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駐紮在新奧爾良的中國人那麽一逼迫,本來就有些搖擺不定的戴維斯終於順勢下了個台階,立刻在國會上跟人召開了一次聽證會,專門商討與北方軍的停戰的事情。
很明顯,對於這個討論內容,國會議員們跟過去一樣,很多人都是各抒己見,很難達成比較一致的意見。
以前的時候,戴維斯總是很頭疼這種局麵,比較國會開會的時候大家不但言辭激烈,甚至有時候還揮拳鬥毆,毫無一點紳士風度,所以他總是避免跟國會的人打交道,總是通過私下收買國會議員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很少在私下溝通之前直接召開國會。
可是今天不同,可能是因為中國人的刺激,戴維斯忽然想再看一看這些人的嘴臉,以此來出一口氣,從而告訴自己,聯盟走到今天這個局麵,不是自己太差勁,而是身邊跟著一群無能卻有權的豬隊友!
實際上,很早之前的時候,大家就對是否繼續打下去就持不同意見,一部分人希望早日停戰,但還有一部分人則不同意,覺得應該一鼓作氣打過去,徹底擊敗北方軍,重新統一美利堅。
換言之,在對北方人的態度方麵,聯盟國自建立起,國會方麵就一直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總是在戰與和之間搖擺不定,這也導致聯盟國政府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一個詳細的戰爭規劃,很多時候都是變來變去,沒有一個定性。
比如在開戰之初,聯盟軍對聯邦軍的一係列軍事行動占據優勢的時候,聯盟政府方麵的主戰派就開始占了優勢,於是擴大戰爭的唿聲很高,這也讓戰爭之初時期的聯盟軍更加大膽,頻頻主動挑釁北方軍。
然而,當北方軍開始緩過勁來,並且憑著龐大的實力反過來壓著聯盟軍打之後。聯盟政府的主和派又占據了上風,希望聯盟軍趕緊迴來防守,不指望打敗北方政府,隻希望讓北方政府同意己方的獨立。大家繼續和平共處,你玩你的廢奴製,我幹我的農奴製。
可以這麽說,這種忽然從激進變保守的政策,也是導致前線聯盟軍從主動變被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時正是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時期。南方軍經過一係列英勇作戰,通過以逸待勞的方陣,擊敗了勞師遠征的北方軍。而在那場戰役之後,輕敵的北方軍剛剛經曆重大失敗,又沒有大規模的進行動員,華盛頓方麵的兵力十分空虛,正是趁勢反擊的時候。
可以說,當時如果聯盟軍趁勢發起進攻,那麽因為因為東部戰區地域狹小,大勝的聯盟軍很有可能直接打破華盛頓。取得更大的勝利果實,很可能就會因此而改變戰爭進程。
然而,傑佛遜.戴維斯總統卻在己方大勝的時候製止了己方主動進攻的意圖,沒有批準聯盟軍的追擊行動,導致讓北方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並迅速恢複了實力。
第一次奔牛河之戰過後,很多人都說是戴維斯昏庸無能,錯失了戰機,沒有主動追擊敵人擴大戰果,但其實戴維斯自己卻有苦自己知。
沒錯。當時的戴維斯本人的確有些猶豫,但出於對前線官兵的信任,尤其是當時戴維斯剛當上總統不久,其實是很讚成追擊行動的。
最典型的例子。當獲得聯盟軍大勝之後,戴維斯立刻乘坐火車,從裏士滿專程趕去這次戰役的關鍵之處——哈瑞高地,還與士兵們一起歡唿慶祝。
然而,當時的聯盟軍內部意見相當不同意,托馬斯.傑克遜等人主張立刻實行大縱深的追擊。不給對方喘息之機,而另外一名重要將領皮埃爾.古斯塔夫.圖坦特.德.博雷加德卻不認可,認為聯盟軍也是疲憊不堪,尤其是缺乏火炮等重火力,主張立刻進行休整,不讚同立刻追擊。
按照博雷加德將軍的話說,聯邦軍雖然敗退,但主力猶存,如果輕易深入,很容易陷入對方的包圍,有可能從勝利變成失敗,是相當冒險的策略。
在當時,傑佛遜.戴維斯總統其實是傾向於托馬斯.傑克遜的意見的,為此他還跟博雷加德產生了激烈的衝突,雙方鬧的很不愉快。
然而,正如博雷加德所說,聯盟軍是一支近代部隊,不是冷兵器的部隊,要想發起進攻,必須得到充足的補給,最起碼要把彈藥給補充齊全,順便也要讓士兵帶足幹糧,不能餓著肚子打仗吧。
而傑克遜等人也有這個意思,那就是希望戴維斯總統能夠立刻撥一部分款,先把錢給發足,然後再順勢出擊,否則下麵的人不好交代。
