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被稱之為皮克特衝鋒的戰役,雖然是以南方軍的戰術小勝而告終,但就戰略來說,卻失敗了。


    因為南方軍沒有如期占領墓園山脊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而其他兩個高地也一樣沒有占領,相反,為了獲得一個階段性的戰術勝利,南方軍還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付出了近三千的重大傷亡,可以說是一個慘勝。


    這場進攻墓園山脊戰役的高傷亡,也驚動了羅伯特.李,畢竟在一次局部戰鬥中就傷亡這麽大,也由不得他震驚。


    之前的戰鬥雖然南方軍也有不少傷亡,但都是曆次戰鬥中累積的傷亡,而且以輕傷較多,像這種兩個多小時就在一次局部戰鬥中傷亡近三千的情況,羅伯特.李也是第一次遇到。


    要知道,如果沒有李永吉這個意外,沒有中華帝國這個特例,這個時代其實應該還是一個滑膛槍的時代,雖然已經出現了線膛槍以及後裝槍,但限於技術、成本以及生產工藝,並沒有被世界各國普遍列裝。


    比如另外一個時空的美國南北戰爭,雖然裏麵也有不少新武器,比如線膛槍,後裝槍等,但都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還是前裝滑膛槍,普遍的戰術也依舊是排隊槍斃式的老式戰術。


    但在這個時空,由於李永吉的迅速崛起,由於李永吉一開始就大量裝備後裝線膛的夏普斯步槍,並且後期還大量出口換金銀。所以短短時間內,就讓華1型步槍,或者說中國版夏普斯步槍風行世界。


    再加上華1型火炮。也就是中國版拿破侖炮的出口,別的不說,起碼是變相的改變了南北戰爭的許多戰役走向,原因麽,自然是新武器的威力更大,所造成的傷亡更大,影響自然也不同。


    就比如說在之前南方軍的戰鬥。之所以能勝多敗少,主要就是因為聯盟軍在戰前儲備了大量中國版夏普斯步槍以及中國版拿破侖炮。導致武器性能上遠超過北方軍。再加上南方軍準備更充分,職業兵也更多,所以才打的北方軍沒了脾氣。


    但是,中國出口型的夏普斯步槍以及拿破侖炮雖然性能更好。但終歸不是一種決定性的提升,雖然能提高戰鬥力,但還無法跟機槍以及後裝速射炮之類的武器相提並論,沒有對戰爭性質造成根本性變革,這也就導致南方軍雖然略占優勢,但卻不能形成壓倒性優勢。


    而且,也正因為南方軍那些新武器表現優異,導致北方軍開始大量生產原產型的夏普斯步槍,比如美國政府。就親自找到夏普斯本人,給了大量經費,重建了夏普斯兵工廠。可勁兒的生產夏普斯步槍,這比原來曆史上對夏普斯的重視程度大大不同。


    雖然北方軍政府下了大力氣投資夏普斯步槍,但畢竟生產工藝在那擺著,合格的無縫鋼管太少,基本還是鑄鐵槍管,生產也還是手工作坊式的。無非是人多一些而已,所以在產量與成本方麵。還是無法跟中國產的夏普斯步槍相提並論。


    可以這麽說,如果不是中國的出口型夏普斯步槍價格也不便宜,而且南方軍在之前一直被北方軍的海軍封鎖,軍火貿易量急劇萎縮,要真的跟中*隊一樣,裝備個二三十萬夏普斯步槍,那對南方軍來說,雖然不敢說穩贏,但起碼局勢會比現在更好。


    然而,因為中國流入美國大量的夏普斯步槍,導致雙方的先進武器數量大增,所以在戰場的表現上,也就越加殘酷。…


    在之前的戰鬥中,南方軍的夏普斯步槍數量要更多一些,之所以沒有形成像皮克斯衝鋒戰役這種大量殺傷,也跟戰術陳舊有關。


    過去,羅伯特.李雖然編組了一個獨立的夏普斯步槍旅,但他是把這個獨立夏普斯步槍旅當作總預備隊來看,輕易不投入戰場,隻在無法達成突破的時候才會派出去,所以在之前的戰鬥中,這個夏普斯步槍旅的上陣機會並不多。


