打家劫舍,卻壟斷了太湖的諸多生計。
那些以捕網打漁、種桑養蠶的百姓們,反而要仰仗他們的鼻息過活。所有的出產,須低價賣於十二連環塢,再由他們高價賣出。若是不然,他們便有手段叫你家破人亡。
是以老百姓對他們深惡痛絕,也常常到官府中去首告。隻是塢中的首領本就是武道高手,又與當地官府過往甚密。官府得了好處,自然不去管他們。那些首告的百姓,事後未免遭殃。長此以往,當地的百姓也隻能忍氣吞聲,任由他們橫行。
韓裕到任以後,不久便知曉了這個情況。以他的性子,自然由不得這些強人們放肆,便欲將他們剿而滅之。
塢中的首領也曾托人,明裏暗裏往韓裕府裏送了極重的賄金,卻都被韓裕嚴詞據之。
在韓裕的一力主持下,慢慢也搜集了不少塢裏的罪證。不過他卻發現,越往下查,牽扯的官府之人越多,最後竟隱隱指向江南的第一要員李天綱。
韓裕知道,以他的官位品級,根本動不了李天綱。於是一麵繼續搜集證據,一麵準備折子,欲要上書太祖,請他下旨嚴查。
誰知道,長洲府裏早就有被買通之人,風聲自然就走漏了出去。
未等韓裕上奏,卻在一夜之間,闔府被一夥歹人殺的幹幹淨淨。隻有韓如意當時在鄰省親戚家中,免遭此難。
那夥人手法極為老道,殺人之後,卻偽造成懸梁自盡的現場。
李天綱又授意下屬,炮製韓裕通匪的證據,一一坐實。
一個四品的知府非正常死亡,自然是大事。太祖知道以後,不由的大怒,下旨派出欽差到江南嚴查。
欽差到了之後,李天綱早就布置妥當,韓裕通匪證據確鑿,他也無話可說。
李天綱又送了欽差無數的好處,欽差大人自然笑納。
迴京之後,欽差上奏,韓裕通匪,被江南巡撫李天綱偵知。李天綱正欲派人緝拿,送京請旨發落,卻被韓裕事先得知。韓裕見事敗露,驚懼之下,闔家畏罪自殺。
太祖聞奏,心中雖有疑惑,卻因證據確鑿,隻得結案了事。
此事乃是發生在李天綱到京之前,距今已有好幾個月。
韓如意聽聞此事後,悲憤之下,便輾轉來到京都,化身賣字女子,欲尋找機會替父伸冤。
直到今日,她聽聞朱平安乃是皇太孫的身邊親近之人,便順著朱平安的話,跟著他來到安樂公府,想要通過他去告禦狀。
“看來你們這都是把本侯爺當做過河之橋了。隻希望你們過了河以後,不要拆了我這座橋便是。”
朱平安聽完韓如意的話,不由得暗暗歎道。
不過對於韓裕這件事,他也覺得異常憤怒。
至於朱信小世子迴府,會不會乘機在老爺子麵前告自己的惡狀,朱平安根本就不怕。他知道,這件事若是傳到紹陽郡主的耳朵裏,倒黴的隻怕就是小世子了。
“小侯爺,不知道如意住那一間房?”
一直跟在朱平安後麵的如意,卻開口問道。
朱平安苦笑一聲,心道,“你這姑娘真不拿自己當外人啊?這是訛上本侯爺了?”
隻是自己當街說出請人家來當教習,在場的那些人都是聽見的,這時候也不好翻臉不認賬。隻好先將她安頓下來,再做打算。
心裏發苦,口中卻說得漂亮,“府裏的空房倒也多得很,我這就讓人收拾一間清靜些的。如意姑娘既然來了,就別拿自己當外人,放心的住些日子。”
下人很快就收拾出了一間空房,朱平安便領著如意進去,“這間房姑娘還滿意吧?”
如意隨意的掃了一眼,也不答話,隻是微微點頭。
待下人們都出去了,朱平安也準備告辭迴房。
如意卻走到門口,將房門輕輕掩上,把門栓也插了起來。
朱平安不由得一驚,心道,“這是什麽情況?就算是要以身相許,也不用這麽著急吧?”
仿佛被他猜中了一般,如意默默的走到床邊坐下,也不說話,開始寬衣解帶,眼淚卻滴滴答答的往下掉。
朱平安連忙解釋道,“如意姑娘怕不是有什麽誤會?本侯爺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無恥之輩,對你根本沒有那種……那種心思,更加不會強人所難……”
他以為如意也把自己當做紈絝,認為自己帶她迴府,是存了什麽不軌的心思。
如意止住了掉淚,用衣袖輕輕的拭了一把,麵色恢複了平靜,說道,“如意自己命苦,怨不得小侯爺,我這清白身子給了小侯爺,也是心甘。”
朱平安聞言一怔,心道,“你這說的是哪跟哪兒啊?怎麽本侯爺越聽越糊塗?”隨即便想到,這姑娘莫不是有什麽事情要自己幫忙?