戴維斯當時答應的很痛快,畢竟是大勝利,可當他迴到裏士滿,準備為前線籌款的時候,卻遇到了難題。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國會不同意這次戰爭撥款,而誰都知道,國會是聯盟國的真正老大,尤其是撥款方麵,國會不同意,戴維斯總統也沒轍。
不但如此,國會方麵除了不給錢外,還對戴維斯總統的命令提出了質疑,不讚同立刻追擊,認為那太冒險了,而且會徹底激怒北方政府,斷絕了談判渠道,因此希望見好就收,並趁此勝利跟北方政府展開談判,讓北方政府承認聯盟國的獨立地位,今後大家可以和平共處,不用再打打殺殺。
簡單來說,就是那群國會議員害怕了,不想繼續打下去了,因為他們發現繼續打下去的話,危險不說,而且太能花錢了,這都不符合他們這群人的利益。
所以說,這群國會議員才改了風向,從原料的主戰派變成了主和派,希望跟北方的聯邦政府談和。
國會既然是這個意思,戴維斯總統也無法拒絕,可之前他又答應過托馬斯.傑克遜,會給他極大的支持,所以為了自己的麵子,為了不讓人知道他說了不算,他幹脆改口,說追擊行動太冒險,否決了追擊的命令。
換言之。他寧可背負那個昏庸的汙點,也不樂意被人知道自己說了不算的事情。
所以說,早在那個時候,傑佛遜.戴維斯就跟國會那幫人不怎麽對付。但因為很多事情都繞不開國會,所以他後來基本都是用私下溝通的方式取得大多數議員的讚同,然後也不用開會,直接以總統的名義發布命令。
反正他都看明白了,隻要多數的國會議員不掣肘他。不召開所謂的國會,那麽總統的命令就可以順暢的執行,而堂堂一個總統還要用賄賂的方法去收買國會議員,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標,這也變相的說明了聯盟國的官僚體係是多麽的昏庸與**。
果然,再後來,當中國人強勢參戰,接連在西部戰場全殲聯邦軍主力,導致聯邦軍實力大損,而後英國人與法國人也開始幹涉之後。那些主和的國會議員們再次轉變了風向,重新變的咄咄逼人,主張擴大戰爭,一舉擊敗北方,把北方各州也變成蓄奴製。
很可惜,他們的想法是好的,可西部戰區他們插不上手,畢竟主力早就在之前與格蘭特軍團對戰的時候損失殆盡,而最關鍵的東部戰區呢,羅伯特.李雖然是個優秀的指揮官。可聯盟軍的實力就那些,加上聯邦軍又修築了大量的堅固防線,想要在東部戰區獲得突破,那是難上加難。
那個時候。因為眼紅中國人與英國人取得的戰果,聯盟國的國會議員曾經催促過傑佛遜.戴維斯,要求他立刻命令東部戰區的部隊發起一次堅決而有效的進攻,至少要獲得一次戰術性勝利,不能讓中國人把風頭占盡。
戴維斯呢,受不了這些議員的嘮叨。也的確向羅伯特.李諮詢過這個可能,然而羅伯特.李那邊卻堅決的否決了這個提議,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在前線的羅伯特.李很清楚那邊的實際情況,知道想要在對方嚴密防守的情況下發起進攻,無異於自殺,而他顯然不會為了一些人的麵子,去隨隨便便讓手下人送命。
羅伯特.李是傑佛遜.戴維斯一手提拔的將領,而羅伯特.李所獲得的戰績,也讓傑佛遜.戴維斯十分放心,所以對羅伯特.李的說法,戴維斯十分相信,於是也就不再提這個,讓他安心的去做,不要有什麽負擔。
雖然那次提議被否決,但卻讓戴維斯更清楚的看清了國會議員的嘴臉,發現他們的確是一幫不切實際的蠢豬,真懷疑當初他們怎麽敢在沒多少準備的情況下就獨立建國呢。
的確,雖然都說南方各州早有反心,為了脫離聯邦獨立建國,南方聯盟軍準備的更充分,因此才能在戰爭開始的時候獲得局部優勢。
但實際上,作為當事人,戴維斯總統卻知道事情根本不是那樣,南方各州脫離聯邦的行動,更多的是意氣用事,並不是一次準備充分的戰爭。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南方各州在綜合實力上畢竟差北方太多,真要是開戰,先前的那些準備根本就不夠。
而且,身為一個資深政客,傑佛遜.戴維斯對南方各州的代表也相當看不上眼,覺得他們是選了一個最錯誤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或者說,脫離聯邦,建立聯盟,然後與聯邦政府開戰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個最愚蠢的決定。
因為嚴格來說,雖然林肯當上了總統,新生的共和黨成了執政黨,但在當時的聯邦政府裏麵,尤其是國會係統以及法官係統裏麵,還是以南方人為主的民主黨占據上風。
