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你來了,怎麽迴事?”
吳王李恪的語氣生冷,顯然對於廉紅線的失蹤有些失望,也有些憤怒。
廉紅線看到李恪之後,連忙施禮,接著說道:“王爺,紅線命苦啊,紅線……紅線被那唐舟發現,結果給軟禁了起來。”
廉紅線是個很強大的人,哭不是她的風格,此時的她隻是表現的有點悲傷,隻有這樣,才不會讓李恪懷疑。
而悲傷的廉紅線帶著一股十足的風韻,看的李恪心頭一跳。
但緊接著,他又問道:“被唐舟給軟禁了起來?”
“是啊,王爺,軟禁了好長時間呢。”
“哦,那怎麽突然又被放出來了?”李恪頓時警惕,要知道,如今兩軍交戰,廉紅線被唐舟給放出來,隻怕有問題。
廉紅線道:“王爺不是殺了朝廷的那個使臣龔白嘛,現在整個大唐都沒人敢來當使臣了,那唐舟便以此為由,把我給放了出來,他的目的,是想讓我跟王爺說一下,隻要肯放太子,雙方的事情都好商量,可若是不放,他們隻怕很快就會帶兵前來。”
廉紅線話裏的意思,她隻是被唐舟用來傳遞消息的。
說著,廉紅線又道:“對了,他還讓我帶迴來一馬車珠寶,說是送給王爺的。”
李恪當然不會去看那些珠寶,他並非貪財之人,他想要的隻是皇帝那個寶座而已。
吳王李恪沉眉,沒有開口,廉紅線見此,便知道自己的這個借口怕是蒙混過去了,李恪信了,他真的以為自己被放出來,隻是代替唐舟傳個口信。
隻要李恪信了這個就好,至少對她來說,她的性命保住了。
客廳的氣氛有些凝重,大概一盞茶的功夫後,沉默的吳王李恪終於開口了。
他哼了一聲:“那唐舟還真是可笑,以為讓你迴來捎個口信,本王便會與之談判李忠的事情嗎?”
廉紅線道:“王爺的意思是?”
“不談,本王要的是整個天下。”
廉紅線此時慢慢恢複了鎮定,又有了以前的冷靜,道:“王爺誌向遠大,這自然是好事,不過以目前的情況,王爺想要登上寶座,恐怕不容易,屬下的意思,王爺不妨退而求其次。”
廉紅線又充當起了謀士的職責,她在試探,試探吳王李恪是不是還認她這個謀士。
而她這麽說完之後,吳王李恪神色先是有點生氣,但緊接著又慢慢恢複過來,問道:“哦,怎麽個退而求其次法?”
廉紅線道:“王爺現在所憑持的,其實也就一個太子李忠罷了,朝廷投鼠忌器,這才不敢攻城,不然以大唐目前的勢力,轟天響已經來,整個紅楓縣都能夷為平地,與其這樣與朝廷僵持,不如王爺以太子為籌碼,向朝廷要蜀中封地,學當年的太祖劉邦,在蜀中發展實力,等實力強橫之後,再出蜀中,與李治一奪天下。”
廉紅線這個辦法,自然還是為了救出太子李忠,隻要李忠救出去了,大唐怎麽著都能滅了吳王李恪。
當然,她對吳王李恪還是心存感激的,如果吳王李恪能在蜀中度過餘生,其實也還不錯。
隻是吳王李恪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他顯然不想再去隱忍多年了,他已經隱忍的太久了,不想再繼續過那種日子。
所以,廉紅線的話剛說完,吳王李恪便擺了擺手,道:“不必多說,有李忠在,本王還可以再拚一下,你被軟禁多時,看你身子骨也不好,你先去休息吧。”
“王爺……”
“好了!”
