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天色變亮,李永吉抓緊時間集中部隊,準備開始進行反擊的時候,美國人的正麵攻勢也再次得到了加強,簡直是進入了最後的高-潮。
原因很簡單,伯恩賽德也知道天亮之後有利於中國人的火力輸出,加上感覺中國人的防守有些疲軟,因此要趁著這個機會一舉突破,徹底擊敗中國人。
伯恩賽德有個預感,如果不能在這最後的關頭突破中國人的防線,用自己的人海淹沒中國人的陣地,等他們重新迴過神來,重新穩定下來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事實上,美國人從半夜開始進攻到現在,已經連續打了七八個小時,不說疲勞度,光看那衝鋒路上的遍地屍首,就知道這期間美國人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且注定是一個讓人吃驚的數字。
如果是白天,這麽高的傷亡,美國人早崩潰了,哪怕是士氣高昂的新弗吉尼亞軍團,也不可能承受如此高的傷亡,畢竟人是有恐懼心理的。
但是,因為是視線不清的夜晚,天上還下著大雪,美國人又是分成幾十波散兵線,進行波浪式的寬正麵進攻,所以彼此之間都不清楚具體的傷亡,隻知道在上麵命令下狂衝猛打。
至於那些衝不過去,或者被打散後退的人,自然有一**騎著馬的督戰隊在等著他們,一旦發現有人潰逃,他們就會趕過去,用皮鞭跟怒吼,把這些人重新聚集起來,稍微一休息,略微一組織,再繼續退上前去,成為又一波攻擊浪潮。
說白了,那就是如今的美國人,已經不是勇氣與否的問題了,而是好像那些沒有頭緒的羊群,他們自己或許知道進攻中國人的陣地很可怕,可因為大家都在往前衝,前後左右都是人,他們也被迫裹挾著往前衝,直到被中國人的子彈打死打傷,又或者被炮火轟掉。
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當大家都在向一處衝的時候,他們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隻能跟著往前衝,這個時候除非有更強的刺激讓他們恢複清醒,否則哪怕前方是懸崖,他們也會一起衝過去。
在之前,中國人的火炮轟炸,就是刺激他們清醒的一劑良藥,單純幾發炮彈造成的殺傷,在這種天氣下,尤其是在散兵突進的情況下,實際造成的殺傷可能還不如中國人的機槍衝鋒槍,但那種強烈的聲光效應以及慘烈至極的殺傷效果,卻極大的震懾了周邊的人,讓人不由自主的產生害怕心理,從而下意識的向後退。
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發現,等他們後退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再次麵臨新一波的衝鋒部隊,然後他們就會悲劇的發現,因為周圍到處都是人,他們根本無法順利後退,尤其是當衝鋒部隊裏麵夾雜了執法隊的時候,這種向後逃跑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換言之,伯恩賽德這種波浪式組隊,波浪式衝鋒的辦法,不但能給守軍造成一種連綿不絕的疲憊感,還能遏止己方的潰逃,也就是當前麵一波部隊開始潰逃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被後一波衝鋒部隊裹挾,重新被迫向前衝。
對付波浪式攻擊,最好的辦法就是切斷他們的進攻節奏,而切斷進攻節奏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猛烈的炮火,進行阻攔式轟炸。隻要他們的節奏一打亂,這種讓人頭疼的波浪式攻擊,也就會暫時被遏製住了。
在之前的時候,遠征軍的炮火一直在這麽做,前線部隊一旦發現美國人的攻勢太過犀利,他們有些攔不住的時候,就會唿叫炮火支援,然後通過炮火支援來切斷進攻潮的後續部隊,他們則安心的打擊衝近的敵人。
本來中國守軍的這個炮火阻攔後續部隊,步兵消滅前衝部隊的節奏,也是相當不錯,正好克製波浪式進攻,可因為美國人的偏師偷襲,意外打掉了遠征軍的炮兵陣地,又牽製了特混艦隊,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的火炮再也無法給前線以充分的支援。
這就好比守軍的節奏被打亂了,而美國人的波浪式進攻呢,則恢複了以往的節奏。
