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張良果然雞一打鳴就起床了,他要去見那位神秘的老人。他走在安靜的街道上,空氣中還彌漫著一股陰寒的氣息,可是他卻覺得越發神清氣爽。不過還沒到橋上,他又看見那位老者立在那裏,從遠處看來,那人尤其像在仙境裏。

    張良快步走上前去請安行禮,那老人瞥了他一眼,冷聲道,“怎麽又遲到了?”

    “學生……”張良本想辯解,又覺得多說無益,總不能怪這位老先生來早了吧。

    “好了,你五天後再來,可別再遲到了。”那老人說了一聲,接著又拂袖而去。

    張良躬身迴答是,可能連他自己都沒發現,他並沒有絲毫不滿不平的感覺,隻是想知道實情如何,如此而已。

    迴到家裏,如君正好已經做好了早飯,看見張良迴來了,連忙起身打招唿,“張大哥,這麽早你去哪兒了,我都不知道你會不會迴來吃飯,還好做了你的飯”,如君滿臉都是燦爛的感覺,給人源源不斷的溫暖。

    張良見了如君,思緒從剛才那老者身上轉移迴來,看著如君說道,“如君,讓你做這種事,真是對不住了。”

    “住在張大哥這裏,是我應該的,再說,我也早不是什麽小姐了,這些年還有什麽事沒有做過。”如君一邊苦笑著說,一邊和張良一起入座。“對了,張大哥這麽早出去,是有什麽重要的事麽?”

    “事是有,重不重要也就不得而知了。”

    “此話何解?”

    張良看著如君,搖著頭微微一笑,“事情是這樣的,我與一位老者有約今早去見他,可是他比我到的早,於是生氣了,說要我五天之後再去。”

    “大哥已經去的這麽早了,他還不肯說是什麽事,看來這位老先生不簡單呐。”

    “我也是這麽想的。”

    “那大哥準備怎麽辦?”

    “五日後,我半夜就去。”張良說著停頓了一下,似是若有所思。

    “那好,我們先吃飯吧。”如君看著張良的樣子,眼裏又滑過一絲笑意。

    這些日子,張良在下邳也算小有名氣了,在酒樓茶肆之間,都會掛上張良的字畫,有些百姓集合起來,準備讓張良做他們小孩的先生。張良自覺有滅秦要務,本來還想推辭,但轉念又覺得亡秦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不如按部就班,先讓自己站穩腳跟。韓如君沒說什麽話,隻說自己願意跟著張大哥走,相信張大哥總有一天會為韓國報仇的,可是看了孩子還是心裏由衷的喜歡,滿臉的歡喜。

    張良也就答應了,隻是現在秦國並不提倡教授百姓知識,大家於是就把張良私宅外的竹林當做了授課地點,這些孩子的父母心裏當然十分高興,向張良家裏送魚送肉的,可是韓如君看了心裏就有點犯困,不知道要拿這麽多糧食怎麽辦。

    又到了與老人相約的那天,張良果然半夜就起身前往圯橋,他去房裏點好燈籠,才要出門,便見如君正站在門口,手裏還拿著一件披風。

    “如君,打擾你休息了麽?”張良略感驚奇。

    “沒有,隻是大哥要出門,現在天冷,多加件衣服才好。”如君靜靜的說,聲音在這安靜的夜晚顯得猶如絲竹般好聽。

    “還是如君細心。”張良笑著走到如君麵前,穿上披風,便又說道,“那麽我這就走了,你早點休息。”

    “嗯。”

    張良打著燈離開,又覺得少了什麽,於是迴頭看了看,看見如君還在門口望著自己,心裏湧上一陣暖意,又高聲喊道,“如君,迴去吧,早點休息!”

    這次出門與前兩次不一樣,當張良到達橋上的時候,那老人還沒來,張良心裏顯得有點得意。此時正是皓月當空,月光傾瀉在這座城裏,那麽寧靜祥和,張良現在心情也是十分平靜,猶如夏日那沒有半分漣漪的湖麵,隻是靜靜的等待老者的到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那老者如約而至,遠遠的看著張良已經來了,心裏十分滿意。滿臉笑意的捋著胡子,對張良說,“小子啊,你有大前途了。”

    張良見了老先生,行過禮,說道,“先生此話何解?”

