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次宋大郎遇上宋二郎的時候,宋二郎一身破破爛爛的被人從商船上丟了下來。
宋大郎剛開始沒有理會,隻是這半死不活的人擋住了他上船的路,便上前把人扛起,就要扛到某個小角落去,那肩上的人卻氣若遊絲的抓住宋大郎的衣襟,“大哥,大哥。”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宋大郎身子一顫,把肩上的人放下,細看下,發現是宋二郎,當天便把他抬迴了宋家村。
然而抬迴家裏後,黃秋桂卻是氣不打一處來,瞧著宋二郎這一身的,多半是病得不輕,這樣治下去,得費多少銀子去,要是冶活了倒好,冶死了還得打理身後事。
宋大郎沒理會黃秋桂卻是去叫了明叔過來看病。
明叔看了後,麵色有些沉重,他開的藥都是自己采的草藥,藥效是有,普通病症不成問題,但宋二郎的病情拖得太久,傷寒很重。
明叔不下藥,叫宋大郎把人抬去鎮上,宋大郎和黃秋桂顯然不可能把人抬去鎮上的,好在宋二郎還有一點知覺,他自己也知道這情況吧,便叫明叔開藥,醫活還是醫死,他都不怪明叔。
瞧著他們家的情況,還真的不可能去鎮上的,明叔沒法,不可能見死不救,於是開了藥方,叫宋大郎去抓藥。
路上,明叔忍了忍還是交代道,“若是你家裏情況還行,就買點小米做些粥食給你二弟吃,會好的快些。”
小米粥,那也太奢華,宋大郎聽聽便算了,明叔瞧著他那臉色就知道這話等於白說。宋二郎真是命大,居然吃了明叔半個月的藥,人慢慢變好,待明叔再來把脈時,連明叔都露出了驚訝之色來,這人還真是耐活,就這些草藥下去也能把命給掉住,要是再這樣繼續下去的,或能活下來也說
不定。
宋二郎就這樣在宋大郎家裏養病養到了夏季,快躺在床上二三個月了,宋大郎家裏有什麽,宋二郎就跟著吃什麽,然而黃秋桂對這個二弟卻滿是怨言的。
家裏餘糧不足,即便是給些青菜糊糊,那也占了個份量,而且自從宋二郎好了起來後,每頓吃得越發的多了起來,要頂一個勞動力的吃食。宋二郎估計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一次宋大郎散工迴來,宋二郎說道:“多謝大哥大嫂這幾月的照佛,這條命是大哥大嫂撿迴來的,二弟在外這幾年沒有賺到銀子,無以迴報,我以後也不走了,大哥以後但凡
有什麽事隻管叫我就是。”宋大郎聽著擺了擺手,不過心裏卻有了計較,既然宋二郎這麽開了口,家中留下這個兄弟,將來與租戶或村裏人起了矛盾,這不就是上趕的幫手,如今他們家男丁單薄,以前橫蠻無比,令村裏人懼怕的宋
勇變慫了,大家夥也不怕他了。如今在這個村子裏頭立住腳的隻能靠宋大郎的不怕死,但他真的會不怕死麽,隻是沒有辦法,人丁不旺,兄弟流散,連個幫手也沒有,他不橫蠻,就會被村裏欺負,不管明地裏的還是暗地裏,這日子就沒
法過了。然而這時黃秋桂聽到這話立即從院子裏進來,她說道:“二弟,你若真的想報答你大哥,這事情兒很簡單,你可是咱們宋家還沒有分出去的二房,你迴來了,那爹娘的財產你也是有的繼承,乘著這個時候,
你把爹娘手中的田地打理過來,聽說父娘手中還積了一筆銀子。”
宋二郎聽到這話,雙眸一亮,心裏正盤算著沒有出路,沒想到自家爹娘老了還能積累一些田地,他的確是沒有分家的,家裏什麽東西都被三郎敗光了,當初不為這個他才離家出走的麽。
宋大郎聽了黃秋桂的話,也立即想到了,接著兩兄弟看了一眼,心中肚明,這事兒就這麽定下了。
宋二郎完全好了後,就去宋勇家了。宋青宛跟著元豐上山裏頭玩,家中小囡囡,伍氏今個兒說閑著沒事便幫她帶著了,這幾日伍氏和另外幾位熟悉的婦人,總是來她家裏拉家常,幫著她帶孩子,也好讓宋青宛囤出手來,看看袁家村的地,和