也就是說,林肯雖然當上了總統,並且在共和黨的支持下表現出了一係列廢奴的傾向,可當時的林肯隻是總統,並不是一言九鼎,別說國會,甚至在白宮裏麵也不具備絕對優勢。
所以那個時候的林肯跟他背後的共和黨,是真正的小心翼翼,很多命令都無法真正的得到貫徹執行,比如大名鼎鼎的《宅地法》,林肯當總統的時候就提出來過,可卻一直無法獲得通過。還是後來南北方正式開戰,聯邦政府的民主黨實力大損,林肯借助戰爭時期獲得的權威,才逼迫國會強行通過了這個法案。
換言之,在林肯剛上台當總統的時候,他還是很弱小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並不能為所欲為,更何況當時的林肯也並不十分強大,共和黨雖然生機勃勃,但依然無法正麵對抗龐大的民主黨。
然而,戰爭毀了這一切,正是南方奴隸主的草率行動,大大削弱了聯邦民主黨的力量,給了林肯以及他背後的共和黨發展壯大的土壤與空間,並導致林肯的權力越來越大。
可以想而知,如果南方各州不是草率的宣布脫離聯邦,並成立聯盟國,進而對聯邦宣戰的話,那麽林肯與共和黨絕對不會發展的如此順暢。同樣的,如果大家此時還是在一個國家,一個政府裏麵,然後用內部政治鬥爭的方式去交鋒,那麽林肯失敗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畢竟共和黨是個新生黨派,實力畢竟無法跟民主黨比,而且總統是有任期的,甚至林肯當總統的時候也是險勝,差一點就敗給民主黨,所以一旦林肯的任期到了,能否連任都不一定呢。
因此,隻要耐心等待,別那麽衝動的玩脫離,而是像以前那樣玩政..治.鬥.爭的話,南方的優勢更大一些,絕對不可能讓聯邦政府輕易放棄蓄奴製度。
相反,要是玩分裂,那性質就不一樣了,人家就會獲得最廣泛的支持,而南方各州卻會站在道義上的全麵被動局麵。
明白歸明白,可無奈南方有太多自大的蠢貨,偏偏戴維斯還無法逃脫這些蠢貨編織出來的圈子,被迫加入了聯盟政府,並被推舉成了這個新生政權的總統。
要知道,從一開始的時候,傑佛遜.戴維斯就反對脫離聯邦,無奈當時的密西西比州超過八成的議員都讚同脫離,他一個參議員說的話並不重要,所以這才被綁上了車論。
至於後來麽,當上總統也是機緣巧合,這裏麵未嚐沒有投機的心思,畢竟是總統啊,誰不想當呢?不過現在麽,他其實已經有些後悔了,覺得當這個聯盟國的總統其實也沒什麽意思。
想到這裏,迴過神來的傑佛遜.戴維斯重新看向國會的議政大廳,發現那幫人還在吵個不停,雖然暫時沒有大打出手的情況出現,但很多人都臉紅脖子粗,大概跟上演全武行的武鬥劇也不遠了。
淡淡的掏出懷表看了看,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半小時,但看樣子,似乎這幫國會議員們連正題都沒開始進入呢。
輕輕的笑了笑之後,戴維斯深深的把身體倚在了背後的椅子上,眯起了雙眼,滋滋有味的看起了這場國會上的唇槍舌劍,全麵進入了看戲模式。
反正戴維斯早就看透這些人了,都是一群目光短淺,色厲內荏的家夥。他們也就是能對付對付自己人了,一旦外麵的壓力加大,觸及到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他們絕對會立刻認慫。
很顯然,中國人的提議是這些人絕對不能拒絕的,因為他們既不能拒絕中國貨的高額利潤,又害怕中**隊的強大威懾。
以前之所以還要求這要求那,那是中國人沒明確的提出要求,但是現在麽,中國人已經提出明確的要求了,所以他們吵歸吵,終究還是會同意的。
“哎,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的就是這些議員啊。”(未完待續。)
很明顯,對於這個討論內容,國會議員們跟過去一樣,很多人都是各抒己見,很難達成比較一致的意見。
以前的時候,戴維斯總是很頭疼這種局麵,比較國會開會的時候大家不但言辭激烈,甚至有時候還揮拳鬥毆,毫無一點紳士風度,所以他總是避免跟國會的人打交道,總是通過私下收買國會議員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很少在私下溝通之前直接召開國會。
可是今天不同,可能是因為中國人的刺激,戴維斯忽然想再看一看這些人的嘴臉,以此來出一口氣,從而告訴自己,聯盟走到今天這個局麵,不是自己太差勁,而是身邊跟著一群無能卻有權的豬隊友!
