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在皇宮大殿,金國太子金元術一行人被宣上朝,正坐在寬大龍椅裏的徽宗,和滿朝文武百官都望著走進殿上來的金國太子一行。
金元術大度翩翩,絲毫不懼這種大排場,走到正前的台階之下,手握拳放到胸上,深深鞠了一躬,隨行人員如是照做。
“大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徽宗抬抬手道:“金太子平身。”
立起身來,金元術望向台階之上的徽宗,學著中原的禮節拱了拱手道:“皇帝陛下,今奉吾大金國國王委托,前來拜見皇帝陛下,大宋國乃大金國的友好鄰邦,日顯隆盛,國力強盛。為加強兩國來往,建立互信,共依共存。臣特獻上國王薄利,聊表大金國誠意。”
隨即讓後麵的隨從將抬著的兩個大箱子抬了上來,徽宗立即讓小福子去收下。
收下進貢的禮物後,徽宗含笑著道:“金國國王多禮了,金太子遠道而來,朕今日將設宴招待,滿朝百官作陪入席。”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跪拜下。
“嗬嗬,平身。”徽宗的興致很好。
“謝皇帝陛下隆恩。”金太子仍是深鞠一躬。
許多大臣都對此不滿,認為這蠻夷國不行下跪之禮,實在是對大宋皇帝的不敬。這時就有大臣鬧出了聲來。
當然金太子一行,也聽到了那些竊竊私議,不過他們並不在意。
“淩愛卿,你們在下麵議論什麽?”徽宗點名到淩書直。
淩書直站出列隊,躬著身子,來到前麵說道:“稟皇上,金太子來自金國,爾等蠻夷國來使,竟然不行下跪之禮。臣與各位大臣都認為不妥,望皇上明鑒。”
“噢,是嗎?”徽宗瞧了眼金太子一行。
金太子不以為意,高昂著頭,鄙視的盯了眼淩書直,然後望著徽宗義正言詞的道:“大宋皇帝陛下,在我們大金國,從無跪拜之禮,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臣以君臣之禮行之,有何不可。皇帝陛下是君,臣在大金國雖為太子,亦是臣,現在來到大宋,亦以臣之禮朝拜皇帝陛下。難道因此還要遭人詬病嗎?”
這一質問,頓時令群臣更覺這個蠻夷國太子的狡猾和無可管教。但礙於皇上高坐大殿,他們也隻有敢怒不敢言。
這時淩崇站出列隊,上前一步,躬身而道:“皇上,金太子所言也有禮,雖然入鄉隨俗,可是金太子能以金國君臣之禮來拜見,看得出其誠心了。”淩崇這樣說時,朝自己的兒子淩書直遞了遞眼色。淩書直瞬間意會,就不甘地退了迴來。他不想自己的兒子事事衝在前麵,那樣無疑會樹立很多於己不利的對手。
徽宗爽朗的笑了幾聲,道:“那就依金太子的君臣之禮吧。”
金太子不無得意,瞥了眼那些大臣,心頭很是瞧不起一群文官,他隻看見幾個著武將服飾的武官,可見大宋的武官不受重用,而且稀缺。
大宴設在招待外賓使節的大廳。群臣紛紛入座,徽宗獨自在一方特設的餐桌前坐著。
金太子與朝中蔡京,淩崇等大臣,以及趙三王爺等皇室要人同入席。
金太子是第一次來大宋,看見皇帝不與任何人同桌,難免生奇,剛坐定,便站起來,朝徽宗的單人餐桌鞠躬道:“皇帝陛下,可否與大臣們同桌共餐。”
聽到這句話的大臣,駭然一振,紛紛望向金太子。誰人敢說這樣的話,那真是欺君之罪呀。
蒲沿原是大宋國籍,從小在父親那裏就知道許多大宋的君臣之道,而且年輕的時候,也常來大宋求學。因此對於大宋禮儀,非常了解。因此金太子剛一說出,蒲沿趕緊拉了拉他,示意他不要再說。然而金太子是什麽人,他豈肯罷休,先前一幫大臣那樣為難他,他現在問出一句疑問,有何不可。
“嗬嗬,那你說朕該怎樣?”徽宗沒料到一個蠻夷國太子,敢在這麽多大臣麵前讓他降低九五之尊與大臣同席。
金太子昂著頭,看著入席的大臣道:“與臣民同席共餐。”
“你,好大膽!竟說出這樣欺君的不佞之語。”蔡京忽然震怒,拍了拍桌子。
大臣們哪見過蔡丞相在這樣的場麵發過這麽大的火,一個個看著蔡丞相,看著金太子,還看著皇上,且看這個場麵如何收拾。
