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覺得因為感冒藥而戰有些荒唐,不過仔細一想,也不是那麽難以理解了。
要知道這可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雖然西方社會的科技水平已經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受限於整體的發展水平,西醫卻還沒有真正達到碾壓一切的地步,沒有徹底蛻變成更加科學的現代醫學,甚至很多地方還不如傳統的中醫呢。
那麽,在這個時期,一旦出現一種或者幾種能夠治療頑疾,尤其是治療在常人看來是致命疾病的時候,這些藥物的價值也就大的多,大到完全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的地步,這也是為何李永吉弄來的現代藥物,能夠在這裏大賣特賣,甚至成為中國最大宗出口物資的原因。
與現代人想象的不同,在這個時代,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像癌症之類的疾病,大家並不害怕,原因除了還不了解外,關鍵就是這些疾病的發病率太低了,所以就算是能夠致死,由於基數小,大家也不怎麽害怕,像癌症之類的疾病致死率,可能還不如戰爭、饑餓以及謀殺之類造成的死亡率更高。
相反,像感冒、發燒、肺結核這些常見病,尤其是流感跟瘟疫這些傳染性極強的病,那才是大家最害怕的疾病,因為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一個不小心得了,隻能靠自己的身體硬抗,抗不過去那就是一個死。
不過,通常情況下,像感冒發燒這些病,一般人都可以自愈,也就是靠自己的身體硬扛過去,所以大家還不會太害怕,反倒是傳染性疾病,因為感染率高,發病率快,死亡率也不低,所以那都是大家談之色變的東西,甚至大家對傳染病的恐懼,比在戰場上被擊殺還要害怕。
那麽,因為害怕傳染病,反過來攻擊有特效藥的自己,也就不是那麽說不過去。
然而,這件事也讓李永吉真正的重視了起來,因為雖然他雖然沒有聽說在另一個時空的曆史書,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發生過什麽大型傳染性疾病,但這個時空顯然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萬一有點什麽致命傳染病出現,比如流感病毒,似乎也不是那麽難以理解。
與伯恩賽德等人想的不同,李永吉可是知道,流感病毒那可是真正要命的東西,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所以他想明白之後,第一時間就下令自己的士兵退出去,並做好防護,派人先把這些美國俘虜全部隔離。
與此同時,李永吉一邊在內部展開大規模的檢查,一邊也開始給美國俘虜做檢查,以明白美軍的流感狀況。
不過,由於缺乏足夠的現代監測設備與手段,李永吉還無法明確大家得的是否是流感,隻能大概知道有多少人咳嗽,有多少人發熱,有多少人喉嚨疼,總之就是隻能知道有多少人獲得了類似感冒的症狀。
經過了連續五天的大規模隔離檢查,不但讓李永吉搞明白了這場戰役的彼此傷亡情況,也弄明白了到底有多少人獲得了類似感冒症狀的疾病。
經過初步檢查,遠征軍自己人目前並沒有出現大規模受感染的情況,至於那些總人數達13萬人的美軍俘虜,有感冒症狀的則超過了五千人,就群體比例來說,得病率是十分高的,已經可以斷定為流行性感冒。
出於謹慎,李永吉一方麵把遠征軍與美軍俘虜區分開,單獨劃出一片軍營羈押美軍俘虜,嚴防流感病毒的入侵;另一方麵,為了遏製流感的擴大化,又專門設置了隔離區,把所有檢查出有感冒發熱症狀的人送入隔離區觀察,進行嚴格的監控。
與此同時,李永吉還拿出了大量的抗感冒藥物,還派專業的隨行軍醫去隔離區照顧病人,另外在衛生方麵也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再加上還為病人提供了營養餐,所以隻要不是病的太厲害,應該是能扛過這波流感的。