實際上,很早之前的時候,大家就對是否繼續打下去就持不同意見,一部分人希望早日停戰,但還有一部分人則不同意,覺得應該一鼓作氣打過去,徹底擊敗北方軍,重新統一美利堅。
換言之,在對北方人的態度方麵,聯盟國自建立起,國會方麵就一直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總是在戰與和之間搖擺不定,這也導致聯盟國政府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一個詳細的戰爭規劃,很多時候都是變來變去,沒有一個定性。
比如在開戰之初,聯盟軍對聯邦軍的一係列軍事行動占據優勢的時候,聯盟政府方麵的主戰派就開始占了優勢,於是擴大戰爭的唿聲很高,這也讓戰爭之初時期的聯盟軍更加大膽,頻頻主動挑釁北方軍。
然而,當北方軍開始緩過勁來,並且憑著龐大的實力反過來壓著聯盟軍打之後。聯盟政府的主和派又占據了上風,希望聯盟軍趕緊迴來防守,不指望打敗北方政府,隻希望讓北方政府同意己方的獨立。大家繼續和平共處,你玩你的廢奴製,我幹我的農奴製。
可以這麽說,這種忽然從激進變保守的政策,也是導致前線聯盟軍從主動變被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時正是第一次馬納薩斯戰役時期。南方軍經過一係列英勇作戰,通過以逸待勞的方陣,擊敗了勞師遠征的北方軍。而在那場戰役之後,輕敵的北方軍剛剛經曆重大失敗,又沒有大規模的進行動員,華盛頓方麵的兵力十分空虛,正是趁勢反擊的時候。
可以說,當時如果聯盟軍趁勢發起進攻,那麽因為因為東部戰區地域狹小,大勝的聯盟軍很有可能直接打破華盛頓。取得更大的勝利果實,很可能就會因此而改變戰爭進程。
然而,傑佛遜.戴維斯總統卻在己方大勝的時候製止了己方主動進攻的意圖,沒有批準聯盟軍的追擊行動,導致讓北方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並迅速恢複了實力。
第一次奔牛河之戰過後,很多人都說是戴維斯昏庸無能,錯失了戰機,沒有主動追擊敵人擴大戰果,但其實戴維斯自己卻有苦自己知。
沒錯。當時的戴維斯本人的確有些猶豫,但出於對前線官兵的信任,尤其是當時戴維斯剛當上總統不久,其實是很讚成追擊行動的。
最典型的例子。當獲得聯盟軍大勝之後,戴維斯立刻乘坐火車,從裏士滿專程趕去這次戰役的關鍵之處——哈瑞高地,還與士兵們一起歡唿慶祝。
然而,當時的聯盟軍內部意見相當不同意,托馬斯.傑克遜等人主張立刻實行大縱深的追擊。不給對方喘息之機,而另外一名重要將領皮埃爾.古斯塔夫.圖坦特.德.博雷加德卻不認可,認為聯盟軍也是疲憊不堪,尤其是缺乏火炮等重火力,主張立刻進行休整,不讚同立刻追擊。
按照博雷加德將軍的話說,聯邦軍雖然敗退,但主力猶存,如果輕易深入,很容易陷入對方的包圍,有可能從勝利變成失敗,是相當冒險的策略。
在當時,傑佛遜.戴維斯總統其實是傾向於托馬斯.傑克遜的意見的,為此他還跟博雷加德產生了激烈的衝突,雙方鬧的很不愉快。
然而,正如博雷加德所說,聯盟軍是一支近代部隊,不是冷兵器的部隊,要想發起進攻,必須得到充足的補給,最起碼要把彈藥給補充齊全,順便也要讓士兵帶足幹糧,不能餓著肚子打仗吧。
而傑克遜等人也有這個意思,那就是希望戴維斯總統能夠立刻撥一部分款,先把錢給發足,然後再順勢出擊,否則下麵的人不好交代。
戴維斯當時答應的很痛快,畢竟是大勝利,可當他迴到裏士滿,準備為前線籌款的時候,卻遇到了難題。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國會不同意這次戰爭撥款,而誰都知道,國會是聯盟國的真正老大,尤其是撥款方麵,國會不同意,戴維斯總統也沒轍。
不但如此,國會方麵除了不給錢外,還對戴維斯總統的命令提出了質疑,不讚同立刻追擊,認為那太冒險了,而且會徹底激怒北方政府,斷絕了談判渠道,因此希望見好就收,並趁此勝利跟北方政府展開談判,讓北方政府承認聯盟國的獨立地位,今後大家可以和平共處,不用再打打殺殺。