李恪顯然不想再繼續聽廉紅線說下去了。
見此,廉紅線隻能領命。
-------------------------------
卻說唐舟四人一番喬裝打扮之後,悄然來到了李元景的府邸。
李元景經過上次的事情後,多少猜到自己的住處可能有吳王李恪的奸細,所以這次他很謹慎。
見到唐舟之後,也並沒有聲張。
“王爺,別來無恙。”見到李元景後,唐舟最先開口。
李元景見唐舟親自來了,心下有些震驚,但也讓他有些欣喜,因為他知道,李治派唐舟這麽一個人來,就說明李忠的分量還是很重的。
為了太子李忠,李治願意放棄很多。
“原來是唐小侯爺,這次來,那李治又帶來了什麽消息啊?”雖然欣喜,而且他自己也想謀一條後路,但此時麵對唐舟,卻仍舊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唐舟也不生氣,道:“王爺,龔白的死,聖上很清楚,並非是你所願,所以這才又派本侯來了,聖上的意思,隻要王爺肯帶著太子殿下歸降,您還是王爺,仍舊可以過你以前那種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也可保王爺子孫不受任何牽連。”
這個條件不錯,十分的誘惑,李元景聽完之後就有點心動,但他到底還是長了個心眼,道:“從來無情是帝王,本王又怎知事後那李治會不會反悔?”
唐舟道:“聖上已命人做好丹書鐵券,有此鐵券在,任何人都休想動王爺,聖上也是個要臉的人,這等出爾反爾的事情,他怕是做不出來吧?”
說著,唐舟將丹書鐵券拿了出來,荊王李元景看了一遍之後,越發心動,道:“丹書鐵券好是好,隻是這城中有吳王李恪差不多兩萬兵馬,我們想要出城,可不容易。”
唐舟道:“這個本侯也早有料到,如果不出意外,明天一早,朝廷兵馬就會兵至紅楓縣外,到時王爺假裝帶兵出城與之一戰,趁機投誠就行了。”
“若有意外怎麽辦?”
唐舟道:“放心,本侯會隨時跟隨王爺,若有意外,本侯把自己的性命也撂著,絕不讓王爺為難。”
見唐舟說出這話,李元景這才終於鬆了一口氣,道:“好,待本王將此事吩咐房遺愛等……”
李元景還沒說王,唐舟立馬製止道:“王爺,不可,此事越少人知越好,而且那房遺愛是高陽公主的駙馬,而高陽公主又是吳王李恪的弟弟,保不齊他們兩人為了活命,早已投靠吳王李恪。”
唐舟這麽一說,李元景頓時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自己勢微,那房遺愛和高陽公主怎麽可能還會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隻怕當初龔白又來自己府上的事情,就是他們兩人透露給吳王李恪的吧?
“你來了,怎麽迴事?”
吳王李恪的語氣生冷,顯然對於廉紅線的失蹤有些失望,也有些憤怒。
廉紅線看到李恪之後,連忙施禮,接著說道:“王爺,紅線命苦啊,紅線……紅線被那唐舟發現,結果給軟禁了起來。”
廉紅線是個很強大的人,哭不是她的風格,此時的她隻是表現的有點悲傷,隻有這樣,才不會讓李恪懷疑。
而悲傷的廉紅線帶著一股十足的風韻,看的李恪心頭一跳。
但緊接著,他又問道:“被唐舟給軟禁了起來?”
“是啊,王爺,軟禁了好長時間呢。”
“哦,那怎麽突然又被放出來了?”李恪頓時警惕,要知道,如今兩軍交戰,廉紅線被唐舟給放出來,隻怕有問題。
廉紅線道:“王爺不是殺了朝廷的那個使臣龔白嘛,現在整個大唐都沒人敢來當使臣了,那唐舟便以此為由,把我給放了出來,他的目的,是想讓我跟王爺說一下,隻要肯放太子,雙方的事情都好商量,可若是不放,他們隻怕很快就會帶兵前來。”
廉紅線話裏的意思,她隻是被唐舟用來傳遞消息的。
說著,廉紅線又道:“對了,他還讓我帶迴來一馬車珠寶,說是送給王爺的。”
李恪當然不會去看那些珠寶,他並非貪財之人,他想要的隻是皇帝那個寶座而已。
吳王李恪沉眉,沒有開口,廉紅線見此,便知道自己的這個借口怕是蒙混過去了,李恪信了,他真的以為自己被放出來,隻是代替唐舟傳個口信。
隻要李恪信了這個就好,至少對她來說,她的性命保住了。
客廳的氣氛有些凝重,大概一盞茶的功夫後,沉默的吳王李恪終於開口了。
他哼了一聲:“那唐舟還真是可笑,以為讓你迴來捎個口信,本王便會與之談判李忠的事情嗎?”
廉紅線道:“王爺的意思是?”