這樣一來,雖然守軍依舊依靠速射武器給進攻部隊以極大的殺傷,但由於美國人的進攻一波一波連綿不絕,看起來好像根本殺不完,給人以心理上巨大的壓力,這才導致接連丟失兩道防線。
所以說,前方的防線之所以丟失,跟港口方向的疏忽大意不同,那是真正做了強烈抵抗,最終還是攔不住那些無窮無盡的士兵海,為了減少損失,才主動撤退的。
因此,別看白雲飛控製的防守部隊隻有第三道防線了,但他的士兵實際上沒有損失多少,因為要麽已經提前撤退迴第三道防線,要麽就是撤退到了支撐點堡壘裏麵,看似被壓著打,騎士等於是收起了拳頭,蓄勢待發。
當然,雖然這樣做的戰術行為是沒錯,但撤退本身畢竟是很傷士氣的,所以實際操作過程中,撤退到第三道防線之後,遠征軍士兵裏麵很多人其實都有些惶恐不安。
幸虧部隊裏麵有大量的憲兵以及基層參謀人員,及時發現了這種士氣衰落的現象,加上下放到小組級的通信係統,讓這種軍心低落的情況及時反饋給了指揮部,讓李永吉知道了。
那麽,既然知道了軍心士氣大大低落,李永吉幹脆就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反衝擊加殲滅戰,掃清了偷襲部隊,讓大家去掉後顧之憂,這才下了死戰不退加株連三族的通告,讓大家重拾信心,奮力一搏。
明白偷襲部隊已經被殲滅,沒了後顧之憂,加上也知道第三道防線是最後的防線,大家根本沒有退路,所以正麵戰場的遠征軍官兵果然士氣大振,反擊力度比之以前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這種反擊力度的加強,很快就讓進攻的美國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甚至也讓主動把司令部前移的伯恩賽德感受到了。
而且,伯恩賽德還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他已經沒有糧食了,為了阻止這次進攻,他已經提前把所有剩餘的糧食都讓大家吃掉了,如果這次不能畢其功於一役,衝進中國人的陣地,打敗這些中國人,那等待他們的,隻能是失敗。
伯恩賽德可沒有進行持久戰的想法,也不對自己的士兵報以艱苦奮鬥的希望,在他看來,一旦這次最後的進攻失敗了,他就幹脆投降,既不圍困,也不逃跑,因為那樣都毫無意義。
所以,正是抱著這種心思,伯恩賽德才毫不心疼的把一支又一支部隊送上戰場,用一波又一波的衝擊,用連綿不絕的鮮血和生命,去消耗中國人的火力。
現在,看到自己已經連續突破了中國人的兩道防線,就剩下最後一道防線了,伯恩賽德感覺勝利在望,哪怕中國人的抵抗重新變的犀利,也毫不在意。
畢竟在伯恩賽德看來,最後一道防線了,抵抗激烈一點也十分正常,哪怕這種抵抗看起來比以前強烈了四五倍,也不算什麽。
要知道,伯恩賽德最害怕的,不是中國人的機關槍,而是他們那連綿不絕的恐怖炮火,不過現在看來,中國人的火炮陣地看起來已經被自己的偷襲部隊所摧毀了,要不然也不會到現在都不開炮阻攔!
既然中國人最可怕的火炮攻擊消失了,再不趁機攻進去,那就是傻瓜了。
而且,現在天已經亮了,中國人的機槍火力會更加的準確,如果不能在這時候一鼓作氣衝進去,那說不定就會被中國人翻盤。
所以說,看到天亮之後,不但李永吉在捉摸著趁機反攻,伯恩賽德也痛快的拿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生力軍,足足五萬養精蓄銳,之前一直沒上過戰場的精銳部隊,一股腦的投了進去。
現在的伯恩賽德,就好比有錢又兇狠的賭徒,在看到勝利曙光之後,幹脆來一把一局定輸贏的全壓,要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全麵的勝利,以免夜長夢多。
不得不說,伯恩賽德的這一招還是相當犀利的,戰鬥打到現在,不但進攻方疲憊不堪,就連防守方也因為長時間得不到炮火支援,而無法輪流休息,不得不在三個方向全麵防守,以至於守軍也因此疲憊不堪。
在這個時候,伯恩賽德忽然在一個方向的局部陣地裏麵,投入一支總數達五萬人的生力軍,給人的壓力立刻就大大的增加。
這五萬人,被伯恩賽德編成了五支縱隊,每個縱隊一萬人,其中還有一萬騎兵,可以說是新弗吉尼亞軍團真正的核心精兵。
這一次,當看到前方的進攻久攻不下之後,立刻就以一萬騎兵打頭,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前猛衝,後麵的四個萬人隊則緊緊跟在騎兵的後麵,挺著上了刺刀的長槍,怒吼著向前衝鋒。
一萬騎兵的集團衝鋒,的確聲勢浩大,但相比他們本身的衝擊力與殺傷力,給人的心理壓力其實要更大一點,尤其是在接戰之前!
