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雨裏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王建《雨過山村》
喜歡唐人王建的這首詩。有飽滿的山村詩意,閑閑的,水靈靈的,像雨後怒放的梔子芬芳,古樸靜婉,非常的塵世,讓人心安。
《本草綱目》中記載: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梔。
我鍾情於這個解釋。梔子,是鄉村裏盛開的糯米酒,微微地抿上一口,漫山遍野都是五穀豐登的喜悅,亦醉人,亦怡人。雞鳴犬吠,青山竹溪,雨後的村莊,青陽陌上,走過浴蠶的戴花姑娘,瘦瘦的腰肢,炊煙一樣嫋娜。
可梔子是肥的。還生性喜雨。
韓愈說: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梔子的葉子是肥的,花瓣是肥的,香味也是肥的。那花香裏,陽光是肥的,雨水是肥的,季節也是肥的。
南國的初夏,清晨的幽長巷弄裏,經常可見賣梔子花的老人。古舊的小篾筐,墊了張老藍色的印花布,皎潔的梔子花一朵一朵簇擁在布上,蘸著夜間新鮮的雨水和老人年邁的笑容,生出一種沁人心脾的陰潤氣息,安靜而祥瑞,直讓人迷戀。
那樣的梔子,一塊錢可買得數枝,含苞的,開放的,肥肥的白,帶著幹淨的稚氣,簪在頭上,卻無端的動人。走在路上,亦可對著一汪明澈的積水俯身照影,萬種風情在眸中。買一把養在水瓶裏,立刻滿室流芳,似置身清涼靜好的畫堂,五月風從窗外蜿蜒而來,聞一口飽飽的香,像一種意識的迴歸。到某一個年代與地點,思緒綿軟,被舊事纏繞浸泡著。鮮嫩得不忍觸碰,慵懶得不想翻身。
但還想跟古人借一點情懷與情調。
宋人李石有詩《搗練子》相記:腰束素,鬢垂鴉。無情笑麵醉猶遮。扇兒斜,瞥見些。雙鳳小。玉釵斜。芙蓉衫子藕花紗。戴一枝,薝卜花。
薝卜即梔子,又稱薝蔔。據說梔子之種來自天竺,此花素白自持,有芬芳可清虛靜氣。乃參禪妙香。
看,她心裏分明又有蓮花端然,臉上卻是傾國傾城的樣子。那樣的風情,在宋代嗎?清淡的富貴,禪意的風流,合在一起自是曲徑通幽,清闊無邊。扇兒斜,玉釵斜,花枝斜,一個眼神斜飛過來。哪裏招架得住,連心尖都是顫的……
古人養花亦講究,不似我用簡單的玻璃瓶,灌寡淡的自來水,跟我的人一樣沒心沒肺,一眼即可窺破心思。
在南宋時期,韓淲就寫了《軒窗薝蔔,瓶浸佳甚》:“銅壺更浸新薝蔔,香撲書簾畫格間。”梔子折枝後,用小槌將根部捶碎。擦上鹽巴,先入花而後入水。琥珀色的銅壺,壺底刻有鮮活遊魚伴花枝,再於壺中盛三分青色的天光。七分初夏的瓦簷雨,吧嗒,吧嗒,吧嗒……花香如水月四濺,珠簾琳琅,滿屋子的滴漏之聲。那樣的書,讀在眼裏,一字一句都是玲瓏可意,清涼飽滿。
其實,我盼望的
也不過就隻是那一瞬
我從沒要求過,你給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
與你相遇,如果能
深深地愛過一次再別離
那麽,再長久的一生
不也就隻是,就隻是
迴首時
那短短的一瞬
席慕容的《盼望》。關於青春,關於相遇,關於別離。初夏的溫度,愛情的悲喜,開滿梔子花的山坡,白衣飄飄的少年,漸行漸遠的泛黃光陰。一迴首,那咫尺的山色與遙遠的年華,都曾是那樣的經得起揮霍……詩句的清香裏,散發出如此令人迷離的味道,小美好,小憂傷的味道,細碎的,明滅的,蠕動的……都安詳地接受一場陳述與懷念,在梔子綻放的某一個久遠朝代,如同奇妙的蠱惑。
與愛情有關。
桃根桃葉,一樹芳相接。春到江南三二月。迷損東家蝴蝶。
殷勤踏取青陽。風前花正低昂。與我同心梔子,報君百結丁香。
宋人趙彥端的這一闕《清平樂》寫得亦是低眉深婉,低吟淺唱裏,帶著江南暮春的陰柔靡麗,風花如訴。
題副是“贈席上人”。哪裏的筵席呢?桃花謝過了蝴蝶,如今同心的梔子又開……清歌曼舞,曲水流觴,這華麗麗的筵席,盛開了還會不會凋謝……折一朵梔子吧,六瓣同心的潔白梔子,簪上你的衣襟,你自然懂得奴家的心。
筵席上的情意,通常都不需要太多鋪陳,所有的鋪陳都在這曲裏,都在這花香裏。懂得如花開。這樣的愛情,唯美得不一點兒也不喧囂,好一個深澗幽謐,縱然內心裏星漢動蕩,看上去一派山河呈祥,簡意清平。
最初寫到梔子同心的,是南朝梁代女詩人劉令嫻的一首詩:
雨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
同心何處恨,梔子最關人。
她的這首詩,所贈之人是一名叫謝娘的女子。表達的也隻是姐妹情誼,像梔子綻放,兩兩無猜的光陰,隔著晴簾靜院,依然清奇可聽。
劉令嫻是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之妹,徐悱之妻。江蘇徐州人,詩作風格大膽,語言妍麗,世稱劉三娘。大唐以前的南北朝,深得魏晉的林下風氣,文風受民歌影響,極為曠達,表達感情亦是一個盛烈曠達。
譬如她的丈夫宦遊在外,她寫詩與之唱和,幽幽閨怨,憐煞九腸:落日更新妝,開簾對春樹。鳴鸝葉中舞,戲蝶花間鶩。調琴本要歡,心愁不成趣。
又譬如她的《光宅寺》: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曲房裏,幽隱無人聲。
真是大膽,真是香豔。去深山古寺燒香,在長廊廣殿上與年輕英俊的小僧眉目傳情。幽隱曲房,多曖昧啊……頭戴一朵素素的梔子,禪意似花香四處濺落,迴眸一笑鬢鬟斜,卻是像千年的妖精附身。
我亦喜歡劉若英的那首《後來》。
“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愛你,你輕聲說,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
非常潔淨的歌詞,與劉若英的氣息相近。
梔子花,白花瓣。
詩詞文字,如此芬芳。我們總是忍不住一遍一遍沉溺其中,企圖推算出光陰的流轉變遷,企圖知曉那些日益沉澱的感情,曾有過怎樣的蛛絲馬跡。
卻不過是美麗的徒勞。那是歲月設下的迷局。
在安靜的夜裏,聽她輕輕的深情的,唱啊唱,便會在此時沒有梔子的季節裏,一低頭就聞到梔子芳馥的清香。那種娓娓道來的清香,盛開出柔軟的雲白之色,像覆雪的靈魂,風一樣奔跑過塵世和諸類情感……
然後,一半給時光,一半給遺忘。
附:
梔子花語:永恆的愛,一生守侯和喜悅。(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雨裏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王建《雨過山村》
喜歡唐人王建的這首詩。有飽滿的山村詩意,閑閑的,水靈靈的,像雨後怒放的梔子芬芳,古樸靜婉,非常的塵世,讓人心安。
《本草綱目》中記載: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梔。
我鍾情於這個解釋。梔子,是鄉村裏盛開的糯米酒,微微地抿上一口,漫山遍野都是五穀豐登的喜悅,亦醉人,亦怡人。雞鳴犬吠,青山竹溪,雨後的村莊,青陽陌上,走過浴蠶的戴花姑娘,瘦瘦的腰肢,炊煙一樣嫋娜。
可梔子是肥的。還生性喜雨。
韓愈說: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梔子的葉子是肥的,花瓣是肥的,香味也是肥的。那花香裏,陽光是肥的,雨水是肥的,季節也是肥的。
南國的初夏,清晨的幽長巷弄裏,經常可見賣梔子花的老人。古舊的小篾筐,墊了張老藍色的印花布,皎潔的梔子花一朵一朵簇擁在布上,蘸著夜間新鮮的雨水和老人年邁的笑容,生出一種沁人心脾的陰潤氣息,安靜而祥瑞,直讓人迷戀。
那樣的梔子,一塊錢可買得數枝,含苞的,開放的,肥肥的白,帶著幹淨的稚氣,簪在頭上,卻無端的動人。走在路上,亦可對著一汪明澈的積水俯身照影,萬種風情在眸中。買一把養在水瓶裏,立刻滿室流芳,似置身清涼靜好的畫堂,五月風從窗外蜿蜒而來,聞一口飽飽的香,像一種意識的迴歸。到某一個年代與地點,思緒綿軟,被舊事纏繞浸泡著。鮮嫩得不忍觸碰,慵懶得不想翻身。
但還想跟古人借一點情懷與情調。
宋人李石有詩《搗練子》相記:腰束素,鬢垂鴉。無情笑麵醉猶遮。扇兒斜,瞥見些。雙鳳小。玉釵斜。芙蓉衫子藕花紗。戴一枝,薝卜花。
薝卜即梔子,又稱薝蔔。據說梔子之種來自天竺,此花素白自持,有芬芳可清虛靜氣。乃參禪妙香。
看,她心裏分明又有蓮花端然,臉上卻是傾國傾城的樣子。那樣的風情,在宋代嗎?清淡的富貴,禪意的風流,合在一起自是曲徑通幽,清闊無邊。扇兒斜,玉釵斜,花枝斜,一個眼神斜飛過來。哪裏招架得住,連心尖都是顫的……