宋家村的地。
上次還去一趟縣城與鎮上,見到了張小環,看到張小環紅光滿麵的,看來本家的事務打理的很是順心。
宋青宛挎著個竹藍子,跟元豐在山上尋了一些嫩筍子,又摘了些野菜,還采了一些蘑菇。
元豐和兩個小夥伴便順手獵了幾隻野味,這三個孩子,如今進山說說笑笑的,談笑之間,就獵到了野兔,那箭瞟得極準,毫無虛發,三人還時不時比比自己的手藝。
到半山腰上,宋青宛有些累了,便在大石板上坐了一會兒,元豐他們三個卻是不覺得累,見狀,元豐說去溪水邊打點水給宋青宛解渴,那趕請好了,難得孩子孝順她。
宋青宛讓他們三個人玩兒去了,她便坐在這石板上望著整個宋家村,看到底下田地裏頭勞作的村民。
就在這時,宋青宛聽到腳步聲,她側過頭去,卻看到穿著綠色襦裙,頭帶銀飾頭麵的宋二丫手中拿著絹子走來。
她臉上縛了粉,畫了眉,塗了唇脂,與幾年前的宋二丫完全是兩副模樣。
宋青宛瞧見,眉頭微微一皺,在這鄉下地方,鄉村裏頭,進了山還穿著襦裙畫個妝的婦人還真不多見,多麽的格格不入。
即使是鎮上的婦人到村裏頭來,也都樸素的多,更不可能這模樣上山裏頭來。
宋二丫來到宋青宛身邊站定,她看著宋青宛,喊了一聲“大丫”。
宋青宛點了點頭,“二丫在呢。”
宋二丫見她看向底下良田,她接著說道:“聽三哥說大丫去了夏國,當真經曆豐富,居然還能九死一生的迴來。”
宋青宛聽到這話,立即側過頭來,宋三郎跟在李衛身邊,那次逃散,居然又迴到了梁國?想不到還逃到了宋家村來了。
“三哥可還在順成縣?”
“不在了,三哥是什麽人物,豈是一個順成縣呆得下去的,如今的三哥可不是普通人,是咱們要仰望的人。”
“什麽意思?莫非三哥做了大官。”
“也不差了,在京城裏謀了份大事,咱們姐妹以後還得靠著他。”說到這兒宋二丫嬌嗲嗲的咯咯的笑了兩聲,“大丫,還真是想不到啊,你隨便抓個獵戶成個婚,卻不想居然是壽王,哦,不,現在是太子殿下,你的命怎麽就這麽好呢?”
宋大郎剛開始沒有理會,隻是這半死不活的人擋住了他上船的路,便上前把人扛起,就要扛到某個小角落去,那肩上的人卻氣若遊絲的抓住宋大郎的衣襟,“大哥,大哥。”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宋大郎身子一顫,把肩上的人放下,細看下,發現是宋二郎,當天便把他抬迴了宋家村。
然而抬迴家裏後,黃秋桂卻是氣不打一處來,瞧著宋二郎這一身的,多半是病得不輕,這樣治下去,得費多少銀子去,要是冶活了倒好,冶死了還得打理身後事。
宋大郎沒理會黃秋桂卻是去叫了明叔過來看病。
明叔看了後,麵色有些沉重,他開的藥都是自己采的草藥,藥效是有,普通病症不成問題,但宋二郎的病情拖得太久,傷寒很重。
明叔不下藥,叫宋大郎把人抬去鎮上,宋大郎和黃秋桂顯然不可能把人抬去鎮上的,好在宋二郎還有一點知覺,他自己也知道這情況吧,便叫明叔開藥,醫活還是醫死,他都不怪明叔。
瞧著他們家的情況,還真的不可能去鎮上的,明叔沒法,不可能見死不救,於是開了藥方,叫宋大郎去抓藥。
路上,明叔忍了忍還是交代道,“若是你家裏情況還行,就買點小米做些粥食給你二弟吃,會好的快些。”
小米粥,那也太奢華,宋大郎聽聽便算了,明叔瞧著他那臉色就知道這話等於白說。宋二郎真是命大,居然吃了明叔半個月的藥,人慢慢變好,待明叔再來把脈時,連明叔都露出了驚訝之色來,這人還真是耐活,就這些草藥下去也能把命給掉住,要是再這樣繼續下去的,或能活下來也說
不定。
宋二郎就這樣在宋大郎家裏養病養到了夏季,快躺在床上二三個月了,宋大郎家裏有什麽,宋二郎就跟著吃什麽,然而黃秋桂對這個二弟卻滿是怨言的。