通常來說,麵對這種萬馬奔騰的騎兵衝鋒,純步兵是很難正麵抵擋這種壓力的,膽小一點的,看到這個場景就要尿褲子了,隻有那種訓練有素又士氣高昂的部隊,組成戰陣,才能勉強跟這種騎兵衝鋒相對抗。
但很可惜,此時的美國騎兵,麵對的是裝備了大量機槍火力,同時士氣也同樣不輸的遠征軍,他們在看到美國人出動騎兵之後,果斷的加強了火力輸出,並把大部分的火力投射向了這些目標更大的騎兵部隊。
很快,這支看似高傲的騎兵就好像洶湧的浪花碰到了堅固的礁石,密集的機槍火力掃射過來,騎兵紛紛中彈跌倒,尤其是那些戰馬,因為目標更大,受創尤其嚴重。
這些中國人可沒有愛惜戰馬的傳統,他們講究的是射人先射馬,所以看到這些目標更大的騎兵衝過來之後,立刻就以更猛的火力掃射過去,徹底在對方衝過來之前擊潰他們。
不過,騎兵雖然損失慘重,但他們也成功的吸引了大量的火力,所以步兵趁此機會迅速衝擊,很快就接近了第三道防線,甚至很多前鋒部隊離第三道防線不過三十米,幾乎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的臉色!
在這個距離內,雖然有不少道鐵絲網,但此時的美國人已經打瘋了,他們很多人看到鐵絲網之後,壓根不會慢騰騰的用木板鋪上,或者用鉗子剪掉鐵絲網,而是直接往前一趴,用自己的身體充當踏板,後麵的人則陸續踩著這個人肉踏板,繼續嗷嗷叫的向前衝。
然而,如此勇猛的美國人,迎來的不是中國人的驚慌失措,而是一波又一波的槍榴彈跟手榴彈。
這些槍榴彈,都是通過榴彈發射器發出的,原本數目不多,且基本都在李永吉的親衛部隊裏麵,所以前麵防守的時候沒有派上用場,但到了現在,這些榴彈兵及時補充了過來,並歸白雲飛統一調遣,一下子就在這場阻擊戰中立下了大功!
當大量的手榴彈跟槍榴彈投過去之後,立刻產生了連綿不絕的爆炸,雖然爆炸規模跟真正的火炮沒法比,但因為都是爆破彈,且有很多爆破碎片,又是進攻鐵絲網地段,所以立刻給美國人造成了重大殺傷,遏製住了他們的進一步衝鋒。
緊接著,56衝也瘋狂怒吼,瓢潑大雨一樣的子彈兇猛的掃了過去,把這些衝過來的美國人像割麥子一樣成片的掃倒。
不過,雖然中國人火力兇猛,但美國人此時也打瘋了,前麵的人死了,後麵的人繼續,就以這種前仆後繼的不要命勁頭兒,硬是頂著巨大的傷亡往前衝。
就這樣,在陣地前五十米的地段,中國人與美國人爆發了最兇殘的鋼彈對肉彈的比拚!
