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子山是四九城周邊為數不多海拔較高的大山之一,氣溫變化劇烈,植物垂直分布明顯。


    山頂位置是一片麵積極廣的高山草甸。


    張建東此時所處的位置,還不到坨子山真正高度的一半,生長著一片次生闊葉林,有大量白蠟、樺樹、榆樹等等,是很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跟著痕跡走到盡頭,入眼是一望無際的林海,完全沒有獵物的蹤跡。


    張建東四下看了看,注意到一處特殊的地方。


    一棵高大的樺樹上,大約半人高的位置樹皮上,有一道形狀特殊的傷痕。


    這種痕跡,一般隻有麅子才會留下來。


    提起麅子,所有人第一反應都是東北。


    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裏,這是人們對物產豐富的東北的第一印象。


    但實際上麅子這種鹿科動物,在我國分布範圍極廣,南北都有。


    在每年八九月的發情期,雄麅子會用鹿角剝開樹皮,在上麵留下氣味標記領地。


    麅子這種動物一般來說膽子是很小的,但是腦迴路和其他動物不太一樣。


    遇到危險時其他動物第一反應是逃離,麅子卻會在逃離一段距離之後,確定是不是真的有危險。


    確定之後才會真的逃走,這是它們在千百年來的生活中進化出來的習性,但在獵人麵前卻成為致命的缺陷。


    傻麅子一說,也是源自於它們遇到危險時略顯遲鈍的反應。


    處於發情期的雄麅子膽子會大很多,保護領地的欲望十分強烈,甚至會因為爭奪領地大打出手。


    這都是為了占領更好的領地來吸引母麅子。


    所以,發現麅子留下的標記,也就意味著附近有一個麅子群。


    找了這麽長時間,終於有所收獲,張建東不由有些興奮。


    喝了點水補充體力,張建東拿出複合弩,放輕腳步小心翼翼地繼續搜索。


    有了目標之後,搜尋的速度就快了很多。


    很快一個中型的麅子族群出現在不遠處,叢林掩映下的空地。


    這個麅子群,有一頭雄麅,兩頭雌麅,還有四頭小麅子,數量之所以這麽規整,是因為麅子繁殖大多是雙胞胎。


    而能一麅獨占兩頭母麅子,雄麅子的個頭也是相當大,估計都有四五十公斤重。


    此時雄麅子正圍著兩隻母麅子轉圈圈,展示自己的魅力。


    張建東沒有貿然打擾它們,因為他的遠程攻擊手段隻有一把複合弩,複合弩雖然兼具隱蔽和威力大的特點。


    但裝填速度太慢限製了擊發頻率。


    現在出手,仗著麅子傻乎乎的習性,最多也隻能射兩箭。


    就算全部射中,也隻能收獲兩頭。


    這麽多麅子,張建東可不想放跑它們。


    小心翼翼地退後,確定麅子發現不了,張建東從一側繞了很大一個圈,神不知麅不覺地摸到麅子群後方。


    這裏地勢較高,林子也密,是麅子乃至大多數野生動物逃跑時的首選路徑。


    張建東拿出鋼絲,在半腿高的位置圍成一道弧形。


    簡單到有些簡陋的陷阱,在平常時候不會有任何作用。


    但是如果獵物慌不擇路,很難會注意到這些纖細堅韌的鋼絲,隻要能給獵物造成一丁點阻礙,張建東就能多幾次出手的機會。


    設好陷阱,張建東又悄悄摸到下風處。


    這時雄麅子也累了,躺在兩頭母麅子中間休息,好不快活。


    這正好給張建東的射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張建東緊緊抓住這個機會,拿出複合弩裝好弩箭,瞄準最大的雄麅子。