家裏餘糧不足,即便是給些青菜糊糊,那也占了個份量,而且自從宋二郎好了起來後,每頓吃得越發的多了起來,要頂一個勞動力的吃食。宋二郎估計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一次宋大郎散工迴來,宋二郎說道:“多謝大哥大嫂這幾月的照佛,這條命是大哥大嫂撿迴來的,二弟在外這幾年沒有賺到銀子,無以迴報,我以後也不走了,大哥以後但凡
有什麽事隻管叫我就是。”宋大郎聽著擺了擺手,不過心裏卻有了計較,既然宋二郎這麽開了口,家中留下這個兄弟,將來與租戶或村裏人起了矛盾,這不就是上趕的幫手,如今他們家男丁單薄,以前橫蠻無比,令村裏人懼怕的宋
勇變慫了,大家夥也不怕他了。如今在這個村子裏頭立住腳的隻能靠宋大郎的不怕死,但他真的會不怕死麽,隻是沒有辦法,人丁不旺,兄弟流散,連個幫手也沒有,他不橫蠻,就會被村裏欺負,不管明地裏的還是暗地裏,這日子就沒
法過了。然而這時黃秋桂聽到這話立即從院子裏進來,她說道:“二弟,你若真的想報答你大哥,這事情兒很簡單,你可是咱們宋家還沒有分出去的二房,你迴來了,那爹娘的財產你也是有的繼承,乘著這個時候,
你把爹娘手中的田地打理過來,聽說父娘手中還積了一筆銀子。”
宋二郎聽到這話,雙眸一亮,心裏正盤算著沒有出路,沒想到自家爹娘老了還能積累一些田地,他的確是沒有分家的,家裏什麽東西都被三郎敗光了,當初不為這個他才離家出走的麽。
宋大郎聽了黃秋桂的話,也立即想到了,接著兩兄弟看了一眼,心中肚明,這事兒就這麽定下了。
宋二郎完全好了後,就去宋勇家了。宋青宛跟著元豐上山裏頭玩,家中小囡囡,伍氏今個兒說閑著沒事便幫她帶著了,這幾日伍氏和另外幾位熟悉的婦人,總是來她家裏拉家常,幫著她帶孩子,也好讓宋青宛囤出手來,看看袁家村的地,和
宋家村的地。
上次還去一趟縣城與鎮上,見到了張小環,看到張小環紅光滿麵的,看來本家的事務打理的很是順心。
宋青宛挎著個竹藍子,跟元豐在山上尋了一些嫩筍子,又摘了些野菜,還采了一些蘑菇。
元豐和兩個小夥伴便順手獵了幾隻野味,這三個孩子,如今進山說說笑笑的,談笑之間,就獵到了野兔,那箭瞟得極準,毫無虛發,三人還時不時比比自己的手藝。
到半山腰上,宋青宛有些累了,便在大石板上坐了一會兒,元豐他們三個卻是不覺得累,見狀,元豐說去溪水邊打點水給宋青宛解渴,那趕請好了,難得孩子孝順她。
宋青宛讓他們三個人玩兒去了,她便坐在這石板上望著整個宋家村,看到底下田地裏頭勞作的村民。
就在這時,宋青宛聽到腳步聲,她側過頭去,卻看到穿著綠色襦裙,頭帶銀飾頭麵的宋二丫手中拿著絹子走來。
她臉上縛了粉,畫了眉,塗了唇脂,與幾年前的宋二丫完全是兩副模樣。
宋青宛瞧見,眉頭微微一皺,在這鄉下地方,鄉村裏頭,進了山還穿著襦裙畫個妝的婦人還真不多見,多麽的格格不入。
即使是鎮上的婦人到村裏頭來,也都樸素的多,更不可能這模樣上山裏頭來。
宋二丫來到宋青宛身邊站定,她看著宋青宛,喊了一聲“大丫”。
宋青宛點了點頭,“二丫在呢。”
宋二丫見她看向底下良田,她接著說道:“聽三哥說大丫去了夏國,當真經曆豐富,居然還能九死一生的迴來。”
宋青宛聽到這話,立即側過頭來,宋三郎跟在李衛身邊,那次逃散,居然又迴到了梁國?想不到還逃到了宋家村來了。
“三哥可還在順成縣?”
“不在了,三哥是什麽人物,豈是一個順成縣呆得下去的,如今的三哥可不是普通人,是咱們要仰望的人。”
“什麽意思?莫非三哥做了大官。”
“也不差了,在京城裏謀了份大事,咱們姐妹以後還得靠著他。”說到這兒宋二丫嬌嗲嗲的咯咯的笑了兩聲,“大丫,還真是想不到啊,你隨便抓個獵戶成個婚,卻不想居然是壽王,哦,不,現在是太子殿下,你的命怎麽就這麽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