一個火力無敵,一個兵海兇猛,大家就在這個三十米到四百米的地帶進行了最直接的較量。
雙方就這樣持續了整整四十多分鍾,期間美國人的屍體已經完全把鐵絲網所覆蓋,硬是以無盡的屍體鋪就了一條衝鋒的道路。
而作為守軍的中國人呢,也是打紅了眼,很多機槍與自動步槍的槍管都因為連續射擊而打的槍管通紅,以至於一段時間內無法繼續射擊,很多人不得不掏出手槍來對付那些無窮無盡的美國兵,甚至後麵的人都拿起了工兵鏟,做好了白刃戰的準備。
然而,就在守軍疲憊不堪,進攻方也傷亡慘重,後勁乏力的時候,忽然陣地前線五百米處爆起了一陣連綿不絕的大轟炸,一下就把繼續前衝的美國人給吞噬掉。
很明顯,這是艦載火箭炮的齊射,隻有艦載的122毫米火箭炮,才能一次打出如此讓人震驚的火力覆蓋。
這還沒完,緊接著,又一波爆炸威力稍微小的炮火覆蓋再次過來,正是76毫米速射炮的傑作。
被這麽一陣炮轟,美國人的攻擊節奏一下就打亂了,就在這時候,地麵又一陣顫抖,很多因為炮火攻擊而臥倒的美國人抬頭一看,愕然發現從中國人陣地上突然出現了一輛輛猙獰恐怖的鐵甲戰車!
沒錯,這些戰車,正是近衛裝甲營的履帶式裝甲車,而這支裝甲部隊,隻是遠征軍反擊部隊的先頭部隊而已。
隨著裝甲車的出現,炮火攻擊開始了延伸式射擊,似乎是在給反擊部隊開路,而守軍的方向呢,則第一次響起了淒厲的衝鋒號聲!
隨著衝鋒號的響起,陣地上的中國人全部跳了出來,有的拿著工兵鏟,有的拿著上了刺刀的自動步槍,有的則隻是拿著小手槍,然後如下山猛虎一樣,兇猛的向在屍橫遍野中的美國人衝去!
中國人的大反擊,終於開始了,而此時的美國人,已經是強弩之末,本身已經是麻木的不行,現在看到氣勢如虹的中國人,再也興不起一點反抗的**,要麽立刻跪地投降,要麽就轉頭逃跑!
就這樣,在中國人的大反擊之下,美國人那看似如海如潮無邊無盡的大攻勢,終於全麵崩潰了!(未完待續。)
原因很簡單,伯恩賽德也知道天亮之後有利於中國人的火力輸出,加上感覺中國人的防守有些疲軟,因此要趁著這個機會一舉突破,徹底擊敗中國人。
伯恩賽德有個預感,如果不能在這最後的關頭突破中國人的防線,用自己的人海淹沒中國人的陣地,等他們重新迴過神來,重新穩定下來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事實上,美國人從半夜開始進攻到現在,已經連續打了七八個小時,不說疲勞度,光看那衝鋒路上的遍地屍首,就知道這期間美國人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且注定是一個讓人吃驚的數字。
如果是白天,這麽高的傷亡,美國人早崩潰了,哪怕是士氣高昂的新弗吉尼亞軍團,也不可能承受如此高的傷亡,畢竟人是有恐懼心理的。
但是,因為是視線不清的夜晚,天上還下著大雪,美國人又是分成幾十波散兵線,進行波浪式的寬正麵進攻,所以彼此之間都不清楚具體的傷亡,隻知道在上麵命令下狂衝猛打。
至於那些衝不過去,或者被打散後退的人,自然有一**騎著馬的督戰隊在等著他們,一旦發現有人潰逃,他們就會趕過去,用皮鞭跟怒吼,把這些人重新聚集起來,稍微一休息,略微一組織,再繼續退上前去,成為又一波攻擊浪潮。
說白了,那就是如今的美國人,已經不是勇氣與否的問題了,而是好像那些沒有頭緒的羊群,他們自己或許知道進攻中國人的陣地很可怕,可因為大家都在往前衝,前後左右都是人,他們也被迫裹挾著往前衝,直到被中國人的子彈打死打傷,又或者被炮火轟掉。
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當大家都在向一處衝的時候,他們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隻能跟著往前衝,這個時候除非有更強的刺激讓他們恢複清醒,否則哪怕前方是懸崖,他們也會一起衝過去。
在之前,中國人的火炮轟炸,就是刺激他們清醒的一劑良藥,單純幾發炮彈造成的殺傷,在這種天氣下,尤其是在散兵突進的情況下,實際造成的殺傷可能還不如中國人的機槍衝鋒槍,但那種強烈的聲光效應以及慘烈至極的殺傷效果,卻極大的震懾了周邊的人,讓人不由自主的產生害怕心理,從而下意識的向後退。