    那先生笑而不語,隻手從衣服裏取出一卷書,交到張良手上,張良正欲發問,那老人先開口道“你迴去好好讀這本書,十年後你定大有作為。”張良眼中異光閃亮,那老人接著說道“十三年後你帶兵從黃石過,山下那塊石頭就是我。”

    “老先生此言……”張良尚未說完,那老先生卻已作別遠去,張良隻得看著他的背影作揖道別,心中仍覺得不甚驚奇。

    這時他將書卷從手中拿出,借著月光和燈籠,這才看清了書上的字——《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張良看了心裏一驚,這是傳聞中當年薑子牙幫助周王伐紂時所用之書。那麽這位老先生究竟是何來曆,他又為什麽會有這本書?

    突然想到了什麽,張良嘴角劃過一絲淺笑,人情有所能忍者,迴想自己來下邳之後的心境,真該好好感謝這位老人啊,於是又對著早已走遠,不見蹤影的老人躬下身去,說道,“夫子,子房受教了。”

    張良穩定好心情,往家裏走去,他到家時天微微亮,剛好傳來雞破曉的叫聲,如君看來還沒有起床,也是,昨天半夜還起身了,張良這麽想著,走進了自己的房間。今天正好那些孩子們不用來聽講,可以安靜的研習一下這本書。

    這寫書的竹簡已經顯得有些年代了,周朝開國時有沒有太公兵法其實已無人知曉,不過從這文法上來看,這位神秘的黃石老人肯定自己做過注解,也加進去了自己的意思想法。難道說這位老人一直在尋找可以相托的人,終於是選中自己了麽。張良摸著那已經有些粗糙的竹簡,心下不免有些感觸。

    “致慈愛之心,立威武之戰,以卑其眾,練其精銳,砥礪其節,以高其氣,分為五選。異其旗章,勿使冒亂……”張良看著這些文字,心裏默讀起來,隻覺得理解這字麵的意思也並非難事,但是要讀成自己的,讀得可以應用於天下社稷上去就需要些功夫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張良正好讀到一處,不得其深意,於是準備出門走走邊走邊想。才起身,就發現如君站在門口,眼裏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也不知道已經站了多久了。張良一時驚愕,“如君……你在這多久了……”

    “怕是有一炷香的時間了吧……”如君莞爾一笑,說著也走進了房間。“張大哥,你在看什麽書看得這麽入神,我來了這麽久都不知道?”

    “太公兵法,那位老人交給我的。”

    “太公兵法?真的嗎,那位老先生究竟是什麽人?”如君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能相信,要說怎麽隨隨便便就會有這樣一本奇書出現呢。

    “他交書給我,隨後便匆匆離去,隻說日後我會在黃石那看見一塊石頭,那便是他了。”張良說著自己都覺得難以相信,莫非這世上還有什麽隱士高人未曾現身。

    “這也太玄乎了,不過我們猜得沒錯,這老人果然是有要事與你張大哥交待啊。”

    張良笑而不語。如君走到他身邊,說“既然得了此書,那張大哥心裏可有過什麽盤算主意?”。張良眼睛落在書桌上那竹簡上,“想法是有些的,能不能成事就要看天意了。”如君聽了這話,也不做什麽激烈的反應,換了口氣又問道,“張大哥,你餓了麽,我們去吃點東西換換心情如何?”如君心裏總是清楚,自己始終都是相信張大哥的。

    這時張良才正式覺察到時間這個問題,看看窗外,果然為時不早。笑了笑說“也好。”便和如君一起出了門。今天天氣不錯,陽光既明媚也不刺眼,風也正是暖和。這一對人走在竹林之中,談笑風生,身影也因為竹林的關係若隱若現,衣襟飄起,看起來也好不快活。隻是在自然天色之間,天地開闊,無意間已將心事放在一旁,他們二人此時並未察覺,不過日後迴想起來,定是覺得沒有白費的。

    吃過飯,張良便先行迴家,如君要在城裏多轉轉,於是他們也就暫作告別。張良迴到家,對自己所遇頗有所感,靈感頓起,欲譜一曲給那黃石老人,便坐到琴前,備好竹簡,準備調音譜曲。此時悠悠琴聲伴著樹林裏風吹動的樹葉沙沙聲,倒真是有一股恬雅寧靜的感覺。

    然而那琴曲中有時也會跌宕,隻因張良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弟弟和那位助他刺秦的大力士,不過那悠遠寧靜之聲將其涵蓋,頗有化幹戈為玉帛之意,整首樂曲柔中帶剛,卻如絲綢般溫和,毫無暴戾之氣,卻又有如溪水一般潺潺流去,雖然渺小,卻終會一鳴驚人,這也是自己現在的心情吧,張良在竹簡上記錄上著這樂曲,也想等如君迴來了彈給她聽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初人自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波心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波心蕩並收藏漢初人自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