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宛在家沒事就挖挖地窖,吃飯睡覺,日子過得不緊不慢的,很快就到了過年的時節。
年前最後一場集市她還是去了,上鎮上買了一隻雞,兩條魚,迴來盡做新鮮的,過不過年都一年。
最痛苦的事是宋青宛每日早上起來挑水,前幾日她裹得緊緊的挑著桶去河邊,宋大郎見了,就從宋青宛手中奪下擔子,幫著她挑了一迴,過了兩日,當宋青宛起床挑水的時候,廚房的水缸卻是滿的。
她站在水缸前看了半晌,什麽話也沒有說,一切如常的做著事,然而自此後,每次水缸空了,宋青宛轉眼就能看到水缸是滿的。
她洗衣不去河邊了,在家裏燒了柴禾熱水洗衣裳,水用完自然會滿,柴用完自然會有人劈,然而宋青宛卻是默不作聲,僅當沒有看見。
年三十這日,宋青宛吃了年飯,早早的躺床上去了,年初一宋大郎帶著一家人過來拜年,拿了一些糕點,正好此時宋青宛在屋裏燒了炭火,歪在厚絮的躺椅中,旁邊有瓜果點心。
黃秋桂進屋,看到這模樣,臉色有些古怪,知道大丫嫌了錢,但這麽會享受的卻是頭遭見著。
一家四口坐下,宋青宛給幾人添了熱茶,看到宋家滿和宋家美兩孩子挺直身板的坐在那兒,眼神卻溜向桌上的點心。
宋青宛笑了笑,說道:“家滿和家美想吃就吃,來姑母家裏不必拘緊。”
宋家滿今年已經有六歲了,知事了,宋青宛雖是這麽說,拿起點心卻是有數,拿了兩趟就不動了。
黃秋桂今日跟宋大郎兩人來就是有事而來的,宋大郎不好開口,黃秋桂直言問道:“大丫,你如今一個人的,開春後,家裏的田地做什麽打算呢?”“秋收過後,大丫是請的村裏人種的田,想你袁家村的地還是給的租子,如今你一婦道人家,這十幾畝地打算怎麽種呢?”黃秋桂這麽問著看到兩孩子坐在那兒不敢吃,直接伸手上前抓了一把糖粒子往宋家
美的口袋裏裝。
宋家滿見著了,喊了一聲“娘”,覺得一臉的不好意思。
黃秋桂抬頭看他,瞪了他一眼,再向桌上抓子一把瓜子要往宋家滿的口袋裏塞的時候,這孩子立即捂住了口袋,漲紅的臉道:“我不想吃,你別放了。”
宋青宛淡淡看了黃秋桂一眼,接著看向宋大郎,於是試探的問道:“大哥,莫非你們想種?”
宋大郎的臉頰一燙,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大丫一個人要是種不來,大哥可以幫忙的。”
黃秋桂卻立即接了話,“大丫,這過大年的,原本跑來說這事有些不合適,但你也知道的,村裏閑人那麽多,過了今日,改明個兒不知多少人過來問了。”
“大丫若是種不來,何不把那田地租給大哥大嫂種,如何?”
宋青宛看著黃秋桂問:“大嫂,那租子怎麽算?”
黃秋桂側首看宋大郎,宋大郎臉漲得更紅了,“當然跟著袁家村的來。”
黃秋桂聽到這話立即在桌子下拉了一下宋大郎的袖口,宋大郎沒有理。
“既然大哥這麽說了,那我就同意了,反正我一個人著實種不來,就把家不遠的那塊菜地給留下就是,我想種些蔬菜吃。”
宋青宛話才落,黃秋桂立即接了話,“大丫,正說著呢,我家的田地都有點遠,反正你一個人也吃不了多少,那菜地能不能分出一小塊出來給大嫂種點菜,家人多,不比大丫,不種菜不行的。”
宋青宛似笑非笑的看著黃秋桂沒有說話。
宋大郎見狀立即咳了一聲,指責黃秋桂,“你說什麽呢,菜地遠一點你走幾步又怎麽了。”
黃秋桂被丈夫這麽一責備,臉色很不好看,立即起了身,拉著兩孩子就要走。
黃秋桂帶著孩子走了,宋青宛給宋大郎的迴禮中倒了不少糖果瓜子,宋大郎不好意思拿,宋青宛卻塞到他的手中,她說道:“大哥,多謝上次幫我挑水。”
“大丫,這有什麽,以後有什麽事盡管跟大哥說。”
宋大郎出了門,就看到隔壁宋家大院開了門,田氏從院子裏出來,看到宋大郎,“呸”了一口,還拿著手中的刀菜在空中揮舞了幾下,看得宋大郎一陣心塞,於是腳步匆匆的迴去了。迴到自家院門,屋裏黃秋桂從宋大郎手中奪下迴禮,打開一看,一口鬱氣生出,“算大丫懂事,去年她嫌了那麽多銀子,到年底可曾分我們半分,我白白給她做了一年苦力,分文不取,如今連塊菜地都小氣
麽?”