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發現,等他們後退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再次麵臨新一波的衝鋒部隊,然後他們就會悲劇的發現,因為周圍到處都是人,他們根本無法順利後退,尤其是當衝鋒部隊裏麵夾雜了執法隊的時候,這種向後逃跑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換言之,伯恩賽德這種波浪式組隊,波浪式衝鋒的辦法,不但能給守軍造成一種連綿不絕的疲憊感,還能遏止己方的潰逃,也就是當前麵一波部隊開始潰逃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的被後一波衝鋒部隊裹挾,重新被迫向前衝。
對付波浪式攻擊,最好的辦法就是切斷他們的進攻節奏,而切斷進攻節奏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猛烈的炮火,進行阻攔式轟炸。隻要他們的節奏一打亂,這種讓人頭疼的波浪式攻擊,也就會暫時被遏製住了。
在之前的時候,遠征軍的炮火一直在這麽做,前線部隊一旦發現美國人的攻勢太過犀利,他們有些攔不住的時候,就會唿叫炮火支援,然後通過炮火支援來切斷進攻潮的後續部隊,他們則安心的打擊衝近的敵人。
本來中國守軍的這個炮火阻攔後續部隊,步兵消滅前衝部隊的節奏,也是相當不錯,正好克製波浪式進攻,可因為美國人的偏師偷襲,意外打掉了遠征軍的炮兵陣地,又牽製了特混艦隊,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的火炮再也無法給前線以充分的支援。
這就好比守軍的節奏被打亂了,而美國人的波浪式進攻呢,則恢複了以往的節奏。
這樣一來,雖然守軍依舊依靠速射武器給進攻部隊以極大的殺傷,但由於美國人的進攻一波一波連綿不絕,看起來好像根本殺不完,給人以心理上巨大的壓力,這才導致接連丟失兩道防線。
所以說,前方的防線之所以丟失,跟港口方向的疏忽大意不同,那是真正做了強烈抵抗,最終還是攔不住那些無窮無盡的士兵海,為了減少損失,才主動撤退的。
因此,別看白雲飛控製的防守部隊隻有第三道防線了,但他的士兵實際上沒有損失多少,因為要麽已經提前撤退迴第三道防線,要麽就是撤退到了支撐點堡壘裏麵,看似被壓著打,騎士等於是收起了拳頭,蓄勢待發。
當然,雖然這樣做的戰術行為是沒錯,但撤退本身畢竟是很傷士氣的,所以實際操作過程中,撤退到第三道防線之後,遠征軍士兵裏麵很多人其實都有些惶恐不安。
幸虧部隊裏麵有大量的憲兵以及基層參謀人員,及時發現了這種士氣衰落的現象,加上下放到小組級的通信係統,讓這種軍心低落的情況及時反饋給了指揮部,讓李永吉知道了。
那麽,既然知道了軍心士氣大大低落,李永吉幹脆就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反衝擊加殲滅戰,掃清了偷襲部隊,讓大家去掉後顧之憂,這才下了死戰不退加株連三族的通告,讓大家重拾信心,奮力一搏。
明白偷襲部隊已經被殲滅,沒了後顧之憂,加上也知道第三道防線是最後的防線,大家根本沒有退路,所以正麵戰場的遠征軍官兵果然士氣大振,反擊力度比之以前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這種反擊力度的加強,很快就讓進攻的美國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甚至也讓主動把司令部前移的伯恩賽德感受到了。
而且,伯恩賽德還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他已經沒有糧食了,為了阻止這次進攻,他已經提前把所有剩餘的糧食都讓大家吃掉了,如果這次不能畢其功於一役,衝進中國人的陣地,打敗這些中國人,那等待他們的,隻能是失敗。
伯恩賽德可沒有進行持久戰的想法,也不對自己的士兵報以艱苦奮鬥的希望,在他看來,一旦這次最後的進攻失敗了,他就幹脆投降,既不圍困,也不逃跑,因為那樣都毫無意義。
所以,正是抱著這種心思,伯恩賽德才毫不心疼的把一支又一支部隊送上戰場,用一波又一波的衝擊,用連綿不絕的鮮血和生命,去消耗中國人的火力。
現在,看到自己已經連續突破了中國人的兩道防線,就剩下最後一道防線了,伯恩賽德感覺勝利在望,哪怕中國人的抵抗重新變的犀利,也毫不在意。
畢竟在伯恩賽德看來,最後一道防線了,抵抗激烈一點也十分正常,哪怕這種抵抗看起來比以前強烈了四五倍,也不算什麽。
要知道,伯恩賽德最害怕的,不是中國人的機關槍,而是他們那連綿不絕的恐怖炮火,不過現在看來,中國人的火炮陣地看起來已經被自己的偷襲部隊所摧毀了,要不然也不會到現在都不開炮阻攔!