簡單來說,就是那群國會議員害怕了,不想繼續打下去了,因為他們發現繼續打下去的話,危險不說,而且太能花錢了,這都不符合他們這群人的利益。
所以說,這群國會議員才改了風向,從原料的主戰派變成了主和派,希望跟北方的聯邦政府談和。
國會既然是這個意思,戴維斯總統也無法拒絕,可之前他又答應過托馬斯.傑克遜,會給他極大的支持,所以為了自己的麵子,為了不讓人知道他說了不算,他幹脆改口,說追擊行動太冒險,否決了追擊的命令。
換言之。他寧可背負那個昏庸的汙點,也不樂意被人知道自己說了不算的事情。
所以說,早在那個時候,傑佛遜.戴維斯就跟國會那幫人不怎麽對付。但因為很多事情都繞不開國會,所以他後來基本都是用私下溝通的方式取得大多數議員的讚同,然後也不用開會,直接以總統的名義發布命令。
反正他都看明白了,隻要多數的國會議員不掣肘他。不召開所謂的國會,那麽總統的命令就可以順暢的執行,而堂堂一個總統還要用賄賂的方法去收買國會議員,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標,這也變相的說明了聯盟國的官僚體係是多麽的昏庸與**。
果然,再後來,當中國人強勢參戰,接連在西部戰場全殲聯邦軍主力,導致聯邦軍實力大損,而後英國人與法國人也開始幹涉之後。那些主和的國會議員們再次轉變了風向,重新變的咄咄逼人,主張擴大戰爭,一舉擊敗北方,把北方各州也變成蓄奴製。
很可惜,他們的想法是好的,可西部戰區他們插不上手,畢竟主力早就在之前與格蘭特軍團對戰的時候損失殆盡,而最關鍵的東部戰區呢,羅伯特.李雖然是個優秀的指揮官。可聯盟軍的實力就那些,加上聯邦軍又修築了大量的堅固防線,想要在東部戰區獲得突破,那是難上加難。
那個時候。因為眼紅中國人與英國人取得的戰果,聯盟國的國會議員曾經催促過傑佛遜.戴維斯,要求他立刻命令東部戰區的部隊發起一次堅決而有效的進攻,至少要獲得一次戰術性勝利,不能讓中國人把風頭占盡。
戴維斯呢,受不了這些議員的嘮叨。也的確向羅伯特.李諮詢過這個可能,然而羅伯特.李那邊卻堅決的否決了這個提議,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在前線的羅伯特.李很清楚那邊的實際情況,知道想要在對方嚴密防守的情況下發起進攻,無異於自殺,而他顯然不會為了一些人的麵子,去隨隨便便讓手下人送命。
羅伯特.李是傑佛遜.戴維斯一手提拔的將領,而羅伯特.李所獲得的戰績,也讓傑佛遜.戴維斯十分放心,所以對羅伯特.李的說法,戴維斯十分相信,於是也就不再提這個,讓他安心的去做,不要有什麽負擔。
雖然那次提議被否決,但卻讓戴維斯更清楚的看清了國會議員的嘴臉,發現他們的確是一幫不切實際的蠢豬,真懷疑當初他們怎麽敢在沒多少準備的情況下就獨立建國呢。
的確,雖然都說南方各州早有反心,為了脫離聯邦獨立建國,南方聯盟軍準備的更充分,因此才能在戰爭開始的時候獲得局部優勢。
但實際上,作為當事人,戴維斯總統卻知道事情根本不是那樣,南方各州脫離聯邦的行動,更多的是意氣用事,並不是一次準備充分的戰爭。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南方各州在綜合實力上畢竟差北方太多,真要是開戰,先前的那些準備根本就不夠。
而且,身為一個資深政客,傑佛遜.戴維斯對南方各州的代表也相當看不上眼,覺得他們是選了一個最錯誤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或者說,脫離聯邦,建立聯盟,然後與聯邦政府開戰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個最愚蠢的決定。