宋大郎歎了口氣,“你少說兩句,咱們去年是還債,要不這屋子怎麽來的,大丫能給份活計給我們做已經不錯了。”
黃秋桂恥笑一聲,“也隻有你這個悶頭大哥覺得大丫好,她若是好,年底哪怕給一點零頭,也夠咱們過過好年的,哪像現在,咱們不但欠著娘家的賬,連著過年都沒有銀子給兩孩扯新衣。”“你不知道我上次迴娘家,我那大哥怎麽說我的,為著這一點銀兩,我簡直受不完的氣,明個兒咱們迴娘家,孩子還是穿成這樣,家裏唯一的糕點送去了大丫家裏,大丫這迴禮孩子饞也不能吃,明個兒還得
送去娘家,我瞧著大丫就該多給點。”
“怎麽給,是不是大丫把東西都送給你,你才安心。”宋大郎迴了一句嘴,心裏也不舒服。
初二迴娘家的禮著實還沒有,心裏也正憂著心,可是看到兩孩子盯著大丫的迴禮看卻不敢上前拿吃的,很是心疼。
他蹲身從袋裏給兩孩子胡亂抓了一把,袋口立即被黃秋桂給捂住,“吃什麽吃,明天怎麽迴娘家去。”
“你家兄嫂這麽多,孩子也特別多,自家孩子吃兩口,到了那兒哪還有吃的,就算把這些東西送過去,大哥大嫂們也未必會體諒,倒不如今年咱倆勤快一點早點把債還了。”
宋大郎塞到受驚的兩孩子手中,接著讓兩孩子出屋去。
黃秋桂把袋子收了起來,看著冰冷的屋子,想起宋青宛那溫暖的屋子,心裏就不是滋味。
“年前叫你多捂些炭,你偏不,這一場雪下來,咱們連燒的柴禾都要沒了。”黃秋桂搓了搓手。
“年前想著多賺點苦力活,還好在封路前趕了迴來,否則咱們這個年都過不好了。”宋大郎上前捂了捂黃秋桂的手。
宋青宛就這樣吃吃睡睡過完了正月十五,她來到後屋看自己挖的地窖,果然又多了一個。
那日她在作坊後頭自言自語,說想要四個地窖拿來藏糧,沒想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一個地窖成了,這不第三個地窖都出來了。
過了正月十五,鎮上的肖掌事派小盒子過來給宋青宛送糧,這是年前她向肖掌事說的,她打算囤些糧食,沒想肖掌事出麵,買的糧食就是好,粒粒飽滿,還是去年新收的,價格也合理。宋青宛夥同小盒子,以及他帶來的兩個家丁一起幫著把糧食分別放入糧倉和幾個地窖之中。
年前最後一場集市她還是去了,上鎮上買了一隻雞,兩條魚,迴來盡做新鮮的,過不過年都一年。
最痛苦的事是宋青宛每日早上起來挑水,前幾日她裹得緊緊的挑著桶去河邊,宋大郎見了,就從宋青宛手中奪下擔子,幫著她挑了一迴,過了兩日,當宋青宛起床挑水的時候,廚房的水缸卻是滿的。
她站在水缸前看了半晌,什麽話也沒有說,一切如常的做著事,然而自此後,每次水缸空了,宋青宛轉眼就能看到水缸是滿的。
她洗衣不去河邊了,在家裏燒了柴禾熱水洗衣裳,水用完自然會滿,柴用完自然會有人劈,然而宋青宛卻是默不作聲,僅當沒有看見。
年三十這日,宋青宛吃了年飯,早早的躺床上去了,年初一宋大郎帶著一家人過來拜年,拿了一些糕點,正好此時宋青宛在屋裏燒了炭火,歪在厚絮的躺椅中,旁邊有瓜果點心。
黃秋桂進屋,看到這模樣,臉色有些古怪,知道大丫嫌了錢,但這麽會享受的卻是頭遭見著。
一家四口坐下,宋青宛給幾人添了熱茶,看到宋家滿和宋家美兩孩子挺直身板的坐在那兒,眼神卻溜向桌上的點心。
宋青宛笑了笑,說道:“家滿和家美想吃就吃,來姑母家裏不必拘緊。”
宋家滿今年已經有六歲了,知事了,宋青宛雖是這麽說,拿起點心卻是有數,拿了兩趟就不動了。
黃秋桂今日跟宋大郎兩人來就是有事而來的,宋大郎不好開口,黃秋桂直言問道:“大丫,你如今一個人的,開春後,家裏的田地做什麽打算呢?”“秋收過後,大丫是請的村裏人種的田,想你袁家村的地還是給的租子,如今你一婦道人家,這十幾畝地打算怎麽種呢?”黃秋桂這麽問著看到兩孩子坐在那兒不敢吃,直接伸手上前抓了一把糖粒子往宋家
美的口袋裏裝。
宋家滿見著了,喊了一聲“娘”,覺得一臉的不好意思。
黃秋桂抬頭看他,瞪了他一眼,再向桌上抓子一把瓜子要往宋家滿的口袋裏塞的時候,這孩子立即捂住了口袋,漲紅的臉道:“我不想吃,你別放了。”
宋青宛淡淡看了黃秋桂一眼,接著看向宋大郎,於是試探的問道:“大哥,莫非你們想種?”