既然中國人最可怕的火炮攻擊消失了,再不趁機攻進去,那就是傻瓜了。
而且,現在天已經亮了,中國人的機槍火力會更加的準確,如果不能在這時候一鼓作氣衝進去,那說不定就會被中國人翻盤。
所以說,看到天亮之後,不但李永吉在捉摸著趁機反攻,伯恩賽德也痛快的拿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生力軍,足足五萬養精蓄銳,之前一直沒上過戰場的精銳部隊,一股腦的投了進去。
現在的伯恩賽德,就好比有錢又兇狠的賭徒,在看到勝利曙光之後,幹脆來一把一局定輸贏的全壓,要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全麵的勝利,以免夜長夢多。
不得不說,伯恩賽德的這一招還是相當犀利的,戰鬥打到現在,不但進攻方疲憊不堪,就連防守方也因為長時間得不到炮火支援,而無法輪流休息,不得不在三個方向全麵防守,以至於守軍也因此疲憊不堪。
在這個時候,伯恩賽德忽然在一個方向的局部陣地裏麵,投入一支總數達五萬人的生力軍,給人的壓力立刻就大大的增加。
這五萬人,被伯恩賽德編成了五支縱隊,每個縱隊一萬人,其中還有一萬騎兵,可以說是新弗吉尼亞軍團真正的核心精兵。
這一次,當看到前方的進攻久攻不下之後,立刻就以一萬騎兵打頭,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前猛衝,後麵的四個萬人隊則緊緊跟在騎兵的後麵,挺著上了刺刀的長槍,怒吼著向前衝鋒。
一萬騎兵的集團衝鋒,的確聲勢浩大,但相比他們本身的衝擊力與殺傷力,給人的心理壓力其實要更大一點,尤其是在接戰之前!
通常來說,麵對這種萬馬奔騰的騎兵衝鋒,純步兵是很難正麵抵擋這種壓力的,膽小一點的,看到這個場景就要尿褲子了,隻有那種訓練有素又士氣高昂的部隊,組成戰陣,才能勉強跟這種騎兵衝鋒相對抗。
但很可惜,此時的美國騎兵,麵對的是裝備了大量機槍火力,同時士氣也同樣不輸的遠征軍,他們在看到美國人出動騎兵之後,果斷的加強了火力輸出,並把大部分的火力投射向了這些目標更大的騎兵部隊。
很快,這支看似高傲的騎兵就好像洶湧的浪花碰到了堅固的礁石,密集的機槍火力掃射過來,騎兵紛紛中彈跌倒,尤其是那些戰馬,因為目標更大,受創尤其嚴重。
這些中國人可沒有愛惜戰馬的傳統,他們講究的是射人先射馬,所以看到這些目標更大的騎兵衝過來之後,立刻就以更猛的火力掃射過去,徹底在對方衝過來之前擊潰他們。
不過,騎兵雖然損失慘重,但他們也成功的吸引了大量的火力,所以步兵趁此機會迅速衝擊,很快就接近了第三道防線,甚至很多前鋒部隊離第三道防線不過三十米,幾乎彼此都能看到對方的臉色!