因為嚴格來說,雖然林肯當上了總統,新生的共和黨成了執政黨,但在當時的聯邦政府裏麵,尤其是國會係統以及法官係統裏麵,還是以南方人為主的民主黨占據上風。
也就是說,林肯雖然當上了總統,並且在共和黨的支持下表現出了一係列廢奴的傾向,可當時的林肯隻是總統,並不是一言九鼎,別說國會,甚至在白宮裏麵也不具備絕對優勢。
所以那個時候的林肯跟他背後的共和黨,是真正的小心翼翼,很多命令都無法真正的得到貫徹執行,比如大名鼎鼎的《宅地法》,林肯當總統的時候就提出來過,可卻一直無法獲得通過。還是後來南北方正式開戰,聯邦政府的民主黨實力大損,林肯借助戰爭時期獲得的權威,才逼迫國會強行通過了這個法案。
換言之,在林肯剛上台當總統的時候,他還是很弱小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並不能為所欲為,更何況當時的林肯也並不十分強大,共和黨雖然生機勃勃,但依然無法正麵對抗龐大的民主黨。
然而,戰爭毀了這一切,正是南方奴隸主的草率行動,大大削弱了聯邦民主黨的力量,給了林肯以及他背後的共和黨發展壯大的土壤與空間,並導致林肯的權力越來越大。
可以想而知,如果南方各州不是草率的宣布脫離聯邦,並成立聯盟國,進而對聯邦宣戰的話,那麽林肯與共和黨絕對不會發展的如此順暢。同樣的,如果大家此時還是在一個國家,一個政府裏麵,然後用內部政治鬥爭的方式去交鋒,那麽林肯失敗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畢竟共和黨是個新生黨派,實力畢竟無法跟民主黨比,而且總統是有任期的,甚至林肯當總統的時候也是險勝,差一點就敗給民主黨,所以一旦林肯的任期到了,能否連任都不一定呢。
因此,隻要耐心等待,別那麽衝動的玩脫離,而是像以前那樣玩政..治.鬥.爭的話,南方的優勢更大一些,絕對不可能讓聯邦政府輕易放棄蓄奴製度。
相反,要是玩分裂,那性質就不一樣了,人家就會獲得最廣泛的支持,而南方各州卻會站在道義上的全麵被動局麵。
明白歸明白,可無奈南方有太多自大的蠢貨,偏偏戴維斯還無法逃脫這些蠢貨編織出來的圈子,被迫加入了聯盟政府,並被推舉成了這個新生政權的總統。
要知道,從一開始的時候,傑佛遜.戴維斯就反對脫離聯邦,無奈當時的密西西比州超過八成的議員都讚同脫離,他一個參議員說的話並不重要,所以這才被綁上了車論。
至於後來麽,當上總統也是機緣巧合,這裏麵未嚐沒有投機的心思,畢竟是總統啊,誰不想當呢?不過現在麽,他其實已經有些後悔了,覺得當這個聯盟國的總統其實也沒什麽意思。
想到這裏,迴過神來的傑佛遜.戴維斯重新看向國會的議政大廳,發現那幫人還在吵個不停,雖然暫時沒有大打出手的情況出現,但很多人都臉紅脖子粗,大概跟上演全武行的武鬥劇也不遠了。
淡淡的掏出懷表看了看,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半小時,但看樣子,似乎這幫國會議員們連正題都沒開始進入呢。
輕輕的笑了笑之後,戴維斯深深的把身體倚在了背後的椅子上,眯起了雙眼,滋滋有味的看起了這場國會上的唇槍舌劍,全麵進入了看戲模式。
反正戴維斯早就看透這些人了,都是一群目光短淺,色厲內荏的家夥。他們也就是能對付對付自己人了,一旦外麵的壓力加大,觸及到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他們絕對會立刻認慫。
很顯然,中國人的提議是這些人絕對不能拒絕的,因為他們既不能拒絕中國貨的高額利潤,又害怕中**隊的強大威懾。
以前之所以還要求這要求那,那是中國人沒明確的提出要求,但是現在麽,中國人已經提出明確的要求了,所以他們吵歸吵,終究還是會同意的。
“哎,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的就是這些議員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