    屏息凝神,張建東的手沒有一絲抖動。


    唰——


    弩箭快若閃電,穿透無數枝葉的阻礙,直直沒入雄麅子的頭骨。


    幾乎沒有任何反應,雄麅子無力地倒在地上。


    兩頭母麅子一瞬間站了起來,尾巴炸開白毛,梗著脖子四處張望,看著極具喜感。


    而幾隻小的更是沒注意到發生什麽,從母親身上跌落,有些懵圈。


    也許是複合弩動靜太小的緣故,幾個麅子竟然沒有立刻逃跑。


    張建東大喜過望,連忙快速裝填,迅速瞄準又是一發弩箭。


    本來是衝著母麅子的,結果射中了個小的,這下這些麅子就是再傻也意識到危險了,撒開腿就跑。


    和預想中的一模一樣,幾隻麅子逃跑的方向正是張建東設下陷阱的方向。


    張建東沒有遲疑,動作矯健地追擊。


    憑借強化過的身體,張建東的速度很快,比小麅子不弱多少。


    但他刻意放緩速度,保持著不過於接近又不至於追丟的距離。


    因為在山林中,麅子是很靈活的,如果他追得太近,逼得麅子轉換方向,那設下的陷阱就沒有任何用處了。


    張建東辨別著方向,麅子一旦有轉變方向的跡象,他便加速追上去,將它們驅趕迴來。


    很快,陷阱出現在視野裏。


    兩頭母麅子體力最好,跑在最前麵,也是最先中招的。


    麅子的腿很細,高速奔跑中碰到繃緊的鋼絲,瞬間絆了個跟頭,速度也大大降低。


    此時正是追擊的好機會,張建東全力奔跑,快速接近幾頭麅子。


    這時複合弩早已裝填完畢,張建東想也不想,一箭射過去,一隻母麅子應聲倒地。


    另一隻母麅子則趁機跑得沒影了,倒是幾隻小的速度沒有那麽快,又被鋼絲傷到,跑得跌跌撞撞。


    張建東心頭一動,麅子一般六七月份分娩,算起來這些小麅子已經快兩個月大了,說不定他可以把它們養起來。


    想到這,張建東將複合弩收迴,全力跟著幾隻小麅子跑。


    此時他又恢複了不緊不慢的追擊速度,目的是消耗小麅子的體力。


    因為他的速度雖然快過受傷後的小麅子,但目標有三個,逼急了分開跑他是無法一網打盡的。


    所以遠遠趕著幾隻麅子跑,直到它們耗盡力氣,那時才是他全力追擊的時候。


    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打獵方式。


    大多數野生動物行動靈活速度快,卻很難長時間保持巔峰速度。


    大自然中的捕食者,比如豹子老虎之類,捕獵時間都較短,爆發性強但耐久性差。


    所以野生動物的技能樹完全沒有點耐力這一項。


    麅子是需要不斷進食才能保持體力的。


    很多遊牧民族會結伴騎著馬,將獵物驅趕到一處,然後在後麵慢慢墜著,有獵狗在,不怕獵物追丟。


    獵物被追得沒時間進食,而獵人們卻帶著幹糧、水,此消彼長之下,獵物也隻能束手就擒。


    對於成年麅子來說,這個過程會很漫長。


    但還沒成年的小麅子,體力沒有那麽好,沒一會兒速度就降下來了。


    張建東見狀加速,將幾個小麅子一一抓住。


    正想把麅子收進空間,張建東卻感到一股視線注視著他,迴頭一看,逃走的母麅子正喘著粗氣,焦躁不安地跺著蹄子。


    母麅子擔心小麅子的安危,一直沒有跑遠。


    張建東心頭一動,留下一隻小麅子提在手上,朝母麅子慢慢接近。


    母麅子明顯想跑的,但是又舍不得小麅子,急得原地轉圈圈。


    直到張建東進入一個比較危險的距離,母麅子這才死心,準備逃跑。


    不過這時候,兩者之間的距離已經非常近了。


    張建東將小麅子收進空間,猛地加速朝著母麅子衝過去。


    如果有機會,張建東還是想抓活的,有母麅子在,小麅子的成活率會高很多。


    母麅子跟著張建東跑了一路,體力已經所剩無幾,再加上張建東借小麅子將距離拉近到極致。


    所以沒費多少力氣,張建東便將母麅子撲倒在地。


    將母麅子也收進空間,張建東連忙返迴。


    追擊的時候沒時間管,路上還倒著好幾頭麅子呢。


    幾分鍾後,張建東迴到最開始發現麅子群的地方,查看著今天的收獲。


    三隻死的兩大一小,四隻活的一大三小。


    收獲可謂豐厚!


    雖然可能幾隻死麅子的肉加起來也沒有一頭野豬重,但是幾隻活著的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麅子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都非常高。


    不僅能用來吃肉,茸、血、鞭、心、胎、筋等部位都是名貴藥材,麅子的皮毛還能用來製衣,肉裏做麵,美於平絨,價值很高。


    六十年代人工養殖麅子的很少很少,但實際上麅子是很好養的,隻要保證食物充足和飲水清潔,幼麅的成活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上一世張建東就養過麅子,對它的價值十分了解。


    如果這時候能大規模養殖,絕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因為時代背景,現在不能大張旗鼓地養,不過養上幾隻留著做種倒是沒問題的。


    等政策放開之後,再大規模養殖,發家致富指日可待!


    跟四合院的禽獸們糾纏隻是白白耗費精力,不如悄悄發展實力,等以後有了錢,禽獸也隻能乖乖賠笑。


    張建東想了想,留下雄麅子,其他的全收進空間。


    蓋房子期間,四十公斤的麅子怎麽也夠吃了,至於別的,還是不要暴露在人前,以免惹人眼紅。


    迴去的路張建東走得格外輕鬆,快要出林子時,他才拿出雄麅子背在身後,做著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打獵致富,開局教訓賈張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屈大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屈大山並收藏四合院:打獵致富,開局教訓賈張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