宋大郎的臉頰一燙,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大丫一個人要是種不來,大哥可以幫忙的。”
黃秋桂卻立即接了話,“大丫,這過大年的,原本跑來說這事有些不合適,但你也知道的,村裏閑人那麽多,過了今日,改明個兒不知多少人過來問了。”
“大丫若是種不來,何不把那田地租給大哥大嫂種,如何?”
宋青宛看著黃秋桂問:“大嫂,那租子怎麽算?”
黃秋桂側首看宋大郎,宋大郎臉漲得更紅了,“當然跟著袁家村的來。”
黃秋桂聽到這話立即在桌子下拉了一下宋大郎的袖口,宋大郎沒有理。
“既然大哥這麽說了,那我就同意了,反正我一個人著實種不來,就把家不遠的那塊菜地給留下就是,我想種些蔬菜吃。”
宋青宛話才落,黃秋桂立即接了話,“大丫,正說著呢,我家的田地都有點遠,反正你一個人也吃不了多少,那菜地能不能分出一小塊出來給大嫂種點菜,家人多,不比大丫,不種菜不行的。”
宋青宛似笑非笑的看著黃秋桂沒有說話。
宋大郎見狀立即咳了一聲,指責黃秋桂,“你說什麽呢,菜地遠一點你走幾步又怎麽了。”
黃秋桂被丈夫這麽一責備,臉色很不好看,立即起了身,拉著兩孩子就要走。
黃秋桂帶著孩子走了,宋青宛給宋大郎的迴禮中倒了不少糖果瓜子,宋大郎不好意思拿,宋青宛卻塞到他的手中,她說道:“大哥,多謝上次幫我挑水。”
“大丫,這有什麽,以後有什麽事盡管跟大哥說。”
宋大郎出了門,就看到隔壁宋家大院開了門,田氏從院子裏出來,看到宋大郎,“呸”了一口,還拿著手中的刀菜在空中揮舞了幾下,看得宋大郎一陣心塞,於是腳步匆匆的迴去了。迴到自家院門,屋裏黃秋桂從宋大郎手中奪下迴禮,打開一看,一口鬱氣生出,“算大丫懂事,去年她嫌了那麽多銀子,到年底可曾分我們半分,我白白給她做了一年苦力,分文不取,如今連塊菜地都小氣
麽?”
宋大郎歎了口氣,“你少說兩句,咱們去年是還債,要不這屋子怎麽來的,大丫能給份活計給我們做已經不錯了。”
黃秋桂恥笑一聲,“也隻有你這個悶頭大哥覺得大丫好,她若是好,年底哪怕給一點零頭,也夠咱們過過好年的,哪像現在,咱們不但欠著娘家的賬,連著過年都沒有銀子給兩孩扯新衣。”“你不知道我上次迴娘家,我那大哥怎麽說我的,為著這一點銀兩,我簡直受不完的氣,明個兒咱們迴娘家,孩子還是穿成這樣,家裏唯一的糕點送去了大丫家裏,大丫這迴禮孩子饞也不能吃,明個兒還得
送去娘家,我瞧著大丫就該多給點。”
“怎麽給,是不是大丫把東西都送給你,你才安心。”宋大郎迴了一句嘴,心裏也不舒服。
初二迴娘家的禮著實還沒有,心裏也正憂著心,可是看到兩孩子盯著大丫的迴禮看卻不敢上前拿吃的,很是心疼。
他蹲身從袋裏給兩孩子胡亂抓了一把,袋口立即被黃秋桂給捂住,“吃什麽吃,明天怎麽迴娘家去。”
“你家兄嫂這麽多,孩子也特別多,自家孩子吃兩口,到了那兒哪還有吃的,就算把這些東西送過去,大哥大嫂們也未必會體諒,倒不如今年咱倆勤快一點早點把債還了。”
宋大郎塞到受驚的兩孩子手中,接著讓兩孩子出屋去。
黃秋桂把袋子收了起來,看著冰冷的屋子,想起宋青宛那溫暖的屋子,心裏就不是滋味。
“年前叫你多捂些炭,你偏不,這一場雪下來,咱們連燒的柴禾都要沒了。”黃秋桂搓了搓手。
“年前想著多賺點苦力活,還好在封路前趕了迴來,否則咱們這個年都過不好了。”宋大郎上前捂了捂黃秋桂的手。
宋青宛就這樣吃吃睡睡過完了正月十五,她來到後屋看自己挖的地窖,果然又多了一個。
那日她在作坊後頭自言自語,說想要四個地窖拿來藏糧,沒想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一個地窖成了,這不第三個地窖都出來了。
過了正月十五,鎮上的肖掌事派小盒子過來給宋青宛送糧,這是年前她向肖掌事說的,她打算囤些糧食,沒想肖掌事出麵,買的糧食就是好,粒粒飽滿,還是去年新收的,價格也合理。宋青宛夥同小盒子,以及他帶來的兩個家丁一起幫著把糧食分別放入糧倉和幾個地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