其實,像流感這種病,在現代的致死率是很低的,一般來說就算不吃藥,隻要得到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營養也跟得上,基本都可以自愈,並不比其他感冒症狀強,隻不過比一般感冒來的猛烈而已。
大多數因為流感而亡的,基本都是由並發症引起的,比如沒得到良好的休息跟治療,惡化成肺炎致死,又或者因為高燒致死之類的。
像新弗吉尼亞軍團這種情況,經過李永吉的多方了解,初步斷定是因為天氣的驟然降溫,以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跟治療所導致。
要知道,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來臨之前,史密斯蘭附近的氣溫都是在零上十攝氏度左右,雖然也比較冷,但還不至於冷的讓人難受。
結果,一次突然的降溫加暴風雪,讓附近的溫度驟然下降到零下二十攝氏度,降溫幅度高達三十攝氏度,還是幾乎在一夜之間發生的,這麽高強度的降溫幅度,在野外行軍的人,一不小心獲得感冒什麽的,那是太正常不過了。
說白了,這就是因為溫差下降過大,人體抵抗力突然下降,然後無法抵禦病毒感染,就讓流感病毒趁虛而入,本質上,就是一起傷寒性感冒而已。
隻不過由於美軍人數過多,聚集在一起,行軍過程中衛生條件也不好,飲食營養也跟不上,這才大麵積流行起了感冒,並進而由於不懂發病機理,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
所以說,這支美**隊如果隻是為了自保,其實完全不必迴過頭跟中國人開戰,奪取什麽特效藥,他們隻需要迴到安全的埃文斯維爾,好好修養一下,基本上大部分人都可以自愈。
因此,這批美國人這純粹是自己嚇自己,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不懂這個病是怎麽一迴事兒,把流感與瘟疫掛鉤了。
其實,也不能怪美國人不懂,在這個時代,除了正在普及基礎醫療知識的中國醫藥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對感冒什麽的了解很少。畢竟這是一個連微生物學都還沒出現的時代,鵝頸瓶試驗也還沒被人廣為人知,那麽對感冒不理解,以訛傳訛,以為是跟高致死率的瘟疫一樣的東西,也就十分正常了。
看看這時代的疾病曆史,尤其是傳染病曆史,由於缺乏有效統計,實際上大多數都是以訛傳訛,那種真正高死亡率的傳染病,少之又少。
像這種流感來說,大部分情況下,就算一個地方發生了小規模傳染,但因為大都是城鎮,能得到充足的修養,所以真正致死的很少,至於軍營,過去可能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但因為士兵的身體素質更好,所以要在軍營裏流行大規模流感,也就更加的困難。
但是這一次,可能因為氣溫驟然下降的厲害,這支美軍之前又沒做好禦寒的準備,加上長期在外行軍,身體十分勞累,暴雪狂風加身,這才導致有大量人得了流行性感冒,但隻要能正確對待,死亡率還是不高的,大家隻是因為害怕而恐慌罷了。
相反,對於中華遠征軍來說,雖然也同樣經曆了驟然降溫的過程,但因為應對及時,有大量禦寒物資,就算有人患病了,也能得到及時的隔離治療與休息,所以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流感。
這東西,關鍵在於預防,如果不小心得了,那關鍵就是隔離與休息,隻要做到良好的隔離與充分的休息,精神上放鬆一點,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基本就沒什麽大礙。
明白這點之後,一來是出於穩定這些俘虜的人心,別給自己找麻煩,二來是出於宣傳目的,要把自己這支侵略軍包裝成仁義之師,為將來的攻伐減少不必要的阻力與麻煩,所以李永吉答應了伯恩賽德,會給所有患病的美國俘虜都提供治療。
具體就是,對那些輕度患者來說,就隻是給充足的休息,並給吃幾片超級便宜的維生素c,當然,這些維生素c可不會告訴他們真相,而是告訴他們是昂貴的特效藥。
維生素c這東西,現代社會都是幾元錢一瓶的玩意兒,雖然對感冒這種病也不能說沒用,但真實作用很有限,說白了就是一種安慰劑罷了。