在這個距離內,雖然有不少道鐵絲網,但此時的美國人已經打瘋了,他們很多人看到鐵絲網之後,壓根不會慢騰騰的用木板鋪上,或者用鉗子剪掉鐵絲網,而是直接往前一趴,用自己的身體充當踏板,後麵的人則陸續踩著這個人肉踏板,繼續嗷嗷叫的向前衝。
然而,如此勇猛的美國人,迎來的不是中國人的驚慌失措,而是一波又一波的槍榴彈跟手榴彈。
這些槍榴彈,都是通過榴彈發射器發出的,原本數目不多,且基本都在李永吉的親衛部隊裏麵,所以前麵防守的時候沒有派上用場,但到了現在,這些榴彈兵及時補充了過來,並歸白雲飛統一調遣,一下子就在這場阻擊戰中立下了大功!
當大量的手榴彈跟槍榴彈投過去之後,立刻產生了連綿不絕的爆炸,雖然爆炸規模跟真正的火炮沒法比,但因為都是爆破彈,且有很多爆破碎片,又是進攻鐵絲網地段,所以立刻給美國人造成了重大殺傷,遏製住了他們的進一步衝鋒。
緊接著,56衝也瘋狂怒吼,瓢潑大雨一樣的子彈兇猛的掃了過去,把這些衝過來的美國人像割麥子一樣成片的掃倒。
不過,雖然中國人火力兇猛,但美國人此時也打瘋了,前麵的人死了,後麵的人繼續,就以這種前仆後繼的不要命勁頭兒,硬是頂著巨大的傷亡往前衝。
就這樣,在陣地前五十米的地段,中國人與美國人爆發了最兇殘的鋼彈對肉彈的比拚!
一個火力無敵,一個兵海兇猛,大家就在這個三十米到四百米的地帶進行了最直接的較量。
雙方就這樣持續了整整四十多分鍾,期間美國人的屍體已經完全把鐵絲網所覆蓋,硬是以無盡的屍體鋪就了一條衝鋒的道路。
而作為守軍的中國人呢,也是打紅了眼,很多機槍與自動步槍的槍管都因為連續射擊而打的槍管通紅,以至於一段時間內無法繼續射擊,很多人不得不掏出手槍來對付那些無窮無盡的美國兵,甚至後麵的人都拿起了工兵鏟,做好了白刃戰的準備。
然而,就在守軍疲憊不堪,進攻方也傷亡慘重,後勁乏力的時候,忽然陣地前線五百米處爆起了一陣連綿不絕的大轟炸,一下就把繼續前衝的美國人給吞噬掉。
很明顯,這是艦載火箭炮的齊射,隻有艦載的122毫米火箭炮,才能一次打出如此讓人震驚的火力覆蓋。
這還沒完,緊接著,又一波爆炸威力稍微小的炮火覆蓋再次過來,正是76毫米速射炮的傑作。
被這麽一陣炮轟,美國人的攻擊節奏一下就打亂了,就在這時候,地麵又一陣顫抖,很多因為炮火攻擊而臥倒的美國人抬頭一看,愕然發現從中國人陣地上突然出現了一輛輛猙獰恐怖的鐵甲戰車!
沒錯,這些戰車,正是近衛裝甲營的履帶式裝甲車,而這支裝甲部隊,隻是遠征軍反擊部隊的先頭部隊而已。
隨著裝甲車的出現,炮火攻擊開始了延伸式射擊,似乎是在給反擊部隊開路,而守軍的方向呢,則第一次響起了淒厲的衝鋒號聲!
隨著衝鋒號的響起,陣地上的中國人全部跳了出來,有的拿著工兵鏟,有的拿著上了刺刀的自動步槍,有的則隻是拿著小手槍,然後如下山猛虎一樣,兇猛的向在屍橫遍野中的美國人衝去!
中國人的大反擊,終於開始了,而此時的美國人,已經是強弩之末,本身已經是麻木的不行,現在看到氣勢如虹的中國人,再也興不起一點反抗的**,要麽立刻跪地投降,要麽就轉頭逃跑!
就這樣,在中國人的大反擊之下,美國人那看似如海如潮無邊無盡的大攻勢,終於全麵崩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