古人養花亦講究,不似我用簡單的玻璃瓶,灌寡淡的自來水,跟我的人一樣沒心沒肺,一眼即可窺破心思。
在南宋時期,韓淲就寫了《軒窗薝蔔,瓶浸佳甚》:“銅壺更浸新薝蔔,香撲書簾畫格間。”梔子折枝後,用小槌將根部捶碎。擦上鹽巴,先入花而後入水。琥珀色的銅壺,壺底刻有鮮活遊魚伴花枝,再於壺中盛三分青色的天光。七分初夏的瓦簷雨,吧嗒,吧嗒,吧嗒……花香如水月四濺,珠簾琳琅,滿屋子的滴漏之聲。那樣的書,讀在眼裏,一字一句都是玲瓏可意,清涼飽滿。
其實,我盼望的
也不過就隻是那一瞬
我從沒要求過,你給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
與你相遇,如果能
深深地愛過一次再別離
那麽,再長久的一生
不也就隻是,就隻是
迴首時
那短短的一瞬
席慕容的《盼望》。關於青春,關於相遇,關於別離。初夏的溫度,愛情的悲喜,開滿梔子花的山坡,白衣飄飄的少年,漸行漸遠的泛黃光陰。一迴首,那咫尺的山色與遙遠的年華,都曾是那樣的經得起揮霍……詩句的清香裏,散發出如此令人迷離的味道,小美好,小憂傷的味道,細碎的,明滅的,蠕動的……都安詳地接受一場陳述與懷念,在梔子綻放的某一個久遠朝代,如同奇妙的蠱惑。
與愛情有關。
桃根桃葉,一樹芳相接。春到江南三二月。迷損東家蝴蝶。
殷勤踏取青陽。風前花正低昂。與我同心梔子,報君百結丁香。
宋人趙彥端的這一闕《清平樂》寫得亦是低眉深婉,低吟淺唱裏,帶著江南暮春的陰柔靡麗,風花如訴。
題副是“贈席上人”。哪裏的筵席呢?桃花謝過了蝴蝶,如今同心的梔子又開……清歌曼舞,曲水流觴,這華麗麗的筵席,盛開了還會不會凋謝……折一朵梔子吧,六瓣同心的潔白梔子,簪上你的衣襟,你自然懂得奴家的心。
筵席上的情意,通常都不需要太多鋪陳,所有的鋪陳都在這曲裏,都在這花香裏。懂得如花開。這樣的愛情,唯美得不一點兒也不喧囂,好一個深澗幽謐,縱然內心裏星漢動蕩,看上去一派山河呈祥,簡意清平。
最初寫到梔子同心的,是南朝梁代女詩人劉令嫻的一首詩:
雨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
同心何處恨,梔子最關人。
她的這首詩,所贈之人是一名叫謝娘的女子。表達的也隻是姐妹情誼,像梔子綻放,兩兩無猜的光陰,隔著晴簾靜院,依然清奇可聽。
劉令嫻是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之妹,徐悱之妻。江蘇徐州人,詩作風格大膽,語言妍麗,世稱劉三娘。大唐以前的南北朝,深得魏晉的林下風氣,文風受民歌影響,極為曠達,表達感情亦是一個盛烈曠達。
譬如她的丈夫宦遊在外,她寫詩與之唱和,幽幽閨怨,憐煞九腸:落日更新妝,開簾對春樹。鳴鸝葉中舞,戲蝶花間鶩。調琴本要歡,心愁不成趣。
又譬如她的《光宅寺》: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曲房裏,幽隱無人聲。
真是大膽,真是香豔。去深山古寺燒香,在長廊廣殿上與年輕英俊的小僧眉目傳情。幽隱曲房,多曖昧啊……頭戴一朵素素的梔子,禪意似花香四處濺落,迴眸一笑鬢鬟斜,卻是像千年的妖精附身。
我亦喜歡劉若英的那首《後來》。
“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愛你,你輕聲說,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
非常潔淨的歌詞,與劉若英的氣息相近。
梔子花,白花瓣。
詩詞文字,如此芬芳。我們總是忍不住一遍一遍沉溺其中,企圖推算出光陰的流轉變遷,企圖知曉那些日益沉澱的感情,曾有過怎樣的蛛絲馬跡。
卻不過是美麗的徒勞。那是歲月設下的迷局。
在安靜的夜裏,聽她輕輕的深情的,唱啊唱,便會在此時沒有梔子的季節裏,一低頭就聞到梔子芳馥的清香。那種娓娓道來的清香,盛開出柔軟的雲白之色,像覆雪的靈魂,風一樣奔跑過塵世和諸類情感……
然後,一半給時光,一半給遺忘。
附:
梔子花語:永恆的愛,一生守侯和喜悅。(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