蔡京其實心頭特氣惱,原以為這個太子會明事理,是個長期合作的夥伴,哪想到一點城府也沒,剛才他身邊的金國大畫師已經給了他暗示,他卻還是一意孤行,這樣的人,難成大事。因為蔡京才第一個拍案氣憤。畢竟滿朝百官之首是他,這樣當麵欺君之言,他第一個站出來駁斥,最是適合。
“丞相大人,我可說錯了?”金太子眨眼不屑的看蔡京,在他眼中,蔡京雖為丞相,也隻是一個隻會談空頭文章之人。
蔡京先是拜了拜徽宗,而後麵向金太子,瞪著眼,厲聲道:“太子此言已是犯了欺君之罪。吾皇乃是萬金之軀,尊王之者,豈是隨便可以同臣民同席。”
金太子走出席桌,來到席桌間的行道,麵相群臣,拱拱手道:“在我們大金國,國王可以與大臣同席,逢到歡慶的節日,國王還可以到皇城街上,與萬民一同跳舞慶賀。天子乃萬民之父,你們中原不是有愛民若子這句話。既然皇帝陛下愛民若子,為何不能與自己的臣子同席同樂?這樣既顯得皇帝陛下真正是愛民若子,又增加了君臣更緊密的聯絡。實在是好事情呢。”
一席話,句句有理,還真讓人找不到岔子反對。在另一桌的張擇端不得不佩服這個大金太子的才思敏捷與答辯能力。
蔡京不由一愣,全然想不到這個蠻夷國太子還胡謅出這一套理論,居然使用大宋的君臣之道來替自己辯白。
“皇上,金太子欺君已成事實,不可饒恕。”蔡京直接請徽宗定奪,畢竟自己無論怎樣與對方辯理,做主的還是徽宗。
蒲沿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朝徽宗深鞠一躬,說道:“皇帝陛下,太子初次到貴國,貴國禮數君臣之道,他還不甚懂,請皇帝陛下寬宥。”
徽宗也不好下判斷,目光就在大臣間遊離著。很快鎖定了一人,他心裏一動,想試試這個大臣有何看法。
“張愛卿,你有何看法?”徽宗對著張擇端出言。
張擇端雖然知道朝中還有姓張的大臣,可徽宗的眼睛看的是他,那叫的定然是他,而其他張姓大臣,在朝中並非一兩日,一觀徽宗麵相目光,就知道叫的不是自己。
張擇端昂然站起,知道徽宗對他有考驗的含義,他便看向金太子,語出驚人道:“金太子所言的確正確。”
金元術大度翩翩,絲毫不懼這種大排場,走到正前的台階之下,手握拳放到胸上,深深鞠了一躬,隨行人員如是照做。
“大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徽宗抬抬手道:“金太子平身。”
立起身來,金元術望向台階之上的徽宗,學著中原的禮節拱了拱手道:“皇帝陛下,今奉吾大金國國王委托,前來拜見皇帝陛下,大宋國乃大金國的友好鄰邦,日顯隆盛,國力強盛。為加強兩國來往,建立互信,共依共存。臣特獻上國王薄利,聊表大金國誠意。”
隨即讓後麵的隨從將抬著的兩個大箱子抬了上來,徽宗立即讓小福子去收下。
收下進貢的禮物後,徽宗含笑著道:“金國國王多禮了,金太子遠道而來,朕今日將設宴招待,滿朝百官作陪入席。”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跪拜下。
“嗬嗬,平身。”徽宗的興致很好。
“謝皇帝陛下隆恩。”金太子仍是深鞠一躬。
許多大臣都對此不滿,認為這蠻夷國不行下跪之禮,實在是對大宋皇帝的不敬。這時就有大臣鬧出了聲來。
當然金太子一行,也聽到了那些竊竊私議,不過他們並不在意。
“淩愛卿,你們在下麵議論什麽?”徽宗點名到淩書直。
淩書直站出列隊,躬著身子,來到前麵說道:“稟皇上,金太子來自金國,爾等蠻夷國來使,竟然不行下跪之禮。臣與各位大臣都認為不妥,望皇上明鑒。”
“噢,是嗎?”徽宗瞧了眼金太子一行。
金太子不以為意,高昂著頭,鄙視的盯了眼淩書直,然後望著徽宗義正言詞的道:“大宋皇帝陛下,在我們大金國,從無跪拜之禮,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臣以君臣之禮行之,有何不可。皇帝陛下是君,臣在大金國雖為太子,亦是臣,現在來到大宋,亦以臣之禮朝拜皇帝陛下。難道因此還要遭人詬病嗎?”