但是別說,當那些美國大兵看到戴著口罩跟乳膠手套的中**醫,從那些一看就高大上的精美塑料瓶子裏,小心用鑷子夾出來的維生素c,都非常激動,再也不擔心自己的病了。
對於那些重度感冒患者,也就是那些已經轉變為細菌性感染,甚至肺炎的,李永吉就提供了對症的消炎類抗生素。
這個時代的感冒病毒,還很原始,都不用什麽頭孢之類的,隻用點最便宜的阿莫西林加阿司匹林就可以治療,甚至磺胺類藥物配合阿司匹林也能治療這些病,隻有那些重症患者,才會給打點滴,基本上也是很快就能好。
與此同時,李永吉還派出了一支由一個步兵營護衛的中國醫療隊,在一支美軍小分隊的帶領下,帶著伯恩賽德的親筆信,去尋找那支被放棄的美軍感染者,以求把那支被放棄的人接過來,並進行對症治療。
別說,經過這麽一番作為後,十三萬美軍俘虜很快就穩定下來,哪怕由於傷亡過於慘重,很多人對中國人依舊仇視,但至少已經不會鬧事暴動了。
等安排完了這些,李永吉這才有功夫審查剛送來的傷亡統計,而看過傷亡統計之後,繞是李永吉有所預料,也是好一番唏噓。
根據連續多日來的詳細統計,初步來看,在這次第二次史密斯蘭防禦戰,也就是俗稱七日血戰的戰役中,己方擁有三個摩托化加強團,外加特混艦隊海軍官兵的聯合防禦部隊,總共傷亡了兩千三百多人,其中陣亡者共一百零六人,受傷者兩千兩百一十八人。
陣亡者裏麵,大部分都是防守港口的士兵,很多都是被事發倉促的美軍偷襲中陣亡的,另外一部分則是發生在後來的反擊作戰中,反倒是壓力最大的三個正麵前線裏的士兵,陣亡者並不多,哪怕躲進支撐點堡壘的人,也沒多少人陣亡,充分說明了支撐點防禦的優越性與重要性。
而在受傷的人之中,絕大部分都是輕傷,包括傷殘的重傷兵,總共不過三百人,由於有良好的救援措施,重傷者裏麵基本都能保住命。
表麵看來,這個傷亡的數目其實不大,考慮到遠征軍夢之師的三個加強團再加上特混艦隊的海軍官兵,總共才隻有兩萬五千人不到,所以傷亡兩千多人,隻占這支部隊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傷亡十分之一,對這個時代的軍隊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尤其裏麵直接陣亡的很少,然而,這對完全現代化裝備的部隊來說,卻已經是極其重大的損失了,不但是夢之師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損失,也是自李永吉領軍作戰以來傷亡最大的一次戰鬥。
與這些不算大的傷亡相比,軍火物資的消耗就比較大了,這麽一場戰役下來,雖然張信達那邊還沒具體數字出來,但李永吉至少花去了三億人民幣的現代軍火,其中大部分都是彈藥消耗,尤其是各種炮彈,另外像臨時采購的軍械,比如履帶式裝甲車,雪地車輛改裝費等,也是消耗不菲。
所以說,這場戰鬥,那是真正的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是一場十分昂貴的戰鬥,李永吉曆次單一的戰役,從來沒像這場仗一樣消耗那麽多軍火,哪怕是進攻新奧爾良,全殲格蘭特軍團的時候,也都沒花這麽多錢,消耗這麽多軍火。
李永吉從打下新奧爾良開始,就開始在當地搜刮地皮了,期間又是收購糧食蔬菜,又是收購海鮮河鮮,甚至還倒買倒賣收購本地的白銀黃金等貴金屬,反正費盡心思在美國南部大撈特撈,總共也就賺了不到三億人民幣。
因此,這麽一場戰鬥下來,可以說把李永吉之前在美國南部這邊撈的錢全花光了,甚至可能還不太夠,單純從短期利潤來看,是一場賠本買賣。
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長遠來看,李永吉還是賺了的。
先不說之前抓到的美軍俘虜已經算作廉價勞工了,就說這次戰鬥吧,那也是狠抓了不少俘虜。
經過統計,新弗吉尼亞軍團一共有三十萬人,其中在這場七日戰役中,總共傷亡了十七萬人,剩下的十三萬人,全部投降成了俘虜。
在新弗吉尼亞軍團的十七萬傷亡者中,陣亡者高達六萬,重傷者高達八萬,剩下的輕傷者,都是不能立刻投入戰鬥的人。
也就是說,隻是這麽一次戰役,美軍的傷亡率超過了一半,陣亡率則超過了五分之一,別說殘酷的現代戰爭了,就算在這個時代,如此高的傷亡率,也是十分罕見的。
因此,單純從傷亡對比來看,遠征軍雖然傷亡也不小,但就取得的成果來看,卻足以自傲了,完全可以說是一場決定性的大勝!