“不談,本王要的是整個天下。”
廉紅線此時慢慢恢複了鎮定,又有了以前的冷靜,道:“王爺誌向遠大,這自然是好事,不過以目前的情況,王爺想要登上寶座,恐怕不容易,屬下的意思,王爺不妨退而求其次。”
廉紅線又充當起了謀士的職責,她在試探,試探吳王李恪是不是還認她這個謀士。
而她這麽說完之後,吳王李恪神色先是有點生氣,但緊接著又慢慢恢複過來,問道:“哦,怎麽個退而求其次法?”
廉紅線道:“王爺現在所憑持的,其實也就一個太子李忠罷了,朝廷投鼠忌器,這才不敢攻城,不然以大唐目前的勢力,轟天響已經來,整個紅楓縣都能夷為平地,與其這樣與朝廷僵持,不如王爺以太子為籌碼,向朝廷要蜀中封地,學當年的太祖劉邦,在蜀中發展實力,等實力強橫之後,再出蜀中,與李治一奪天下。”
廉紅線這個辦法,自然還是為了救出太子李忠,隻要李忠救出去了,大唐怎麽著都能滅了吳王李恪。
當然,她對吳王李恪還是心存感激的,如果吳王李恪能在蜀中度過餘生,其實也還不錯。
隻是吳王李恪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他顯然不想再去隱忍多年了,他已經隱忍的太久了,不想再繼續過那種日子。
所以,廉紅線的話剛說完,吳王李恪便擺了擺手,道:“不必多說,有李忠在,本王還可以再拚一下,你被軟禁多時,看你身子骨也不好,你先去休息吧。”
“王爺……”
“好了!”
李恪顯然不想再繼續聽廉紅線說下去了。
見此,廉紅線隻能領命。
-------------------------------
卻說唐舟四人一番喬裝打扮之後,悄然來到了李元景的府邸。
李元景經過上次的事情後,多少猜到自己的住處可能有吳王李恪的奸細,所以這次他很謹慎。
見到唐舟之後,也並沒有聲張。
“王爺,別來無恙。”見到李元景後,唐舟最先開口。
李元景見唐舟親自來了,心下有些震驚,但也讓他有些欣喜,因為他知道,李治派唐舟這麽一個人來,就說明李忠的分量還是很重的。
為了太子李忠,李治願意放棄很多。
“原來是唐小侯爺,這次來,那李治又帶來了什麽消息啊?”雖然欣喜,而且他自己也想謀一條後路,但此時麵對唐舟,卻仍舊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唐舟也不生氣,道:“王爺,龔白的死,聖上很清楚,並非是你所願,所以這才又派本侯來了,聖上的意思,隻要王爺肯帶著太子殿下歸降,您還是王爺,仍舊可以過你以前那種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也可保王爺子孫不受任何牽連。”
這個條件不錯,十分的誘惑,李元景聽完之後就有點心動,但他到底還是長了個心眼,道:“從來無情是帝王,本王又怎知事後那李治會不會反悔?”
唐舟道:“聖上已命人做好丹書鐵券,有此鐵券在,任何人都休想動王爺,聖上也是個要臉的人,這等出爾反爾的事情,他怕是做不出來吧?”
說著,唐舟將丹書鐵券拿了出來,荊王李元景看了一遍之後,越發心動,道:“丹書鐵券好是好,隻是這城中有吳王李恪差不多兩萬兵馬,我們想要出城,可不容易。”
唐舟道:“這個本侯也早有料到,如果不出意外,明天一早,朝廷兵馬就會兵至紅楓縣外,到時王爺假裝帶兵出城與之一戰,趁機投誠就行了。”
“若有意外怎麽辦?”
唐舟道:“放心,本侯會隨時跟隨王爺,若有意外,本侯把自己的性命也撂著,絕不讓王爺為難。”
見唐舟說出這話,李元景這才終於鬆了一口氣,道:“好,待本王將此事吩咐房遺愛等……”
李元景還沒說王,唐舟立馬製止道:“王爺,不可,此事越少人知越好,而且那房遺愛是高陽公主的駙馬,而高陽公主又是吳王李恪的弟弟,保不齊他們兩人為了活命,早已投靠吳王李恪。”
唐舟這麽一說,李元景頓時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自己勢微,那房遺愛和高陽公主怎麽可能還會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隻怕當初龔白又來自己府上的事情,就是他們兩人透露給吳王李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