    再後來,羅伯特.李獲得了更多的夏普斯步槍,而夏普斯步槍旅也擴成了一個一萬人的夏普斯步槍軍,但羅伯特.李依舊把這個軍當寶貝,變成了總預備軍,輕易也不會把這個夏普斯步槍軍投入戰場,就好比之前的進攻,他就隻是投入了普通滑膛槍步兵旅,並沒有投入夏普斯步槍軍隊。


    但是,北方軍在這方麵就不同了,他們的夏普斯步槍數目不足,雖然也組成了四個夏普斯步槍團,可在過去一直沒有機會上陣實戰,加上這次是防禦戰,所以在應用上,也就沒有集中使用成了分散式。


    換言之,波托馬克軍團的現任指揮官,沒有像羅伯特.李那樣,把這四個團集中起來當預備隊,而是分成三部分,平均分配到了最重要的三個高地,以加強這裏的守備。


    在分配方麵,中央最重要的墓園山脊,也就是米德將軍率領的部隊,獲得了兩個團,共兩千人的夏普斯射手,而其他兩個高地,分別裝備了一個團,也就是一千人的夏普斯射手。


    那麽巧,羅伯特.李的戰術又是中央突破,他們仗著火炮多,要強攻中央的墓園山脊,結果就遇到了米德的迎頭痛擊。


    米德將軍沒有把兩千夏普斯射手當預備隊,而是一上來就安排在山腰,當作第三梯隊的火力排,加上山腳的陣地,就形成了階梯型火力網,加強了火力密度。


    除了一上來就應用夏普斯步槍團外,米德將軍還針對自家士兵多是民兵,素質差,士氣低的特點,編組了新的戰法。


    簡單說,就是盡量跟對方拚對射,而不跟對方玩白刃。這樣一來,如果隻是對射,那麽己方士氣差的劣勢也就不會太明顯。


    為了提高對射的勝率。米德將軍把每一個滑膛槍步兵的狙擊陣地都進行了新的安排,也就是說,射手隻有踩在壕溝小凳子上的那一排,他們是射擊成績最好的一類人,隻負責開槍射擊,至於裝彈的動作,都交給後四排的人。


    也就是說。真正交戰的時候,隻有踩在凳子上的那一排人開槍。他們開火完畢就把槍扔下去,然後從旁邊拿過一支已經裝好彈藥的新槍,繼續射擊,以提高射擊速度。


    因此。在壕溝中射擊的人隻有一排,可負責裝彈的有四排,但負責裝彈的人都在壕溝下麵,看不到戰場的情況,安全性更有保障,加上是流水線式的裝彈,每個人隻操作一部分流程,比如有人專門負責清理槍膛,有人準們負責裝彈等。因此裝彈的速度要大大加快,出錯的幾率也大大降低。


    前裝滑膛槍的裝彈過程是一個十分繁瑣的過程,步驟很多。如果是在激烈的戰場上,一不小心的話,心理素質低一點的人,很容易就出錯,一支槍管裝五六顆子彈的大有人在,這樣自然就增加了炸膛的危險性。


    北方軍大都是民兵。訓練時間短,素質跟南方軍根本沒法比。所以要他們在戰場上從容的裝彈射擊,那是不現實的,但如果讓極少數精銳負責射擊,其他人隻負責在安全的地方裝彈,這就能大大加快裝彈速度,減少出錯率,從而增加射擊的火力密度。…


    但是這種一人射擊,四個人輔助的辦法也不是誰都能玩的,必須是人數足夠多才可以,而恰恰北方軍別的不多,就是人多。


    所以米德將軍才玩了這麽一套,配合壕溝戰法,再加上後方山腰上的火力,火力密度自然遠超過北方軍。


    這裏要說的是,壕溝戰法雖然之前就有,但大規模出現,還是這次皮克斯衝鋒戰役中才出現的,而在之前,防守方雖然也有掩體,但大都是設置一道半人高的石頭牆,然後士兵站在這個半人高的石牆後麵站著射擊。