李永吉更不知道的是,他的這場大勝利,由於擊敗的是林肯費盡心血組建的王牌模範軍團,意義尤其重大,甚至因此引起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加快了這場戰爭的結束進程!(未完待續。)
要知道這可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雖然西方社會的科技水平已經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受限於整體的發展水平,西醫卻還沒有真正達到碾壓一切的地步,沒有徹底蛻變成更加科學的現代醫學,甚至很多地方還不如傳統的中醫呢。
那麽,在這個時期,一旦出現一種或者幾種能夠治療頑疾,尤其是治療在常人看來是致命疾病的時候,這些藥物的價值也就大的多,大到完全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的地步,這也是為何李永吉弄來的現代藥物,能夠在這裏大賣特賣,甚至成為中國最大宗出口物資的原因。
與現代人想象的不同,在這個時代,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像癌症之類的疾病,大家並不害怕,原因除了還不了解外,關鍵就是這些疾病的發病率太低了,所以就算是能夠致死,由於基數小,大家也不怎麽害怕,像癌症之類的疾病致死率,可能還不如戰爭、饑餓以及謀殺之類造成的死亡率更高。
相反,像感冒、發燒、肺結核這些常見病,尤其是流感跟瘟疫這些傳染性極強的病,那才是大家最害怕的疾病,因為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一個不小心得了,隻能靠自己的身體硬抗,抗不過去那就是一個死。
不過,通常情況下,像感冒發燒這些病,一般人都可以自愈,也就是靠自己的身體硬扛過去,所以大家還不會太害怕,反倒是傳染性疾病,因為感染率高,發病率快,死亡率也不低,所以那都是大家談之色變的東西,甚至大家對傳染病的恐懼,比在戰場上被擊殺還要害怕。
那麽,因為害怕傳染病,反過來攻擊有特效藥的自己,也就不是那麽說不過去。
然而,這件事也讓李永吉真正的重視了起來,因為雖然他雖然沒有聽說在另一個時空的曆史書,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發生過什麽大型傳染性疾病,但這個時空顯然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萬一有點什麽致命傳染病出現,比如流感病毒,似乎也不是那麽難以理解。
與伯恩賽德等人想的不同,李永吉可是知道,流感病毒那可是真正要命的東西,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所以他想明白之後,第一時間就下令自己的士兵退出去,並做好防護,派人先把這些美國俘虜全部隔離。
與此同時,李永吉一邊在內部展開大規模的檢查,一邊也開始給美國俘虜做檢查,以明白美軍的流感狀況。
不過,由於缺乏足夠的現代監測設備與手段,李永吉還無法明確大家得的是否是流感,隻能大概知道有多少人咳嗽,有多少人發熱,有多少人喉嚨疼,總之就是隻能知道有多少人獲得了類似感冒的症狀。
經過了連續五天的大規模隔離檢查,不但讓李永吉搞明白了這場戰役的彼此傷亡情況,也弄明白了到底有多少人獲得了類似感冒症狀的疾病。
經過初步檢查,遠征軍自己人目前並沒有出現大規模受感染的情況,至於那些總人數達13萬人的美軍俘虜,有感冒症狀的則超過了五千人,就群體比例來說,得病率是十分高的,已經可以斷定為流行性感冒。
出於謹慎,李永吉一方麵把遠征軍與美軍俘虜區分開,單獨劃出一片軍營羈押美軍俘虜,嚴防流感病毒的入侵;另一方麵,為了遏製流感的擴大化,又專門設置了隔離區,把所有檢查出有感冒發熱症狀的人送入隔離區觀察,進行嚴格的監控。
與此同時,李永吉還拿出了大量的抗感冒藥物,還派專業的隨行軍醫去隔離區照顧病人,另外在衛生方麵也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再加上還為病人提供了營養餐,所以隻要不是病的太厲害,應該是能扛過這波流感的。
其實,像流感這種病,在現代的致死率是很低的,一般來說就算不吃藥,隻要得到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營養也跟得上,基本都可以自愈,並不比其他感冒症狀強,隻不過比一般感冒來的猛烈而已。