這一質問,頓時令群臣更覺這個蠻夷國太子的狡猾和無可管教。但礙於皇上高坐大殿,他們也隻有敢怒不敢言。
這時淩崇站出列隊,上前一步,躬身而道:“皇上,金太子所言也有禮,雖然入鄉隨俗,可是金太子能以金國君臣之禮來拜見,看得出其誠心了。”淩崇這樣說時,朝自己的兒子淩書直遞了遞眼色。淩書直瞬間意會,就不甘地退了迴來。他不想自己的兒子事事衝在前麵,那樣無疑會樹立很多於己不利的對手。
徽宗爽朗的笑了幾聲,道:“那就依金太子的君臣之禮吧。”
金太子不無得意,瞥了眼那些大臣,心頭很是瞧不起一群文官,他隻看見幾個著武將服飾的武官,可見大宋的武官不受重用,而且稀缺。
大宴設在招待外賓使節的大廳。群臣紛紛入座,徽宗獨自在一方特設的餐桌前坐著。
金太子與朝中蔡京,淩崇等大臣,以及趙三王爺等皇室要人同入席。
金太子是第一次來大宋,看見皇帝不與任何人同桌,難免生奇,剛坐定,便站起來,朝徽宗的單人餐桌鞠躬道:“皇帝陛下,可否與大臣們同桌共餐。”
聽到這句話的大臣,駭然一振,紛紛望向金太子。誰人敢說這樣的話,那真是欺君之罪呀。
蒲沿原是大宋國籍,從小在父親那裏就知道許多大宋的君臣之道,而且年輕的時候,也常來大宋求學。因此對於大宋禮儀,非常了解。因此金太子剛一說出,蒲沿趕緊拉了拉他,示意他不要再說。然而金太子是什麽人,他豈肯罷休,先前一幫大臣那樣為難他,他現在問出一句疑問,有何不可。
“嗬嗬,那你說朕該怎樣?”徽宗沒料到一個蠻夷國太子,敢在這麽多大臣麵前讓他降低九五之尊與大臣同席。
金太子昂著頭,看著入席的大臣道:“與臣民同席共餐。”
“你,好大膽!竟說出這樣欺君的不佞之語。”蔡京忽然震怒,拍了拍桌子。
大臣們哪見過蔡丞相在這樣的場麵發過這麽大的火,一個個看著蔡丞相,看著金太子,還看著皇上,且看這個場麵如何收拾。
蔡京其實心頭特氣惱,原以為這個太子會明事理,是個長期合作的夥伴,哪想到一點城府也沒,剛才他身邊的金國大畫師已經給了他暗示,他卻還是一意孤行,這樣的人,難成大事。因為蔡京才第一個拍案氣憤。畢竟滿朝百官之首是他,這樣當麵欺君之言,他第一個站出來駁斥,最是適合。
“丞相大人,我可說錯了?”金太子眨眼不屑的看蔡京,在他眼中,蔡京雖為丞相,也隻是一個隻會談空頭文章之人。
蔡京先是拜了拜徽宗,而後麵向金太子,瞪著眼,厲聲道:“太子此言已是犯了欺君之罪。吾皇乃是萬金之軀,尊王之者,豈是隨便可以同臣民同席。”
金太子走出席桌,來到席桌間的行道,麵相群臣,拱拱手道:“在我們大金國,國王可以與大臣同席,逢到歡慶的節日,國王還可以到皇城街上,與萬民一同跳舞慶賀。天子乃萬民之父,你們中原不是有愛民若子這句話。既然皇帝陛下愛民若子,為何不能與自己的臣子同席同樂?這樣既顯得皇帝陛下真正是愛民若子,又增加了君臣更緊密的聯絡。實在是好事情呢。”
一席話,句句有理,還真讓人找不到岔子反對。在另一桌的張擇端不得不佩服這個大金太子的才思敏捷與答辯能力。
蔡京不由一愣,全然想不到這個蠻夷國太子還胡謅出這一套理論,居然使用大宋的君臣之道來替自己辯白。
“皇上,金太子欺君已成事實,不可饒恕。”蔡京直接請徽宗定奪,畢竟自己無論怎樣與對方辯理,做主的還是徽宗。
蒲沿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朝徽宗深鞠一躬,說道:“皇帝陛下,太子初次到貴國,貴國禮數君臣之道,他還不甚懂,請皇帝陛下寬宥。”
徽宗也不好下判斷,目光就在大臣間遊離著。很快鎖定了一人,他心裏一動,想試試這個大臣有何看法。
“張愛卿,你有何看法?”徽宗對著張擇端出言。
張擇端雖然知道朝中還有姓張的大臣,可徽宗的眼睛看的是他,那叫的定然是他,而其他張姓大臣,在朝中並非一兩日,一觀徽宗麵相目光,就知道叫的不是自己。
張擇端昂然站起,知道徽宗對他有考驗的含義,他便看向金太子,語出驚人道:“金太子所言的確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