    比如那個石牆傑克遜,之所以外號石牆,就是因為他的部隊特別頑強,像石牆一樣,而這個石牆,就是指那種半人高的防禦牆。


    在過去,麵對這種石牆防禦,通常都是兩軍來到射擊有效範圍,然後排成排,玩互相對射,也就是俗稱的排隊槍斃戰法,一般近距離射擊一發後,士氣高昂的一方就會發起白刃衝鋒,然後士氣弱的一方就會崩潰,直接結束這次戰鬥。


    正是因為此時南北雙方依舊是延續這個類似公平決鬥一樣的戰法,所以過去的日子裏雖然大戰小戰不少,但一次戰鬥中的傷亡並不大,大都是被俘虜或者受傷。


    可是這一次,米德安排了階梯火力,還開挖了壕溝,前方又安排了路障,再加上五排射擊法,充分的發揮了己方的火力優勢,玩了一種不名譽的膽小鬼戰法。


    利用這種戰法,米德的部隊在單位麵積中的火力密度更高,持續性更強,而且由於壕溝接近地表,所以自家的目標更小,比石牆的隱蔽性更高,損失也就更小。


    反過來說,皮克特帶領的部隊雖然英勇,但他們用的還是老一套辦法,也就是排成密集陣型列隊走過去,先對敵方陣地開一陣排槍,然後再白刃衝鋒。


    這樣一來,北方軍的進攻部隊在前進過程中,就已經損失慘重,有超過八成的損失都是在列隊前進時候的損失,反倒是後來白刃衝鋒的時候,由於氣勢驚人,嚇住了壕溝裏的北方軍,反倒讓自己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也就是說,如果皮克斯帶領的衝鋒部隊一開始就散開,或者說就算密集隊形,但一開始別慢悠悠列隊走過去,而是一開始就白刃衝鋒,不玩打排槍那套把戲,損失可能要減少一半,畢竟北方軍的素質擺在那,你要真的一上來就衝鋒,他們心驚膽戰下,絕對打不出之前的那種火力網。


    但不管怎麽樣,傷亡的確有些太過慘重,雖然占領了第一道壕溝,算是小有進展,可實際上還是南方軍失敗了。


    羅伯特.李親自來到了皮克特所在的軍。在慰問了傷員之後,也大概的了解了之前的戰鬥,尤其是聽到了皮克特的陳述後。明白到這個墓園山脊的守軍是個硬骨頭。


    現在擺在羅伯特.李麵前的選擇有兩個:


    第一個選擇,是繼續強攻這裏,好處是已經拿下了敵人的一個陣地,算是撕開了對方的一個口子,而且之前的部署也不用多做改變,準備更充足。


    第二個選擇,是放棄墓園山脊這個硬骨頭。改攻其他方向,好處是可以避實擊虛。但要重新調整部署,會浪費時間,而且也不保證其他地方就一定容易打。


    按照羅伯特.李的本意,他是希望能換一個地方打的。畢竟這裏的火力之強有些出乎意料,傷亡也有些太大了,讓羅伯特.李有些承受不起。…


    但是皮克特將軍卻極力要求繼續攻打墓園山脊,表麵理由自然是這裏已經投入了大量精力,而且也打下一個口子,就此放棄有些可惜。但實際上呢,皮克特隻是想報仇而已,畢竟他有太多戰友在之前的戰鬥中犧牲了,如果不找迴這個場子。他的心情實在難安。


    考慮到其他地方也未必好打,加上墓園山脊的位置的確重要,另外如果進攻受挫就放棄。可能會對士氣造成影響,所以最終羅伯特.李決定繼續強攻墓園山脊。


    考慮到墓園山脊這個地方的頑強,羅伯特.李果斷的把自己的夏普斯軍投入戰場,調了一個旅給皮克特指揮,而且繼續調集火炮,要對這裏進行更猛烈的炮擊。


    就這樣。經過一整天的休整後,第二天上午八點鍾開始。聯盟軍的200門火炮陸續開火,對墓園山脊陣地進行了長達三小時的猛烈攻擊,幾乎把整個北弗吉尼亞軍團一半的炮彈量都打了出去。