大多數因為流感而亡的,基本都是由並發症引起的,比如沒得到良好的休息跟治療,惡化成肺炎致死,又或者因為高燒致死之類的。
像新弗吉尼亞軍團這種情況,經過李永吉的多方了解,初步斷定是因為天氣的驟然降溫,以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跟治療所導致。
要知道,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來臨之前,史密斯蘭附近的氣溫都是在零上十攝氏度左右,雖然也比較冷,但還不至於冷的讓人難受。
結果,一次突然的降溫加暴風雪,讓附近的溫度驟然下降到零下二十攝氏度,降溫幅度高達三十攝氏度,還是幾乎在一夜之間發生的,這麽高強度的降溫幅度,在野外行軍的人,一不小心獲得感冒什麽的,那是太正常不過了。
說白了,這就是因為溫差下降過大,人體抵抗力突然下降,然後無法抵禦病毒感染,就讓流感病毒趁虛而入,本質上,就是一起傷寒性感冒而已。
隻不過由於美軍人數過多,聚集在一起,行軍過程中衛生條件也不好,飲食營養也跟不上,這才大麵積流行起了感冒,並進而由於不懂發病機理,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
所以說,這支美**隊如果隻是為了自保,其實完全不必迴過頭跟中國人開戰,奪取什麽特效藥,他們隻需要迴到安全的埃文斯維爾,好好修養一下,基本上大部分人都可以自愈。
因此,這批美國人這純粹是自己嚇自己,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不懂這個病是怎麽一迴事兒,把流感與瘟疫掛鉤了。
其實,也不能怪美國人不懂,在這個時代,除了正在普及基礎醫療知識的中國醫藥界,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對感冒什麽的了解很少。畢竟這是一個連微生物學都還沒出現的時代,鵝頸瓶試驗也還沒被人廣為人知,那麽對感冒不理解,以訛傳訛,以為是跟高致死率的瘟疫一樣的東西,也就十分正常了。
看看這時代的疾病曆史,尤其是傳染病曆史,由於缺乏有效統計,實際上大多數都是以訛傳訛,那種真正高死亡率的傳染病,少之又少。
像這種流感來說,大部分情況下,就算一個地方發生了小規模傳染,但因為大都是城鎮,能得到充足的修養,所以真正致死的很少,至於軍營,過去可能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但因為士兵的身體素質更好,所以要在軍營裏流行大規模流感,也就更加的困難。
但是這一次,可能因為氣溫驟然下降的厲害,這支美軍之前又沒做好禦寒的準備,加上長期在外行軍,身體十分勞累,暴雪狂風加身,這才導致有大量人得了流行性感冒,但隻要能正確對待,死亡率還是不高的,大家隻是因為害怕而恐慌罷了。
相反,對於中華遠征軍來說,雖然也同樣經曆了驟然降溫的過程,但因為應對及時,有大量禦寒物資,就算有人患病了,也能得到及時的隔離治療與休息,所以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流感。
這東西,關鍵在於預防,如果不小心得了,那關鍵就是隔離與休息,隻要做到良好的隔離與充分的休息,精神上放鬆一點,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基本就沒什麽大礙。
明白這點之後,一來是出於穩定這些俘虜的人心,別給自己找麻煩,二來是出於宣傳目的,要把自己這支侵略軍包裝成仁義之師,為將來的攻伐減少不必要的阻力與麻煩,所以李永吉答應了伯恩賽德,會給所有患病的美國俘虜都提供治療。
具體就是,對那些輕度患者來說,就隻是給充足的休息,並給吃幾片超級便宜的維生素c,當然,這些維生素c可不會告訴他們真相,而是告訴他們是昂貴的特效藥。
維生素c這東西,現代社會都是幾元錢一瓶的玩意兒,雖然對感冒這種病也不能說沒用,但真實作用很有限,說白了就是一種安慰劑罷了。
但是別說,當那些美國大兵看到戴著口罩跟乳膠手套的中**醫,從那些一看就高大上的精美塑料瓶子裏,小心用鑷子夾出來的維生素c,都非常激動,再也不擔心自己的病了。
對於那些重度感冒患者,也就是那些已經轉變為細菌性感染,甚至肺炎的,李永吉就提供了對症的消炎類抗生素。