“如意姑娘,本侯在京都城名聲雖然不怎麽那個,但絕非是你所想之人。”
朱平安走上前去,將如意解開的前襟輕輕掩上,而後一臉認真的說道,“你若是有什麽麻煩,不如先說給我聽聽,若是有幫得上的,本侯絕不推辭。”
話一出口,朱平安便即後悔,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我他麽的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看來這裝逼的習慣真要改改了。”
如意見朱平安說的頗為嚴肅,不似作態,不由得臉上一紅,連忙緊緊捂住自己的胸口。
過了片刻,她似乎是鼓足了勇氣,猛然往朱平安麵前一跪,“如意還請小侯爺做主!”
“唉……,看來這麻煩還不小啊……”
朱平安心裏歎了口氣,暗暗想道,“本侯爺看起來像是冤大頭麽?怎麽這些姑娘有什麽麻煩事,都要來找我?”
“如意姑娘有什麽事,還是起來再說吧……”
朱平安知道,這樁麻煩自己算是攬上身了,隻希望不要太麻煩就好。
“如意本姓韓,叫做韓如意,家父本是是江南長洲知府……”
韓如意依了朱平安之言,起身在椅子上斜斜坐下,眼淚又止不住掉了下來。
接著她斷斷續續說了有半個時辰,才講清楚事情的大概。
韓如意的父親韓裕,乃是兩榜進士出聲,在京供職五年,便被外放了江南長洲知府。
韓裕為官清正,剛正不阿,在百姓中名聲極好,卻與以李天綱為首的江南官場格格不入。李天綱三番四次的排擠他,欲將他趕出江南,卻為得逞。
長洲臨太湖之濱,乃江南魚米之鄉,極為富庶,百姓的日子本也過的不錯。
隻是在太湖之中,有一股豪強勢力,叫做十二連環塢。這塢中之人,非民非匪,乃是一股江湖勢力。
這些人雖不打家劫舍,卻壟斷了太湖的諸多生計。
那些以捕網打漁、種桑養蠶的百姓們,反而要仰仗他們的鼻息過活。所有的出產,須低價賣於十二連環塢,再由他們高價賣出。若是不然,他們便有手段叫你家破人亡。
是以老百姓對他們深惡痛絕,也常常到官府中去首告。隻是塢中的首領本就是武道高手,又與當地官府過往甚密。官府得了好處,自然不去管他們。那些首告的百姓,事後未免遭殃。長此以往,當地的百姓也隻能忍氣吞聲,任由他們橫行。
韓裕到任以後,不久便知曉了這個情況。以他的性子,自然由不得這些強人們放肆,便欲將他們剿而滅之。
塢中的首領也曾托人,明裏暗裏往韓裕府裏送了極重的賄金,卻都被韓裕嚴詞據之。
在韓裕的一力主持下,慢慢也搜集了不少塢裏的罪證。不過他卻發現,越往下查,牽扯的官府之人越多,最後竟隱隱指向江南的第一要員李天綱。
韓裕知道,以他的官位品級,根本動不了李天綱。於是一麵繼續搜集證據,一麵準備折子,欲要上書太祖,請他下旨嚴查。
誰知道,長洲府裏早就有被買通之人,風聲自然就走漏了出去。
未等韓裕上奏,卻在一夜之間,闔府被一夥歹人殺的幹幹淨淨。隻有韓如意當時在鄰省親戚家中,免遭此難。
那夥人手法極為老道,殺人之後,卻偽造成懸梁自盡的現場。
李天綱又授意下屬,炮製韓裕通匪的證據,一一坐實。
一個四品的知府非正常死亡,自然是大事。太祖知道以後,不由的大怒,下旨派出欽差到江南嚴查。
欽差到了之後,李天綱早就布置妥當,韓裕通匪證據確鑿,他也無話可說。
李天綱又送了欽差無數的好處,欽差大人自然笑納。
迴京之後,欽差上奏,韓裕通匪,被江南巡撫李天綱偵知。李天綱正欲派人緝拿,送京請旨發落,卻被韓裕事先得知。韓裕見事敗露,驚懼之下,闔家畏罪自殺。
太祖聞奏,心中雖有疑惑,卻因證據確鑿,隻得結案了事。
此事乃是發生在李天綱到京之前,距今已有好幾個月。
韓如意聽聞此事後,悲憤之下,便輾轉來到京都,化身賣字女子,欲尋找機會替父伸冤。
直到今日,她聽聞朱平安乃是皇太孫的身邊親近之人,便順著朱平安的話,跟著他來到安樂公府,想要通過他去告禦狀。
“看來你們這都是把本侯爺當做過河之橋了。隻希望你們過了河以後,不要拆了我這座橋便是。”
朱平安聽完韓如意的話,不由得暗暗歎道。
不過對於韓裕這件事,他也覺得異常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