    上午十一點整,炮擊停止,開始了步兵進攻。


    這一次,打頭的不再是普通的步兵旅,而是一個精銳的夏普斯步兵旅,這個旅展開了一排又一排的戰鬥隊形,排著密集的隊形,在軍鼓的敲擊下,緩慢的向第二道壕溝陣地壓去。


    不過,雖然這個步兵旅依舊是排隊前進,但並沒有走的太近,而是走到柵欄前,也就是離開第二道壕溝陣地300米左右的時候就停止前進,然後就地展開了射擊,利用自己夏普斯步槍射程遠,精度高的優勢,進行遠距離射殺。


    米德將軍布置的是階梯陣地沒錯,雖然可以形成錯落的火力網,但正因為分了前後,所以整體的射程是有限的。


    也就是說,雖然米德將軍也有夏普斯步槍團,但由於安排在第三層陣地裏,加上前麵第二層陣地的距離,實際上這些夏普斯步槍的有效射程隻能打到第二道壕溝陣地前二百五十米左右,而這個距離,也是第二道陣地裏那些滑膛槍的有效射擊距離。


    換言之,米德將軍的火力網布置,是把前沿陣地前方二百五十米當作死亡線的,也就是說,他沒有把火力平均分配,而是全部集中在幾個局部地點,也就是集中在幾個死亡線上,以求最大限度的加強火力密度,提高殺傷力。


    所以,真正的死亡線,就是防禦陣地前二百五十米到一百米這個距離,不到這個距離,自己的火力網射程夠不到,越過一百米這個距離,火炮的威力就發揮不了了,因為米德將軍的火炮射程都是調教在一百五十米到二百五十米之間,這個距離是榴散彈的最佳射擊距離。


    可惜,這次的指揮官皮克特將軍在進攻過程中有些過於保守,早就看出了米德將軍這個安排的優點與缺點,所以沒有像之前那樣強攻。


    所以,皮克特要求那個夏普斯旅在三百米的距離跟對方對射,利用自己夏普斯步槍的射程,來大量殺傷對方。


    皮克特的想法是沒錯,但可惜他忘了一點,那就是對方雖然火槍的射程不如自己,但他們是在壕溝裏,暴露的麵積更小,所以己方就算射程夠,但也無法對敵人造成多少有效殺傷。


    反倒是北方軍,雖然火槍跟散彈的射程都不夠,但他們的火炮還有實心彈,也有開花彈,開花彈跟實心彈的射程都是超過四百米的。對付這些部隊還是綽綽有餘。…


    結果就是,守軍開始使用實心彈,不停的轟擊聯盟軍的夏普斯軍。雖然密度不夠,但一旦集中就是一串,造成的殺傷跟威懾,一點也不比南方軍對北方軍的殺傷小。


    這麽一來,雙方又成了一種對峙的局麵,不管是北方軍與南方軍,都在不停的流血。可誰都沒有決定性的優勢。


    雙方就這麽你來我往的玩對射,結果一直打到下午五點鍾。也沒分出個勝負,戰線依舊無法推進一步。


    就在這時,忽然傳來一個消息,那就是托馬斯.傑克遜將軍所率領的第二兵團所屬的王牌部隊石牆旅。已經在半個小時前攻下了墓園嶺。


    這個消息的傳來,讓皮克特感到麵目無光,因為按照計劃,這裏才是主攻方向,大量的火炮支援也都是給了皮克特,相反,托馬斯.傑克遜的那個石牆旅,不過是一個牽製性進攻。結果呢,人家那個沒有得到太多火力支援的牽製性進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自己這個主攻點,卻打到至今也沒有改善局麵。


    明白到這點後,皮克特決定不再慢騰騰的玩對射了。而是要發起堅決而有效的攻擊,說白了就是要進行白刃戰。


    但是,皮克特也知道夏普斯旅是羅伯特.李的心頭肉,所以沒有命令這個旅去衝鋒,而是又調了一個普通步兵旅上去,然後把夏普斯旅分成一個個的團。為自己的進攻部隊提供火力掩護。