這個時代的感冒病毒,還很原始,都不用什麽頭孢之類的,隻用點最便宜的阿莫西林加阿司匹林就可以治療,甚至磺胺類藥物配合阿司匹林也能治療這些病,隻有那些重症患者,才會給打點滴,基本上也是很快就能好。
與此同時,李永吉還派出了一支由一個步兵營護衛的中國醫療隊,在一支美軍小分隊的帶領下,帶著伯恩賽德的親筆信,去尋找那支被放棄的美軍感染者,以求把那支被放棄的人接過來,並進行對症治療。
別說,經過這麽一番作為後,十三萬美軍俘虜很快就穩定下來,哪怕由於傷亡過於慘重,很多人對中國人依舊仇視,但至少已經不會鬧事暴動了。
等安排完了這些,李永吉這才有功夫審查剛送來的傷亡統計,而看過傷亡統計之後,繞是李永吉有所預料,也是好一番唏噓。
根據連續多日來的詳細統計,初步來看,在這次第二次史密斯蘭防禦戰,也就是俗稱七日血戰的戰役中,己方擁有三個摩托化加強團,外加特混艦隊海軍官兵的聯合防禦部隊,總共傷亡了兩千三百多人,其中陣亡者共一百零六人,受傷者兩千兩百一十八人。
陣亡者裏麵,大部分都是防守港口的士兵,很多都是被事發倉促的美軍偷襲中陣亡的,另外一部分則是發生在後來的反擊作戰中,反倒是壓力最大的三個正麵前線裏的士兵,陣亡者並不多,哪怕躲進支撐點堡壘的人,也沒多少人陣亡,充分說明了支撐點防禦的優越性與重要性。
而在受傷的人之中,絕大部分都是輕傷,包括傷殘的重傷兵,總共不過三百人,由於有良好的救援措施,重傷者裏麵基本都能保住命。
表麵看來,這個傷亡的數目其實不大,考慮到遠征軍夢之師的三個加強團再加上特混艦隊的海軍官兵,總共才隻有兩萬五千人不到,所以傷亡兩千多人,隻占這支部隊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傷亡十分之一,對這個時代的軍隊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尤其裏麵直接陣亡的很少,然而,這對完全現代化裝備的部隊來說,卻已經是極其重大的損失了,不但是夢之師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損失,也是自李永吉領軍作戰以來傷亡最大的一次戰鬥。
與這些不算大的傷亡相比,軍火物資的消耗就比較大了,這麽一場戰役下來,雖然張信達那邊還沒具體數字出來,但李永吉至少花去了三億人民幣的現代軍火,其中大部分都是彈藥消耗,尤其是各種炮彈,另外像臨時采購的軍械,比如履帶式裝甲車,雪地車輛改裝費等,也是消耗不菲。
所以說,這場戰鬥,那是真正的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是一場十分昂貴的戰鬥,李永吉曆次單一的戰役,從來沒像這場仗一樣消耗那麽多軍火,哪怕是進攻新奧爾良,全殲格蘭特軍團的時候,也都沒花這麽多錢,消耗這麽多軍火。
李永吉從打下新奧爾良開始,就開始在當地搜刮地皮了,期間又是收購糧食蔬菜,又是收購海鮮河鮮,甚至還倒買倒賣收購本地的白銀黃金等貴金屬,反正費盡心思在美國南部大撈特撈,總共也就賺了不到三億人民幣。
因此,這麽一場戰鬥下來,可以說把李永吉之前在美國南部這邊撈的錢全花光了,甚至可能還不太夠,單純從短期利潤來看,是一場賠本買賣。
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長遠來看,李永吉還是賺了的。
先不說之前抓到的美軍俘虜已經算作廉價勞工了,就說這次戰鬥吧,那也是狠抓了不少俘虜。
經過統計,新弗吉尼亞軍團一共有三十萬人,其中在這場七日戰役中,總共傷亡了十七萬人,剩下的十三萬人,全部投降成了俘虜。
在新弗吉尼亞軍團的十七萬傷亡者中,陣亡者高達六萬,重傷者高達八萬,剩下的輕傷者,都是不能立刻投入戰鬥的人。
也就是說,隻是這麽一次戰役,美軍的傷亡率超過了一半,陣亡率則超過了五分之一,別說殘酷的現代戰爭了,就算在這個時代,如此高的傷亡率,也是十分罕見的。
因此,單純從傷亡對比來看,遠征軍雖然傷亡也不小,但就取得的成果來看,卻足以自傲了,完全可以說是一場決定性的大勝!
李永吉更不知道的是,他的這場大勝利,由於擊敗的是林肯費盡心血組建的王牌模範軍團,意義尤其重大,甚至因此引起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加快了這場戰爭的結束進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