    為了加強進攻火力,皮克特還從後方調來了三十門火炮。一直推到了距離第二道壕溝前三百米的地方,要來個近距離炮擊。


    安排好之後,皮克特一聲令下,先是一頓火炮加排槍射擊,然後就再次發起了團級規模的白刃衝鋒。


    這一次衝鋒,皮克特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再讓部隊排著隊慢騰騰往前走,然後先打一陣排槍再衝鋒,而是直接命令他們在三百米的距離就衝鋒。


    別說,他這麽一搞,還真有用,雖然依然承受了一波損失,損失了兩百多人,但終歸還是衝了上去。


    然而等他們衝到陣地一看,壕溝裏早就沒了人影,原先那些在壕溝裏射擊的士兵早就不翼而飛。


    原來,第二道壕溝裏的指揮官膽子小,發現對方那麽遠就衝鋒後,也不讓人開槍了,直接下命逃跑。


    當時雙方還隔著三百多米,提前跑路的話,還是有時間的,所以這些士兵就按部就班的從後麵扯了出去,還有空把墊腳的小板凳也帶上。


    也正因為少了壕溝部隊的射擊,所以進攻方的損失才那麽少,他們的損失大都是後方的火炮以及夏普斯射手團造成的,滑膛槍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


    由於南方軍的進攻是仰攻,而且前方還有大量的陷阱,還是頂著炮火,所以進攻速度不快,結果就是他們打下了第二道壕溝陣地,可對北方軍的卻沒有造成什麽實際損失。


    發現這個情況後,皮克特咬了咬牙,下令繼續衝,繼續進行白刃衝鋒,務必要攻下這個該死的山頭。


    雖然說這個地方有五道壕溝,但真正有阻擋能力的,是前三道,也就是說,一旦突破前三道壕溝,後麵的兩道就容易了,因為後麵的壕溝之間沒有太多的陷阱。


    也就是說,後方的兩道壕溝,實際上是隻是起個火力點的作用,防禦能力跟前三道壕溝不能比,所以真正的防線,隻有前三道,如果第三道防線被破,後麵的兩道防線失去了迴旋餘地,遲早被破。…


    因此,前兩道都攻破之後,第三道壕溝就是關鍵,而米德將軍也十分重視,可以說在這第三道壕溝投入了大量部隊,而且還投入了執行戰場紀律的憲兵隊,務必要把敵人阻攔在第三道防線上。


    就這樣,在一方鐵了心要繼續進攻,另外一方也鐵了心要防守住的情況下,雙方再次在這個第三道防線上進行了激烈的碰撞。


    墓園山脊其實不算大,部隊展開的幅度有限,尤其是攻到半山腰之後,戰線寬度開始變小,無法展開太大的部隊。


    這樣一來,南方軍隻能是一個團一個團的進攻,但第三道壕溝又很寬,裏麵足足又一個旅的兵力,再加上後麵兩道防線的火力點依舊可以覆蓋第三道陣地前方兩百米的地方,這就讓第三道防線的防禦強度遠超過前麵兩道防線。


    最大的問題是,南方軍後方的火炮射程已經夠不到這第三道防線了,所以如果是合理的情況下,皮克特應該等後方的火炮調整到位,再在火炮的掩護下發動進攻,但皮克特實在是不想等了,他想在天黑之前就拿下這個山頭,所以匆忙的就投入了步兵進攻。


    北弗吉尼亞軍團的士兵不愧是英勇頑強,一聲令下,頂著前方密集的火力,硬是衝鋒在前,在付出了巨大傷亡之後,在第二波衝鋒中就衝了上去,很快跟第三道防線的北方軍守軍展開了殘酷的肉搏戰。


    根據之前的經驗,一旦肉搏,北方軍就會潰敗,但不巧的是,這次南方軍遇到了硬茬子,因為在第三道防線裏的北方軍主力,是同樣英勇善戰的“布魯克林第十四民兵團”!(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時空走私185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易並收藏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